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2400000023

第23章 另一种深(3)

一天晚上,我照例散步。路过一个露天舞场时,我停了下来。这个舞场的设置很简单:水泥地面,上面吊几排彩灯,周围用一人高的尼龙网一拉,依网放一圈长木椅,便是全部的设置。不过舞场里面还算热闹,奇怪的是气氛并不活跃,根本没有人交换舞伴,没有异性舞伴的,就男跟男跳,女跟女跳。早就听朋友说这个舞场的风气很古板,看来此言不虚。

我的脑海里忽然蹦出某杂志的一个栏目名称“心理实战”,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念头真实地操练一下,比如想抓抓小偷,想干一天直销员,想做一周钟点工,想摆一摆地摊等等,做完工后总结一下收获。今晚,我何不给自己也来一场“心理实战”呢?题目就叫——邀人共舞。邀不上也不丟丑,反正没人认识我。邀上了就算是实践告捷,请自己喝一瓶可乐——我在心里调侃自己。

说干就干。

我掏出5角钱买了门票,走进舞场,先在长条椅上坐下,做欣赏状。两曲终了,没人请我。虽然是意料中事,我还是觉得有些灰溜溜的。这会儿,我终于体会到了“冷板凳”的切肤之味。

考虑成熟,我开始出击。

我选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一位老人。我的想法是,老人历经世事,对人一般都比较宽容,从舞姿来看,这位老人修养很好,对舞伴一直细致呵护,如一位霜发骑士,特有风度。而且他大方潇洒的舞姿不会给我抹黑,只能为我增辉。另外,他的舞伴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般不会吃醋。

“你们的舞跳得真好。”我走到他的面前说,然后我把脸转向那位老先生,“您能教我跳一曲吗?”

“咱们互相学习吧。”老先生微笑点头。

我成功了。

第二个目标我选定的是一位中年男子。虽是盛夏,但是他穿戴却十分讲究。以我的经验,这种注重小节的男人对女孩子的心理一般也比较体谅,不会轻易让我陷入拒绝的尴尬境地。

这次,我先和他的舞伴唠嗑,几句话之后,我笑道:“大姐,让您的舞伴带我一曲,行吗?”

“行啊!”这位文质彬彬的女士温柔一笑,“我正想歇一会儿呢。”

第三支曲还没开始,一位年轻男孩便走到了我的身边:“你的舞跳得真不错,共舞一曲,行吗?”

此后,我居然曲曲未空。听着舞伴们夸我舞跳得好,我不禁暗笑。看来我也像某些半拉子明星一样,虽然水平一般,但是曝光频率髙,一旦混了个脸熟,就不愁没有市场——而且如果碰巧了,还会是个“牛市”呢!

曲终人散,喝着犒劳自己的可乐,我忽然又想到了另一个关于机遇的话题。对待机遇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有勇无谋是绝对不够的。在挥洒胆略的同时,要公正地衡量自己所处的位置,再寻找适合自己的对象,并且采取尽量周备的方式,然后有节奏地接近自己预想的目的,由此真实地获得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借钱的烦恼

这里所谓的借钱,既可以理解为别人向你借,也可以理解为你向别人借。二者我都怕。因为怕向别人借钱,所以我只好去努力做事。但是,努力做事之后,就又得面临另一怕:别人向自己借钱。

说来这似乎是一种幸运——你有钱,别人才会向你借!最起码说明,你的生活要比某些人宽裕。我当然不否认这一点,所以我衣食无愁的时候由衷地感谢自己的劳动和能够让我健康劳动的命运。也因此,我可以把多余的钱捐给无助的老人,捐给失学的孩子,捐给福利院里的孤儿,捐给所有没有能力正常生活的纯善人们。但是,我真的不愿意把钱借给周围的许多人。因为他们借钱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缘于生存之外的欲望和享受。其中有许多人的吃穿住行消费水平,都比身为债权人的我要高得多。看到他们面无愧色地张口向我借钱,我不得不暗暗气愤,并且悄悄诧异。

也许,这就是商品社会赋予许多人的新潮观念:有钱先花,会花钱的是能人。有钱别存,爱存钱的人是蠢人。会花钱的人,日子好过一天是一天。将来还得起再说,还不起就赖着,量也不会怎么样。而爱存钱的人,却似乎忘了存钱的目的,试想,如果只存不用,那还存钱干什么?

