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7800000018

第18章 向孔子学当官(1)

1.当官要有点儿想法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孔子的团队很有想象力。他们周游列国,找机会为各国领导人提供咨询,但是在政治上得到重用的机会并不多,但这并没有让他们失去政治愿景,也没有妨碍他们的想象和假设。

子路尽管是个粗人但是并不缺乏想象力,提出了一个愿景问题:“老师,如果卫国君主要您去主政事,您打算从什么地方抓起呢?”

孔子郑重其事地回答:“那当然是正名啊!”

“老师,有您这样的吗?也太迂腐了!怎么是从正名抓起呢?”子路真是直截了当,在他看来应该找一件实事干啊,因此觉得老师太务虚了,怎么那么注重名分呢?不对路子。

孔子反倒认为子路的思路有问题:“子路啊,你也太粗野了!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如果名分不定,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能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兴起,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君子来执政,首先要确立名分,这样说话就能顺当,事情就能办成。只是君子对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格外谨慎,不可以马虎随便而已。”

敢说孔子迂腐的,孔门中也只有子路了,这个学生很率直可爱。孔子虽然说子路粗野,但并不是嫌弃他,当时的语气应该也是半调侃的。接下来,孔子耐心地给子路讲解了正名的意义。正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什么都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同时用好各自的权利。而且,君主和父亲只是有相对的权威,而不是享有绝对的权力。孔子还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臣固然要忠心于君上,君上也必须以礼相待。所以后来那种“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极端说法,和孔子的主张没有关系。

孔子为什么一定要正名呢?第一,要正社会的名。当时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乱得很,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不论干什么行业的都不守什么规矩,没有“职业道德”。社会乱套了,失去了秩序。面对这种问题怎么办?就要把每一种社会角色规定好,明确各种角色的社会名分、基本要求,各种角色不能超越的底线、边界。孔子认为这是恢复社会秩序的起点。其实这样做并不迂腐,而是必须如此。在这个问题上,让我们联想到党的十七大之后的八项规定,明确要求什么级别的领导干部不能如何、什么单位举办什么活动不能如何,这不是很有效吗?第二,要正自己的名。国君授给的是什么职务,这种职务有什么权力、责任,权力、责任的边界在哪里,一定要讲清楚,并且向社会公开宣布。如果连这个问题都弄不清楚,就是个糊涂官;如果国君授权,连这个问题都是糊涂账,你还干什么事?有名无实,什么都干不了,这样的官干着也没什么意思。第三,正名是为了刑罚治理。孔老师讲得很清楚,名分弄不准确,权责利就不清,刑罚制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你就没法管理社会,老百姓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孔老师尽管实践经验不太多,但是在行政工作上看得很明白,态度很务实,起点很明确,理论很联系实际,如果有更多机会从政,应该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

孔老师对于从政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已经明白当时的社会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人家的从政动机很纯,从政思路清晰,从政措施针对性很强。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选择去从政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样的政治抱负,不是要为社会、为老百姓做点儿什么好事,而是看中地位,觉得从政当官有面子,有油水可捞。这种人的从政动机就不纯洁,一旦当上官就会耀武扬威,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成为欺压老百姓的社会寄生虫。

《孔子家语·正论解》里讲了这样一个“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孔子到齐国去,从泰山旁边经过时看见一个妇女在野外哭得很伤心。孔子心理学弄得很通,感觉很敏感,在车上听着哭声就说:“哭得这么伤心,好像是有好几重伤心事。”孔子就让子贡前去问问。

妇人果然有几件伤心事,边哭边说:“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子贡听了不明白:“那你们家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摇头说:“只有这里才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啊。”

子贡就把事情告诉了孔子。

孔子叹气说:“看来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这就是“苛政猛于虎”成语的来历。这个故事让人很震撼,很无奈,也无语,也会有很多思考。一个人要选择当官就要当一个好官,要不然就是祸害社会,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从政是要做管理社会的工作。要做这项工作,首先要反问自己有什么样的愿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工作。当一个人没有什么想法、没有确定方式的时候,就不要去从政。而从政需要相关的业务知识、工作能力。所以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就是说,不要担心自己还没有官位,而要担心自己能不能立得住。不要忧愁自己没出名,而是要努力具备出名的能力。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孔子尽管周游列国,见到国君和显贵很多,也有很多机会,但是孔子坚守自己的底线,没有随便去某一个显要位置去当官。对此有人不理解,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政?”孔子回答说:“《尚书》中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将这种品德影响到政治。’这就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要做官呢?”

