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6800000025

第25章 谈梁遇春(2)

他勤于阅读,尊重知识,却又蔑视知识的“贩卖者”。他写过一篇《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对于教师们,尤其是对大学教授很不恭敬。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威廉·詹姆士一句尖锐刺耳的话:“每门学问的天生仇敌是那门的教授。”这话说得相当偏激,但在文学这一门里,的确有些生趣盎然的作品,经大学教授一讲,便索然无味,不仅不能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那些作品发生反感。我听有人对我说过,他后悔很晚才读莎士比亚,其原因就是做学生时听过莎士比亚这门课,使他长时期不想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接近。梁遇春大半有鉴于此,他认为在课堂里听教授讲课,无异于浪费光阴,在课外还去听名人讲演,更是自寻苦恼。他惯于跟教授学者们开玩笑,唱对台戏。约在1924、1925年间北京有些教授学者开展过一次关于人生观的论战,他则在这场论战无结果而散的两年后,写了一篇《人死观》;后来又有些教授学者郑重讨论英语里的Gentle-man(通译作“绅士”。)这个字怎样翻译才准确,他却撰写长文歌颂Gentleman对立面的人物流浪汉,说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流浪汉的圣经。他列举许多富有叛逆精神的流浪汉以极大的痛苦和快乐,写下激动人心的不朽名著,却被循规蹈矩、思想感情都僵化的教授们在课堂里讲解剖析,岂不是一个很大的笑话!

梁遇春这样蔑视听课,“诋毁”教授,可是他从1922年到1928年在北京大学上过六年学,从1928年到1932年在上海和北京的大学里当过四年助教,前前后后,他也算是在他所谓的知识贩卖所里当了十年的“伙计”。他这个伙计是怎么当的,我不清楚。但有一种情况我是清楚的,他在北大英文系的学习成绩是优良的,并且得到个别教授的赞赏。1928年由于政局的关系,北京大学的工作陷于停顿,北大英文系教授温源宁去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就把刚毕业的梁遇春介绍到暨南大学当助教,1930年温源宁返回北大,他也跟着回来,管理英文系的图书并兼任助教。由此可见,他这个“伙计”当得还是不错的。

梁遇春于1922年暑假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比我晚一年。那时北大预科在东华门内北河沿北大第三院上课,我常常看到他。由于他显得年轻聪颖,走路时头部略微向前探,有特殊的风姿,而且往往是独往独来,这都引起我的注意。我不记得什么时候才知道他的姓名,却总没有结识的机会,更不知道他的头脑里蕴蓄着那么多丰富而又新奇的思想。直到1927年后,才先后在《语丝》《奔流》等刊物上读到他的散文,并且在1930年知道他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春醪集》。

1930年从5月到9月,我和废名在北平办过一个小型周刊《骆驼草》,里边登载过几篇梁遇春(秋心)的散文,原稿最初是废名拿来的,不久我和他也渐渐熟识了。我身边没有《骆驼草》,无从查考梁遇春的哪些文章是在这刊物上发表的。我只记得他的三篇关于爱情的文章曾引起我的惊讶。这三篇散文的标题是《她走了》《苦笑》《坟》,读后的印象觉得它们既是用散文写的抒情诗,又是用诗的语言写的爱情论。这三篇每篇的首句各自以“她走了”、“你走了”、“你走后”开端,像是一组“走了”的三部曲,说尽了爱人走后一片错综复杂的凄苦心情,对于人生有一层又一层深入的体会。第一篇里他说,“命运的手支配着我的手写这篇文字”。第二篇是痛苦的断念。第三篇则是“叫自己不要胡用心力,因为‘想你’是罪过,可说是对你犯一种罪……然而,‘不想你’也是罪过,对自己的罪过”。在这样的矛盾中只好什么也不想,可是心里又不是空无一物,却是有了一座坟,“小影心头葬”。作者说,“我觉得这一座坟是很美的,因为天下美的东西都是使人们看着心酸的。”这最后一句话含义很深,在当时一般文艺作品里是读不到的。

