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2000000009

第9章 教授同诗人的决斗

正当斯乔巴倒在雅尔塔昏迷不醒的时候,也就是上午十一点半左右,伊万·尼古拉耶维奇·流浪汉却恢复了知觉。他沉沉地睡了一大觉,终于醒来了,可纳闷的是:怎么竟跑到这么一间陌生的房里来了?墙那么白,床头柜那么漂亮,还是用一种浅色金属板做的;透过白色窗帘,可以感知窗外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伊万摇摇脑袋,明白头是不疼了,同时想起自己原来是住进了一家医院。这一下重又勾起对别尔利奥兹之死的回忆。但眼下这念头已不再使他感到震惊。一宿美梦之后,伊万安静多了,头脑也清晰多了。他一动不动,在雪白雪白的钢丝软床上舒舒服服躺了一会儿之后,发现身旁有个按钮。伊万有一种好乱动东西的习惯,便下意识地捅了一下。他原以为按下按钮之后会响起某种声音,或出现某种现象,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伊万这张床的脚头,亮起一盏圆柱形磨砂玻璃灯,上边映出“喝水”二字。待了一会儿,圆柱开始旋转,直到跳出第二行字——“护理员”。这个巧妙的圆柱体自然使伊万颇为惊讶。“护理员”三字很快又变成了“请医生”。

“唔……”伊万哼了一声,瞅着这圆柱体,简直不知如何是好。幸亏圆柱体转到“请医生”三个字时,伊万无意中又碰了一下按钮,圆柱体丁零一响,停下了,灯也随之熄灭。一个白服罩身、干净利落、招人喜欢的胖女人走了进来。

“早上好!”她对伊万说。

伊万没有答理。照他看来,目前这种礼仪根本不合时宜。说来也是,没病没灾的,被这帮人生生地捆进了医院,还要假模假样,好像理应如此!

但这女人依然满面春风,她按了一下电钮,窗帘自动卷起,阳光透过一直顶到天花板的大格细条窗栅猛地涌进房间。隔着窗栅是一座阳台,再往外,是一条曲曲弯弯的河流,对岸有一片令人神向的小松林遥遥相望。

“洗个澡吧。”女人对他说。她两手一推,只见里侧那堵墙移开了,原来里头还有个洗澡间和设备精美的盥洗室。

伊万虽说决心不答理那女人,但看到大股水流从精光耀眼的龙头里哗哗注进浴缸,到底忍不住说了一句刺话:

“嚯,跟住在‘大都会’一个样!”

“噢,不一样,”那女人得意扬扬地回答,“比那儿可强多了!这样的设备国外也没有。不少学者、医生专程来参观我们的医院。这地方每天都有外国游客。”

一提外国游客,伊万一下子想起了昨天的顾问,脸色不由暗了下来,狠狠瞪了一眼说:

“外国游客……外国游客都快被你们当成祖宗了!其实那里头什么人都有!我昨天就认识了那么一位,准不是好东西!”

伊万差点没把本丢·彼拉多的事又唠叨上一遍,可转念一想,给她讲这些有什么用,反正又帮不上忙,这才把话咽了回去。浴后,伊万领到了一个男人洗过澡要用的一切:熨得平平整整的衬衫、衬裤、袜子。这还不算,女人打开柜门,指指里头问:

“您爱穿哪件?长袍还是睡衣?”

伊万被迫迁入新居后,竟遇到这么个大方得近乎放肆的女人,一时也没有办法,只好指指红绒布的睡衣。

接着,他又被人带着穿过空无一人、寂然无声的走廊,进了一间不大的诊室。伊万早就抱定宗旨,要以一种对一切都付之一笑的态度来对待在这幢装备精巧绝伦的大楼中的所见所闻,因而立时为这间诊室起了个名字,叫做“厨房车间”。

如此命名并非毫无道理。这地方安放了一口口大柜和玻璃小橱,内陈各种电镀器械。摆放着一台台装备复杂的圈椅,一盏盏装着亮闪闪灯罩的大肚子灯具,数不清的瓶瓶罐罐,还有煤气炉、电线和谁也闹不明白干什么用的仪表。

