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5800000038

第38章 关于历史剧的创作方法(2)

我们说把科学和艺术在一定意义上“结合”起来,其目的是要遵循在历史剧的创作上的必要行程,而不是把科学和艺术两者混淆不清。据说19世纪80年代时有些外国人,曾经提出过“以科学救戏剧”的口号,他们在“科学”的名义下,将生活机械地、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因此产生了所谓自然主义的戏剧。自然主义戏剧是跃进到批判的现实主义的一块跳板,从这点来说,自然主义多少有些功绩。但如果停留在自然主义上,不管你怎样利用崇高的科学名义,这类戏人们总是不大愿意看的。我们主张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绝不可被理解为意在提供某种“历史自然主义”,我把“结合”一词加上引号,用意也在避免这种误解。我们提倡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意思是说:在历史剧的创作上,如果不努力做好第一步,缺乏必要的历史生活知识,甚至以为反正是借历史题材做今天的文章,借古人的嘴说今人的话,因此认为不认真研究历史也可以,这种态度是写不好历史剧的(现代化、反历史主义的毛病常常由此产生)。同时也强调指出,历史剧的创作是一种活动,不承认在艺术领域内首先应按艺术规律办事,而拘泥于历史,这样虽然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且在创作中确实做到人物、事实都有史实根据,也是创作不出好的历史剧来的。我想,任何一个认真的剧作家,在这种场合,都会了解到他所创作的是历史剧(想象和虚构不是不受历史生活限制的),因此意识到必须努力完成第一步;同时又了解他所创作的是历史剧(不是历史科学著作,也不是历史教育图解),因此,又懂得首先要把它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处理,按照艺术作品来要求它。

为了历史真实而搜集史实,也为了超脱历史事实细节而接触历史事实细节——这正是创作历史剧的一条正确途径。

我国戏剧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据说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可上演的传统剧目有几万个,真可算得是“百花齐放”!这些剧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取材于历史生活的,但它们往往并不符合今天对历史剧的含义。现在关于历史剧的讨论,如果深入下去,势必涉及这类传统戏曲的改变方针、方法问题。这里,我以为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简单地拿我们今天关于历史剧的某种定义和要求去评价过去的戏曲创作,以致在历史和艺术的关系上得出过于简单化的结论。

我国传统戏曲剧目在创作上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特点,但如果作为历史剧来看,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真实性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矛盾。这些传统剧目所谓的“古”,有不少是不合或不完全符合历史原貌的。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戏曲是一种民间的群体的创作,古人由于受文化知识、历史知识以及生活眼界所限,要像我们今天这样用科学观点去把握历史真实、历史的本质是办不到的。许多作品是从小说、民间传说改编的,原作在民间已有广泛的影响,改编继承原作的思想认识、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必然接受原作对历史认识的某种缺陷。民间群体创作还有一个特点,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往往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对人物的褒贬,这也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古为今用吧?这种情况即使在文人创作中也难避免。以大家熟知的为例,如《汉宫秋》,把王昭君自愿和亲改成被迫,并且中途投水而死;古典历史剧《桃花扇》塑造侯方域其人,写他与李香君“双双入道”,而略去了侯某“复出应试”这一节。为什么要修改史实?难道马致远在创作时不知道王昭君自愿和亲的史实,孔尚任不知道侯方域“复出应试”的事情吗?恐怕未必。前者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后者同作者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关,还同《桃花扇》的整个结构和创作环境有关;很明显,取材历史,却并不拘泥于历史,以表达作者的倾向,期为今用,或者使之适合于人们某种理想(如包公戏的创造),或者单纯为了欣赏;观众呢,也并不要求它们完全合乎历史事实,并不要求在这里获得确实的历史知识事实(历史剧本身总会有某种传播历史知识特别是历史经验的作用,这是不消说的)。有时明知其不合历史事实,观众也欣赏不衰,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演戏,在审美上得到某种满足,也就达到了目的。

像这样的剧目及其所创造的人物,虽在重大关节上更改了史实,或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是,这类剧目却往往有着丰富的艺术性和人民性,或者像有的同志所说的:人物故事离创作年代越来越远,而艺术性却越来越丰富了。我们不能拿个人观点和历史知识水平去对古人作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一般地说,我们对于两种时代的历史剧(特别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应当历史地、实事求是地、有差别地看待,不能提出一律的要求,也正如我们对于古人所写的历史和今天马克思主义者所写的历史书应当有差别地看待,不能一律要求一样。吴晗说:“不愿受历史真实性的约束”的历史剧不能叫历史剧。古人所写的历史书,看来也未尝完全受历史真实性的约束,即使如此,现代的历史家据我所知并没有一个否认它们是一种史书;从历史的具体角度看,大家也还承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丰富地记载了祖国的历史事实,那么对于古人取材自历史生活所写的戏剧为什么要那样严刻苛求而不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情形的历史剧呢?为了正名,不把它们看做历史剧而看做历史故事剧也是可以的。