这三篇文章是用“秋心”笔名发表的。在我初读原稿以及校对清样时,已经感到惊奇,不久我又知道,他写这三篇文章,他的妻子正住在妇产医院里。妇女分娩,是希望与痛苦并存、生的快乐与死的担心互相消长的时刻,梁遇春独自在家里的灯下写这样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更无从得到解答。这里所说的“她”是另一个人呢?还是象征他的妻子,认为孩子一降生,往日的爱情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或者“她”既不是另一个人,也不是象征他的妻子,而是个抽象的人物?后来我在《春醪集》里读到两篇《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收信人的名字也叫“秋心”,我才若有所悟,原来那位虚构的收信人如今现身说法了。在那两封信里,写信人畅谈易逝的青春如何值得爱恋,“当初”是如何永远可贵(因为一般失恋者常说“既有今日,何必当初”那类的话),变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劝人不要羡慕得意的人们,“人生最可怕的是得意,使人精神废弛一切灰心的事情无过于不散的筵席。”写给“秋心”的两封信和署名“秋心”的三篇散文,二者写作的时间相隔两三年,却可以互相补充,表达了梁遇春的恋爱观。

我对那三篇散文虽然有过疑问,但我和遇春见面时从未问过他是怎么写出来的。后来他的妻子出院了(那时产妇住院的时间比较长些),他这样的文章也从此搁笔了。一天,我到他在北池子租赁的寓所找他,他的妻子已出满月,按照南方的习惯,煮了美味的汤圆招待我,他抱出他新生的女儿给我看,同时他说:“这在‘曾是华年磨灭地’,听着婴儿的啼声,心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又苦又甜的滋味。”

我到他家里只去过一次,他到我的住处次数也不多,但是我们常常会面,我想不起我们都是怎么遇合的,只记得我们的畅谈多半是在公园的茶桌旁。我们谈人生,谈艺术,谈读书的心得,他心胸开阔,正如他所说的,“对于知己的朋友老是这么露骨地乱谈着。”那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脾气,不喜欢四平八稳、满口道德语言的正人君子,觉得这样的人不容易接近,也不必接近。我曾向他称道张岱《陶庵梦忆》里的一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完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假如有个人给人以印象,一点毛病也没有,那就是遮羞盖耻的伪君子,对人不会以真诚相见,同样,一个人如果事事都不即不离,无所偏好,更谈不上对某件事锲而不舍,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深厚的感情。遇春同意我的意见,他说,“宋朝有个宰相,一生官运亨通,既无深情,也无至性,告老还乡后,倒说了一句真心话:‘一辈子逢人就做笑脸,只笑得满脸都是皱纹。’你看,这是多么一副丑相!”他说时没有说出宰相的姓名,我也无从查考这句话的出处了。

我们还欣赏那时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句诗“六朝人物晚唐诗”。在六朝和晚唐极其混乱的时代,能产生那么多超脱成规、鄙夷礼教的人物和一往情深、沁人肺腑的诗篇,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光彩,我们不同意有些人把他们与西方世纪末的颓废派相提并论。

我们上天下地无所不谈,但两个人好像不约而同,也有所不谈。一、不在背后议论共同的朋友和熟人。二、不谈个人的苦恼。梁遇春在《坟》里转述友人沉海的话:“诉自己的悲哀,求人们给以同情,是等于叫花子露出胸前的创伤,请过路人施舍。”我不知“沉海”是谁。我记得我也说过这类的话。三、不谈个人的家世。他的家庭情况,我一无所知。只有一次例外,我去德国前,他说他有一个叔父在德国学医,但没有告诉我他叔父在德国的住址。

我在1930年9月下旬到德国后,我们通信不多,我有时在报刊上读到他新发表的文字。1932年夏,我在柏林读里尔克晚年的两部诗集《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在十四行诗里读到“苦难没有认清,/爱也没有学成,/远远在死乡的事物/没有揭开了面幕”,我想起遇春的散文《人死观》里有类似的思想;在哀歌的第一首里读到“因为美无异于/我们还能担当的恐怖之开端”,又使我想起,这与《坟》里的那句“天下美的东西都是使人们看着心酸的”也有些相似。我很想把这些诗写给他,和他讨论,不料一天在国内寄来的报纸上读到梁遇春逝世的消息,这对我是怎么也意想不到的事。为了排解哀思,我到德国东海吕根岛上做了一个星期的旅行,一路上,遇春的言谈面貌总在萦绕着我,我应该用什么来纪念他呢?

