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7800000028

第28章 继承真实的孔老师(2)

在某种意义上讲,孔子就是那种来得不是时候的麒麟。孔子当时正在写《春秋》,但麒麟事件发生了,孔子就“获麟绝笔”,不再继续写。《春秋》后面的内容是别人加的,已经不是出自孔子的手笔了。看来孔子也深深意识到了,自己生不逢时,学说主张在当时得不到推行是必然的了。其实,就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就有人感慨孔子是圣人,可惜出现得不是时候。

孔老师的确老了,有一天早上,有些悲伤的孔老师背着手,拖着手杖,在门口漫步徘徊,口中唱到:“泰山大概要坍塌了吧!栋梁大概要折坏了吧!哲人大概要逝世了吧!”(孔子因叹,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史记·孔子世家》)子贡这时来看望孔子,孔子埋怨他来晚了。虽然口头上埋怨子贡,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是多么喜欢往昔学生们天天相伴的日子。孔子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向子贡交代了一些后事。就在七天之后,老师们永远的榜样孔子就逝世了。

孔老师逝世后,孔门弟子以父亲之礼把他安葬在鲁国都城北泗水边上。弟子们就在孔子墓旁服丧,三年之后,有的学生留在当地,有的学生离开了。子贡不忍离去,又在孔子墓旁守护了三年。整整六年陪伴坟墓中的老师,什么样的敬重和感动,才会让一个学生做到如此地步?

孔子逝世了,但他的学说被弟子们及后世人传承下来。

4.曾参和子夏的两条继承路线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如果老师您不说话了,我们怎么向别人传播您的思想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过话!一年四季照常运转,天下万物照常生长,天何尝说过话!”当老师当久了,就有一个毛病:爱唠叨。孔老师好像没这个毛病,他居然说自己不想说话了。孔老师用天来做比喻,就是要告诉学生,我不说话了,天地大道依然存在。我不在了,你们依然要践行道义。孔老师走了,但孔老师的道德学说却流传下来了。而且,他的学说在今天仍然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孔老师自认为的最得意的传人虽然离去了,但他的传人却前赴后继,并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儒家学派。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韩非子·显学》)

孔子逝世后,儒家分成了八派:尊奉子张的一派、尊奉颜回的一派、尊奉子思的一派、尊奉孟子的一派、尊奉漆雕开的一派、尊奉仲良子的一派、尊奉荀子的一派、尊奉乐正子春的一派。这八家的学问虽然是有差异的,但都发端于孔子的学问,共同尊奉孔子。这八派是韩非子的分法,历来学者对这个分法说法不一。我们再看看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的记述:

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七十多名弟子散开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大官或者成为帝王师。成就小的结交士大夫,当家庭教师兼任顾问。也有的隐居了,不再过问江湖事。子张去陈国,澹台子羽去楚国,子夏在西河讲学,子贡终老于齐国。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这些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都在子夏那里接受教育,子夏也就成了当时的名师。子夏的这些有名的学生中,魏文侯是特别好学的。从战国到秦始皇时代,天下人都忙于战争,强调富国强兵,儒家那一套在当时不怎么受待见。但是在齐鲁大地上,就是孔孟之乡的山东,学习儒学的人还是很多的。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并加以润色发展,凭借学识而闻名于世。

孔子之后,儒家的发展呈现出分流之势。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主要有两个发展路线:一条是沿着曾子、子思、孟子的发展路线;一条是沿着子夏、荀子、韩非子发展下来的路线。由于第二条路线后来进入了法家,荀子的两个学生韩非子和李斯都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我们一般认为第一条路线是最为正宗的路线。但是第一条路线也出现了曲折,到宋明变成了程朱弘扬的理学路线。其实朱熹对儒家做了很大的根本性的修正,用“存天理,灭人欲”毁掉了儒家的人本和仁爱、忠恕、中庸的精神实质。

斯吾之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韩愈《原道》)

这就是韩愈在《原道》中论述的道统思想,儒家思想发展线索不是韩愈所讲的那么简单,但韩愈也的确说出了最重要的一条线索。今天的现代新儒家大多认同韩愈所说的这条线索。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为主体,儒家又是其中的主流,而这条主流在孔子那里才真正得以形成。

5.真假孔夫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

《金刚经》里讲,人世间呈现出的一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若能悟得一切相的虚妄不实,就能证见如来了。这本是佛家理论,但却可以说明呈现在万千人前不同面目的孔子都可能不是孔子的真面目,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孔子。就像《西游记》里有真假美猴王一样,孔夫子也是有真假的,或许你印象中的孔子就是不真实的。

