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0900000004

第4章 锁厂打工

临安太大了。这是王永和的第一感觉,他和邱建鑫走了一天,走得精疲力竭,他觉得比在老家爬山还累,但觉得还是在老地方打转转,因为看上去都一样的。

临安的房子太高了。这么高的房子,到底有多少层?他和邱建鑫在下面仰着头往上数,数了四遍,他说是四十层,邱建鑫说是四十二层,争了半天,也不知道谁对谁错,或者是两个都错了。

临安的汽车开得太快了。他和邱建鑫,两个年轻而身手敏捷的人,站在一条马路口,想穿过马路,但车水马龙,没有一辆车停下让行,邱建鑫想穿过去,但飞驰的车子差一点撞到他,司机放下窗户,戴着眼镜,狠狠地骂他:“小流氓,找死,不想活了。”

临安的人太多了。王香姣的姐姐说像老家的蚂蚁,真的不假,在临安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更让王永和惊讶的是,临安的外国人也很多,他从没有看到过白皮肤、蓝眼睛、红头发、高个子的白种人,特别是那些姑娘,他觉得这些白人姑娘鼻子高高的,眼睛凹凹的,睫毛长长的,身材纤细的,头发金黄的,特别耐看。他不大喜欢黑人,虽然有的黑人,他觉得也很好看,但总觉得皮肤太黑了,有的比自己写字的墨还要黑,黑得发亮,而且他们卷发,一些姑娘将自己的头发卷成一团。王永和觉得这个头发像稻草,一簇簇的。老家姑娘的头发如果长成这样,十有八九要长虱子的,不知道她们头发里面会不会有虱子。

两人新鲜了很长时间,渐渐地产生了审美疲劳,肚子也开始叫。对,工作才是最主要的。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但到哪里去找工作呢?两人背着装有几件烂衣服和一条烂被子的蛇皮袋,在街上晃荡。

两人在临安没有认识的朋友,又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无亲无故,该怎么办?走在陌生的人群中,人声鼎沸,两人就像是在大漠里迷失方向的小羊羔,不停地在人群里徘徊着……有那么多辆汽车,也不知该爬上哪一辆,去什么地方。两人头脑一片空白。

夕阳西下,天要黑了。两人感到今晚又没有戏了,十之八九又要露宿运河桥下了。王永和虽然恼怒,却也无可奈何。这时,马路对面骑来一辆自行车,一个小青年一手拎一塑料袋包子,一手骑车,正朝王永和驶过来。双方都没注意。等到王永和发现时,已经来不及躲避,撞了个满怀,小青年手里的包子撒了一地。小青年不干了,他一把抓住了王永和的衣襟不放,要王永和按价赔偿。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永和自叹倒霉,但身无分文,如何赔?只能赔个笑脸,说些好话,请求对方放他一马。但对方也在火头上,瞪着双眼,捏着拳头,随时准备揍王永和。

但突然,对方满脸的愤怒换上了惊喜,大声叫了起来:“你不是王永和吗?哎呀,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下子如同平地起了一声惊雷,王永和又惊又喜。在临安这个陌生的地方,对方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一时又想不起对方到底是谁。只好问:“你是谁呀?”

“我是吴永久呀!”他紧紧地握着王永和的手,高兴地看着他,“不记得我了?我是隔壁村的,在小学里,我们经常见面,我高你两个年级。”

“哦!”王永和眼睛一亮。他也想起来了,在小学里,是有这么一位同学,三年前还一起打过篮球,对方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碰到过他,想不到他原来到临安打工了。

“走,到我宿舍去!”在省外,同是江西省的就是老表,更何况是隔壁村的,还是同学,自然分外亲热。吴永久扶起自行车,让王永和、邱建鑫跟他走。但王永和还舍不得地下的几个烂包子,他捡起其中的一个,用手抹了一下,放到嘴里。

“脏了,不能吃了,否则要生病的。”吴永久装成大人样子,“走吧走吧。”他接过王永和的行囊,带他们向工厂走去。

吴永久在一个锁厂打工。宿舍很拥挤,一间房子摆了四张高低床,住了八个人。吴永久点起了一个煤油炉,下了两碗面条给王永和他们吃。吃完面条后,他问王永和为啥不读书,跑到临安来干啥。