诊室里接待伊万的有三个人——一男二女,都穿白服。他们先把伊万领到角落里一张小桌旁,显然想要问话。

伊万审度情势,发现眼前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最为诱人,那就是:朝这些灯具和稀奇古怪的东西扑过去,把它们砸个稀巴烂,以此来抗议他无故被扣。然而,今日之伊万已大大有别于昨日之伊万,因此这第一条路在他看来就成了问题:弄得不好,会以为他是个武疯子哩。于是这第一条路就被他摒弃了。还有第二条:马上把顾问以及本丢·彼拉多等情况原原本本加以说明。然而,昨天的经验表明:他说的话谁也不相信,总以为是胡说八道。所以,伊万又不得不放弃这第二条路而选择第三条——报以高傲的沉默。

完全沉默总还是难以办到的。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得要回答一系列问题。无奈只好紧皱眉头,答上它三言两语。他们几乎把伊万过去的一切都掏了个底儿朝上,就连十五六年前如何患了猩红热和具体时间都问到了。记录连正面带反面写了整整两大篇。接着,翻过来之后,一个穿白服的女人又开始盘问伊万的亲属,问题相当烦琐:同伊万的关系,死于何年何月,死亡原因,是否有饮酒史,是否得过性病,等等等等。简直是浪费时间。最后,又请他讲了一次昨天长老湖畔的情况,但一点也没有纠缠不休,对本丢·彼拉多的故事也没有感到惊讶。

问完,把伊万交给了那个男的。此人对待伊万的办法可就全然不同了。他什么也不问,给伊万量了体温、脉搏,用一种灯照了伊万的眼睛。接着另一个女的又上来给这个男的当助手,不知拿什么往他后背戳了几下,不过倒不怎么疼。又用手锤的锤柄在他前胸划来划去,拿小锤敲他的膝盖,弄得脚一跳一跳的。还把他的一只手指刺破,采了点血,又在肘关节那儿刺了一下,往胳膊上套了几只胶皮镯子……

伊万只是暗自苦笑,心想,这不是纯属胡闹吗?你看,你本想提醒大家,那个来历不明的顾问是个危险人物,要把他捉住,结果却反被送进了这么一个神秘的诊室,而且还让你把舅舅费奥多尔在沃洛格达耍酒疯的破事儿也抖搂一遍。真是蠢得叫人无法容忍!

伊万好不容易被放了出来,送回了房,给他端来了一杯咖啡,两只煮得嫩嫩的鸡蛋,还有白面包和奶油。吃完喝完之后,伊万暗自决定有机会一定要见见这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提请他注意自己的处境,要求公正处理。

早饭过后不久,就把这个人给盼来了。冷不防,伊万的房门打开了,进来一群穿白服的人。打头的一位胡子修剪得很精心,留的样式像个演员,四十五岁左右,眼神倒不讨厌,只是犀利异常,举止温文尔雅。随员们对他毕恭毕敬,唯命是从,故而他的出场竟成了某种极隆重的仪式。“和本丢·彼拉多一模一样!”伊万不由得心中暗想。

是啊,这无疑是一号人物:他坐在凳子上,别人都站着。

“斯特拉文斯基医生。”坐着的这位亲切地看着伊万,自我介绍说。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请您过目。”有个胡子修得很整齐的人低声说,把记满伊万病历的那张纸向这位一号人物递过去。

“居然建了一整套档案哩。”伊万心里琢磨。一号人物不动声色把那张纸草草阅过,嘴里不停地咕哝:“嗯哼,嗯哼……”又同周围的人用不大有人懂的语言交谈了几句。“他也跟彼拉多一样,说的是拉丁语哩。”伊万心中忧虑不已。这时,有个词使他打了个寒噤,这就是“精神分裂症”!唉,昨天,那个可恨的外国佬在长老湖畔就说过这个字眼,今天,斯特拉文斯基教授又在这里作了重复。“原来他早就知道!”伊万惶然了。

一号人物看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凡事得同大家商量,而且不管周围的人对他说什么,他都显得很高兴,总是不住地说:“好极了,好极了!”

