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6600000002

第2章 人文春秋(2)

长安城内,酒肆林立,正好满足了李白痛饮狂歌的生活,他常与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崔宗之等八位嗜酒者畅饮游乐,时人称为“酒中八仙”。多年以后,一位李白的崇拜者来到长安,写下了一首名叫“饮中八仙歌”的诗,他就是杜甫。在这首诗中,杜甫将李白的狂态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本是疏散人”,无法应付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尔虞我诈,又从不苟且迁就,因而在朝廷内越来越受到排挤。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自知不能为官场所容,遂于三月上疏请还旧山。唐玄宗也认为其“非廊庙器”,便赐给他一笔钱财,准其离开了长安。

在官场中,李白自由浪漫的天性受到束缚,他不得不再次开始人生的一场漫游,以寻求精神的慰藉。

天宝三年(744年)夏天,李白离开京师后,一路东行,来到东都洛阳。在这里,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遇了。后来,两人相约游梁宋时,又遇上诗人高适。于是,夏秋之间,三人同游于梁宋,或入酒垆,或登吹台,或游梁园,或观孟诸,饮酒赋诗,慷慨怀古。杜甫在《遣怀》一诗中写道:“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三人相见如故,诗酒轻狂,过了一段浪漫而潇洒的生活。

天宝四年(745年)春,李白回到任城,略置田产,日夕沉饮。不久杜甫来东鲁看望李白,两人又一同游于任城一带。政治上的不得志,使得李白日益沉浸于对神仙道教的憧憬之中。

天宝五年(746年)春天,李白屡有南游之意,因为卧病甚久,直到秋天才启程。临行前,他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名篇,诗中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吴越的山水又成为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在那里六朝名士流连于山水之间的风流体态,仰慕神仙的信道热忱,都与李白此时的志趣不谋而合。他在此诗结尾处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最具李白特色的一首诗歌,与李白许多的离开长安后的诗作一样,这里虽然已不见了建功立业的打算,但却在傲视与愤激中更加传达出一种盛唐的情绪。

他不仅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还说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又说过“一生傲岸苦不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他也说过“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等。他肆意地“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一切都是冲口而出,但却痛快淋漓、天才极致。

而李白每一次毫无顾忌的尽情抒发,每一次不满的痛快表达,又无一不在反证着盛唐时代精神自由的程度。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说:“他们要求突破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

公元746年,李白在时隔二十年后,再次来到扬州。虽然这时生活上已不再如年轻时的豪纵,但依然没有停止漂泊的脚步,此后数年,他南下宣城,北游幽州,以令人惊讶的精力,继续漫游在大唐的国土上。

王国维之谶

文/何书彬

1927年6月2日,一代国学宗师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

噩耗传至城中,学界诸人都极为震惊。梁启超本已离开清华,听到消息立刻赶回清华为王家料理后事,并对自己的女儿说,王国维“治学方法,极新极密,今年仅五十一岁,若再延十年,为中国学界发明,当不可限量”;顾颉刚在听到消息时,蓦然感到“一个猛烈的刺激”,为之“失望而悲叹”。

在留下的遗书中,王国维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王国维一生飘零,1925年,他受聘成为清华国学院的教授后,一家人才终于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这段日子却只有短短的两年。他的去世又让妻子儿女开始了四散飘零的生涯。

此后因抗战、内战等原因,王国维留下的五子二女又被分割在海峡两岸,数十年不得相见,直到1987年,其在世的四名子女于香港重逢时,都已成为白发老人,说起各人后来的遭遇,感觉都是“如同梦寐”。

如今,在王国维的子女中,尚在世的只有其长女王东明一人了。今年5月8日,将近百岁高龄的她,在台湾新北市永和区的家中接受了《看历史》记者的专访。

长期以来,因为觉得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王东明总是不敢于人前提及自己的家世,更“不敢著书立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不知道她就是王国维的长女。王东明说,到了去年,在年近百岁之际,她才“突然想通了”,在别人的辅助下完成了《自述》,对王氏家族走过的一百年进行了回顾。

