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19900000003

第3章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2]——游牧者的抉择

温和的土地产生温和的人物,极其优良的作物和勇武的战士不是从同一块土地上产生出来的。(希罗多德《历史》)

建安十五年(210),著名的铜雀台落成。曹操在铜雀台的附近大量种植了朱橘,但许多年过去,树上从来也没有长出橘子。这是十分奇怪的事情,直到东汉中期,河南省的柑橘类水果还可以大量收获,本不该有水土不宜的问题。

十五年后,曹操的儿子曹丕行幸广陵故城(今淮阴),准备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都已经整装待命,然而扫兴的是,这一年冬天异常寒冷,水道冻结,战船竟然无法进入长江。

这样的大事,曹魏的史官当然会予以记录。而这也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淮河冰冻的记录。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异常寒冷的时期。年平均气温,大概比现在要低1~2℃,比之西汉,更要低上2~4℃。对于中原地区的人民来说,这是个糟糕的问题,意味着粮食减产,一些果蔬不再能生长。而对更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一、先有农耕,后有游牧

在欧亚大陆上,草原植被自欧洲多瑙河下游起,呈连续的带状东伸,经罗马尼亚、俄罗斯和蒙古,直达中国的东北,构成了世界上最宽广的一个草原地带。

这也是游牧者的广阔舞台。

最早为文献记录描绘的游牧者,是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写道:

在这件最伟大的事业上面,他们竟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以致任何袭击他们的人都无法幸免,而在如果他们不想被人发现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捉住他们。原来他们并不修筑固定的城市或要塞,他们的家宅随人迁移,而他们又是精于骑射之术的。他们不以农耕为生,而是以畜牧为生的。他们的家就在车上,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是所向无敌和难于与之交手的呢?(《历史》4.46,王以铸译本)

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游牧人无敌的奥秘。另外,它也包含着这样一个判断:相比定居的农耕生活,游牧生活的诞生要比较晚(希罗多德还提到,斯基泰人相信自己是最年轻的民族)。不是人们先过着游牧生活,后来才发明了农业;而是因为“竟想出了这样的办法”,才抛弃农业,选择游牧的。

由于农耕文明所创造的财富远远不是游牧者所能比拟的,而且后来的历史上,一再出现游牧人群在武力上征服农耕民族的帝国,然后却接受了人家生活方式和政权结构的故事,人们往往不相信希罗多德的说法。游牧生活是原始的狩猎—采集和农耕文明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这种社会发展模式,显然更加深入人心。

但更晚近的研究则表明:希罗多德是对的。简单而有力的证明是:要过游牧生活,必须要先有驯化的牲畜;而野生动物要想被驯化,只有在定居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西汉时期,与匈奴间的战争与和平是牵动国家命运的大事。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这种对立古已有之。司马迁写《匈奴列传》时,追溯到周代的猃狁,春秋时期的戎狄,把他们都当作是匈奴的前身。后来还有学者,甚至把商代的鬼方也牵扯进来。

但更仔细地比勘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后,学者们发现,猃狁也好,戎狄也罢,过的都不是游牧生活,而是采取了一种农耕和畜牧并行的混合经济。既然也有农耕,那就意味着,他们并不像后来的匈奴、蒙古等真正的游牧民族那样,有那么强的流动性。

他们生活的地方也许偏北一点,但也还不是北方草原,总体而言,他们和华夏错居共享着中原,是所谓“华夷杂处”。

西周晚期以来,戎狄对华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华夏的应对之策,是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推出一位又一位霸主。在霸主政治强大的压力面前,戎狄开始节节败退。他们有的被屠杀;有的放弃畜牧,融入华夏,甚至建立过和华夏一样的定居国家(如中山国);有的则逃亡北方。

一路往北,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降水量也越来越少,农耕变得完全不可能。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徙成了唯一出路。

他们是自行摸索,发现了这条出路,还是和斯基泰人接触,发生了融合,从而学会了这个方法的呢?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东西方虽然悬隔辽远,但对游牧者而言,草原是一条流畅的通道。斯基泰人的某些分支,确实来到了东方,他们也就是汉文典籍中所称的“塞种”,后来中国北方的游牧文化中,也确实包含着明显的斯基泰因素。