“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把纸片还了回去,接着对伊万说,“您是诗人吗?”

“是的。”伊万沉着脸回答。他头一次对诗歌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厌恶。眼下他不知为啥特别不愿意别人跟他提起他的诗。

他皱起鼻子,朝斯特拉文斯基反问了一句:

“您是教授?”

斯特拉文斯基听到这么一问,彬彬有礼地一躬身。

“您是这儿的领导?”伊万又问。

斯特拉文斯基又一躬身。

“我有事想找您谈谈。”伊万意味深长地说。

“我正是为此而来的。”斯特拉文斯基回答。

“事情是这样的,”伊万觉得机会终于到了,“有人诬陷我,说我是个疯子,谁也不听我申诉……”

“哦,不,我们要极认真地听你的申诉,”斯特拉文斯基郑重其事地说,口气叫人挺放心,“我们决不允许诬陷你是疯子。”

“那么我就说说。昨天晚上,我在长老湖碰见一个神秘人物,外国人不像外国人。这个人未卜先知,早就知道别尔利奥兹要死,而且还见过本丢·彼拉多。”

随从们默默无言,一动不动地听着。

“彼拉多?是那个跟耶稣基督同时期的彼拉多吗?”斯特拉文斯基眯起眼睛,看着伊万。

“就是他。”

“噢,”斯特拉文斯基说,“这个别尔利奥兹被电车轧死了?”

“昨天晚上在长老巷,当着我的面被电车轧死的。而且,那位神秘的公民……”

“认识本丢·彼拉多的那位吗?”斯特拉文斯基问了一句。看来,他的理解力很强。

“正是他,”伊万说,心里则在琢磨着斯特拉文斯基,“他事先就说,安努什卡把葵籽油洒了……他正好就在那地方一滑!您看多巧!”伊万加重了语气,希望他的话能收到戏剧性效果。

不过他的希望落了空。斯特拉文斯基随随便便又提出下一个问题:

“安努什卡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有点使伊万失望,他的脸抽搐了一下。

“安努什卡在这儿其实无所谓,”他激动地说,“鬼知道她是个什么人。不过是个住在花园街的蠢女人罢了。关键是他事先早就知道葵籽油的事!您明白吗?”

“太明白啦!”斯特拉文斯基一本正经地回答。他轻触了一下诗人的膝盖,又加上一句,“不要激动,继续讲!”

“好,我讲。”伊万尽力模仿斯特拉文斯基的语调。吃一堑长一智,他知道只有镇静才能救自己。“这个可怕的家伙(他还撒谎,说他是什么顾问),身上好像有股魔力!……比如说吧,您要是跟在他身后,一辈子甭想撵上他……跟他一块儿的还有那么两个玩意儿,也不是好东西,都是一路货色:一个是瘦高个子,架着一副破夹鼻眼镜;另一个是一只大得吓人的猫,自己还会乘电车呢!除此而外,”谁也没有打断伊万的话,他越说越来劲儿,语气也越来越肯定,“他曾亲自在本丢·彼拉多的露台上待过,这一点绝对没问题。简直神了,不是吗?该马上逮捕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您才要求逮捕他,是吗?我对您的意思理解得对吗?”斯特拉文斯基问。

“他挺聪明,”伊万想,“应当承认,知识分子里头也有相当聪明的人,这一点不能否认。”于是回答:

“完全正确!您想想,我怎能不提出要求呢!可是反倒被强行扣在这里,用手电筒照我的眼睛,逼我洗澡,费佳舅舅的事也要刨根问底查个没完!……其实他早就不在人世了!我要求立即把我放了!”

“是啊,是啊,好极了,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说,“这不全都搞清楚了吗?真格的,把一个健康人关在医院,那有什么意思?好吧,只要您说明一下,您是正确的,我马上就把您放出去。不是证明,只是说明。那么,您是个正常人啰?”