“你学习成绩这么好,应该认真读书考上大学,跳出农村。”

王永和告诉他说,不想读书,在落后的山村,再努力也考不上大学,还不如跑到临安来看看,打个工,增加一些见识。当然,他瞒掉了手机的事。

“打工?你年龄太小了,还是童工!老板不肯收的。”

“那怎么办?”王永和感到很难过。“你比我大不了多少?你怎么进来的?你给我帮帮忙吧。”他请求对方。

“好吧。明天向老板说说吧。但你一定要注意说自己已经十八岁了,只能瞒天过海了。”

第二天,吴永久带了两个人去找老板。

老板是一个中年人,个子不高,眼睛亮亮的,看上去就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端详了一下两个人,就连声说“不行”,年纪太小了,如果被劳动监察大队知道了,不仅要被罚款,还要被记录上黑名单。

吴永久恳求老板,说最近生产线上接连有两人辞职,用工非常紧张,这两人虽然长得瘦小一点,但其实年纪并不小,手脚也很灵敏,先凑个数,等有人来时再辞退他们。

“好吧,就给你这个面子。但丑话说在前,如果监察大队,或者居委会来查,发现了,所有的责任都在你们自己。是你们自己瞒报年纪,跟我无关。”其实,老板这两天也正在为招工犯难,很想留下这两个小孩,但又怕有风险,给当地居委会发现,背上招童工的黑锅。现在见吴永久恳求,他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另外,你们年纪小,需要老师傅带领,你们的工资要比其他人少一成。”老板是个非常吝啬的人,他借机又想方设法克扣了一些。

“好的好的,谢谢老板。”听到老板答应,王永和高兴死了。他觉得自己碰上了一个好人。临安城里处处遇好人,处处好人临安遇。他觉得自己这一趟真幸运,没有白冒险。

王永和、邱建鑫成了锁厂的员工。

王永和通过锁厂的一些资料了解到,锁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他还学到了很多锁的知识:在遥远的古代社会,私人财产不多,人的贪欲也不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不要锁,也没有锁。后来,个别人有了财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其他人拿走,一些人就简单地用绳索把门牢牢捆缚,并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就是最早的锁具雏形。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有用一个兽牙或兽骨制成的叫“觿”的工具才能挑开,“觿”就是最早的钥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明了门闩,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上是“世界第一锁”,这种门闩到如今还在许多地方使用。后来,木匠祖师鲁班对门闩进行了改进,装上机关,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锁。

几千年来,围绕造锁、破锁,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工匠们想尽方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锁,先是中国人发明由铜质簧片结构造成的广锁,后来英国人发明出凸轮转片锁和套筒转芯锁,接着美国人发明了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人类从此进入现代锁时代。该锁通过对弹子的组合排列,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两千多种变化达到百万种,从而大大提高了锁的保密与安全性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一系列智能锁。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与安全性。锁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科技的发展史。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破与立永远是平衡的。有造锁的人,就有破锁的人,这就是锁匠和小偷。小偷的历史比锁的历史还长。古代偷盗名目很多:掀开屋顶的砖瓦,弄个窟窿,顺着绳索下去到屋里的叫“开天窗”;掘壁穿穴行窃的叫“掘冢”;撬门行窃的叫“排塞赃”。其中天未亮时活动的叫“踏早青”;大白天动手的叫“白日闯”“白日鬼”;黄昏时出人不意行窃的叫“跑灯花”;专门趁着主人锁门外出、撬锁入户偷盗的小偷,名叫“吃恰子”,“恰子”就是锁,这类小偷凭借的是自配的“万能钥匙”。

虽然锁的功能各异,但锁的生产过程大多是类似的。首先是设计,你要造什么样的锁,先要有一个图纸;其次是选料,是铜质的,还是钢质的,或者是木头的;接着是制作,包括原材料的切割,利用各种模具冲压,修边切边,打砂,抛光,电镀封闭;制作完了就要装配,把各类零件装成一把锁。装配完了就检验、包装、入库、发货。