但是,总有一些小心眼的人不敢先借先花,必要先存再花。这就给某些借钱品德不佳的人留下了空档。我就是一例。因为常常写些文章,间或有些稿费,再加上夫妻二人的工资,——我们俩都不爱穿戴,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敛财不漏的人。“你一本书的稿费有多少?”经常有人不顾什么隐私权,将这类问题问到脸上来。其实每本书的稿费只有可怜的几千块,告诉他们却没人相信。而几年来家里大事频频,算一算,根本剩不下多少。依照深圳的说法,“万元户是贫困户,十万元才起步”。我还处于贫困户阶段。然而让人头疼的是,就有阎王爷不嫌鬼瘦的人。

有很急的:“我要去付礼金,手头刚好差二百,你能不能帮帮忙?”有诉苦的:“孩子都要辍学了,实在是没有办法,要不然不会开这个口。”有晓之以利的:“不会亏你,比银行的利息还要高。”有动之以情的自己姊妹,不靠你们靠哪个?”总之,花样繁多,由头充分,使得面软心活的我一听就打开了荷包。然而,一借出去,还钱就成了遥遥无期的等待。有的仿佛得了“还钱健忘症”,若无其事,闭口不提。有的连本儿都没什么指望,利息更是水花镜月。至于孩子要辍学的人,则光光鲜鲜地穿着杉杉西服和森达皮鞋。看不惯吗?你可以要啊。但是记住,你一张嘴,就意味着要收获许多隐含的不满和更精彩的表演。

“只要不是生死大事,就不要借钱给人。一旦借给他,就别打算要。”这是一位朋友告诫我的话。可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生死大事的时刻才有多少?而一般的病痛急症,都绝对会让我这个同情心太茂盛的人失去经济立场。于是,就只好总是借时豪爽,借后心疼。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也是一招。可他若借时就打定了一锤子买卖,既没打算还,更没有打算再借,你又能把他怎么样?

惟一的办法就是不借。“没有钱。”这句话一说出去,不惯撒谎的我顿时就会满脸通红,歉疚万分,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呜呼!愚蠢如我者,到底该如何?

好在世上比我聪明的人太多。那天,我求教于一位很富有却不为借钱所困扰的同事。她的神情轻松极了:“这还不简单?你一定要克服两大心理障碍,一是对别人的,二是对自己的。对别人时,你就想,他既然用借你的辛苦钱来难为你,你就用拒绝来考验他。如果他面对你的拒绝,还能够做到通情达理,真诚地体谅你的无奈和犹豫,那他就值得你借——不过得等到下次了。如果他因此就记恨你,甚至和你断交,那你就更应该庆幸。因为你用没借出去的钱掂出了一个人的轻重。至于对自己时,你就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自我安慰。”

“什么话?”

“不要向人借钱,也不要借给人钱。借出去的往往人财两空,借进来的则让人忘记了勤俭。”她笑着,“所以,你不借钱给他,既可以免除自己的精神痛苦,也可以给他人一个在关键时刻磨练自己的机会。这对你和对他,都是好事。”

“要是,要是对于感情不错的亲友,我实在不忍心呢?”

“那就学学钱钟书。他借一千,你送他两百。他借一万,你送他一千。预先讲明说你就只有这么多,不要他还,既堵了他的嘴,也尽了你那颗心。”

“他要是不相信我没钱,觉得我在敷衍他呢?”我对她钦佩至极,继续发问。

“那你就把他请到你家,给他倒上茶,然后,”她的笑容十分可爱,“细细地给他看看出版社寄给你的稿费清单和这几年你家里的收支流水账本。”

在疯狂和堕落的背后

1844年,美国医生威尔斯见到有人吸了笑气猛地跌倒在地上竟毫无知觉,感到十分惊奇。第二天他就吸人笑气让别人给他拔牙,结果很成功。经过多次试验,1845年1月,威尔斯在波士顿一家医院里公开表演无痛麻醉拔牙手术。但是由于麻醉不足,病人大喊疼痛。表演失败了,威尔斯被指责为骗子,赶出了医院。但是,了解他全部试验过程的青年助手莫顿仍然对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他便向化学博士杰克逊请教,杰克逊建议他用乙醚试一试,莫顿受到启发,结果大获成功。消息很快传遍了世界各地。从此,乙醚成了各个医院手术室里不可缺少的药品。不久,美国国会决定拨出10万美元巨款,奖励这一轰动世界的发明。然而,巨额的奖金和显赫的声誉马上掀起了轩然大波,3个人彼此向法庭提出了讼诉,官司多年未了,彼此都烦恼不堪。最后,莫顿因狂怒跌倒而死,杰克逊成了至死未愈的精神病人,威尔斯精神崩溃后在纽约自尽。