这时全场鸦雀无声。早晨侍候过伊万的那个胖女人无限崇敬地瞅了教授一眼,伊万也再次心里想:“他真聪明!”

对伊万来说,教授的问题可以说是正中下怀。但即使如此,他在回答之前也还是蹙起眉头,郑重三思,最后才毅然决然地说:

“我很正常。”

“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如释重负地高声说,“如果这样,那咱们就按照逻辑来思考一番吧。姑且以您昨天的情况为例好了。”说罢,他转过身去,立刻有人把伊万那张记录卡递过来,“一个陌生人对您介绍说,他同本丢·彼拉多相识。为了追踪他,您昨天做了这么几件事。”斯特拉文斯基屈起他那修长的手指,一会儿看看那张纸,一会儿又看看伊万,“您曾经把圣像挂在胸前,对吗?”

“是的。”伊万皱着眉头承认了。

“又从围墙上摔下来,擦伤脸,对吗?进餐厅时手里还拿着一根点燃的蜡烛,身上仅穿着内衣,而且,在餐厅还打过人。您是被捆起送来的。到了这儿,您又给民警局打过电话,要求派机关枪来。后来,还想跳窗逃跑。是吗?请问,您这样行动,有可能捉住或者逮捕任何人吗?如果您是正常人,您一定会回答:绝不可能。您想离开这个地方?请吧,但是我要问,您上哪儿去呢?”

“当然上民警局去啰!”伊万的口气已不是那么坚定,在教授的逼视下,他已经不知所措了。

“从这儿直接去?”

“嗯……”

“不回家看看?”斯特拉文斯基连珠炮似的问。

“哪有工夫回家呀!我要是东也看看,西也看看,那家伙不早就溜之大吉了吗?”

“好吧,您到民警局先说什么呢?”

“先说本丢·彼拉多的事。”伊万一说,眼神随之就变得黯淡了。

“好极了!”百依百顺的斯特拉文斯基高声说。然后,对留胡子那人下了道命令:“费奥多尔·瓦西利耶维奇,请给流浪汉公民开张出院证,让他进城,不过房间先留一留,床上用品先不用换。再过两小时,流浪汉公民还得回来。好吧,”他对诗人说,“我不敢祝您成功,因为我一点儿也不相信您会成功。咱们很快又会见面的!”他站起身来,随从们也开始往外走。

“根据什么说我还得回来?”伊万惊惧不安地问。

斯特拉文斯基似乎正等着这个问题,他马上重又坐下,说了起来。

“我的根据是:只要您穿一条衬裤进民警局,再加上说什么您跟认识本丢·彼拉多的人见过面,就准会立即把您又送到这儿来。那么,您不是又得住回这个房间吗?”

“干吗又提衬裤?”伊万慌了手脚,四下望望问。

“主要当然是本丢·彼拉多,不过衬裤也起作用。我们总得把公家的衣服从您身上脱下来,给您换上原来的衣服吧?把您送来的时候,您不是只穿着一条衬裤吗?可您呢?却根本不打算回家。我不是还暗示过您吗!再加上谈的是什么本丢·彼拉多……这不就得了?”

说来也怪,伊万一下子崩溃了。他觉得非常虚弱,急需旁人给他拿主意。

“那,怎么办呢?”他问了一句,这回的口气已经是怯生生的了。

“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说,“这个问题问得有理。现在,让我来告诉您到底出了什么毛病。昨天,有人把您吓着了,吓得还很厉害;本丢·彼拉多的故事和其他一些事又让您受了刺激。您精神极度紧张,在市里到处游荡,见人就讲本丢·彼拉多。这样别人自然会把您当疯子。要想恢复正常,唯一的办法就是绝对安静。您一定要在这儿留下来。”

“可是,他也一定应该抓起来呀!”伊万嚷道,不过已是带着哀求的口吻。

“好吧,不过干吗非得您亲自奔走呢?把您发现的疑点以及对那人的指控都写一写嘛!把您的检举材料往该送的地方一送,再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如果您说得不错,那人是个犯罪分子,那么一切很快就会搞清楚。但有个条件:别把脑子搞得太累,尽量少想本丢·彼拉多。别听别人瞎说八道!并不是人人都那么可靠嘛。”

“明白了!”伊万满有决心地说,“请把笔和纸给我。”

“给他几张纸和一根铅笔头。”斯特拉文斯基吩咐胖女人。又对伊万说:“不过,我劝您今天先别写。”

“不行,不行,一定要今天写。”伊万焦躁地喊。

“好吧,不过别累着脑子。今天写不完,明天也写完了。”

“那他就该逃走了!”