总之,到了战国中期,传统意义上的戎狄基本消失了。

而匈奴横空出世。

二、贫困的游牧者

对于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人很容易有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司马迁写道,匈奴人不是勇士,发现形势不利,他们从来不以逃遁为耻辱。他们追逐着利益,而不知道德为何物(“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不难从这番话里感受到高高在上的鄙视,还有愤懑:汉军长期寻求与匈奴正面决战,匈奴却总是避实击虚。司马迁虽然身在宫廷,对前线的这些情报却不会陌生。

另一方面,天苍苍野茫茫的美景,也很便于汉人的小清新展开想象。农耕文明(当然还有现代文明)将人划分为森严的等级,充满压迫。包括压迫者在内,每个人都被拘束压抑于狭小的空间内,忙碌着琐碎无聊的事情。草原上策马驰骋,放牧射猎,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才是自由而浪漫的生活。

当然,我们还可以比较庸俗地替游牧者算一算账。

草原能够提供的基本生活生产资料稀少,本不是适合人生活的地方。游牧者被农耕民族排挤、放逐于此,虽然硬是打通了一条谋生之路,但生活状况,总不会太好。

在汉族的农业精华区,只需要一亩土地,就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换成川西羌族地区那种较贫瘠的山地,要养活同样的人口,就需要六至十亩。而在蒙古的大漠草原呢?

一般认为,一户人家需要三百至四百只羊才够维持生活,每只羊需要二十亩草场,也就是说,这个数字陡然飙升到六千至八千亩。

所以,草原上能够养活的人口是很少的。贾谊曾经用轻蔑的口吻说,匈奴人的数量,不过相当于“汉之一大县”。

另一方面,游牧生活所需要的劳动力,却并不少。

一个徒步的牧人可以照管一百五十至二百只羊,骑马的牧人则可以放牧五百只,两个骑马牧人协作,就达到了两千只。

这让人很容易想到,牧人们应该协同放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游牧者却没有这样做。

这不是他们缺乏协作精神(事实是很多时候协作精神可以看作是游牧人群的优势),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把所有的牛羊都集中在一起,那么一次瘟疫或者雪灾,就有可能毁灭所有的生命。所以,还是不要把鸡蛋放到一只篮子里,分散放牧,可以规避风险。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死结:游牧经济能养活的人口少,需要的劳动力多,永远处于紧缺的状态,永远不可能有多少剩余的财富。

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得忙于生产自己所需的食物,不太需要也供养不起一个庞大的统治阶级和各种闲人。对把“人人平等”看作最高价值的小伙伴来说,这个事实听起来也许还不错。而且由于男人基本养不起女人,女人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养活自己的,所以游牧者男女之间也往往比较平等,某些女权主义者可能也会对此表示欣赏。

但是也必须指出,这样的社会也有一个小小的代价:这里不存在明确的分工,不会有专业人士,也就不会有五花八门的发明。甚至于,食盐、糖、织物、铁器、药品、茶叶、粮食……肉奶皮毛之外的一切东西,几乎是你能想到什么,他们就缺少什么。而人类毕竟是一种食谱偏素的杂食性动物,不可能仅仅依赖肉食,虎狼和老鹰大量吃肉而不用担心胆固醇增高和动脉硬化,人类并不自带这类技能。

总之,这样贫弱的经济基础上,不可能诞生一个复杂的社会,或者甚至不正确地说,不可能有“文明”。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爵士坦白而残酷地说:

除了在一些历史时期里,他们越出自己的领地,扑向定居的邻人,游牧社会注定要痛苦地徘徊在荒无人烟的环境中,以不大的血缘团体和小队的形式永久地迁徙流动。这种在恶劣的地带产生出有效的、绝妙的经济成果的社会手段,证明是对更高文化发展的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

三、来如天坠,去若电逝

游牧者确实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军事能力。

在严酷的环境中,游牧者磨炼出强健的体魄、残忍的性格。草原上的许多灾难突如其来,游牧者必须学会对哪怕一点点风吹草动保持异乎寻常的敏感。而平静的农耕生活,日复一日寒来暑往,一切似乎处于不变的循环当中,太容易磨损人战斗的意志和对信息的好奇。