早在“五四”时期,对“社会运动”常怀恐惧之心的王国维就曾告诫子女要远离政治漩涡,他担心在激进思潮和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催化下,“最可怕之社会运动恐亦有之”。当时又有谁能料到,他这番“预言”竟然一语成谶,自己的子女亦因此卷入时代漩涡。

而今白首忆往事,王东明感慨不已:“经历了民初、北伐、抗战、内战和两岸和解等许多大时代,在诸多的动荡中,我都能平稳地度过,与人和平相处,亦属不易,希望能通过《自述》,留下些许记录,也可为大时代做个见证。”

从东瀛到清华

王国维一生共有两次婚姻。第一任莫夫人(1907年病逝于海宁),育有儿子王潜明、王高明、王贞明。第二任潘丽正,1908年与王国维成婚,1965年病逝于台湾,育有儿子王纪明、王慈明、王登明,女儿王东明、王松明。

1913年,王东明于父亲王国维流寓日本期间出生在京都八番地。那时王家已经有了四个男孩,女儿的到来为王国维带来了许多欢乐。王东明说,家中的老佣人曾告诉她,父亲在她出生时最高兴。当时父亲每日与藏书和古物为伴,晨夕不倦地治学,不但写出了《宋元戏曲考》这一重量级的著作,还在甲骨文、金文和汉简的研究上取得诸多建树,但从国内不断传来的动荡消息仍让他常常陷入忧国伤时的心境中。她的适时而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父亲的落寞。

1916年,王国维返国,到上海的“哈同花园”内任职。对此王东明说,那时父亲在日本的经济不能自主,生活主要依赖友人罗振玉资助,父亲带着一大家子人,日常费用,渐觉不裕。当时罗振玉因连年印书,所费也甚多,由此父亲不愿再有累于罗氏,遂先期返国。

一代学人,竟常常为生计所困。早在“百日维新”和“诏废八股”之时,王国维就敏锐地预感到:“来日大难,非专门之学恐不能糊口。”从那时起,他就不得不经常依赖友人的资助,或者就职于他并不喜欢的地方。从日本到上海后,王国维对“哈同花园”并无好感,但是他为了养育家人,也为了利用“哈同花园”内收藏的古物和文献做研究,而不得不与他所认为的不学之徒“虚与委蛇”,此外,还兼职为他人整理藏书,参与《浙江通志》的编撰,以增加收入,弥补子女上学费用。

应该说,对于愿把毕生致力于学问的王国维来说,过这样的生活乃是无奈之举,早在30岁那年,他就在一篇《自序》中感慨地说:“以余之贫瘠而体之孱弱也,又每日为学时间之寡也,持之以恒,尚能小有所就,况财力、精力之倍于余者,循序而进,其所造岂有量哉?”

1925年,清华国学院成立,王国维积累了多年的学识终于遇到了发挥机遇。动荡的乱世中,在梅贻琦等人的努力下,清华园为一批学人营造了安宁的治学环境,王国维的一生成就,也在这里达到巅峰。

而今忆及在清华园的日子,王东明既留恋又伤感。留恋的是她随父亲在清华园居住的日子虽短,却享受了天伦之乐,伤感的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她相继失去了大哥和父亲这两位最亲近的人。

王东明说,父亲最爱她大哥王潜明,但不幸的是王潜明却于1926年感染伤寒症去世,此事给了父亲很深的打击,此后,一家人便很少再看到他的欢颜。

到了1927年,不断传来的关于北伐的传闻更是让王国维忧心不已。在“社会运动”的浪潮中,湖南学人叶德辉被“特别法庭”枪毙,冯玉祥的兵锋也指向了北京。几年前,正是在冯玉祥部队的“保护”下,在紫禁城内任职“南书房行走”的王国维被迫“护驾”逊帝溥仪出宫——当“社会运动”来到北京,他是否会有和叶德辉一样的遭遇呢?

