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2400000004

第4章 火炕的回忆

我们家不是旗人,也不是老北京人,在北京住那么多年,我从没有睡过火炕。20世纪60年代末,去晋西北插队,第一夜睡在火炕上,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半边脸肿了,嘴上烧起一圈燎泡。睡不惯火炕,火炕烧得太热。知识青年互相调侃说,人家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咱是大小伙儿上炕头一宿。

但火炕这东西睡惯了,你还离不了了。

那年代农民生活都不富裕,晋西北农民尤其穷,冬天在家里能生个小炉子烧“蓝炭”的人家不多。所谓“蓝炭”,就是用土焦把煤炼成焦,这样放到炉膛中炉子就不再生烟。据说,早年京城皇宫和大户人家冬天取暖用的“蓝炭”都是从山西用骆驼队专门送的,因为山西煤好,烧出来的焦炭瓦蓝瓦蓝的,紫禁城里便传出来此称谓:蓝炭。

老乡给我猜谜,说你是北京来的,又是知识青年,问问你:“一个老牛身体阔,驮着一家七八个。”狠猜了半天也没猜着,老乡得意地哈哈笑,要不让你们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呢?是火炕呗!

老乡说炕热热一家。晋西北的农村寒冬腊月冷,泼水成冰。冻得绵羊都使劲儿挤到一块儿抱团不散开。但老乡家却温暖如春,该干什么干什么,绝不会冻得伸不出手,靠的就是火炕。炕烧得贼热,你要是刚从外面顶风冒雪进来,主人肯定招呼你赶快到热炕头煨煨,拍着热炕头让你上炕。那热炕头真管事,热乎乎地煨着屁股,一会儿身上一点儿寒气都没了,方知热要热屁股,屁股一热全身不冷。

晋西北农村的炕大,一间房半屋炕,冬天室内活动基本都在炕上,待客、聊天都要上炕。特别是主妇,足沾地的时候不多,几乎全部活动都在炕上。

上炕也有讲究、礼数。一家人一般都是家中的老人,抱婴儿的母亲和一家主妇稳坐热炕头,家里的男人,尤其是大老爷们儿,一般都坐炕沿,或盘腿坐炕尾。家里来了串门的,也同理可循。男人一般会两腿垂地坐在炕尾上,不是特别亲近的人,不会脱了鞋撅起屁股一直爬到炕里头,靠着后炕叠好的一层层棉被像现在人坐大沙发似的。男人那样做的话会暗示你和这家女主人似有一腿,或者干脆就是明铺暗盖了。那信天游唱得火辣辣的:“亲哥哥赶快上咱炕上,把手放在咱大腿上。”

家里要请个客人,还得是位“大客”“贵客”,就在炕上摆上炕桌,炕上吃,炕上喝,喝多了就炕上躺,炕上睡,于理于俗都没得挑。

炕还能让人一目了然其家境如何。炕上有的铺着印花的油布,有的铺着绣花的线毯,有的只铺着光光的炕席。家境殷实的炕上有炕柜,摆一溜儿,红木家具,光亮灿灿,炕柜上有一排金黄金黄的合叶和搭扣,有的搭扣上还上着那种古老的铜锁,煞是风光排场。再看炕上的炕围子。当时村里都兴在火炕靠墙的一面画上炕围子,那都是请的民间绘画高手。有画花花草草的,国色天香,彩蝶争艳;也有画人物的,画《水浒》《三国》《西游记》的。请来的绘画匠人给多少钱我不清楚,但顿顿是要有黄米糕吃的,画得好的匠人都得事先预请,就像现在我们给儿女办喜事都要提前预订酒楼一样。有的画得也真够水平,我就看过一家炕围子画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孙悟空脸上的汗毛都画得根根在现,着实不易。

炕上还是舞台。我见过坐了一炕的姑娘媳妇们,有说有笑有闹的,都在专心地剪鞋样子、铰剪纸、铰禧字、铰双鱼,快过年了。也见过热炕头上老大娘和姑娘肩并肩地坐在炕里头一人一架纺花机,一边轻轻地亲亲密密地说着话,一边不误手里的活儿,那时候你才懂得为什么说姑娘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

家里要是有个小娃娃,炕就是婴儿的天地,尤其到小娃娃刚会爬又走不稳时,就放在炕里边,随他玩随他闹,既磕不着又碰不着,那时没有尿不湿,就让小娃娃光着屁股爬,尿了拿破布擦擦,要是拉屎拉在炕上了,家里人会一声喊,趴在地下的狗就一个箭步蹿上炕,会很认真很负责地把小娃娃的屎舔得干干净净。那时候也才懂得为什么家里一迎亲娶媳妇,就赶快养狗了。