麻醉剂的发明为全世界的人驱走了肉体上的不幸和苦难,但是精神上的更大的不幸和苦却附着在他们的心中。乙醚的呈现引出了他们最顽固最可怕的疼痛——金钱的肿瘤和虚荣的癌变。这件真实的事情让我在震惊之余,想起了我在北京一所文学院进修时认识的一些文学爱好者。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滞留在了北京,初衷是在首都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作家。但是,现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着眼于些许浅薄的利益,正在纷纷给恶俗的书商充当枪手,一两个月炮制一部长篇,以惊人的速度产生出大批的文化垃圾,标准、价值和目的只是为了红红绿绿的钞票。

麻醉剂发明者的悲剧和这些文学爱好者的沉沦让我明白:原本一个纯洁的向往和美好的动机,当他逐渐沾上名利的色彩时,他对人的毁灭将会是多么空前和绝望。在疯狂和堕落的背后,站立的其实是人们对自我的迷失和对欲念的贪婪。因此,我对自己发誓,将来,无论面对价码多高的收买和诱惑,我都要矢志不移,坚持到底。因为,没有什么比我只此一次的人生和灵魂更重要。

瓶子里的春天

单位的后花园里有一株巨大的碧桃树,一到春天,满树的花朵像是哪个细致温柔的精灵女孩儿一个一个织就的粉色蝴蝶,让人不得不震撼和惊艳。每每看到这幅丽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妹一样的同事就会忍不住采上一些,插在办公桌上的空瓶子里。于是,在工作的狭隙间,我只需要一抬头,春天的缩影便盈然在目了。

“你这样做,不觉得自己残忍吗?”一次,我开玩笑问她。

“从来没有。”她果断地说,接着,也笑了起来,“这么多年来,我只觉得自己和她是同病相怜。”

“怎么讲?”我十分好奇。

“那么重的功课,那么多的考试,那么髙的期望,那么沉的现实……如果说从始到终的学生生涯是一个完整的春天,那么我的每一点快乐都是那么提心吊胆,支离破碎。就像是这瓶子里的花朵一样,只拥有一个被肢解了的春天。”

我默默无语。她的语气是那么平静,我却读出了一丝并不久远的冰凉。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许许多多稚嫩的脸庞,他们脸上最常见的表情却是与年龄极端不符的麻木和冷漠。他们的面前是数不清的达标测试,他们的身后是小山一样的复习资料,他们的周围是亲人们永不停止的真诚的威胁。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在告诫他们,要他们必须为未来的前程而努力奋斗,但是,却没有人对他们阐释过,这种奋斗对于人生的意义而言,其中的美好和快乐究竟会衍生在哪里。——而这,对于他们桃花一样青春洁净的心灵来说,实在是一件重要的事。

我的目光又停留在瓶子上。花朵无忧无虑地开放着,尽管没有阳光沐浴,尽管她的根是那么浅显无依,但她依然使用了全部的色彩和姿态。就像是那些千斤负载下明眸欢笑的少年:他们在放学的路上抢着书包大声唱歌,他们在劳动的时候偷偷洒水闹“泼水节”,他们在课间操里调皮地表演着自创的动作,他们在习题的闲暇飞快地画下老师的某种馗尬神情……这才是真正的孩子啊。蓓蕾一样的颜容,露珠一样的透明,小鸟一样的天性。——我是真的不明白,在现今的世界上,为什么他们总是没有机会享受到一个彻底属于他们自己的完整的春天。

瓶子里的春天,难道还能够叫做春天吗?

当然,我决不是在提倡信马由缰毫无节制地去放纵他们。也许,我只想让人们把这些小小的孩子看做是一棵棵青青的桃树,而不是瓶子里或盆景里短暂娇憨的花朵。他们既然是树,就一定会在风雨中开花,在霜雪中结果。而我们所做的,也许只是关爱地施肥,怜惜地拂尘,适时地浇水。然后,在他们狂妄过度时,做一把极有分寸的利剪,在他们无心走错时,是一块深沉宽容的土地。

喜欢妖女

前些日子一直看电视连续剧《倚天屠龙记》。虽然拍得免不了有许多粗糙和可笑之处,然而因为有金庸的原著做底子,所以,不苛刻地说,其实也演绎得颇有意趣。尤其是其中殷素素、蛛儿和赵敏几位“妖女”,我十分喜欢。

“妖女”之“妖”,都在于言与行。言语皆刁钻泼辣,狠毒无比,行为皆毫无礼法,诡秘多端。如殷素素扬言张翠山若不离开当时的是非之地,“就让全城的百姓血流成河”。蛛儿被怪僻虚伪的灭绝师太囚禁后仍顽固地大骂:“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让你们师徒脱光衣服上街示众。年轻一些的每人收10文钱,你这老的,就只好免费让人参观。”而出身于富贵豪门的赵敏,初识张无忌就骄蛮地逼迫他珍存自己头上的珠簪——如此之“娇”,不通情,不达理,不知趣,不识相,不可理喻。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下乡养儿 (增订版)