邱建鑫被分配到流水生产线,负责的工作是锉钩。形成一把锁,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锉钩是最后一道。二十多个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每人四个钩子。钩子锉干净后,挂上冲好的锁壳,进入硫酸池腐化。锉钩虽然需要聚精会神,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但不是高技术活,不需要动脑子。邱建鑫年纪小,又刚参加工作,不熟练,手脚不灵活,往往一个钩子没锉好,下一个挂笼就过来了,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幸好身边的那些男孩女孩都是熟练工,他们锉得非常麻利,既干净又省力又快。他们见邱建鑫来不及锉,就帮助他锉。但很快,没有几天,邱建鑫就变成熟练工了。

王永和则被分配到装配车间,周围的人都不熟悉。装配相比流水线来说,工作更为紧张,技术含量也高。老板采用计件制,装配一把锁给多少工钱。工人们为了多赚钱,一天到晚埋头苦干,连头都不愿抬,形如一台机器。王永和刚开始装配时,手忙脚乱,一天到晚,也装配不了几把,收入常常是最低的。

幸好旁边有一位大姐,也是江西省的人,但她是东部的,算是王永和的大半个老乡,王永和叫她何大姐。何大姐对王永和非常照顾,把他当成小弟弟。王永和刚上班时,分不清东南西北,搞不清锁芯、弹子、弹簧,何大姐就耐心地指点他,帮助他迅速地步入装配的正确轨道。王永和年纪小,又是新来的,难免就成为老员工欺侮、出气的对象,作为大姐,她还帮他伸张正义。

夏天的临安,天气非常闷热,特别是下午。许多男工人都赤膊干活。王永和也跟大家一样,将衣服丢在一旁。车间里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就将王永和的衣服偷偷地藏了起来。等到下班时,王永和到处找衣服。大家都不响。有人向王永和暗示衣服被藏了起来。王永和向那汉子要。那汉子懒洋洋地说“可以”,但要王永和叫他三声“爸爸”。面对这样的侮辱,王永和绝对不会答应,但对方见他不答应,转身就走出厂门,将他撂在那里,自己下班了。

王永和气得半死,他很想揍对方一顿,但对方这么大个子,自己还是个小学生,根本不是对手。但倔强的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横在车间门口,不让汉子走。

汉子轻蔑地看了他一眼,继续往前走,说:“你找死啊。”

正在两难之际,何大姐站了出来。她拉住汉子,叫他将衣服拿出来。汉子流里流气地说:“可以,你亲我一下。我就还给你这鸡巴弟弟。”

何大姐还是个姑娘,让她无缘无故亲一个男子,这个要求太过分了。但谁知道,何大姐真的扳住对方的头,亲了他一下,但随即又狠狠地打了汉子一巴掌,弄得汉子狼狈至极,只得乖乖地将衣服还给了王永和。从这以后,王永和就将她当成了自己的大姐。

王永和拿到了工资,不多,只有一百多元,但这是他赚到的第一笔钱,他非常珍惜。他要将这钱存起来。他有两个目的,一是要用自己的工资买一个手机,他始终忘不掉手机的事情;二是要给何大姐买点礼品,他觉得大姐帮了自己这么多忙,应该好好地感谢她。

他去商店问了一下,一般的手机要两千多元钱,要凑到这笔钱,他不吃不喝,也要一年多,他必须想方设法多赚钱。王永和虽然年纪不大,但天赋好,领悟能力强。他将所有的装配工序梳理了一下,减少了若干环节。比如,装一把锁,本来要拿近二十次零件,他将它简化成十五次。本来所有的零件都是右手拿的,他左右开弓,这样他的装配速度迅速提高,不到半年,他的工资收入就是最高的了,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王永和的速度提高了,别人对他的态度也变了。过去,大家将他当成小弟弟,帮助他,但后来大家慢慢地不理他了。何大姐也告诫他,以后少干点。他觉得奇怪,自己多做一点,多挣点钱,想买个手机、买点礼品,碍着谁了?但老板反而对他亲切起来了,笑眯眯的,还经常摸他的头,称赞他能干。小小年纪的王永和被搞迷糊了,大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工作,加上省吃俭用,他终于凑足了两千多元钱。他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到了一家话机店,东挑西拣,他本来想挑一个跟王香姣一样的手机,但他跟服务员比画了半天,服务员也找不出他说的那款手机。服务员说,他讲的那种型号的手机,价格很便宜,早就过时,已经淘汰了,现在根本没有了。他吃了一惊,原来自己爱慕已久的手机是最早、最差的,他感到一阵失落。最后,他花了一千五百元买了一个手机。他将手机紧紧地握在手里,很想发挥其作用,将压抑在心里的郁闷发泄一下,但有了手机给谁打电话呢?他熟悉的人中,居然没有人用手机的。老家没有电话机,王香姣有手机,但不知道她的号码。手机买了,却不知道干什么用。他心里感到一阵酸痛。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突然宣布,要降低每把锁的装配工资。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水平,员工们的工资平均每月要降低一百多元钱。员工们对此高度不满,集体罢工抗议。