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拥有娴熟的骑术和大量的马匹。这意味着难以置信的机动能力和灵活性。汉景帝时,晁错一篇著名的论文分析了胡汉的实力对比,他认为匈奴有三项优势,而汉人有五项,所以总体上还略微占优。但在实战中很快就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细节没有大误,却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即匈奴人愿意和汉军正面对决。

游牧人当然不愿意和你正面对决。他们只是不断地骚扰,远遁,骚扰,远遁……只有当你被频繁的骚扰和险恶的环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他才会发动最后一击。

所以,为了在速度上追及对手,单单优良的马种本身,就是中原王朝需要付出几万人的生命去换取的梦想。从大宛获得汗血宝马,汉武帝喜不自胜,写下了“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的诗句,这时候,不知道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心中是否也有一瞬间想到,天马西来的漫漫长路,沿途铺满了汉军将士的尸骨。

冲向定居文明时,想到那些连绵的粮仓,璀璨的织物,巍峨的宫殿,蛾眉广袖的汉家女子……每个游牧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子女金帛的热望,这太容易转化为高昂的斗志。而稍微远离一点边疆,农耕者可能就无法理解战争。现代人捍卫疆土的热情,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发达的传媒手段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不可能想象会有这样的景象:

一个汉代的农民打开电视,看见屏幕上出现遍地的尸体、哭泣的妇孺、燃烧的房屋。一个主持人面对摄像机,一脸悲愤地对你说:半个时辰之前,匈奴骑兵刚刚突袭了我云中郡,造成了多少人口伤亡,多少财产损失……未央(宫)台特派记者司马迁在现场为您报道……

所以内地居民也许根本感受不到战争的威胁。哪怕国家的征发是完全合理的,在他看来也是对日常生活莫名其妙的打扰。何况即使目标合理,征发过程中也会充满了执行官吏的暴虐和讹诈,所以完全合理的征发在古代根本不可能存在。缺乏训练、没有组织、毫无斗志的农民茫然地走上战场,以几十倍、数百倍的人数,却在出现时如天空坠落、离去时如闪电飙逝的游牧者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实在是毫不意外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朝对匈奴的胜利即使不说是一个奇迹,也至少足够令人惊叹。

当然,胜利的前提是,此时对游牧者而言最重要的发明马镫尚未出现,骑兵战术的优势,尚未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刚刚经历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汉军将士的英勇奋锐,历代王朝难有其匹。

即使如此,汉武帝对匈奴的征伐,代价仍极其惨重。元狩四年(前119)那次最重要的胜利,相应的自身损失是“汉士卒物故亦数万,汉马死者十余万”,马匹的损失使得巅峰期的汉军失去了追击能力。

实际上,汉军的战斗力除了来自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天才指挥和高素质的战士(号称正面对抗胡人可以以一敌五),更重要的因素是背后那架高速运转的行政机器,后来的一份奏章总结道:

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

而这台行政机器居然硬是克服了如此之多的困难,完成了对前线的支持。当然,无可避免的,这也意味着这台机器变成了一头无休止地吞噬社会财富的巨兽。

更大的损失来自战场之外,史书中写道:“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也就是说,为了完成反击匈奴的动员,不但文景之治几十年积累的巨大财富化为乌有,汉武帝还可说是用尽了流氓手段在发掘新的财源。最终,国家掌握的户口,减少了一半:两千万人消失了。我们不知道这当中有多大比例是在频繁的征发徭役中死去,又有多少人是为了逃避这些征发而背井离乡地流亡。

这样的机器,是不可能长期运转的。

而只要草原存在,游牧人的战斗力就不会减弱。至于他是叫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则根本无关紧要。

四、起火的世界

东汉,就已经是一个收缩型的政权了。

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功臣们眷恋东方的繁华,放弃了旧都长安,而选择了建都洛阳。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的情形:君士坦丁大帝要在东方的拜占庭建设一个新罗马,于是,拜占庭最终就抛弃了罗马城。

即使在西汉,东部地区也比关中更具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只是因为首都在那里,各地的社会精英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向关中。现在既然首都也到了东方,西部就开始有些被遗忘了。那里的汉人越来越少,官方统计,比之西汉末,东汉的关中人口减少了五百七十余万。