孔子并不认为只有当官才是参与政治,他认为只要影响到社会,就是在参与政治,因为你产生了政治影响。孔子认为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能使一方的民风更好,也算是参与了政治。每个人都能影响社会,都是在参与政治。也就是说,影响社会并不一定通过掌握权力。如果不具备做官的条件就不要做官,你可以做别的来影响社会。孔子对政治的影响有多大?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人的影响力,关键是是否具有正能量。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论语·阳货》)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死的时候,老百姓没觉得他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的。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百姓们至今还在称颂他们。这就是区别啊!如果当官就像齐景公这样,积累了一大堆自己的私财,而没有为老百姓做什么事,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参与政治关键是给社会什么影响,没有给社会做出贡献,没有给社会传递正能量,不论你当多大官也不过是一个享乐者,又有什么价值呢?

2.有权不能任性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鲁国的季康子,当时官居正卿,也就是总理兼军队总司令。他手里掌握鲁国的生杀大权,向孔子请教政事时问:“如果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尽管孔子在做鲁国政法最高领导的时候(官名司寇),曾亲自下令诛杀了当时很有社会影响的少正卯,但孔子是主张少杀人的。孔子反问季康子:“你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人的方法呢?你自己如果做善事,百姓也就跟着做善事。当官人的道德就像风,平民百姓的道德就像草,风在草上吹,草必然随着风向倾倒。”孔子这话就是说,自己做不到而去强行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做不到就严刑峻法,甚至杀人,这种治理社会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有权不能任性,最好的办法是当官的人首先做好自我管理,加强自我修养,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去感化民风,来改变社会。

季康子是季桓子的儿子,季桓子死后,季康子继任成为鲁国除国君之外最有权势的人。有周游列国经历、最后晚年回到鲁国的孔子,在鲁国被尊为国老,季康子对他还是很尊重的。但是季康子这个人本身不太公正,用权有些过度,所以孔子直接针对季康子本人的问题给予了回答。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政,就是公正、端正,如果你自己带头公正了,谁还敢不公正呢?”其实孔子的回答涉及到治国理政中的一个大问题:从政者本身的自我管理。一个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很难去管理别人的,矫正别人往往要从矫正自己开始。对于这一观点,孔子还说过另一句很有名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就是说当官的人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颁布法令,老百姓也会去做;如果当官的人品行不端,颁布了法令,老百姓也不会去做。为什么?因为老百姓都有一双眼睛,看得清你的法令是真是伪,是否公平,他们认为是不公平的、伪的法令,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就不会有共识,当然就会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来对抗,你的法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当官的品行端正、遵守法令,大家才会在示范之下形成共识,有共识法令才会真正产生效果。

季康子虽然不大采用孔子的意见和建议,但他经常向孔子咨询一些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事宜。这或许是因为季康子的确想从周游列国、见多识广的孔子那里获取一些治国理政的智慧来解决难题,但由于现实复杂环境的束缚,孔子的很多思想是无法付诸实施的。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季康子苦于鲁国盗贼猖獗,向孔子请教如何消除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孔子回答说:“如果自己能够做到不贪欲,即使奖励偷盗,也是没有人干的。”看来孔子是看准季康子自身有必须解决的思想问题,所以他每次回答都集中在季康子思想道德问题上:你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吧,解决好了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孔子的这次回答直接批评季康子的贪欲导致盗贼猖獗。

孔子是否对高层领导者都持一种批评态度?并非如此。例如孔子对另一个国家的一位官员是赞誉有加的,原因就是这个人懂得节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贪欲。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论语·子路》)

孔子在谈到卫国的公子荆(相当于省部级干部)时说:“公子荆这个人知道节制,很会过日子。刚开始有一点儿东西,他就说:‘差不多足够了。’稍多一点儿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更多一点儿时,他说:‘差不多完美了。’”这样有分寸、知道自我控制的领导者,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君子型领导干部。

当然,作为一个官员,只是品行端正,懂得节制是不够的。现在有一种官叫做庸官,这种官也许不干坏事,不贪赃枉法,但也不干好事,或者说是消极干事,应付了事。他们善于搞形式主义,上级要检查时就做得很漂亮,无人查看时就天天喝茶看报纸不干事。这种官显然无法把工作做好,也无法管理好别人。一个好官要能工作上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带领下属高效工作,才能取得老百姓的认可。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子路请教怎么处理好政事。孔子说:“自己先做到勤政,然后带领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懈怠。”子路这个人做官应该比较有正气,那么孔子就没有针对这个问题来讲,而是讲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要勤政。我们来看看子路请教孔子之后这官做得怎么样。

《孔子家语·辩政》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治理蒲这个地方已经三年了,孔子路过那里就准备进去看看。刚一进地界,孔子就称赞说:“好啊!子路恭敬而讲诚信。”进城后,孔子又称赞:“好啊!子路忠信而敦厚。”到了子路的办公室,孔子还称赞说:“好啊!子路明察而果断。”孔子给出这样的评价,在学生中很是难得,尤其像子路这样多次挨批评的学生。