老板不接受,他反驳说:“你们这里,王永和年纪最小,来得最迟,但他一天可以比你们多装配五把锁。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多数人在偷懒,没有好好干活。按年纪最小的人、来得最迟的人,来定计件工资,有什么错?”

老板巧妙地将矛盾转移到了王永和的身上。是啊,五大三粗的汉子,为什么还做不过一个小孩子?是自己没有用,还是人家太能干了?但不管如何,大家对王永和的意见更大了。

王永和至此才明白,原来老板对自己的表扬是有目的的,大家对自己有意见是有道理的。原来做得多,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他左右为难,既为自己的无知,让大家受损而感到内疚,又为事件处理的僵持感到无可奈何。他见大家与老板僵持不下,就回到宿舍拿了破行李,对老板说:“我不干了。你要降大家的工资,我就离开。”

大家愣住了,也被感动了。想不到王永和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侠义心肠,为了大家的利益,他宁愿不要自己的工作。见王永和要离开,也有人去拿行李,说:“要走大家一起走。”

这下子,老板犯愁了。其实,他知道,原先定的酬金已经不高,与周围厂家的酬金差不多。但作为资本家,当然希望工人的工资越低越好,所以他想借王永和来压压大家。但工人一联合,大家都走,这么多技术工人他很难一下子招到。同时,他也喜欢王永和这个小孩,不希望对方离开。他也就顺水推舟,不再坚持,同意让工资仍然维持在原来的水平。

工人获胜了。这次事件让王永和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干得快不等于干得好,个人好并不等于大家好。他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拼命干活,而是将自己的一些工作心得告诉大家,结果大家的效率都提高了,不用像过去那么辛苦就可以获得原来的报酬。大家觉得这个小孩子不财迷心窍,还讲义气。大家也和好如初了。

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这天,老板突然带人来检查工人的宿舍,说是当地居委会要来检查卫生,工厂要事先检查一下。但检查的人员将每个员工的被子、箱子都翻了一遍。王永和感到很奇怪。个人箱子里的东西跟卫生有什么关系?

“这根本不是检查卫生。老板把我们都当成了小偷,诬陷我们偷了他的锁。来个突然袭击。”吴永久一语道破。

原来是这样。王永和又长了见识。但他觉得难以理解,怎么还有员工偷锁的?会是谁呢?他感到很新奇。

这天下班,王永和与吴永久一起离开。他发觉今天的吴永久有点异样,他感觉吴永久特别胖。为什么会胖?他搞不清楚。回到宿舍,吴永久见周围没有人,脱下外衣,王永和才发觉,原来吴永久在身上藏了两把锁。他感到非常惊讶。但吴永久用手捂住他嘴巴,让他不要作声。

“我这不是偷,也不拿来卖,我要将它拿回老家,给每位老乡送一把,保护大家安全。”吴永久告诉王永和说。

王永和非常理解。在他们的老家,许多家庭现在用的还都是门闩或由铜质簧片做成的广锁,只有极个别的弹子锁,既笨重又不保险,不要说专业的小偷,就是一般的钳工,也很容易打开,所以经常发生偷盗事件。他虽然反对吴永久当小偷,却又佩服吴永久的爱乡之情。