孔子在很多人眼中是板着脸端着的圣人,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代言人。其实真实的孔子不是这样,通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孔子既是很伟大的人,又是凡人;既可敬又可爱,甚至很好玩。孔子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刻板的印象呢?这是因为自孔子成名以来,无数学者和帝王将相或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了孔子的形象。

首先是儒家的继承者歪曲了孔子。“亚圣”孟子宣称他继承了孔子的正统思想,而且非常积极地捍卫儒家思想。但孟子在精神气质上与孔子的精神气质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知道,孔子是很讲究礼仪,讲究温良恭俭让的。《论语》是一本对话体的书,没有长篇大论,谈话中没有强硬的语气。而我们读《孟子》这本书的时候会被书中的浩然之气所折服,也会为其中的狂傲之气感到有些不舒服。《孟子》这本书里有很多辩论很精彩,能让我们学到很多辩论技巧。但也有一些诡辩的东西,甚至是强词夺理的东西。当然,孟子在整体上是很好地继承了孔子思想,但在精神气质上的确跟孔子不大一样。

后来到了汉朝,董仲舒又把儒家的仁爱和神秘的“天”联系起来,用“天人合一”进行发挥,他的说法已经对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有一定突破。但是董仲舒并没有站在仁爱的对立面,仍然属于对儒家的发展。发展就要有所突破,评价是发展还是曲解和阉割,就看是否保留孔子所坚持倡导的仁爱、忠恕和中庸精神。

谁是歪曲和阉割儒家精神最狠的角儿?是被人们认为所谓的“大儒”朱熹。有点传统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朱熹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存天理,灭人欲。他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起来,并且赞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哪里还有孔子思想的影子?孔子的思想是温情脉脉的、宽容的、不偏不倚的,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尊重人性的,尊重每个人的情感和合理欲求。朱熹自命为孔子思想的正统继承者,但他阉割了孔子思想的仁爱本质,从此孔子仁爱、忠恕、中庸之道统统被扔得无踪无影,人只是被当作了实现“天理”的工具,所谓的儒家成了统治者非人性化的专制的简单工具。

朱熹为了阉割儒家精神,不惜用所谓“天理”对儒家名言作违背古汉语规律的解释。例如《大学》开篇就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学最重要的关键词,那么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读书人都知道,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用竹简写书,因此用词必须精练,基本上每个字都有一个意思。这四个字其实很明白,就相当于现代的四个词:止——停止;于——在于;至——达到;善——完善。四个词组合起来的意思:停止的目的在于达到完善。这句话在《大学》这本书里,说的是人要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来达到自我完善。而朱熹这位阉割手是怎么解释的呢?他把“止于”理解为一个意思,解释为“达到”;然后把“至善”理解为一个词,解释为“天理”。于是他把止于至善解释为“达到天理”。大学里哪里有他所讲的“天理”啊?很显然这是不讲道理的强词夺理,是把大学里根本没有的意思强加给这部著作,是偷梁换柱。

《大学》这本书相传是孔老师的孙子子思所作,是儒家的著名经典,而止于至善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朱熹通过这种“借腹怀胎”的方式,阉割了人家孔老师孙子的思想,也达到了曲解人家爷爷的精神实质的目的,真是够有心计的。他确实很成功,从此人们就真的把他当作“大儒”,把他的解释当作儒家本来的精神实质了。这个做法很像历史上成功的政治商人吕不韦,表面上看是送了别人一个漂亮的小老婆,其实已经先让这个小老婆怀了自己的儿子,于是秦国的江山从此已经属于姓吕的了。不知道朱熹是不是和吕不韦学来的招数,但他的成功不亚于吕不韦这个人。

历代帝王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确实需要儒家的礼治,但是好多都不太喜欢孔子仁爱、忠恕、中庸的一套东西,因为这套东西简直和博爱、宽恕、兼容等现代理念差不多,而且首先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是讲你当国家一把手就要尽到一把手的责任,统治者和老百姓不管干什么的,都要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统治者们当然喜欢把自己摆在这一套要求之外,更感兴趣的是用这一套东西要求手下官员特别是老百姓,用孔子主张的以礼乐来教化民风,用正名来规范社会秩序。他们片面强化孔子学说中的等级观念,并且弱化甚至有意忽视孔子思想中对统治者的要求。在这方面,做得最过分的是朱元璋,他只允许用朱熹的一套说法来解读孔子和四书五经,而且对于朱熹的一些说法还做了删改。本来孔子的学说被朱熹阉割一次了,就已经惨不忍睹,随后朱元璋又对朱熹的阉割再下手进行了一次阉割,于是儒家的精神就被阉割没了。为了加强统治连续制造“文字狱”的清朝统治者们,当然原原本本地继承了这一套做法。所以经过这“二朱”阉割之后,中国已经没有真正的儒家,最多还有一些儒者而已。