“噢,不会的,”斯特拉文斯基颇有把握地说,“他跑不了,我向您保证。请记住,我们这儿会尽一切可能帮助您,没有我们的帮助,您将一事无成。您听见我的话了吗?”斯特拉文斯基冷不防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他用两手紧紧抓住伊万,攥住他的双手,久久凝视他的眼睛,一再说:“这儿会帮助您……听见我的话了吗?……这儿会帮助您……您会感到轻松……这儿很安静,一切都很安静……这儿会帮助您……”

伊万突然打了个哈欠,面部肌肉松弛下来。

“是的,是的。”他轻声说。

“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又说了一句口头禅,结束了这次谈话。他站起身来说:“再见!”握握伊万的手,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来,对留胡子的人说:“对了,可以用氧气试试……还有水疗。”

片刻之后,斯特拉文斯基和那群随员,统统从伊万眼前消失了。在张着铁丝网的窗外,在正午的阳光下,对岸那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树林显得格外悦目,近处的河面闪动着粼粼波光。

同类推荐
  • 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

    这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杨秀芝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千里之外这个棋子大小的牛王镇碰上自己的妯娌万金花。两人相见,都感到有些意外。万金花开口说:“大嫂,一别三年,你怎么既不回家,也不给我们捎个信啊?”杨秀芝苦笑了一下说:“怎么给你说呢?这三年我四处漂泊,为的就是寻找失踪的儿子小宝,一天找不到孩子,我的心就一刻不得安宁,哪还有心思回家呀……”听她这么一说,万金花也不好再说什么,就把家里的情况大概给杨秀芝说了一下。而后两人到一个小吃摊去吃饭。吃饭时万金花说她来牛王镇是走亲戚的。
  • 余生皆假期

    余生皆假期

    因父亲出轨而散伙的一家三口在即将分道扬镳时收到一条交友短信,发信人是打算从黑道退出的小混混冈田——去交一个朋友,完成这项任务,他才能成功脱身。于是,失败的父亲、神秘的母亲和青春期女儿坐上了“前黑道人士”的车,四个人要一同奔向人生的新篇章……然而敲诈勒索这种工作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冈田的这封辞职信可没那么好写,更麻烦的是,刚交到的朋友怎么办?余生皆假期的梦想能实现吗?
  • 大山的孩子没衣裳

    大山的孩子没衣裳

    一一九六六年的十月,西北风一个劲地猛吹。大风卷着田野里的碎枝破叶漫天飞舞,大地已经冻成了一个坚硬无比的铁壳。出行的人们提早穿上了白茬子皮袄,有钱的人家己经在屋子里生着了取暖的火炉。老农们擦掉流出来的清鼻涕往地上狠劲地一甩:“这哪里还叫什么秋天啊?分明己是严冬了。”黄昏时分,社员们收工回来了。一进家门,放下锹镢,母亲习惯性地从柴垛上撕下一堆柴禾来,赶忙抱进屋子扔在了灶火圪。
  • 溥仪的屈辱之旅

    溥仪的屈辱之旅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日本天皇为了让全世界接受中日亲善、中日共荣的谎言,于1939年11月安排川岛芳子陪同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到被日本人称作模范矿区的阜新视察,并邀请国际媒体前来采访,用以欺骗国际社会。但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粉碎了日本人的政治阴谋,使伪皇帝溥仪的阜新之行成为一次惊险与伤心之旅。阜新车站戒备森严,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和伪警察在站台持枪警戒。
  • 老铁手传奇