我们知青烧炕也弄出过大“动静”来。

有一次我们做饭,为图省事,就找了一大截枯树桩子,塞在灶里烧着做饭,又省劲儿,不用一个劲儿地拉风箱,又耐烧,塞进去烧着了就不用管了。没想到后半夜睡在热炕头上绰号“日本”的徐伟竟一个鲤鱼打挺从热炕头上蹦起来,又喊又叫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一闻,果然一股焦灼味。渐渐地“日本”的褥子下面竟冒出烟来,“日本”赤条条地蹦下地去,把被子褥子猛地向上一掀。不掀还光冒烟,一掀仿佛氧吹,褥子上腾地着起一片火焰,吓得众兄弟先是一愣,紧跟着疯了一样冲到水缸旁拿起水瓢舀水灭火。有的拿着饭盆、茶杯,把水缸里还剩下的小半缸水都泼在了炕上,每个人都弄得落汤鸡似的。数“日本”最惨了,褥子中间焦黑一片,有一个像脸盆一样大的黑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的被子褥子也都水淋淋的,只好把它们都晾在院子里。好在弟兄们那时对生活都挺能挺,挺能熬,破罐子破摔,不能睡了,干脆打扑克,往脸上贴纸条熬着。第二天全村就传遍了,老乡们不相信,仿佛相约而至,集体参观,没有一个不嘴里啧啧有声的,说以前光听说没见过,这回可真见过“烧炕”的了。

什么事情一懒就出“幺蛾子”。烧炕是件辛苦活儿,天天都得烧,要多烦有多烦,尤其是弟兄们有时候瞎串门儿,回到家时已经半夜,谁也没有烧炕的主动性、积极性。凉炕热炕有什么关系?我们也调侃,打日本鬼子时睡冰天雪地不也熬过来了吗?老乡知道后很当成一回事,说土炕不烧睡凉炕,非落下大毛病,我们队长还半夜跑过来给我们烧炕。从此我们知青又留下一句警世恒言: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气壮。

我们也“戏说”老乡们,给他们总结出“十八怪”,说得乡亲们也哈哈大笑,也不得不承认北京知青厉害。比如“大车两头拽,烟筒加上盖,三岁小孩叼烟袋”等。后来发现烟筒加上盖确实是晋西北农村一大怪,但也体现了晋西北农民的聪明才智。我到农村不久,就发现房东屋檐下垂下一股绳,绳尾还系着一块小青石。顺着绳搜寻看去,原来那绳直通到房顶的烟筒上,烟筒上立着个木板盖,绳正好系在木板上。我猜想过,但终未弄明白是干什么用的。去过几家,家家户户都有,真奇了怪了。我看见房东大娘做完晚饭出去把系着小青石的绳索一松,然后该干吗干吗,这难道是《地道战》那种地道的翻口?后来我弄明白了,原来这是烧炕的一道机关。乡亲们做完饭,为使炕上继续热乎,不至于不烧就凉了,就把灶口用一小块正合适的砖堵上,然后走出屋外,把烟筒上的小绳一松,那块立在房顶烟筒上的小木板就倒下正扣在烟筒上。这样,烟道中的热气就不至于被外边的冷空气抽跑了。乡亲们说,再冷的天气,炕也能热一夜。不能不让人佩服!

到了夏天,乡亲们烧炕也有绝招儿。他们把锅灶进炕的第一块炕板撬起来,把第一块烟道砖转一下,这样锅灶里的热烟就不再走炕里了,而是沿着炕最外的炕沿的烟道走,炕虽过火但不热。

当炕道里烟灰积多了积厚了,就要重新“盘炕”,那些沾挂着厚厚烟灰的炕板子炕砖要担到大街上,然后捣碎和上大粪送到地里当肥料。炕板子是好肥,因此当谁家要换炕板时,由生产队长派活儿,到人家家中担可以当肥的旧炕板,不但我们担的“劳动力”要记上一天“大寨工”,在记工本上写上到某某家担炕肥一天,让生产队长盖上手戳,记上工分;就是换炕板那家,生产队也要记上算多少工分,到秋后结算时一块儿算账。我细心看过拆开的炕,是四排烟道,烟从灶口进入到火炕的烟道后,沿着留下的烟道口在火炕内曲折地徘徊,要求四排中的每一块炕砖炕板都要过烟,最后九曲十八弯的灶烟才从炕尾顺着烟筒冒出去。盘炕的师傅是匠人,和我们不同,不但记双工,还要有补贴。请的人家一般都要让他吃顿饭,没有酒,也要买盒香烟伺候着,光景过得最差的也得请匠人吃顿羊肉臊子浇的荞面饸饹。

虽然那时候还是“文革”中,但匠人动工前也要以水当酒泼在灶口,口中还念念有词。我试着听了听,没听懂一句,像用梵语念经一般。一般情况下,匠人们念的时间越长,那家主人越高兴,念完会主动把香烟插到匠人嘴里,划火点上。因为那样是敬灶王爷,请灶王爷保佑,谁不高兴?

