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9300000002

第2章 扶桑(1)

父亲走了好久之后,母亲才和我说起她,婉西,那个叶片般的女孩儿。母亲说,你见过她的,在你父亲的葬礼上。

我父亲的葬礼上?我说,并没往心里去。

但我很快发现了母亲的异样。母亲与我坐在同一张沙发上,因为说话,她下意识侧着身;因为紧张或者别的什么,她坐得很虚,半边屁股挂在沙发上,另一半则悬着,胸口的事胀起来,一直撑到了嗓子眼,让她的脖子伸上去,仿佛整个人挂在半空。而她的眼睛——母亲的眼睛,曾经就像小河里的鹅卵石一样,亮晶晶晃悠悠的,如今已如两口枯井,石头还在,只是少了水分——母亲枯井般的眼睛扑闪着,似在躲避我的目光,那样子,仿佛任何一点光亮,都能将她刺破。

母亲的话已经满得憋不住,却又很难说出来。

我顿时有些在意了。

但我仍然没有任何印象。父亲的葬礼上,他的徒弟和学生确实不少,有我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认识的那几个,我们差不多一起长大,不用看,就是单听听他们的脚步声,闻闻他们走过来时空气震荡的气浪,我就能辨出谁是谁;不认识的,那都是我长大工作之后,父亲的工作,再没能上我的心。

母亲只好往下说。

父亲走后,母亲老是说起他,就像用这种方式,她便可以继续着他们的夫妻生活。只有说起父亲,用嗓子发出声音,用舌尖咬住父亲的名字,她才感觉父亲活了,不光她看得见,听的人也看得见。父亲还穿着那件长风衣,黑礼帽,脖子上的围巾像一场初雪,裤腿上的折痕刀锋一般。父亲瘦削的身体也像一把尖刀,插在母亲的眼前,既让她觉得安全,又让她倍感危险。

否则的话,哪怕是把他装在心里,母亲也感觉不踏实,抓不住,无声无息,随时都可能溜掉——就像那天早上,父亲看一眼她,不说话,走了。

后来母亲不光跟我说,也跟婉西说。否则那许多的事,母亲是压根儿弄不明白的;那许多晦涩而隐秘的感觉,婉西也不会讲出来。

那天,母亲说,要不是那天下午,你父亲根本就不会走。母亲的话带着已经稀释掉的怨尤。

那天下午,父亲照常去给婉西“念戏”。念戏是父亲所在的川剧圈子里的行话,实为“捋台词,练唱腔”,一句话,就是人坐在那里,将整个戏过一遍。在父亲工作的那个川剧团,父亲的角色有些特殊:司鼓。司鼓一职许多人未必能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在每次由剧团美工用油彩画出来的海报上,有主要演员又特别是女主角的画像,然后就是导演和司鼓的名字。司鼓一般都排在导演的后面,但作用未必就比导演小。这么说吧,如果把舞台比作战场,那导演和司鼓都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导演主外司鼓主内。导演负责表演,司鼓掌控节奏。导演着力的是观众的视觉感受而司鼓操心的是观众的听觉效果——轻重缓急、浓墨重彩或者轻描淡写,全出在司鼓手上。如果我们做个实验,把司鼓负责的那一摊子都关了,把锣鼓唢呐胡琴三弦什么的都撤下,那舞台上的戏就成哑剧了,没有人看得懂它在说什么;但如果把演员撤下把幕布关上,就让锣鼓和音乐漫天飞,你大不了闭上眼睛,照样还可以听上一会儿。

这么一说,你大体也就明白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鼓并不比导演地位低,甚至比导演更加“位高权重”。事实也确实如此。演出时,你已经看不见导演,可你只要往舞台内侧稍微看看,在舞台右侧,有一个圆桌大小的小台子,那是专为司鼓而设。就在内台与外台的临界点上,再迈出去哪怕一毫米,就是舞台了。司鼓的宝座设在如此敏感的部位,为什么?就为了高瞻远瞩统领全局。锣鼓一响,幕布一经拉开,这台上台下,台前台后,演员音乐锣鼓,就都归司鼓指挥。