吴永久告诉王永和说,他盗锁已经有一年多了,他将盗来的几十把锁藏匿于外面。吴永久拉王永和一起参加。王永和也很想为家乡做点事情,但去做小偷,他觉得不妥,犹豫长久,他拒绝了。但他告诉吴永久,他会守口如瓶、绝对保密,请吴永久放心。

但不久,有人向老板举报,吴永久的事情败露了。老板叫了两个工人将吴永久绑了起来,狠狠地打了一顿,而且还不解气,强行将吴永久拖进一辆皮卡车内,拉到一处偏僻的空地,脱光吴永久的衣裤和鞋子,只剩一条短裤,又拿走了他身上的所有物品。抢完东西之后,老板带着吴永久的衣裤、物品开车走了,路上,将吴永久的东西随便扔到了一个地方。吴永久光着身子在路上走了三四个小时,他也不敢再回到工厂里来了。

吴永久在路上寻思良久,他觉得自己偷锁的事,没有人知道,只有王永和知道,肯定是王永和告的密。他帮助王永和进了工厂,而王永和不仅不报恩,反而恩将仇报。

这件事情也给了王永和很深刻的教训。是谁告密的?自己没有说,但吴永久被老板发现了,他现在的情况如何了?会不会怀疑是自己告密的?他小小的年纪还经历不了这么多复杂的变化。

但是,王永和毕竟年轻,随着时间的消逝,他也将这件事情慢慢地淡忘了。

吴永久不在了,王永和也就更靠近何大姐。何大姐也像关心弟弟一样关心他。他很想给大姐买件礼品。他虽然人小心大,但毕竟不知道姑娘喜欢什么,就去请教别人。别人告诉他,给姑娘送东西,最好是衣服,或者是化妆品。但送衣服,他不知道何大姐身材多少大小。别人告诉他,送姑娘化妆品最好是法国出产的兰蔻。他觉得化妆品就是脸上涂涂的,老家的雪花膏不过两三块钱,兰蔻虽然会贵一点,但也不会贵到哪里去。他去购物大厦,两百元钱递给服务员,说要买兰蔻化妆品,服务员笑死了。他问笑什么,服务员告诉他,两百元钱还不够兰蔻的瓶子钱,你要兰蔻礼品,至少再加一个零。他一听,伸出的舌头半天缩不回去。但他决定了的事,就一定坚持下去。他再返回工厂拿钱,翻箱倒柜,将所有的钱都拿了去,才将兰蔻礼品盒捧回来。

何大姐拿着礼品盒,抚摸着王永和的头,亲切地说:“小弟,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种东西是贵夫人、贵小姐用的,我们这种打工妹随便用什么东西涂涂就行了。你大半年的工资,买这么点东西,犯得着吗?”

何大姐这样一种亲昵的动作,让王永和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身体里的血流也澎湃起来了,他自己也说不清,就是觉得很想抱一下何大姐,但是又不敢冒犯对方,只是将自己的身体慢慢地靠近对方。

但让他意外的是何大姐似乎也想靠近他,两人越靠越近,最终拥抱在一起。王永和年纪虽小,但个子比对方高多了,他想亲一下对方。但对方说:“小弟,以后再也不要花费这种冤枉钱,你自己积一点,以后存着娶媳妇。”

“没有关系。这么点钱,小意思。”王永和摆出一副大人的样子,“古人说,钱是用不完的,只会越用越多。我有的是力气,钱用完了,可以再赚的嘛!”

此后,王永和似乎和何大姐的关系更紧密了,大姐更关心他,他也更注意大姐。

一天,上班时间,大家都在紧张干活。王永和手脚比别人快,他接受了上次教训,不再拼命地抢效率,边干边观察别人的事情。只见一个人进来。王永和知道,这是老板的随从。只见他附在何大姐的耳朵边讲了几句话就走了,何大姐脸一红,仍然坐着干活,但过了一会儿,也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仍然不见大姐回来,王永和坐不住了,他走出去找大姐。他的直觉告诉他,大姐肯定是被老板叫去了。

老板办公室的门锁着,但王永和是装配车间出来的,这种简单的门锁,根本难不住他,他拨拉几下,门就打开了。

里面的事情让他大吃一惊。他看见何大姐赤身裸体地靠在沙发上,双腿抬得高高的,雪白的皮肤非常刺眼;老板也赤身裸体,紧贴着对方。两人见王永和突然闯进来,惊恐万分,马上抢衣服。

老板手指王永和,厉声喊叫:“你,你……谁让你进来的,滚出去!”