阉割之后,精神实质没有了,至少形体还在。但是上个世纪毁灭性打击来临了,儒家仅存的外形于是轰然倒下,不复存在。五四运动时期,国人祭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号,把孔子批得体无完肤,骂得没有人样儿。其实,当时祭出的旗号是“打倒孔家店”,这个孔家店里哪里有孔子?人们骂的其实不过是“冒牌孔家店”,反对的思想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孔子的思想,实际是经过历代学者和帝王歪曲了的孔子思想,这种思想与孔子真实的思想已经背离很远了,甚至在精神气质和理论内核上是相反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认识真正的孔子呢?我们应该通过研读孔子自己的著作或者被确认可信度高的著作来认识真正的孔子。《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都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好著作。我们更要读孔子亲手整理的著作来把握孔子的思想。《易经》《春秋》《尚书》《诗经》这些孔子亲手整理的著作可以很好地反映孔子的精神气质,通过读这些经典可以感受到孔子。

同类推荐
  • 孔子这样说

    孔子这样说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该书选取了《论语》中为国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章句,针对孔子中庸、修身、齐家、孝悌、仁爱等思想,借助于古今之生动实例,准确严谨地予以分析解读,给读者以思考空间。
  • 伦理与文明(第4辑)

    伦理与文明(第4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内容主要涉及道德治理专题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研究、西方伦理文化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等方面。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世界之中只因有你

    快穿系统世界之中只因有你

    (1v1甜宠)穿越成皇权争斗尔虞我诈中被人蹂虐骗身骗心的替身,之后踩踏渣男坐拥天下美男?淡远勾了勾唇角,不,她喜欢玩更大的。穿越成初恋失意父母双亡后无依无靠沦落底层的孤女,之后逆袭崛起走上人生巅峰?淡远摸了摸下巴,不,她喜欢走不寻常。穿越成二次元世界里身体羸弱性格孤僻被排挤的少年,之后打脸人渣被万千少女爱?淡远眨了眨眼睛,不,她喜欢扑倒男神。世界之中,轮回百态。天地浩瀚,道法万千。冉冉众生皆映入眼帘,浅笑。她有一双古潭般幽深的眸子。.——企鹅群号:1012402885(要来调戏我嘛……)
  • 何以言浅情深

    何以言浅情深

    前世的她眼瞎心盲,她把绝世好男晾在一旁,非极致渣男不嫁,最后被渣男设计丢了性命,重生后的她发誓一定好好地抓住绝世好男不可,好好地待他。
  • 奋勇向前

    奋勇向前

    一个人倘若漫无目的地活着,那么他就是彻底放弃了最根本的尊严。对于青年人来说,意义最为重大、最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莫过于生活目标的确立了。这件事情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关涉到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更是因为,它还关涉到一个人个性品质的塑造与成长。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我们才可以奋勇向前,成就人生的迷人色彩。
  • 来世今生

    来世今生

    吴小恩是一个普通人……顶多是一个记得自己前世记忆的普通人。孙悟空是一个神仙,一个生活不景气来到凡间送快递过日子的神仙。两位好友本以为再次相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前世犯下的错误,今世依旧要还。一场捉拿战开始,随着朱八戒,沙悟净的加入,天界派的人手越来越厉害。处境越来越困难,孙悟空慢慢记起了以前的记忆,恢复了本该拥有的本领。一场大战避无可避……凡人的无可奈何,神仙的圈套,谁会是笑到最后的一方?
  •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送给员工最温暖的心灵礼物,塑造企业感恩文化培训的经典读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独家专宠:陆少99次追妻

    独家专宠:陆少99次追妻

    推荐新文《隐婚甜妻:厉少,强势宠》同样宠文陆景然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宠着自己的小未婚妻,所以就有了接下来的一幕~场景一:“老大,有个导演说大嫂是靠着你上位的,还说…大嫂配不上你…”保镖面无表情的汇报着,“哦…是吗?谁不知道我是靠着西瓜上位的呢~~”场景二:“陆少,你在娱乐圈的位置是靠着沐家大小姐才爬到了这么高的吗?”一个记着拿着话筒不怕死的开口问着陆景然。“你怎么知道~原来我家西瓜宠着我都宠得众人皆知了啊~~”场景三:婚礼上,她路上出了事情迟迟未来,记者逮住机会开口:“陆少,时间都过去两小时了,沐小姐为何迟迟不来?”他说:“两小时?二十年都过来了,两小时我还不至于等不起!”
  • 道教义枢

    道教义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

    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

    本书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剖析了汉娜·阿伦特政治行动、政治伦理思想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考察现代社会公共空间衰落的原因,探讨重建交往政治的可能性,较为全面地阐释了阿伦特政治哲学的基本面向,对于深化国内学界对阿伦特政治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