由于王国维性格内向,即使是家人也很难看出他的情绪变化。但是在1927年6月2日,家人却突然接到了他在颐和园投湖自沉的消息。

王东明说,父亲投湖的地方水很浅,他窒息而死,背上的衣服还未湿。大家于是明白,父亲在前往颐和园前,就死志已诀。

法医在王国维的衣袋中,找到了他写给三子王贞明的遗书,纸已湿透,然字迹清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墓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不致饿死也。”

飘零一家

或许是出于对长女的疼爱,王东明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她并没有像哥哥们一样被送往学堂,而是被留在父亲身边,由父亲带着念《孟子》和《论语》。

但是,王国维对子女的要求显然没有对学生那般严格。王东明回忆说,每次父亲为她讲课,讲完了问她懂不懂,她点点头,当天的功课就算完了。要背诵的时候,因为她经常背诵得磕磕绊绊,父亲也只是“皱皱眉头”,不待她背诵熟练,就开始教新的课程了。

花了一年的时间,王东明学完了《孟子》,但是《论语》才学了一半,父亲就去世了,这成了王东明永远的遗憾,后悔当初没有跟着父亲好好学。

虽然自己在国学上的造诣极高,王国维却没有让任何一个子女继承“衣钵”,而是让长子去考海关,次子去考邮政……对此,王东明说,父亲常感在动荡的年代中做一名学人是如何不易,不但要时常经受时局动荡导致的颠沛流离和冲击,还时常为生计所困,他希望儿女们都能凭借一技之长,不至于为生计担忧。

这是否是王国维无奈的选择呢?或是他有意让子女以平淡的生活度过时代的动荡呢?由于他很少流露内心的感受,少年时的王家子女也很难清晰地理解父亲的用意。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王国维在动荡的时代常常为忧闷情绪所困。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看到“俄国覆亡”,王国维就认为“祸将及我”中国“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1919年,“五四”运动的热潮席卷全国,王国维也因上海掀起“三罢(罢课、罢工、罢市)而“心绪恶劣”,当时他一面告诫潜明、高明诸子,切莫参与青年学生的活动,一面致信友人罗振玉,说此次运动“有国际竞争,有政争,最可怕之社会运动恐亦有之……大乱将随之矣”。在动荡的时代里,自己和家人将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这一直是王国维的“心事”,他觉察到自己的学术生命将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摇动,但希望家人能够平稳地渡过这一切。

王国维去世后,王东明随母亲离开清华园,在家乡海宁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陆续念完小学、初中,接着又前往松江女子高中读书;在父亲到清华园任职之前,她也曾在海宁的外婆家度过一段童年时光,她回忆那个时候:“午夜枕着钱塘潮声,想着远处江边渔火,童稚时期的记忆,至今年近百龄,犹在脑中盘旋,回味至深。”

抗战的爆发打乱了她的生活,那时候她已就读中央大学,却在一年后就辍学了。离开校园后,王东明先是和母亲一起到上海避难,那里有她在邮局工作的二哥王高明,1941年,眼见着日军即将侵入上海租界,一家人为避难又飘零各地——王东明去了西安,六弟登明去了昆明(五弟慈明193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去了昆明机床厂工作),妹妹松明、三哥贞明、四哥纪明和母亲则去了青岛。

王东明说,抗战胜利后,台湾宣告光复,她的三哥王贞明和四哥王纪明被调往高雄海关工作,妹妹松明也到由高雄海关、港务局、要塞司令部三个单位合办的子弟学校任教,母亲也于此间到了台湾。