像上述这类的戏,如果为了使之适合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历史剧”的要求而任意斧改,往往是要出毛病的。这样的教训已经不少了。例如,《群英会》这出戏,有人认为其中鲁肃这个人物,如此忠厚可欺,胸中无主,并在草船中发抖,不合历史事实(在历史上鲁肃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应加修改;曹操的谋士蒋干,是江东一名士,剧中却把他丑化了,成了一个腐儒,一盆“糨糊”,也不该;曹操本人雄才大略,剧中把他写成一个阴险奸猾的典型,也要把他改过来。诸如此类。但是,鲁肃既然很英明,草船借箭的戏自然就根本没法演了。把曹操这个“大白脸”形象,改成别种形象,要改得好,又谈何容易!当然我不是说这类传统剧目改动不得,合理的改革总是必需的,而是说,这种改革首先必须照顾文学艺术中已成功地塑造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我国传统剧目中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周瑜、鲁肃、伍子胥、廉颇、蔺相如、寇准、杨继业、杨延昭、孟良、焦赞、佘太君、穆桂英、牛皋等,他们活在舞台上大抵已有几百年、百多年,少的也有几十年,群众百看不厌,是他们的艺术力量的明证。这些艺术形象,是历代表演艺术家继承、创造、再继承、再创造的成果,也是历代人民欣赏积累的成果。这些艺术形象,是客观的存在,不可任意否定、修改。当然我们必须对它们批判地认识,也可以对同一人物创造不同的形象,像郭沫若在《蔡文姬》一剧中另行塑造曹操的形象那样。

传统剧目历史真实性问题,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具体作品要进行具体分析,比如有这样一种情况:具体看,故事情节违反了历史事实;但从总的倾向看,却反映了某种历史真实性。例如,《汉宫秋》一剧,把王昭君自愿和亲(嫁给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描写成被迫远嫁异族,而且中途丧命,这是修改了史实。昭君和亲事件本身,对当时汉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来说,或许还是适当之举。但民间传说和后来马致远的这种对于史实的修改,不是无缘无故的,除了那时人们按常理设想这样的事(一个妇女离乡背井远嫁异族)不能不是一桩悲剧以外,主要乃是反映了宋代外患频仍和元朝统治压榨下的人民的悲愤情绪,以及人民对于当时那些“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辽”的卖国权臣们的痛恨,民间以琵琶马上的昭君寄托这种情绪,《汉宫秋》一剧则从艺术上忠实地再现了这种情绪。就这点说,它又是合乎历史真实性的。中国传统戏曲中很有一些戏,如某些杨家将戏,也有这种情况。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加以探讨。总之,艺术上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轻易抹杀的。

以上是说我们对于传统戏典型的评价和处理不能简单化,必须作历史的全面的分析和处理,必须充分注意到传统戏曲创作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拿今天所要求的历史剧做框子去硬套。不仅不应该这样做,而且直到今天,传统戏曲所用以达到古为今用的方法,它们表现历史题材的风格、形式和塑造人物的手法,仍值得现代戏曲艺术借鉴和学习。

至于对于现在的新历史剧要求,自然应当有所不同了,可不可以说:新历史剧的创作,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问题上,今天应当要求在新的观点和新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做得更完美些,要求尽可能实践我们前面所说的创作过程呢?我想是应当的。今天的条件不同了,创作上对自己的要求应当高些,不仅要超过古人,也要超过我们自己在过去时代所做的。我们自己在那个时代为配合当时政治任务而创作的一些历史剧,是有成绩的,但在艺术上,在反映历史真实上并不都是尽善尽美,也要推陈出新。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的文化,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现在、未来,也珍视祖国的历史,并且善于通过各种方式从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吸取养料,接受历史经验,其中包括通过艺术的形式。在我国,历史剧(不论历史话剧、历史传统剧)自来被人注意,受人欢迎,绝不是偶然的。历史剧无疑是一个有广大发展前途的艺术领域,并且有好的传统。我们的讨论是为了进一步开拓这一领域,鼓励剧作家在这一领域内进行创造性方面的探索。我们对创作新历史剧要求高些,并不是说不允许有各种各样的探索,而且既然是探索,也自然应当允许各人按自己的观点写戏,有人愿意大胆虚构可以,愿意基本上写历史事实也可以,有了不同的实践才便利于讨论,并且让观众参加讨论。因为要求高些而弄到束手束脚,这倒不好。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不必说,需要借助于剧作家和历史学家合作之处是很多的。因此,目前剧作家和历史学家共同讨论历史剧问题,特别是历史剧创作方法问题,应该看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如果作为创作方法问题来看,我想,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可能展开得更丰富些,对于剧作家和戏曲改革工作的帮助也会更大些,即需要有人切切实实地来总结一下创作新历史剧和整理改革旧历史剧的经验,不管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需要分别剧本类型,或者按照问题,一个一个加以剖析,集合各方面的意见,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有了实践经验供思考,并用以审查各种观点,讨论中的有些问题也就可以弄得更清楚了。