而内附的南匈奴,和来自甘青河湟地区的羌人和氐人迅速填补了空缺。

天气正在一年年变得寒冷,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时人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只看见游牧人不断离开自己的领地,涌向汉人生活的地方。即使是汉人抛置不要的土地,对这些来自寒苦之地的人而言,大概也可以称得上“流奶与蜜之地”。

在最艰苦的环境里,由于劳动力紧缺,这些游牧人大多有追求生育率最大化的婚姻习俗。比如父亲去世,儿子就娶父亲的妾侍;哥哥去世,弟弟就娶嫂子为妻。总之,绝不让任何一个女人的生育能力闲置。高生育率和高死亡率相抵消,这也仅是一个保持人口稳定的策略而已。但现在处身于良好的环境之中,死亡率大为下降,于是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数就呈现出狂飙突进之势。

汉明帝时代,作为大将军窦固讨伐匈奴战略的一部分,投笔从戎的班超开始经营西域。西汉的经验已经证明,西域至关重要。丝绸之路的商贸意义倒并不是汉朝关注的重点所在,关键在于:歼灭匈奴主力如此地困难,那么更好的选择也许是,利用游牧经济的脆弱性,固守长城一线,让匈奴无法从农耕区获得补给,然后等待其自行崩溃。但是,那个时代的塔里木盆地有相当发达的绿洲农业,如果让匈奴得到西域,长城战略的意义至少要大打折扣。

班超在西域的努力非常成功,许多西域小国视他如父母。但这位天才的将军和战略家很快发现,自己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不是匈奴的挑战,不是西域小国之间无休止的纠纷,不是进入西域的汉人多半是流氓冒险家不易管治,而恰恰是东汉朝廷。

朝廷里的儒家官僚对西域的动乱云扰感到厌烦,尤其是,维持那里的统治开销巨大,为了减轻人民的税负,为了让前线的士兵回家和妻儿团聚,他们建议放弃西域。

这个建议差一点变成事实。一方面,这说明了当时的许多中央官员是如此短视:如果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哪怕是国家安全方面的投入他们也视为浪费;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即使在其盛世,东汉财政也异常吃紧,以致不得不时时面对“眼前疮”与“心头肉”之间的艰难抉择:西域也许是“心头肉”,填不满的财政窟窿却是“眼前疮”,前者重而缓,后者轻却急。

财政吃紧的一个原因,当然是人口数的减少。官方统计,东汉盛世的人口,比西汉少了一千多万。当然,多数学者相信,东汉的实际人口数至少不少于西汉,只是太多人依附于门阀,国家统计不到他们罢了。

对当时社会而言,这大概也未见得就是坏事,各方面的迹象都表明,东汉的社会经济之繁荣,大大超过西汉(当然,我们也不能确定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但政府如何筹措传统的边疆政策所需的庞大开销,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行政官员的创造力倒也不容小觑,很快,一个聪明的法子被想出来了:既然少数民族源源不断地涌入,那就利用他们戍守边疆。

北方和西北,南匈奴是对抗北匈奴的重要力量。聪明的汉人将军,都善于利用羌人的内部矛盾,例如最为人诟病的段颎将军对羌人的大屠杀,执行者也正是羌人。在东北地区,汉朝利用乌桓来对抗鲜卑,后来又向鲜卑人购买北匈奴的人头。

只要整体上汉朝实力还占据优势,这些少数民族都还乐于用屠刀挥向自己的同族兄弟并无顾惜。即使没有汉人,游牧人也本来就这样进行着自相残杀的游戏,现在游戏还有赏金,何乐而不为?

看起来,这确实是个收效良好而成本颇为低廉的方案。当然,汉朝的君臣不知道,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罗马帝国正采用着同样的政策。

并且,不论是中国还是罗马,结果也没有什么不同。

东汉末,战乱、瘟疫、饥荒……接踵而至。中国的人口,跌到历史的谷底。到三国归晋之时,官方统计的人口数仅七百六十余万,比起之前的太平之世,“十不存一”竟似乎并非文学描写。实际人口当然不止此数,但类似赤壁之战这样决定历史命运的战争,曹操、孙权、刘备三方的军队数加起来,竟不超过二十万(《三国演义》中“八十三万人马下江东”的故事当然是小说家的夸张),也足可见人口之少了。