1948年7月,她从西安返回上海,那时五弟王慈明已回到上海,她就住在五弟家,未久得知妹妹所在的子弟学校缺少人手,她就想过去任教,正好在浙江大学任助教的六弟登明正过暑假,也想到台湾去游玩,于是姐弟俩就在经历了一天两夜的海上颠簸后来到高雄。

在高雄,王东明与母亲还有几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她的感觉是“一家人终于暂时安定下来了”。

不久后,六弟登明返回上海。王东明虽然开始在高雄任教,但那时候她还“绝对想不到我的大半生会在台湾度过”。

1949年后,国民党政府败退来台,海峡两岸从此隔绝数十载,王东明等在台湾的家人也和留在大陆的二哥王高明、五弟王慈明、六弟王登明断了联系。

同类推荐
  • 于乱世,为枭雄

    于乱世,为枭雄

    转眼千年,于乱世风起云涌,风生水起。携名人平定内乱扫清外敌。
  • 大明国医

    大明国医

    下医医疾,中医医人,上医医国!医之大者,为国为民!
  •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中国“老牌理想主义者”的历史现场。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性并不热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改造、扶助弱民为安心立命之地。无奈国运艰危,民生离乱,烽火连天,没有安放书桌的地方。他们走出书斋,抱团成势,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靠武装、不图政权、不占地盘,只凭文化和思想力量参与中国政治,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形成可圈可点的政治风景。《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渐渐聚拢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呈现这一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政治主张全貌的形成过程。精彩、渊博、厚重、亲切的先生们,排成了星汉灿烂的人物长廊。
  • 江山名士

    江山名士

    未朝初年,江山如画,名士辈出。先有誉满天下的伯俞,立志治国,平天下的仲志,宽厚大度的富平和左右逢源的史才。后出玄学造诣极高的怀仁,痴迷音律的慕容齐,天生好酒的吕况。身处在这个王朝动荡,内忧外患,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张勉也开始思考,在济世与独善,功名与天性之间,如何寻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安身之道。
  • 皇朝大人们

    皇朝大人们

    一直在犹豫踟蹰,怎样才能向今天孜孜以求的年轻人准确地说明创作的用意,选取历史上二十多位声名显赫的大人,堆砌起这几十万字,并非志在作传,——叙写他们生平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我只是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那个光头的王小利一样,抢过话筒来要往祖坟上刨。功名利禄人人向往,有人所向披靡,有人却捉襟见肘,在这条荆棘遍布的仕途上奔突驰驱,是需要些内力和手段的。信仰固然重要,谙熟政治的波诡云谲,厘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宦海弄潮的基本功。我们都被正统的文字蒙蔽误导了,信以为“天生我才”。剥开灵魂给你们看看,但求后来人少走些弯路。这或许正是书写他们的初衷。为不致寂寞生涩,我不时伴着现时的影像前行。
热门推荐
  • 重生轻狂:绝色女公子

    重生轻狂:绝色女公子

    众人嘲笑她平凡木讷,好啊,那她就高调肆意。众人嘲笑她平凡无依靠,好啊,那她就用手编织出一箩筐的依靠,地方首富算什么?看我拿个全国首富给你们瞧瞧。每当她处于危难,他都出手相援。“这位公子,多谢你对小女子的救命之恩,滴水之恩,小女子愿...”“你误会了,那些人仅仅是挡住了我的路而已"你妹,你以为我要以身相许吗?当她以另一种身份出现在众人眼中时,他的视线早已无法从她的身上离开。“我曾经救过你,你还没有谢我呢,怎么可以赶你的救命恩人出去呢?”你妹,当初是谁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如君临天下般俯视我的,现在想改了?没门。
  • 漫威之无尽宝具

    漫威之无尽宝具

    这是一个少年穿越到漫威世界拿着各种宝具搞事的故事(新人新书,写得不好请见谅)中间会去其他世界,emm……就这样
  • 岁月如钩,奶奶的兰因絮果

    岁月如钩,奶奶的兰因絮果

    自小,奶奶就被告知她是个没用的人。别人家的孩子有名字,她却只有“二丫头”,过着有姓无名的日子。别人家的孩子有娘疼,她的娘却只忙着给爹生儿子。直到遇到他,他教她读书认字好好爱自己,让她觉得自己也有价值。
  • 乱世大学太子求录