何大姐还镇静,她说:“小弟,你先出去。”

王永和虽然个子已经较高,但毕竟年纪小,男女之事隐约已经有所感觉,但并不是很了解。目前这种狼狈的处境,让他十分为难。从理智上说,他觉得这是老板在欺侮大姐,他应该站出来帮忙,最好是狠狠地揍老板一顿。但直觉又告诉他,这个事情,大姐是心甘情愿的。他感到无所适从,犹豫了一下,在何大姐的多次催促下,无可奈何地退出了老板的办公室。

不一会儿,大姐出来了,她将王永和找了出去,在厂内园区的一条凳子上坐了下来。王永和的一句“老板欺侮你了?”就让她哭了起来。

大姐一哭,更让王永和感觉大姐受了欺侮,他义愤填膺地说:“大姐,我找几个人给你出气。”

“不不。”何大姐赶快阻止他,但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只是哭,过了半天才说:“这是我自愿的。”

“你自愿的?”这又让王永和糊涂了。但他马上想到另一方面去了,“老板答应娶你为老婆?”

何大姐告诉王永和,说老板不仅有老婆,还有两个子女。

“是不是他离婚后,再来娶你?”

“不不,不可能。他是老板,怎么会娶我们这种打工妹?”

王永和更糊涂了,何大姐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哪味药?

“你年纪太小,这种事情不懂。”何大姐停止了哭泣。

“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我们离开这里,到其他锁厂去。”王永和显得像个大男子汉,给大姐出谋划策。

“你还是孩子。这种事情你不知道的。你不要管,也管不了。”

其实,何大姐已经非常老练了。她跟老板发生关系已经很长时间了,开始时,老板采用欺骗的方法,说他现在的妻子如何不贤、不能、不漂亮,他要离婚,并准备娶她为妻,等到何大姐上钩后,他又变调了。何大姐当时很恼怒,但后来一了解,原来老板跟多名女工有关系,特别是年轻、漂亮的女工,几乎都成了老板的玩物。开始时,女工们非常恼怒,但有什么办法呢?告状,她们都是外来妹,当地政府不理睬她们,而且她们没有实据,更重要的是大家还年轻,名声丧失不起,如果被大家知道了自己是老板的“二奶”“姘头”,这会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甚至会嫁不出去。但大家也不甘心这样被老板愚弄,她们想让老板有所补偿,于是大家都想到了金钱。

于是形成了一种默契,谁愿意与老板约会,都可以。但必须在金钱上敲老板。比方说,何大姐年纪轻,又比其他女工更漂亮一些,她就跟老板约定,每跟老板约会一次,老板给她两千元,相当于何大姐两个月工资,这样何大姐心里也感到平衡了。

但这种事情如何能全盘向一个小孩子说呢?

这个晚上,王永和失眠了。这是一个他这种年龄很少出现的现象。他接受不了老板的这种行为,也难以容忍何大姐发生这种事情。一个晚上,他都在想,自己应该怎么办。

第二天,他跟领班打了一个招呼,就带着自己挣的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锁厂,甚至没有来得及跟邱建鑫打招呼,更没有跟何大姐打招呼,他怕再看见何大姐。

同类推荐
  • 金兀术与李师师

    金兀术与李师师

    风马牛本不相及,冤家何能成夫妻?自古英雄爱美女,于今主帅恋名姬。两国交兵明大义,真情入腑惹相思。历史扑朔留悬案,揭破谜底写传奇。这一首并不怎么样的旧体诗,权作升篇。说的是宋代名妓李师师与金国元帅兀术,似无瓜葛,本不能扯到一块儿。据史书所载,李师,师的结局有两种:一是宋亡后流落江南,不知所终;二是她被叛臣张邦昌所掠,献与金营,守志不屈,吞金而殁。
  • 酒的奥妙

