登陆注册
6771200000010

第10章 白雪是我对时光的思念

青青

冬,终也。《说文解字》上说“四时尽也”。奶奶是腊月去世的,她也是冬天出生的,冬天把她送来,又收走了。她一辈子钟爱白衣黑裤,这竟然也影响了我,翻看自己多年来的照片,白衣黑裙竟然在不同时期都是我的主打款,遗传就是这样飘忽,我在很多地方都很像她。她在十八年中,已经把她内心的热与冷都传递下来,在我身上一直都在。

因为她,我一直热爱与怜惜生于腊月的女性,她们都像奶奶一样有着冷静的外表、矜持自尊的内心、坚毅勇敢的性格,就像冬天简静安详的大地,白山黑水,删繁就简,朴素悠远。奶奶选择腊月二十三,小年晚上安然去世,一定是有深意的,也许是因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天晚上,鞭炮齐鸣,诸神上天,她也许是赶在这天与祖先们会合,也许她一生看淡生死红尘,生亦乐生,死亦乐死。她喜欢在欢乐的气氛中离开。

她中晚年多病,中药从不间断,爷爷五十二岁就去世了,她预计自己也许能活过六十五岁,但自从我三岁到她身边,与她生活在一起,她就一直鼓励自己说,我得活到看着平子上大学。一语成谶,1986年1月16日,也是我大学一年级的寒假第五天,她去了。终年七十九岁。

在我国,公历的11月7日,便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也收藏了我一生的最爱——奶奶。她把奶奶收藏在什么地方了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收藏在土地里?那她的灵魂又收藏在哪里?当我看到冬天天空那白雪纷飞以及收割完毕黑色的土地时,我明白了,奶奶就是冬天。当我在立冬这天的田野里看到尚绿的车前草、蛤蟆皮,当我走过中药房闻到那浓浓的草药的好闻的味道时,当我在乡间的道路上看到默默行走的老人时,我都会看到她的影子。

清楚记得,每年立冬,奶奶都要带我到田埂上挖草药。田埂上,狗尾巴和驴赶棍都枯黄了,只有蛤蟆皮绿得耀眼,这种草,被奶奶用来治咳嗽,疗效神奇。薄荷也很经霜,这也是用来治疗风寒感冒、上火头痛的。野荆芥已经结籽了,奶奶说小孩子的百日咳,用野荆芥、蛤蟆皮和蜂蜜、梨子一块煮汤,吃七天就好。在草丛中,奶奶还摘下草秆上的蝉蜕,还有墙脚的蛇蜕,她说这些都是药引子。我们家就像一个中药铺子,各种草晾满了院子,有的只能阴干,绝不能见着太阳的。我在冬天真的很愿意自己感冒,因为奶奶会把各种草放在一起一会儿给我煎鸡蛋,一会儿给我煮冰糖水喝,奇怪,一两天,我就好了。我们家里也常常会有许多妈妈带着孩子,来向“老四奶”讨草药,奶奶不仅给她们草药,还把我最爱吃的冰糖和鸡蛋一并慷慨给予。

童年的冬天,屋子里充满了中药那酽酽的草香味,奶奶信任中医,从不吃西药,她不舒服了爱找河湾的李天慈医生看病。李医生早年做过土匪丁大牙的文书,是个学问人,隐居乡间,行医度生。他喜书法,收古董,家里堆满了书。我一到他家,就翻他那堆在案子上的书,那些书上有许多我在田野里见过的植物,我叫出了它们的名字,蒲公英、荆芥,他说我是个小机灵。

除了中药,还会有不少陌生人造访我家。也许因为我家在村子的最西头,也许在茫茫的野外,我家是夜行人第一眼看到的灯光。反正在冬夜里,我家的大门经常被陌生人敲响,有找寻走失母亲的落魄儿子,有肩膀上搭着《易经》和刘伯温卦书的算命人,有扛着二胡、架子鼓和三弦的说书人,大黄狗总是用他激烈的吠叫向奶奶报告“敌情”。他们都是在深夜叩响我家的门环,我家的铜门锁是爸爸在洛阳铜加工厂除了铜烟袋之外的第二件宝贝,那个奇怪的钥匙是个带三根类似锯齿的长柄,伸进那个大铜锁,轻轻一捅,哗啦一声就开了。伴着奶奶的声音,一股寒气从门缝里锐利地挤进屋子,他们衣衫单薄,面色萎黄,寒冷逼迫得他们缩成一小团,奶奶为他们升起炉火,开始为他们下鸡蛋挂面,他们放下手中的物件,口中冒出咝咝的声音,一股股白色水汽弥漫在屋子里,葱和鸡蛋的香味把我勾引出来。“这个小闺女将来文采斐然,靠笔杆吃饭。命中有贵人相助,步步可化险为夷,很有福气。”算命人在问了我的生辰八字,摸了摸我的小手之后,慢吞吞地说。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他是个瞎子,他的眼睛像个干枯的树洞,没有水分,也没有光彩,眼皮深深地塌陷下去。他的身边坐了一个小男孩,像我一样大,一双大眼睛正盯着面前的鸡蛋面出神。大黄这时候总是友好地摇着尾巴,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那个找寻走失母亲的落魄儿子,讲了他母亲的故事。他的母亲,给他带孩子,因为给孙子吃冰棍,孩子吃完后不慎跌倒,竹签扎进喉咙,身亡。母亲惊惧,离开家,再也没有回来。这个失去儿子又失去母亲的男人,开始了漫长的寻母征程。他的故事感动了奶奶,我们家刚刚卖了一只羊,奶奶把所有的钱全给了这个衣衫褴褛的男人。