    乱世大学太子求录

    现代人梁炯,回到古代,完成了肖想已久的壮举——建立古代的大学。这所大学致力于培养集医毒、间谍、格斗、乐理、农工、鲁班等全方位一体化人才。这里有宿舍,食堂,蹴鞠场地,阶梯教室。总之,梁炯觉得,他可以在这里一展抱负,让乱世提前进入结束进程。
  • 不朽神王诀

    不朽神王诀

    神秘玉佩上烙印着一篇传承秘法,少年从此踏上逆天路。身怀至宝,遭奸人暗算,丧失全部记忆,魔根深种,与天斗,与人争,我只认我脚下踏出的路。我管你欺我笑我辱我,阻我屠我杀我,只以一拳破之!我是,最强神王!
  • 女神别跑了

    女神别跑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很单纯!”陈笑笑对每一个人都这样说。“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但显然没人相信…………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全是巧合。本故事属于平行世界,与现实一点关系没有!!!!!!
  • 微风吹不走心动

    微风吹不走心动

    盛微微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和律师谈恋爱是什么感受?——别离婚,否则你连一个裤衩都分不到。”于是赶紧求证:“清风,这个网友说的是真的吗?”牧清风淡淡地瞥了眼腿上的人儿,认真的回道:“不错,很有见解。所以,离婚你是想都不要想了。”盛微微愣住,原地反思自己,她不仅和律师结婚了,还是和这个叫牧清风的律师结婚了,啊,苍天呐……牧清风看到盛微微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好心开口安慰,“放心,只要不离婚,它们都是你的。”盛微微满眼桃心,啧啧啧,我们清冷的牧大律师也会说情话了啊,只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它们”是指财产吗?难道是指……?
  • 艰难抉择

    艰难抉择

    1950年9月上旬的一天,桑杰土司刚刚喝过早茶,便独自一人待在客厅里抚摩着一把刀柄上镶着两颗绿宝石的腰刀,陷入沉思。40多年前土司的阿爷曾去拉萨朝圣,当时正值英帝国主义入侵西藏,西藏军民拼死抵抗,江孜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为了支援前线,他阿爷便将准备布施给三大寺的100两黄金的一半捐献出去。不久,英帝国主义入侵到拉萨,知道他阿爷是一个曾经支援过西藏军民抗英的康巴很有名望的大土司,便设局暗杀他。他阿爷凭着康巴人特有的勇猛,同几个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杀害,连遗体都被他们弄走,现场只留下了那柄用敌人鲜血染红了的腰刀。
  • 露从长夜白

    露从长夜白

    机缘巧合下碰见了给自己看诊的医生居然是个男神级人物,要追!却没想到自己早就被男神盯上了……全文生活、学习、工作都顺风顺水,没有虐心的情节,只有甜甜蜜蜜~轻松、治愈,希望能成为你的一碗暖心姜汤~
  • 宠夫上瘾:呆萌少爷易推倒

    宠夫上瘾:呆萌少爷易推倒

    “乖乖上榻暖好被窝,不然本姑娘就……你!”土匪窝的女贼手拿皮鞭,精光盯着某男正直的脸死不松手。这年头少爷有三好,好颜,好材……好推倒。面对风骚凛凛的女土匪,战家三少爷两眼一翻,毫不客气的往后一倒:“来吧!”女土匪vs战少爷,打是亲,骂是爱,爱的太深用脚踹。n多年后,某女哭诉:“王八蛋,说好什么都听我的……”“夫人,为夫自然什么都听你的!”某男抱着某女上了美人榻:“这不是给你暖被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