    酒的奥妙

    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里评子羽先生《凉州词》的后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作悲伤语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还说,究竟酒的作用,“在学人领悟”。看来,喝酒的未必作得诗;作诗的大都是喝得酒的。到北京以后的喝酒记忆,已经是七八年以后的事了。大多是和作者、同学、同事之间的小酌,你来我往,难得会聚。那时要凭票吃饭凭票买酒,不是很方便,但一得机会,总有人会大方地拿出瓶酒来,且是带有地方特色,现在看来都是名酒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度,不限于自己的感受,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面具恶魔

    面具恶魔

    本书是一部西方恐怖小说选集,共收入22篇欧美作家的短篇恐怖小说,包括:《杀人油画》、《行尸走肉》、《荒宅魅影》、《与鬼为邻》、《树灵闪现》、《面具恶魔》、《恐怖庄园》、《无耳老人》等篇。本书以鬼怪、幽灵为主要描写对象,突出了超自然的神秘元素,故事情节曲折、诡异,故事场景逼真鲜活,悬疑与爱情交叠,结局难以预料……小说以阴郁的色调和神秘的气氛,完成惩恶扬善主题的宣泄。不仅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 女英记

    女英记

    再后来,东方传来了鲧的消息——我还是习惯叫他姬熙,他发奋治水,成为夏后氏,乃至整个天下的英雄。再然后,他终于死在了一次险恶的洪水里。据说,他的遗言是:只愿归葬祖墓羽山,与心爱之人同穴。而舜却落井下石,历数他的罪状,砍下了他的头颅,丢进南海之中,让他永世不能再回到羽山。舜似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我却已经看穿了他的命数——龙气毕竟不在,他的帝王命格,只有短短的八年。而下一代的天下之主,乃是鲧的儿子禹。
  • 拼尽全力!做最真实的自己!:百万畅销书作家李尚龙作品集(套装4册)

    拼尽全力!做最真实的自己!:百万畅销书作家李尚龙作品集(套装4册)

    百万销量作者李尚龙精选作品集,一部激励千万年轻人成长的醒脑之书!《人设》这本书像一面镜子,里面映照着最真实的你。《刺》热门话题强势引爆——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话题热度高涨并且持续发酵,引起80后、90后父母的极大关注。故事刺痛人心,引起强烈共鸣——本书灵感取自作者见过的一个被校园暴力的学生,让人痛心。书中大量对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的描写也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都会引起共鸣。正能量三观背后的伟大情怀,青年作家中屈指可数的榜样——青年作者李尚龙这部新书,是对这个时代深沉的思考,希望以笔当枪,为校园、职场、网络暴力发声,引发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从而行动起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多篇刷爆朋友圈的热文与全新力作倾情分享——收录《别把你的低情商,当成直爽》、《你怎么过一天,你就怎么过一年》等多篇爆款文章,更多新作初次发表。努力的路上,你不能没有这本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改变千万热血青年思维轨迹的成长之书,写给每一个正在努力的你。
热门推荐
  • 邪王嗜宠:逆天狂妃不好惹

    邪王嗜宠:逆天狂妃不好惹

    “殿下不好了!太子妃把六皇子打了!”“哦……知道了,太子妃打的高兴么,不高兴就再打个王爷,就说是我的意思。”“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带回来好多金银,说是六皇子的赔礼!”“哦……给太子妃上一杯人参茶补补身子,打六弟挺累的,辛苦了。”“殿下不好了!太子妃……”“怎么了?”某太子终于舍得从书里抬起眼皮。他的宝贝太子妃又干啥了?“太子妃说嫌您养的十级魔兽太吵,给……炖了。”太子殿下唇角微勾,小东西,胆子还挺大,他是太惯着她了是吧?不过,他乐意,怎么着?“炖了一只十级的够不够?不够就再来一只十三级的吧。”
  • 珠玑巷