在一旁的子贡有点儿听不下去了,就问孔子:“老师您这还没见到子路怎么处理政事就一连三次称赞,您能不能告诉我子路做得怎么个好法?”孔子说:“我已经看到子路做了些什么。我们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荒地基本上都用上了,这说明子路为政恭敬而诚信,所以老百姓种庄稼也很卖力。进城后,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完整坚固,树木长得很繁茂,这说明子路忠信敦厚,老百姓也安居乐业。到了他的办公室,发现办公人员比较清静平和、各司其职,这说明子路遇事明察而果断,所以政事处理得得心应手。由此看来,我尽管已经称赞了他三次,其实不过分。”

同类推荐
  •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

    如果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哲学长诗的话,那么,《快乐的科学》则像一本哲学短诗集成。西方古典哲学素以理性为尊,而尼采大胆挑战理性,在其著作中大量注入了诗性的成分,从而开辟了西方诗性哲学的新天地。本书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大病初愈之后,是他心灵狂欢的产物。本书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行文多为警句或短诗,思想碎片交相辉映,绚烂者如吉光片羽,深邃者则惊世骇俗。生命、本能、个体、群体、宗教、爱、道德、哲学、文学、法律、科学等众多话题,在书中得到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本书浓缩了尼采的精华,是尼采哲学的入门书。
  •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内容包括艺术与人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等。
  • 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

    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

    我的目的是促使你们去阅读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并且按照马克思的本意去阅读它。我所鼓励的是你个人面对这一文本的经历,是直接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研读,是你将开始形成对他思想的独立见解。马克思的本意是辩证的,我们必须在阅读《资本论》时,首先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和说明是简明易懂的。但当前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文本?所以在本书中,我也加入了自己关于《资本论》与当今世界的相关性,以及在阅读《资本论》文本中显然最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观点。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热门推荐
  • 狐缘轮

    狐缘轮

    “如果说这件事一直都没有结束,一直都在挣扎中,你会恐惧,你会害怕吗?”“这正是我要的啊,我还没有做到我说出口的承诺,那么我愿意一直在轮回之中,直到我做到了。”“那么,你会死去,再重生。”
  • 我在木叶算命

    我在木叶算命

    刚得到仙人传承就嗝屁了,苏默心很伤啊!好在重生到了火影世界,凭着祖传的算命手艺,他开了一家算命小店,主营算命,副业是抓鬼捉妖。……漩涡鸣人:大师,我想问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火影?苏默: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如果成不了火影,我赔你一个!日向雏田:大师,我有一个喜欢的人。你觉得他喜欢我吗?苏默:感情这种事嘛,遵循本心,勇敢去爱就好。如果他不喜欢你,我有一个小老弟叫漩涡鸣人,把他送给你好了!宇智波佐助:大师,我能报仇吗?苏默:额,报仇这种事嘛还是要稍微谨慎一点,最好先搞清楚了前因后果。……漩涡鸣人:大师,我撞鬼了!!!苏默:撞鬼啊,我这里有张符,你拿去贴(一阵冷风嗖嗖刮过)……卧槽,特么得还真有鬼啊!老子来得不是忍者世界吗?!
  • 帝国大权臣

    帝国大权臣

    没有金手指,没有老师傅。但是我依然要做那个权倾天下的人,只是这路太难,任重而道远。
  • 战破苍穹

    战破苍穹

    电竞界公认第一高手萧远,因一场离奇的车祸失去了逆天的手速,当他重返职业圈,还能否再创辉煌?“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本书非种马,主角性别男,爱好不明。书友交流群:167776076
  • 史前科学:惊叹的文明(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史前科学:惊叹的文明(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简明生动地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史前文明、及远古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
  • 快穿禁欲宿主惹不起

    快穿禁欲宿主惹不起

    银泉,华国精英榜上前三甲,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女人。一朝被迫与主神的私人系统签订协议,不得不奔波于各界面收集主神的灵魂碎片。|“协议上的任务我已完成。您自重。”
  • 源笈

    源笈

    地球,卜星刚高考结束,灵魂无意之中穿越到比帝佛星古藤村一小少爷身上,他,瘫痪九年,重获新生,天赋异禀,踏上灵技学习之路,无意之中领悟到奇书《源笈》奥义,笑傲灵斗大陆!
  • 辽史

    辽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踏神之路必成魔

    踏神之路必成魔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大陆:斗罗大陆,斗气大陆,潜龙大陆,而我将创造一个新的大陆:韵力大陆。主人公云岭风天赋异禀的修炼者,家族中的佼佼者,在天府学院历练三年,后来因触犯族规被逐出家族,开始了真正的大陆历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在这个实力为尊的大陆成为了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