但父亲的主要职责,是听觉,是节奏。因此父亲有个理论,学戏的人,唱念做打,唱排在第一,唱功是学戏人的第一功夫。他还固执地说过,你只要唱功好了,你往那儿一站,吼上那么一嗓子,立马就把人的心吊起来,把人的听觉视觉、五脏六腑都吸了去,你就像一块磁铁,而观众就是那些铁末子,他不跟着你跑都不行。

由此父亲得出结论,人的听觉比视觉重要多了,也可靠多了。眼睛就常常欺骗你,可耳朵不。眼睛可以把白看成黑把驴认成马,可耳朵不,耳朵一是一二是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最具说服力:人们都畏惧瞎子的耳朵,可没见过谁害怕哑巴的眼睛的。

父亲的话主观了,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有明显的王婆卖瓜嫌疑。但有一点却是确凿的,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给人“念戏”,主要的精力都花去帮人练唱腔了。

我从小在川剧团长大,在戏园子里跑来跑去,在咿咿呀呀的声音中睡去或者醒来。每天早上醒来时,我都有一个印象,父亲在给人练唱腔。那自然是一出尚未上演的新戏。剧本刚发下来,角色已经敲定,只要是父亲担任司鼓,他就有义务为新戏的主要演员练唱腔。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熟悉那些新戏的唱腔的,我也不知道父亲怎么能拿过一出新戏来,就能当老师。我只知道父亲的声音并不好听,就像我的嗓子一样有些沙哑,而那些担任主角的男演员女演员,他们都是名角儿,台柱,他们的声音从或胖或瘦、或高大或短小的身体里发出来,都像鸟叫一样动听,都像海涛一样激越,都比父亲的声音好听多了。

有时候我便悄悄想,假如,假如父亲的声音也像他们一样好听呢,那他一定不会当司鼓,那他一定去当演员了——内心里,我是巴不得父亲当演员的,最好能当名角儿。

可令我奇怪的是,那些名角儿都听我父亲的。那些名角儿,天麻麻亮就来到我们家的院子里,敲开我们家那扇天蓝色的旧木门。父亲人还没出来,只有咳嗽声出来了,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一声一声,鼓一样响。母亲先搬出椅子,然后是桌子。茶由父亲亲自泡。父亲对茶的讲究决定了他必须亲力亲为。水必须翻滚,茶叶要多,盛在一只青花瓷的盖碗里,揭开碗盖,黄稠稠的一碗茶汤,上面飘几粒零星的茉莉花屑。

父亲就坐在那碗茶旁,张大了嘴,咿咿呀呀叫起来。他唱一句,那些名角儿唱一句,那感觉,就像父亲是一只领头打鸣的大公鸡,带领着他的小鸡,要把天叫破似的;那感觉,就像父亲在清理着一条淤塞的河道,父亲沙哑的嗓子就是掘进机,在别人的嗓子眼里穿行着,将那些淤泥、杂草、乱石,通通捞起来,扔出去,小河水于是欢畅地流起来。

不知道是我的记忆有选择,还是事实原本就是如此,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在清晨为之“念戏”的,总是女人,女演员。或许唱腔对于男演员们,好比一只巨大而沉重的煤气罐,男人们三下两下就能把它扛上楼,而女人不同,女人扛不动,只能等男人来帮她。她们云朵一般飘进我家的小院,落座在一张张凳子上,让我的眼前恍恍惚惚。那些日子,我总是被他们的咿呀之声吵醒,然后起床,吃饭,上学。我总是找出理由在门前出出进进,既想多看她几眼,又怕多看了几眼弄伤了我的自尊心。母亲倒比我坦然多了。母亲扮演着女侍从的角色,就像在戏里,她总是演丫鬟,跑龙套。然而母亲能气定神闲地为之服务,缘于她的底气。尽管有云朵般的女人坐在对面,父亲却仿佛有眼无珠,父亲的眼里只有剧本、唱腔,然后就是盖碗茶。父亲的脸白净,严厉,小眼睛要么眯缝着,要么圆睁。他眯缝着眼时,是在看戏谱,要么就像酒微醺时,摇头吟唱唱腔里最微妙的部分;他圆睁时,不用说,是对那云朵般的女人发怒,这时候,女人就如云变成了雨,泪汪汪的,还不敢随意落下。