1937年,我在上海写了《给秋心》四首诗,在一个文学杂志上发表,1942年我出版《十四行集》,曾把这四首诗作为杂诗附印在十四行的后边,1949年《十四行集》重版,我觉得这四首诗对于亡友的怀念表达得很不够,又把它们删去了。过了三十年,我从中选出两首,编入1980年出版的《冯至诗选》里,诗的题目改为《给亡友梁遇春》。我在第一首里说,有些老年人好像跟死断绝了关联,反而在青年身上却潜伏着死的预感。诗的最后两行是:

你像是一个灿烂的春

沉在夜里,宁静而黑暗。

第二首大意是,我曾意外地遇见过素不相识的人,我和他们有的在树林里共同走过一段小路,有的在车中谈过一次心,有的在筵席间问过名姓,可是一转眼便各自东西,想再见也难以找到。这首诗是这样收尾的:

你可是也参入他们

生疏的队伍,让我寻找?

可是我不能再找到他了,我把他安排在一个春夜里,一个生疏的队伍里,是幻想着他仍然存在。

40年代初,我在昆明却有一次遇见梁遇春在德国学过医的叔父。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文化教育工作者、自由职业者退入内地。我偶然听说他的叔父在昆明行医,便去拜访他,谈到他侄子的早逝,他不胜惋惜。他身边有一幅遇春的女儿的照片,他拿出来给我看,是一个十岁左右的活泼的女孩。我端详许久,舍不得放下,我当时竟那样神不守舍,连她的名字叫什么都忘记了问一问。她如果健在,现在应该是五十多岁了,她三岁丧父,但愿父亲在一个婴儿的头脑里还留下一个亲爱的影像。

许多青年时的朋友后来都有较大的变化。遇春如不早逝,他一定也会有变化的。从他散文里的迹象看来,他也许后来摒弃了旁观者的态度,实现他那“救火夫”的宏愿,成为革命者;他在大学里工作,勤勤恳恳,最后也许成为一门学问的“天生仇敌”大学教授;他也许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评论家,因为《泪与笑》最后的一篇评论英国传记作家齐尔兹·栗董·斯特拉奇(齐尔兹·栗董·斯特拉奇(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英国文学评论家、传记作家。)的长文,品评得失,持论透彻精辟,就是放在我们现在有关外国文学的论文中,也毫无逊色;他也许会写出更多优秀的散文,成为中国的兰姆。这些只能由我们虚无缥缈地去推测,永远不会成为事实。刘国平在为《泪与笑》写的序里引用过梁遇春的一句话,“青年时候死去,在他人的记忆里永远是年轻的。”这句话一点也不错,遇春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年轻的。

最后,我有一句声明。我只是如实地谈一谈我所知道的梁遇春,并不是要宣扬梁遇春那样的思想。我认为,若有人下点功夫,研究一下五四后十几年内各种类型的青年人的思想,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文学还是有用处的。

1983年8月27日写完

同类推荐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

    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

    被《时代》杂志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符号,数代青年的精神偶像,切·格瓦拉横跨拉丁美洲的青春之旅。收入《古巴革命战争回忆录》,再现投身革命的燃情岁月!1951年12月,切·格瓦拉同他的朋友阿尔维托·格拉纳多,骑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开始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旅行。他们从科尔多瓦出发,一路北上,横穿整个南美大陆。格瓦拉在游历时写下了他的旅行日记,记录了他艰辛困苦、漂泊四方而又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这不是一个有关英雄事迹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有些“玩世不恭”的人的故事,这是两个人的一段人生经历,他们带着希望和梦想上路,走过了一段特定的路线。
  • 文史探微

    文史探微

    《文史探微》主要包括:试谈《国语》记言的特点;孔子删诗说考辨;孔子倡导的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局限性;墨子宋人考辨——兼驳墨子为鲁国人、鲁阳人、印度人三说;关于庄周故里的争论述评;从《庄子》寓言看其美学思想;试论《庄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 青葱岁月里的那段传奇(醉美文摘)

    青葱岁月里的那段传奇(醉美文摘)