“过一冬至,长一杈齿;过一腊八,长一杈把。”这是奶奶教我的儿歌,大意是过了冬至,白天就越来越长了,直至夏至。

冬至是入冬之后最盛大的节日,据古籍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太阳达到黄经270度时开始。奶奶说,这一天,夜晚最长,白天最短。

“红萝卜埋在花椒树的北头,白萝卜埋在花椒树的南头,快去拔几根。”还没有到冬至呢,奶奶就忙开了,她会盘出四五种饺子馅来:萝卜羊肉、大葱猪肉、韭菜鸡蛋、莲藕香菜……因为她知道,她的小儿子三会在冬至这天回家来,冬至大如年。

那年冬至,天空灰蒙蒙的,太阳惨淡无光,下雪前的灰云积聚在远方,这世界已经被寒冷所控制,三已经没有生意可做了,他在襄阳、十堰那些地方恋上的女人也已经使他疲倦,他需要回家,回到母亲身旁,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整。他回来了,给我带回来许多画书。这时候一直在院子里做木匠的占也会暂时停下手中的刨子、墨斗等,一个浪子,一个宅男,两兄弟互相看不顺眼。在母亲面前一个说对方是个败家子,一个说对方是个小气鬼。但他们都听话地跪在祖先的牌位前,低头祈祷,默念一些词语。饺子在条几上冒着香浓的白烟,奶奶不让我们动筷子,她先舀一勺子饺子汤向空中一洒,接着向地下泼,神色肃穆地念叨:天地君亲师,共享好收成。

我在太阳地里疯狂地跑着,白天到底有多短,感觉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麻雀在院子里跳来跳去,大黄顺着墙脚朝着太阳卧着,一群母鸡在暗下来的天光里慢腾腾地走着。太阳偏西之后,天就暗下来了。三边翻着他的历法书,边向我讲解: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古人将冬至看成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阴气竭,阳气萌,是阳气始生的吉日,冬至一阳生,是天赐之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冬至就已备受重视,商周和秦代,将其看成一年的岁首,汉代学者蔡邕在其《独断》中解释:冬至,阳气始起,麋鹿解角,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不听事,送迎五日。

三看我听得不起劲,好像要睡着了似的,就碰碰奶奶的胳膊说:妈,你给她讲讲为什么南阳人冬至最爱吃饺子。我马上一机灵翻身站起来说,我知道,我知道。南阳有个医圣张仲景,他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日,正逢故乡寒冬,他看到不少穷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难过。他在南阳东关盘起火灶,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放在一起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放在锅里煮熟,做成一种“驱寒娇耳汤”,人们吃了,冻耳朵果然都好了。所以南阳人到了冬至爱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我一边讲,一边嗯嗯着。想不起来的词,我就抓耳挠腮,三哈哈大笑,笑完,给我提醒,然后说,小鬼头,记忆力不错,是个读书的料。三说着,变戏法一样从他箱子里翻出一张图画纸,我一看,像李天慈爷爷那里临帖的书法。三又拿出一盒蜡笔,哇,这可是我要了很多次的礼物。三伸手抢过蜡笔说,你看到没有,这张纸上有九个字,我一看,全不认识,还是繁体字。三神秘地说,这九个字,叫“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个字都是九画,从今天开始,你一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晴则为红,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你好好按我的要求填完了,我就给你买《西游记》画书。“此话当真?”我兴奋得眼睛发亮。“不兑现是小狗。”三大笑。“哪有长辈与晚辈拉钩的,真是没大没小。”奶奶笑骂道。

奶奶去世后,整理奶奶的遗物时,我发现我上学时所有的奖状都被珍藏在一个盒子里,还有我小时候画的画,写的作文,还有一条两岁时穿过的绸缎裙子。那个盒子里,就有这张我涂的九九消寒图,从冬至开始,九九八十一天,时间在一个个笔画中悄无声息地流逝了,然后又保存在这个黑暗的盒子里,等待着我回忆的激醒。我的耳边犹响着那明亮的儿歌:一九二九,哑门叫狗;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瓮。