内迁的胡人和这些惨剧当然并非全无牵连,但总体而言,他们的损失不大。其结果就是,汉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为降低。

阎步克先生比照了多种人口史,修正后得出的境内外人口数的比例是:

单位:万

\ 境内 境外 比

西汉末 5959 181 33:1

东汉后期 5648 316.8 17.8:1

西晋 1616 474 3.4:1

国内的主流历史著作,往往将后来的民族仇杀归咎于东汉时期就开始的汉人压迫。学者们罗列的事实大多没有问题,但如此总结,却至少有将问题简单化之嫌。

汉人掌握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有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也更习惯于高强度的劳动,这使得汉人人口虽然减少,但经济方面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

经济差距本来就几乎一定会导致矛盾,而民族隔阂,则基本堵死了通过沟通消弭矛盾的可能。

当经济优势和政治优势属于同一方的时候,通过建立威权体系,勉强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一旦两个优势分属双方,社会的撕裂也就难以避免。

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是难以解决的。耶鲁大学法学院的蔡美儿教授在《起火的世界》中指出,在俄罗斯和中东、东南亚、拉美、非洲的许多国家,市场和民主竟是两种难以并存的价值。因为市场往往把经济优势带给一个少数族群,民主则必然把政治优势赋予一个多数族群,所以既市场又民主,对这些国家往往就是灾难的开始。

3.4:1,看起来汉人还不是一个少数族群。但平土人脆弱,这一点点人口优势,已经完全不足以支撑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主导地位了。

大分裂的时代终于拉开序幕。

同类推荐
  • 老南开(民国趣读)

    老南开(民国趣读)

    本书是“民国趣读”系列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此为丛书之一种,是追忆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胡适、陈省身、王端驯、戴家祥、吴大猷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开大学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老南开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
  • 火枪洗明路

    火枪洗明路

    前期依附阉党,中期积攒实力,后期反明灭清。作为一个带着福利穿越的主角,虽然福利不多,但是猥琐发展还是可以的。阵前火枪齐射,阵后火炮轰鸣,侧翼羽翼齐飞。一句话,没有福利,辛苦奋斗,有了福利,爱咋咋地。
  • 天良医馆

    天良医馆

    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国。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吴良来到这个混乱的朝代。冶铁开荒,修路架桥,治病救人,他究竟是下医,还是中医,还是上医?
  • 贞观纨绔王

    贞观纨绔王

    武元庆,万金油钟点工为其父还债,身兼多职累垮坠楼工地,灵魂穿越一千多年前大唐贞观十一年,附身不学无术欺凌霸市纨绔子弟同名武元庆,还是未来冷血女皇帝武则天的同父异母哥哥,命运坎忑武元庆如何化解?临近破产烂摊子激起武元庆奋进,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引导武氏兄弟走回正途,拓展家族有限资源发家致富,才艺双绝花魁,傻白甜刁蛮公主,钱多人傻王爷兄弟,灾星限量版程咬金,厚黑开国功臣陆续闯入武元庆生活圈。且看坐拥显赫资本,不甘寂寞的武元庆,在贞观年如何运用学识玩转大唐,如何斗智斗勇群臣帝王打土豪,引导未来女皇正确思想观逆转改写悲催人生,成就大唐贞观御赐传奇纨绔王。
  • 大宋之山贼崛起

    大宋之山贼崛起

    穿越是门技术活,难度一点都不比投胎差。一不小心,石浩就发现自己成了北宋皇佑二年的一个小小山贼二代。在这个振古无及、远过汉唐的鼎盛年代,山贼的日子不好混啊,唉……这是一个穿越到宋仁宗年间的小小山贼二代,慢慢生活,慢慢成长,慢慢掌握力量的故事。我无法选择我的出身,但我可以选择我的人生。我不想去改变世界,但世界为我而改变。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依羽飞

    依羽飞

    古代魏国的青年许飞和萧羽,机缘巧合之下,为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理由,走入官场争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仗着自身的才干和谋略,治县郡、平边患、理国政。打破了豪门枷锁,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 勒二爷的朱砂痣