    珠玑巷

    《珠玑巷》是以珠玑巷为原点、以“再生人”罗伟琳回忆自己的前前前世的贵妃生涯为切入点而展开的一部长篇玄幻历史小说。作者温燕霞结合详实的史料,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历史和现实两条线,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发生于800多年前宋朝的那段生死攸关、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珠玑巷人的南迁历史,以及主人公们的前世今生的种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同时,油然生出身临其境之感,一呼一吸扣人心弦。
  • 洪荒之吾乃女娲

    洪荒之吾乃女娲

    一丝神魂穿未来,人道捏出扔回来。伏希希是女娲一丝神魂转世,在女娲庙里被洪荒中女娲的自我尸伏希希给送回最初时空长河中的时间线中回归了。
  • 甜事驾到

    甜事驾到

    我叫陈澄。一位生于甜县工作于甜县,年过三十的“剩者为王”。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位打的了流氓泡的了奶茶几乎无所不能蔷薇社实习管家。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个我爱情都把握不住战五渣。我把我最爱的人弄丢了……我叫王子俊。我把我姐姐弄丢了。爷爷说为了她好我暂时不去打扰她。可十多年前我在电视机里面又看到她了。为了她能记得我,我去当明星了,这样子她也能在电视里看到我了。但是我没想到她竟然不记得我了……王子俊“陈澄我不仅能给你一纸婚约我也能给你一世长安。”陈澄“……”王子俊“陈澄你真是一枝红杏啊!”陈澄“嗯!那我现在去找‘墙’去。”王子俊“……”
  • 余生皆是你的甜

    余生皆是你的甜

    一纸婚书,将唐糖与沐梓晨捆绑在一起,未来一片渺茫;一场误解,使得唐糖和沐梓晨心生隔阂,婚途跌宕坎坷;一次变故,终让唐糖和沐梓晨感情升温,收获甜蜜爱情。或许爱上你本就是一场冒险,即使前路布满荆棘,为了你,我也无怨无悔!
  • 邪魅男神惹不得

    邪魅男神惹不得

    世界上最美好的时光是有宋然和林唯安的时光。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守你安然无恙。宋然一辈子最幸运的是他遇见了林唯安,在整个青春里他都守在她的身边,直到多年后他有幸在记者采访中说道:“此生最幸运的是在我宋然时光里有唯安的出现。”后来林唯安离开人世,他也随她远走,他死前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时光里没有唯安就不会有宋然的美好时光”“在活下去与随她而走之间,我选择后者。”
  • 浪子闯都市

    浪子闯都市

    一位事业受挫的青年,找不到工作时无奈选择了去做搬运工,正是这次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在职场和商场的打拼成为商业大亨,在商场中是否会一帆风顺,又会经历那些事情呢……
  • 更好的你,更好的我

    更好的你,更好的我

    有个更好版本的你,蓄势待发。本书的想法更容易贯彻在你的生活里,可以产生奇迹。你可以更快乐,你的身体会更健康,你的想法会变得灵活,创造你梦想的生活。成功和财富尽在你的掌握,你的情感关系也会更深入更有意义。你将对生活所给予的丰盈充满感激,是时候拥抱这个“新的你”了。
  • 我欲成仙

    我欲成仙

    人世间纵有千般繁华,万种风情,也难留住我成仙的决心。我只是路过红尘的精灵,美丽高贵的仙子才是我的追求。可是,那灯火阑珊处,清风朗月间,谁独自神伤,谁对影憔悴?英雄意、儿女情。是谁让我心生不舍,是谁许下来世的盟约?情,究为何物,缚住我欲待飞的双翅?
  • 帝国的慢性病:黑白大清

    帝国的慢性病:黑白大清

    《帝国的慢性病》丛书共五册,分别为《大汉的彷徨》《大唐的惆怅》《大宋美袍上的虱子》《冰火大明》《黑白大清》。该系列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王朝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王朝无可避免的制度性缺陷,并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本书围绕清朝的十余桩著名案件,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及内在的政治弊端。这些案件中,有涉及重大官员的财政案件,如蒋洲亏空案、威宁铅厂案、福建贪腐窝案等,也有与黑暗的政治生态脱不了干系的民间冤案,如合州命案、顺天乡试案、杨乃武小白菜案等。全书文风生动,逻辑性强,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是一部值得历史爱好者阅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