    下乡养儿 (增订版)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吹灭他心中最后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唐小平的个人专著《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就要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说起来,我和唐小平的人生经历有些相似之处。我们所学专业相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她学的是文秘专业。大学时代,我爱好文学,曾撰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湖南日报》等报刊上。这些作品为我毕业找工作进铁路提供了很大帮助。唐小平最初在基层站段工作,她钟情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1年,我和她同一批经过公开招聘考试分别进入广铁集团办公室和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唐小平到报社后,13年来,她一直在长沙记者站坚持笔耕,现已成为广铁集团管内小有名气的一名深资记者。2013年11月,我调到了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当她把这部书稿放在我面前,我读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她成长的脚步。能成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并为她写序,我感到高兴。在这里,不妨谈谈对她个人及她发表作品的感受。
热门推荐
  • Eleven

    Eleven

    The legendary writer Patricia Highsmith is best remembered today for her chilling psychological thrillers The Talented Mr. Ripley and Strangers on a Train. A critically acclaimed best seller in Europe, Highsmith has for too long been underappreci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tarting in 2011, Grove Press will begin to reissue nine of Highsmith's works. Eleven is Highsmith's first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an arresting group of dark masterpieces of obsession and foreboding, violence and instability. Here naturalists meet gruesome ends and unhinged heroes disturb our sympathies. This is a captivating, important collection from one of the truly brilliant short-story writ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tto Penzler).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守界之幽凤

    守界之幽凤

    进贡院之前,她是幽州最贵的贵女,出来后却成了乱党余孽。家门遭灭,父兄惨死,谣言四起——崔氏灭门乃天谴,助她者,死。墙倒众人推,世人避她如蛇蝎。绝境之下,她偏要逆天改命!查真相、刃仇人、进皇宫、登天门,浴血涅槃,终成一代界主。一切的一切结束之时,她问风里雨里,水里火里一直不离不弃的人,可愿舍弃大好仙途、万丈红尘,随她踏上一条不归之路?他笑了,娘子在哪儿,我自当在哪。很多很多年来,我都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你。但直到真正见到你,才知道上天给予的馈赠早已超越我的想象。——裴珲男女主角:裴珲vs崔沣。
  • 天衣修仙记

    天衣修仙记

    朱天衣其名,根据其父的解释就是,老天第一你第二,故名天一字第二。然其母觉得此名太大不好养活,遂改为天衣,只求其能觅得仙缘,平平安安多活几百年就好。然仙路艰险,平安二字却是奢望,第二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可一入修仙路,再无回头日,只得向前再向前!
  • 拽丫头杠上恶魔校草

    拽丫头杠上恶魔校草

    (正文+番外全部连载结束)不就是不小心刮花了一辆跑车嘛,居然给她招惹来一位恶魔少年,不仅在学校里对她又搂又抱,玩暧昧,让她成为学校所有女生的公敌,还公然宣称她是他的女朋友,害得她一直没有人追。靠,不就是仗着自己长得帅点,家里又很有钱嘛,居然敢和她玩阴的。臭小子,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啊,敢惹我,你死定了。已有完结书一本,《恶魔校草独宠小丫头》,欢迎大家加入书架永久阅读。
  • 画史:国画历史演变

    画史:国画历史演变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 破绽

    破绽

    千里姐姐,很高兴收到你的邮件。听说家里下了晚霜,虽然已经是四月份,但那边应该还是很冷吧?山里的活肯定也不好干,奶奶的神经痛不要紧吧?等气温回升,辛夷树就该开花了。厨房里,友成千穗正坐在饭桌上敲打着笔记本电脑。虽然她已经能渐渐开始盲打,但输入速度还是快不起来。她指尖轻击着键盘,眼前仿佛看到老家的山里如同画一般的美景,真是令人怀念。山谷里流出清澈的泉水汇集成小河,小河淌水又分流到沿岸的农田。这时节还没有开始灌溉,黑土地上肯定满是绿油油的麦田。农田四周错落着三三两两的农户,四周随处可见高大的辛夷树。一到四月,树上纯白的小花便竞相开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理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地理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吸血鬼的访客

    吸血鬼的访客

    以不同的恐怖故事、不同的奇特情节、不同的诡异场面,扣人心弦,曾经紧紧的抓住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了恐怖小说爱好者更广阔怪异的想象空间。从《暮光之城》回归《德拉库拉》,布莱姆·斯托克塑造的吸血鬼形象铸就其不可颠覆的恐怖小说鼻祖地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布莱姆·斯托克奖,是恐怖小说之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