    勒二爷的朱砂痣

    傅婉柒不是人,在遇见勒斯言之前没有勒斯言的世界是冷漠的,没有生息的。 但遇见勒斯言之后,大魔王就变成了日常撒娇卖萌的小可爱大魔王的手下表示很懵逼:??? 老大你还记得你当初是个一棍子打死一群人的小魔王吗?为什么现在只会嘤嘤嘤了? 勒斯言:“傅婉柒,听话。”傅婉柒:“不可以哦,阿言,你是我的男人,也只能是我的男人!你要是敢多看别的女人一眼,我就杀了她们,生不如死。”勒斯言:“……好,乖,先下来。”傅婉柒:“先亲我一口!”勒斯言:“……好”从此,京都的人都知道,勒斯言在第二次见面就被傅婉柒宣誓主权,并且日后成功进阶为宠妻狂魔“阿言,我要亲亲~”勒斯言看着搂着他脖子在他怀里撒娇的傅婉柒,无奈的揉了揉头,低头在少女唇际落下一个吻。【1V1狂宠,全程撒糖!!!不虐,超爽,女主有点病娇,好了就一点点】
  • 双城记

    双城记

    1730年春天,一个叫全祖望的外省青年随身带着两万余卷图书前往北京。此时他的身份是宁波府学的一名诸生,因成绩优异被选作拔贡北上应试。如此庞大、沉重的行囊要从浙江运往北京,放到今天也是一笔不菲的托运费,何况是交通条件低劣的十八世纪初叶。果然到了山东省境,他的盘缠就花得差不多了,雇佣的车夫不愿再干,他不得不脱下身上的衣服换了钱来付车资。这样,好歹在暮春的一天,辚辚滚动着的车轮把他和两万余卷图书送进了北京城。
  • 地下篮球

    地下篮球

    (非系统,非玄幻!)民间有高手!一个不被官方承认非法的篮球联盟,不一样的联赛,一样劲爆!当夜幕降临,野性的荷尔蒙不再被压抑,最原始的肌肉碰撞,尖叫声、呐喊声,将以这块篮球场为中心向外尽情的肆放……
  • 八方骑士

    八方骑士

    当黑暗褪去,剩下的,是光明,还是更黑的黑暗?深夜里,在耳边耳语,是最真的梦幻,还是内心的不安?我自心中醒来,又如何触碰自己?八方骑士,帝国的拯救者,帝国的毁灭者。你,是谁?
  • 超级基因猎场

    超级基因猎场

    未来星际时代,地球生物基因变异,漫山遍野的巨型变异生物开始围攻人类,人类的命运岌岌可危。为了生存,杨啸从此进入疯狂的基因进化之旅。“猎杀变异蜘蛛,取得基因碎片,”“猎杀变异巨型罗非鱼,取得基因碎片,”“猎杀马蜂王,取得基因碎片,掉落金蜂剑一把,金蜂剑术秘籍一本,”......(书友交流Q群,613589284,欢迎大家加入)
  • 灵兽融合师

    灵兽融合师

    灵界,灵兽纵横的大地。人类历经千万年碰壁,终于走出自己的路。驾驭灵兽的灵术与驾驭机械的机关术,让身体孱弱的人类成为这个世界的强者,遍布九域四海。少年天才万川不甘拘泥于旧时代的传承,一心钻研,创造神技灵兽融合术,却被各方势力觊觎,命悬一线。走遍灵界,才发现,研究者的灵魂,与强者之志,不是他的专属。但是……即使面对宿敌,他也会由衷感谢。谢谢你,让全世界看到我的灵术。
  •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小说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小说

    如果小说不是为了创造幸福的美好世界,那将毫无意义!——林彤(傲娇脸)请注意你说话的方式,叫我女神大人——夏诗函(严肃脸)这是个带妹写书的悲伤故事,且看且珍惜——林昊温馨日常吐槽&异世界冒险
  • 一纸宠婚:宫少,你被骗了!

    一纸宠婚:宫少,你被骗了!

    因为打赌输了,许卿卿不得不随手在酒吧抓了个男人。“蜻蜓点水么?这可不够。”谁知,男人面具下的眼睛带着笑意,加深了这个吻……宫洺夜,传闻中拥有绝美的容颜,可惜是个疯子,过了今晚,她许卿卿就要嫁给那个疯子了……“还真是个小野猫。”男人大手拦着怀里的女孩,早已胸有成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