    你有没有一张再也不听的CD,一瓶混着回忆的细沙,一个流满过去的水晶球,一叠无处投递的情书?你总会有些什么的。因为你从爱的年纪过来,从爱的青春过来。本书是一本故事集,以纪念青春为主题,讲述了若干个青春故事,每个故事独立成篇,是作者对少年时代的怀念、对人生的思考,亦是不断的追寻。每一篇文章都将点亮心灵的某个角落。它们让我们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了不起的梦想。
  • 手写情书

    手写情书

    希望《手写情书》,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10多年前,就曾有朋友邀我将写过的文章整理一下,出个集子。我没有答应,当时的想法是,等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厚重的时候,再说。然而,随着生活的变迁,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应景之作却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惶恐,害怕会失去“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快意。一个男人到了36岁,除了向青春告别,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困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答案之一。我就下决心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一直支持、关爱着我的家人、师友们的一个回报。
热门推荐
  • 横吹曲辞 捉搦歌

    横吹曲辞 捉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从古到今,由中而外,流传着许多令人频频赞叹、拍案叫绝的机智故事。这些机智故事里的主人公们,或面对刁难机智反击,或面对困境沉稳渡过,或面对尴尬巧妙应对,或面对困难勇敢解决……总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人公机敏灵活、随机应变,以机智的方式解决突发事件。这些故事不但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从中学到了智慧。看到这些充满睿智的故事,我们总是会会心一笑,或是由衷佩服主人公的聪明机智,我们还会反问自己:我也能拥有过人的智慧吗?
  • 神控逆天

    神控逆天

    数年前,大陆上的三大皇族突然开始发动战争,并瞬间席卷整片大陆,虽然王族还保有一点净土,但任谁都知道,一旦皇族分出高下,王族就只剩下臣服和死战两条道路,到时候另一场大战将在所难免。而在不为人知的一处空间中却同时上演着一场大战,一场丝毫不逊色于皇族之间的大战,拥有强大修为的散修高手冒着生命的危险参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余生逃离荒岛

    余生逃离荒岛

    小葵花无意间在学校后山发现了一个小木屋,木屋当中住着一个名叫伊寻雨的少年,两人相识一段时间之后,小葵花慢慢发现这个名为伊寻雨的少年竟然是本市富商伊老的孙子,而他在木屋之中隐居竟是与一桩遗产继承案件有关,金钱与欲望之间,挣扎其中的伊寻雨究竟该去向何方。
  • 姑姑艳传(中篇小说)

    姑姑艳传(中篇小说)

    文清丽,女,陕西长武人,1986年加入陆军。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届、第二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深造班),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曾在《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出版有散文集《瞳孔湾湖》《月子》《爱情总是背对着我》,小说集《纸梦》《回望青春》。现供职于《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那天放学后,我远远看到三四个女人立在我家大门口交头接耳。黑漆木门严严实实地从里面关着,好几只耳朵贴着门缝,边吸溜着鼻子,边说,在吵呢,说不定马上就打起来了。
  • 逆神伏魔

    逆神伏魔

    神即正义?魔即邪恶?我就是我!非神非魔!天若阻我,逆了便是。少年从边远小城走出,历经磨练,战万族强者,斗诸天神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星际重生去救夫

    星际重生去救夫

    逆转时空归来,只为还他一生情,却没想到招惹了各路大boss:追夫路上救了一小男孩,当成儿子呵护备至。小男孩一秒变大人:“你把从我这里偷去的东西还给我!"花残灵蒙逼,她一路救他无数次,怎么说偷他东西了?“你偷了我的心!”……诡灵王生性贪噬人类,却独独对她下不了口:“想救你夫,你来换!”……守护神怒吼醒来:“谁抢吾妻,吾杀他全家!”本该伤感悲沉,却成了逗笑连连。本文纯属虚构,全出自作者脑洞,绝无雷同,更不会有套路。著有完本好文《皇上,王爷是女人》等,可移步观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传奇魔具师

    传奇魔具师

    搞笑、轻鬆向。踏上巅峰的午夜,不知何时被人暗算,竟跌落为低级猎人!为了揪出幕后黑手,为了寻找真相,他踏上了旅程。途中遇到各式小伙伴。辅助竟是拍打肚皮?一旁还有人随之起舞?领主的实力竟抵抗不了一记飞踢?主角智商在线,疯狂吐槽。惨了,智商都要被拉低了。这本书内容轻鬆酣畅,充满爱、友情和逗逼的一本小说!各种崭新的名称,套路什么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