奶奶有很多治病的土方子,其中就包括腊月雪水治疗口舌生疮,腊月在外面冻过的狗油治疗冻疮。大寒那天,如果下雪的话,奶奶会让我帮忙挪动墙角的瓷坛,把上面的浮灰擦洗干净,静静等候着大雪的来临。

雪像蝴蝶一样飞起来了,越来越密集,后来就像是撕碎了的棉絮洒在空中,我抡着胳膊在院子里飞奔,嘴里还发出哇哇的叫声。白天的雪奶奶是不让扫的,她说等一等,等雪下一夜,第二天早晨的雪最干净。第二天,门吱呀响了,奶奶高声叫:“感谢老天爷。”奶奶把所有眷顾我们的神灵都叫老天爷。门外粉妆玉砌,玉树琼花,所有的房子都矮胖胖的,像童话里的木屋。院子里的青石板、土窖盖子,都不见了,只有老梨树粗大的枝杈上堆满了雪,一阵风吹过来,一阵雪雾打起了旋儿,院子一片洁白,耀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奶奶取来准备好的瓢和盆子,在槐树林边取雪。这个活我干得最卖力气,那雪又白又松又软,比棉花都好玩,我故意让自己摔在雪地里,然后拱着一头雪再站起来。猫站在门槛儿上喵喵地叫着,它不敢出来,走一步,就陷进了雪地里,只剩下她的蓝眼睛在闪光。

雪在坛子里被压得又瓷又光,如同琉璃,然后封口,用蜡水浇上,放在阴凉的地方。等待着春天之后夏天,在热起来的天光里慢慢地融化,成一坛碧水,这还是水吗!雪水烧的菜,苍蝇都不来叮,如果头上有热气疙瘩,喝几杯雪水就会见好,风热感冒,雪水煮荆芥喝了就好。我在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喝雪水,我几乎一整个夏天是不感冒也不病的。今年回邓州,遇老同学,他来看我时,带给我两瓶雪水,我正心头烦躁,喝下去立刻清爽起来,他看我的目光,是那样温润,让人顿时想念奶奶。

腊月是一年中最最开怀的日子,就像一个漫长的狂欢节。腊的本意是“接”,古人取新旧交接之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小寒”是腊月的节气,因为古代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所以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称为腊月。过完了腊八节,喝完了腊八粥后,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辛劳一年的人们身心都盼望着享用新年特有的丰盛。“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整个乡村沉浸在欢乐忙碌的年节气氛中。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曰年肴,煮以迎岁……

进入腊月,到处都在杀猪宰羊,初一、十五的乡村集市,挤满了人,扯布、买毛线、买家具的都是女人,男人们都在骡马市场,那里叫嚷声一片,猪的嗥叫尤为刺耳,我是不敢看的。宰羊也是很可怕的,可怜的羊前蹄蹬地,瞪圆双眼,发出孩子一样的哭声,甚至它们还满脸泪水。我最喜欢的是去粉坊和豆腐坊。乡村做粉条必须在腊月,做好的粉条一挂又一挂地挂满了院子,红薯粉条黑得透明,绿豆粉条有着淡淡的绿色。粉坊里热气腾腾,大人们像影子一样在水雾中穿行,煮好的粉,被倒进高高的粉筛,几个人同时摇晃,粉条就像变魔术一样自天而降,站在地面上的两个妇女手持圆木棍,飞快地让长长的粉条搭在木棍上,然后拖下来,大概有一丈长,剪断,送去院子上冻。粉条不冻是不好吃的,吃起来不滑,不爽。豆腐坊总是围满了老人和妇女,豆子在石磨里吱吱地被磨成粉,然后被煮成豆浆,有人轻轻点了石膏,过一小会儿,豆浆就开始凝固,先是嫩嫩的豆腐脑,老人孩子们都端着盆子或碗,等着吃热热的豆腐脑。如果继续凝固,就是豆腐了。刚做的豆腐滴着水,会有人把豆腐用布包起来,然后用石板压,只要半天,一块新鲜喷香的豆腐就做好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年的气氛渐趋高潮。这天是小年,也叫小岁、小年夜。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清代姚兴泉《龙眠杂忆》记载了安庆桐城县腊月过小年的情景:“二十四晚,设酒醴以延祖先,自密室达门面,内外洞澈,灯烛辉煌,而花炮之声达于四巷,几与除夜无异,士人谓之小年。”一过小年,奶奶每天都在忙碌,先是对家里全面除尘,擦得窗明几净,她还买来红纸,剪窗花。她教我用剪刀,可怜我胖胖的小手,非常笨拙,学习了半天也剪不会,她嗔怪我“拙手笨脚”。我的花衣服从街上取回来了,我马上穿上,高兴地在镜子前面扭来扭去。“脱下来,大年初一才能穿的,穿早了没有福气。”我只好不情愿地脱下来,按照奶奶叠好的样子放进箱子里,从这天到除夕,我每天都打开箱子看一眼,每天晚上都会梦到自己穿新衣的美丽的样子。