除了“念戏”,父亲从不给女演员们任何表情,因此私下里,父亲挣下了一个印象——是个一流的司鼓,却是个死板的男人——这印象虽然欠佳却是我母亲所欢喜的。

然而父亲这般威严而尊贵的形象并没能维持多久。转眼之间,商品经济的大潮来了,这股潮水首先冲开的,竟是剧场的大门。

父亲和母亲所在的县川剧团剧场,由一座古城隍庙改就。古时候的城隍庙,看上去是拜佛之地,实际还兼做集市买卖,佛事俗事都便达。因此县城里的城隍庙,竟位于城市的最中心,好比县城人的心脏。新中国成立之后,拜佛之事废除,精神生活尚存,于是城隍庙改成剧场,由原来的旧戏班子铺底,再招进来一批年少无知的孩子,取名川剧团,旧时的戏子也就有了一个堂皇而动听的名字:文艺工作者。

我不知道戏子和文艺工作者之间,除了字面上的褒贬差异之外,究竟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父亲以为有。父亲是真心实意想当一名文艺工作者,而非戏子,为此他把一切都往这上边靠。他把工作称为事业,把他的心称为事业心,把他的司鼓行当称为艺术,把他的全部激情和心力,都用去制造舞台上的人生。但也仅限于舞台上,舞台之下,父亲就像一块燃烧殆尽的废炭一般,冷漠,刻板,了无生气。

我还记得偶尔去看父亲演出时的情景。舞台边上,那个圆桌大小的小台子,父亲称它为鼓棚子。父亲高高地坐在上面,一身便装,大冬天里,还系着厚厚的围巾。父亲苍白的脸杵在厚厚的围巾上,如一面鼓,紧绷,收缩,颤抖;而他的面前是另一面鼓,大小和颜色都与父亲的脸相似,父亲手执一根竹签样的指挥棒,挥舞,旋转,敲打,那感觉,仿佛父亲没了,他化成了鼓,鼓化成了他。

每每,父亲从鼓棚子上下来,母亲会为他端上一盆热气腾腾的水,父亲称为洗脸。可父亲洗的不是脸,是背。父亲一件一件地脱衣服,再转过身去,让母亲为他擦背。一场戏打下来,父亲的背上成了河,而河床却像被火烧过的土地,贫瘠,稀薄,流失了所有养分,母亲手里的毛巾在那贫瘠的河床上,像船那样航行着。

洗好后,父亲换上干净的衣服,坐下来。只有在这时候,父亲的脸上才有了温度,那感觉,仿佛炭燃烧之后还泛着余热。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父亲打定了主意要为之献身的艺术,也没能带给他任何的顺畅和安慰。父亲8岁时被家里人送进剧团,又迷迷瞪瞪爬上了鼓棚子,从那一刻起,他所见所学就是才子佳人,忠孝大义。为此他得出了一个错误的认知,以为才子佳人就是艺术,忠孝大义就是价值。没承想,转眼间,才子佳人成了牛鬼蛇神,忠孝大义让位给了阶级斗争,他也不由分说被扣上了“白钻”的帽子。演出被迫停止,一脚踏进了黑暗无边的街头。

那段疯狂的岁月,我也正在疯狂地长大,所有的心力都被懵懂和成长占据了。我并不真清楚父亲的生活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父亲又在怎样地活着。后来剧团也演戏,父亲也坐鼓棚子,但都是些革命戏样板戏,都是些不结婚的男女。父亲结了婚,因此他对那些不结婚的男女不感兴趣。有一个夜晚,父亲和母亲演出归来,我躺在床上佯装睡着,居然听见父亲又在“念戏”了——他在给母亲“念戏”。以前他从不给母亲“念戏”的。