一别晋西北农村的火炕也几十年了,偶尔回去看看乡亲们也只是在炕上坐坐,虽然只是那么一坐,却感到一股乡情由中而生……

同类推荐
  • 从“煤结”到“煤解”

    从“煤结”到“煤解”

    煤炭资源整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2009年,作为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作为整合先行省,山西掀起的煤改作为起笔,已经足够浓重。其后的趋势,更有人称其为“风暴”,说它牵动数以万计的“煤老板”的命运,甚至显得微不足道,即使将它上升到牵动亿万民众神经的高度,应该说也不为过。煤炭资源整合,在三晋上北下南的地图上一路驶来。从雁门关外到河东大地,从吕梁之巅到太行山麓,整合发展如火如荼。潞安集团,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决战中,领导班子全过程、全方位组织指挥,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诸多部门联合行动,整个企业倾力而上。
  • 回归的江河

    回归的江河

    本书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多年努力和付出的总结。通过书中案例,展示了通过景观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代表性工程包括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世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世博轴及地下空间综合体工程等。
  • 典型文坛

    典型文坛

    本书立足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发展历程,提炼出“文坛典型人物”概念,将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一种文学史视角引入当代文学史考察。对象的选择,以其必须具备一时一地的典型性、代表性为前提。
  •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英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俄语译为英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第一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热门推荐
  •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红妆不负君深情

    红妆不负君深情

    天帝彦沅败于神君丰星,失了神力,沦为凡人,他命垂一线时却还救下了一只红狐。红狐名为狐艾,只想报他此生恩,来生不相逢,但事与愿违,越来越多的离奇事情发生在狐艾身上,她与彦沅的纠缠也越来越深......等到所有真相揭露,他与她又该何去何从。
  • 同桌凶猛

    同桌凶猛

    青梅竹马的同桌竟然成了大明星,又凶又萌。近卫军冲锋右营:9241149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共同奋斗的小日子

    重生共同奋斗的小日子

    女主带着为末世准备的物资穿越到了五零年代过自己的小日子文文还瘦,希望有兴趣的小伙伴先收藏,然后养肥再杀!提醒一句:前文准备修改,可以直接从第九十二章开始看
  • 无尽逆天

    无尽逆天

    世人皆言,身死万事空,但其实不然。有些人的灵魂中蕴含妖性、灵性等神秘力量,这些人死后灵魂不灭,而且还会在一座名为轮回岛的奇异之地重生。轮回岛神秘、凶险,自古存在。轮回岛外围有四处凶地,不死生物、凶残魔兽遍布,恍如人间地狱。轮回岛中心地带仿如仙境,四季共存、平静祥和,与轮回岛外围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但这样的环境却少有生灵愿意涉足其内,一个巨大的谜团等待后来人去探寻……
  •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的灵魂都可以自由的飞翔。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奢华的生活,如美味佳肴、锦衣华服、别墅豪宅等等,那么他拥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力,其灵魂也只能匍匐而行。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德高望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奉献社会,那么他的灵魂会在不断地自我实现中直立行走。如果一个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执著的追求、睿智的思想和持久的行动力,那么他的灵魂就会在一次次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中升华,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对于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
  • 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与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与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旨在呈现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对外输出的历史与规律,为我国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背景下应对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对外攻略提供智力支持。本书认为政治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秩序和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着力对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历史阶段、大数据时代美国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新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群众工作、舆论引导、理论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一偏宠

    第一偏宠

    她以为,在娘亲离开的那一天,她便已经失去了一切,但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的身后,还站着太多太多心疼她的人,不论她怎样阴狠毒辣,也不管她是否无情无义,他们始终相信她,并给予她最大的宽容与宠爱,甚至为了她的心愿,为了她的自私,为了她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什么也不问,给她一人以偏爱。顾晓捂着胸口,源源不断地鲜血地从胸口流出,看着眼前那张挂着阴狠的笑容的脸,顾晓嘴角轻扯,耳边厮杀声还在不断地传来,她嘴角微张,声音却极小,那人听不清,头微微垂下,愈发贴近顾晓,顾晓眼睑微垂,手心握着的最后一颗丹药被捏成粉末,趁着她的靠近一把洒向她的眼睛:我怎能将你留下,成为他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