别人都忙着到集市上买春联,我们家等着三写,三一手好书法,一过小年,我们家堆满了红纸,都是村里人送来让三写的。这几天,三特别像个私塾先生,又是翻书,又是吟诗,还背着手在院里踱来踱去,写出来都是满风雅的。我记得最清的是他写的对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然后三在零落的雪花中,吟唱:五行倏而惊骛兮,四节终而电逝。谅暑往而寒来,十二月而成岁。日月会于析木兮,重阴凄而增肃……若乃天地凛冽,庶极气否,严霜夜结,悲风昼起,飞雪山积,萧条万里……

在吟唱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同类推荐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鲁迅日记

    鲁迅日记

    《鲁迅日记》,共收录鲁迅先生从1912年至1931年的日记,作者生前未发表过。鲁迅日记内容丰富,包含作者起居饮食、书信来往、亲友往来、文稿记录、旅行游历、书帐等,是研究鲁迅生平的重要第一手文献。
  • 远去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远去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陪父亲度过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回忆。作品为纪实文学,记录父亲老年痴呆症之后的两年时光。从一个老人最初的失忆,一日日走向完全失智;从一个健全的老人,直至成为一个不认识任何亲人,不记得任何往事的“痴呆者”,讲述了老龄化社会中的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一代人的命运与价值观走向。
  • 前尘旧梦

    前尘旧梦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关于艺术家

    关于艺术家

    这是“冯骥才散文新编”书系五种之一,精选了冯骥才大量的散文作品中偏于文化的篇章,系作者自己精心遴选,书名待定。我将这“散文新编”的选题称之为一种“散文书架”,然后放上我为此精选的五本散文小书。——冯骥才。
热门推荐
  • 极品宠妃

    极品宠妃

    敌国的军队兵临城下,顾鸾不顾自己已有身孕,瞒着紫瑶华,决定代替紫瑶华出征。战场上,成凤萧还有路平遥不想跟顾鸾为敌,不一会发现紫瑶华穿着同样的战服出来应战。战事激烈,战场上双方死伤无数,双方算作平手,顾鸾要挟士兵,不论怎么样都要出去,见到重伤的紫瑶华,顾鸾伤心不已。在紫瑶华重伤期间,顾鸾决定亲自诱敌,在一番角逐之后顾鸾假意被抓,来到苏慕言埋伏的地方,两人中计,于是路平遥丢下盟友逃跑,撤兵回到东平国,只剩成凤萧。南诏国与西黎国正式签订了附属国条约。此后,两人成为一段佳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蓝海德传说

    蓝海德传说

    我还是清楚地记得,那抹在黑色和红色中走来的清亮的白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界天书

    三界天书

    相传,天书的宿主都活不过十八岁......于是本文的主角他……一切不可思议的仙侠传奇尽在三界天书……
  • jojo的奇妙面包女孩

    jojo的奇妙面包女孩

    意外转生成初代jojo的孪生妹妹,乔琳娜·乔斯达……外表是优雅高贵的大小姐,可内心却是恶搞欲+吐槽欲max的糙汉。满心欢喜地正要在jojo世界开始疯狂种田的乔琳娜,却不知道这个世界正一点一点因她而产生异变……前世波纹的遗产,全人类长生的可怕未来,全民替身时代的异变……为了不成为这个时代的面包,乔琳娜在全世界亡命狂奔!乔琳娜的面包准则:穿越者唯一能够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学不到任何教训!ps:想看跟着原著剧情走的可以右上角点×了,个人不喜欢无脑堆原剧情XDps2:求投资求推荐,稳定更新不太监(咦,居然押韵了)
  • 捣蛋小狐仙

    捣蛋小狐仙

    她是一个修炼千年的狐仙,她最爱打抱不平,最爱管人世间的闲事,她在人间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无意间,再拐带几个人间仙界的帅哥玩玩……
  • 邪龙妖凤之皇家独宠

    邪龙妖凤之皇家独宠

    当21世纪年纪轻轻就成为特工老大,穿越到一个架空时代,一步步揭开自己的身份之迷,又是谁陪她笑醉红尘……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厨房(徐坤文集)

    厨房(徐坤文集)

    本书重新收录了作者创作二十多年来发表过的影响较大的中短篇小说,如,获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厨房》,连续五届获过《小说月报》大众评选“百花奖”的《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早安,北京》《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通天河》,获得《小说选刊》及《中国作家》奖的《鸟粪》《一条名叫人剩的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