那是父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听见川剧名剧——《秋江》。懵懵懂懂中,我听出了剧情的大概:一位名叫妙常的道姑,从道观里跑出来,去追赶一位书生,来到江边,书生已乘船离去。道姑心急如焚,只好恳求赶船的老艄公渡她过江。可老艄公俏皮幽默,一面帮她过江,一面故设阻力逗着她玩,最终,阻力是假,助力是真,老艄公帮道姑追上了书生,成全了两人的爱。

父亲和母亲像每一次演出归来那样,并排坐在客厅的两只单人沙发上。

昏黄的灯光下,夜深人静之时,父亲不可能像早晨在院子里“念戏”那样,四平八稳坐着,有板有眼面对戏谱,照本宣科,但父亲的“戏”都在脑子里,信手拈来就是。没有桌子隔着,没能面对着对方,父亲似乎更易于发挥,感觉中,父亲已不是在“念戏”,而是在演讲。父亲说,这才是戏剧,这才是艺术。《秋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川剧名家周企何和陈书舫演出以来,几十年经久不衰,为什么?就因为一个字,情!一个“情”字,剧情人情情趣,都有了,再加上它的舞台表演,音响效果,堪称戏曲美的经典。

父亲又放低了声音,像怕惊飞了什么似的,说:你看,就说音响和演员的表演,道姑上船的那一瞬,道姑踏上虚拟的船头,沙啦啦一阵响,敲锣边,波浪的声音,然后道姑往下一蹲,身子把船头压低了,老艄公却往上一踮,船尾翘起来了。两人这一蹲一踮,船头船尾的,沙啦啦沙啦啦的效果,把人们上船的回忆,都搅动起来了……

末了父亲还说,戏好与不好,重在一个“情”字,而不是花哨的表演。这出戏,父亲说,它的重点是表现真挚的爱情。当道姑赶到江边,见大水横阻,情人已去,难以追及,这时候道姑的内心,那种怅惘,那种牵挂和焦急,怎么才能表现出来呢?因此,表演上,重点就在这里,难度也在这里。而道姑对于船身颠簸的惊骇表演,虽属必要,却不是主要的一面……

那天晚上,我几乎没听见母亲说过成形的话,只听见她像应声虫一般,嗯嗯啊啊;那天晚上,虽说我看不见,但我始终相信那天乃至后来的许多晚上,父亲不光在家里“念戏”,还比画;父亲不光自己比画,还拉着母亲一起比画。事实也确实如此,那段疯狂的岁月结束之后,古装戏重新上演了,母亲一改以前沉默的面目,竟像变戏法般,演起了经典传统剧目:《秋江》。

同类推荐
  • 祸根

    祸根

    门铃骤响的时候,拉拉正一边哼着歌一边挥舞着小铲子在厨房里做糖醋排骨。很显然,门铃打扰了拉拉的雅兴,她愤愤地走到门口,猛地拉开门,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纸正好瞧见罗天元被突然打开的门吓了一跳。拉拉左手叉腰右手挥舞着小铲子指着罗天元,你找谁?一滴油点正好渐到罗天元的鼻尖上,罗天元愣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个刁蛮的小女人,然后又伸长脖子看了看在沙发上看热闹的我,一脸的茫然。
  • 教书匠

    教书匠

    普利策奖获得者弗兰克·迈考特《安琪拉的灰烬》小说系列第三部,也是该系列收官之作。迈考特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而又诙谐的文字,回顾几十载教师生涯中的苦涩与甘甜。中学的课堂总是暗流涌动,波涛汹涌,美国中学教师这碗饭可不好吃。他却迎难而上,独辟蹊径,努力赢得那些充满个性、难以驾驭的青少年的尊重,不但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更鼓励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如果你愿意,每一份工作都可能是珍贵的宝藏,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与日常中找到幸福和意义。
  • 从前小桃园