    老铁手传奇

    亨利枪和猎熊枪,是老铁手最珍贵的武器。辛客妈妈客店里的酒鬼,挂在树枝上的长矛,从窗外伸进来的黑洞洞的枪口,神秘人普施,金矿的秘密……一切都考验着老铁手的智慧和勇气。一个个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在美国西部这块广袤无限的土地上展开……悬念迭起、情节生动、迷人的自然景观和风情文化、悠远的历史感,以及揉神话、探险、游记和哲理小说于一体,这些构成了卡尔·麦小说的永恒魅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1984(奥威尔作品集)

    1984(奥威尔作品集)

    《1984》是一部极具预言性质的政治讽喻小说,描绘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惧的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个被称为“大洋国”的极权主义社会里,“你说的每一句话,发出的每一个声响都会被监听;只要有一点光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人性被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而历史每时每刻也在被伪造。那里的人类生存状态,永远警示着人们不要走进这黑暗的悲剧。
  • 星际争霸

    星际争霸

    作者为你描写了奇幻的未来世界。以未来的高科技想象着未来的宇宙里的人类活动,包括外星人和一切有生命的“物类”的活动,他们争夺宇宙。这些人类和非人类,有的讲道德,有的不讲道德;有的善良,有的不善良;有的可亲可敬,有的令人憎恨厌恶,他们遭遇在星际太空里,演义新版的争霸战。地球人运用高科技,使用核战,撬动小行星,给月球设置动力飞向木星并炸毁它;人类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枪炮打不死,身子被激光洞穿或腰斩依然可以恢复,可以克隆、记忆备份,三个克隆的小伙儿娶三个克隆的姐妹……
  • 神谕之死

    神谕之死

    与阿加莎·克里斯蒂齐名的推理小说女王P.D.詹姆斯!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钻石匕首”终生成就奖得主;连任16年英国作家协会会长;入选《泰晤士报》评出的50位伟大推理小说家;因文学成就获授大英帝国勋章。一所与世隔绝的神学院,四起连续的死亡,七段背负着罪恶的过去。在你以为安全的地方,谋杀才刚刚开始。P.D.詹姆斯创造了与福尔摩斯齐名的大侦探亚当·达格利什,《神谕之死》是P.D.詹姆斯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达格利什系列的第11本。一名学生被发现活埋在沙堆下,警方判定其为意外死亡。名侦探达格利什临危受命。在他开展调查时,又一位访客被残忍杀死在教堂油画《末日的审判》下,油画还被涂上了一个张牙舞爪的魔鬼。这次死亡开始暴露了所有人埋藏的秘密。学生、教职工、访客,每个人都在隐瞒着什么,每个人似乎都有嫌疑……一所与世隔绝的神学院,四起连续的死亡,七段背负着罪恶的过去。究竟是谁打破了宁静,在此大开杀戒?在你以为安全的地方,谋杀才刚刚开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人生博弈的智慧

    人生博弈的智慧

    本书让平凡者奔向成功,让成功者迈向卓越!博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世之道,一种生存理论,《人生博弈的智慧》旨在为你讲述高明的处世之道,解读精妙的博弈策略,助你缔造非凡的人生!
  • 太上灵宝五符序

    太上灵宝五符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契,祭祀新娘

    血契,祭祀新娘

    一场家族联姻,她阴差阳错进了另一世界,莫名成了一场活人祭祀中的新娘。正文:“娘子,你终于来了!”刻满金字图文的红檀棺中,他的声音仿佛穿过虚空,在她耳边深情呼唤。又名《你好,僵尸先生》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与你的世界无限接近

    与你的世界无限接近

    是正义滋生了黑暗,还是黑暗滋生了正义?人界与境界的轮回,终有躲不开的黑白两面?亦或有更好的结局与诠释...每时隔六十年,地心会略微的偏移,在北极星的方向,有一处会出现另一个空间与当今的世界交汇,那里是“天的尽头”。尽头的那边是另一个世界,与人间相对似乎平行却又无限接近——名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