    从前小桃园

    太阳照进成都几百条大大小小的街巷,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但空气中却明显起了凉意。头两天刚刮过一场风,吹得满地都是泡桐树叶子和法国梧桐的浆果。各家各户在开锅揭灶煮午饭,空气中混杂着柴火和炊烟的味道,光线穿过大树的枝杈在路面上昏沉沉地晃动,像所有那些寻常庸散得不会引发什么的晌午。然而城南祠堂街、少城公园少城公园:1911年始建,1950年改名人民公园。一带却是少见的要发生点什么的热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抗战全面爆发了,川军将大规模不计成本响应省刘湘的号召奔赴前线,省内军、政、商各界在这边欢送家乡士兵出川参战,近万民众聚集在一起亲历这个难得一见的大场面。活动已接近尾声,公园坝子里扛汉阳造汉阳造:88式步枪。的方块队伍在排队离场,一个根本不需要扩音喇叭的军官领着大家猛呼口号: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
  • 侠女奇缘(上)

    侠女奇缘(上)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螳螂的热情

    螳螂的热情

    “今夜……真的吗?”绪方志郎两颊肌肉紧绷,以畏怯的眼神凝视着吉泽惠子。距两人所坐的树荫下草皮数公尺外,正午的阳光投下炙热的光影。“你只是开车而已。”“话是这样没错,但……”“你比我更被逼得走投无路呢!”绪方志郎咬紧下唇,沉默无语。吉泽惠子再次缓缓眺望着眼前几乎已看厌了的景物。高大混凝土墙环绕的大东化药神户工厂建地相当广,进入大门,左手边是双层建筑的办公室,右手边是三栋工厂,正面是宽阔的空地,左右为一至六号仓库,正面转角有研究室的白色建筑物。
热门推荐
  • 汉末贤人

    汉末贤人

    陈容不想冲锋陷阵,也没有争霸的心,只希望能够小小的改变一下这个世界。
  • 天才少女的恶魔男友

    天才少女的恶魔男友

    一个是天才刻苦的平民女孩,一个是纨绔腹黑的高门子弟,一场青春的盛宴,一段纠葛的爱恋,一份朴素迷离的身世背景。当她第一次见到他,并且压倒他的时候,她就发誓要征服这个傲娇的男人,但是到底是征服还是被征服,只有米小乐自己知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地求生之电竞大时代

    绝地求生之电竞大时代

    他是LOL职业选手,被俱乐部开除,戴上三级头,背上98K,换个战场,他依旧横扫无敌。电竞大时代,游戏改变世界,王者终会归来,回首往昔,他只能说:人生有梦,各自精彩。【前期吃鸡后期修仙,不喜慎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一个晚上的时间,璃茉幽蹲在大街上哭了足足三个多小时,从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男友江小南背叛了之后,她便开始了不停地哭泣,任谁也劝不停。
  • 闪婚掠爱,总裁宠妻至上

    闪婚掠爱,总裁宠妻至上

    一夜之间,她的家化为乌有,深爱的男友背叛她……她的愿望是重振门楣,婚姻不过是女人第二次投胎,爱情对她来说已经不值钱。闪婚、新婚变隐婚。婆婆难伺侯,小姑很猖狂,她还是孤军奋战。几番职场厮杀,她因猎头挖角,居然成了他死对头的一号助理,这才发现老公还是抢手货,不仅冷,还恶,还狠,狂得无边,更重要的是,他是前任男友的现任小舅舅……******************************************她以为她可以一直一个人,不管他身边有谁。可是,原来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国学文化经典读本:现代散文精萃

    国学文化经典读本:现代散文精萃

    我们这套丛书,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一点国学而编写的。我们很愿意把我国文化遗产中发人深省的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文,上至孔子老子,下至鲁迅冰心,有选择地向读者们介绍,并且稍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注释。我们希望,广大的青少年能够从这套丛书中,接受到祖国优良的文化传统的教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材。
  • 妖娆帝女

    妖娆帝女

    她:跆拳道冠军,妈妈离去,爸爸被人打死。她:一国嫡长公主,却是个人人欺辱的傻子。一缕幽魂飘到千年以后,受尽苦难,8年后,灵魂归位,治水患,惩贪官,退敌军。第一将军当小跟班。他:5年的等待,只为前世今生有个圆满。她风华满天下,天下男儿尽昂首观之,但霸气凌然她只对他情有独钟。要想了解棉,请看《棉的初恋》。(*^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