(载《戏剧报》1962年第9期)

同类推荐
  • 旗袍旗袍

    旗袍旗袍

    1931年,民国第一杀手、“斧头帮”帮主王九洲不满国民党的抗日态度,决定刺杀蒋介石。不巧情报泄露,在生死关头,王九洲被爱国青年梅月堇、岱春风、孟惜之所救。梅月堇崇拜英雄,王九洲爱慕美女,两人暗生情愫。梅月堇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梅默庵,在父亲的反对声中,她毅然选择了跟随王九洲。但她始终无法摆脱跟父亲血肉相连的亲情,如同她无法割舍对王九洲的恋情一样。暗恋、嫉妒、色诱、纵欲、恩爱情仇,她究竟何去何从?岱春风和孟惜之加入了王九洲的劳工会馆,三人结拜为兄弟,一起杀汉奸,也一起爱上了梅月堇。
  • 不胜不休

    不胜不休

    男人姓廖。他是落魄的中国武士,也是强劲的库什雇佣兵;他能让汉朝大帝不惜破例,却鲜有人知他的沉重过往;比武大会,有人想令他一败涂地,亦有人想令他死无葬身之地。氏族内敌,罗马女将,汉朝大帝——这是一个关于背叛和救赎的传奇历史故事;且看天下谁手,不胜不休!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本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都教授荐书:聊斋志异。
  •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

    1888年的纽约,煤气灯依然闪烁在城市上方,但“电”的奇迹已经萌发。谁能掌握这种把黑夜变成白昼的技术,谁就能创造历史——并且获得巨大的财富。托马斯·爱迪生在这场赛跑中领先,他起诉了仅存的竞争对手乔治·威斯汀豪斯,索赔金额达到前所未见的十亿美元。威斯汀豪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选择:他聘用了年仅26岁、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律师保罗。爱迪生是一个强势、狡诈而危险的对手,保罗面对的挑战令人胆寒。但他与大名鼎鼎的对手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计任何代价也要获胜的冲动。这桩官司让保罗有机会见识了镀金时代纽约上流社会的疯狂——他发现每个人都各有打算、每个人在表象之下都另有面目,直到他遇见尼古拉·特斯拉——一个脾气古怪却智慧超群的发明家,他手里很可能掌握着击败爱迪生的关键。
  • 一本正经唐史(全集)

    一本正经唐史(全集)

    作者以小说的叙述手法来描写历史,将史实融入曲折的情节和悬念,情节引人入胜。力求大开大合,层次分明,读起来不费力,即使没有史学基础的人也可以看懂。本书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主线,从李渊出生起到玄武门之变前夕。描写了李渊的成长、蛰伏、起兵、称帝、统一,其间各路群雄争霸,最终李氏父子一统天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热门推荐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年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年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中篇小说卷)》选取1997年中篇小说7篇,包括王小波、池莉、阎连科、刘恒、叶弥、叶广芩等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高水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平安里

    平安里

    她们站在长桥上远远地望见平安里,整齐的青砖与商铺遮挡了内在的肮脏与混乱。它就像一个被人为禁闭起来的孤岛。而人困在这里,除了虚度与内耗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她们听见了砖石落下的声音,仿佛从前的痴怨嗔怒也一齐落了下来——从盼着拆迁开始,居然已经十二年了。陆爱华低下头,意外发现自己衣服的下摆粘着一张方形标签。她撕下来仔细看了看,发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从医院粘回来的,陈菊英所挂的盐水瓶上的药方帖。药方帖上的中文尽管都认识,却不知道究竟组成了一个什么意思。陆爱华于是顺手把标签扔进了深绿黏稠的护城河里面,而这张白色的标签很快便顺着水流漂走不见。
  • 青门十四侠

    青门十四侠

    本书是还珠楼主的代表作,与《蜀山剑侠传》齐名。着力记叙清初青城派剑仙的众弟子罗鹭、裘元、虞南绮、狄胜男、狄勿暴、纪异、吕灵姑、杨永、杨映雪以及纪登、陶钧、杨翊、陈太真、呼延显、尤璜、方环、司明、涂雷、颜虎等十九人修仙炼剑、行道诛邪、开创青城派的武侠故事。
  • 那些年在山寨的日子

    那些年在山寨的日子

    “丫丫的,打劫了、打劫了!那个帅哥,跟我回寨子去,不从?看本姑娘的厉害!!”当贼了,打劫了,千不该万不该劫了个酷王爷,报复、充军、发配,天哪,不过是四年前初次相遇,咋知道四年后重逢是麻烦不断……人、神、魔,剪不断、理还乱……预知下回分解,大大们还请关注——《劫个王爷当老公》
  • 放下

    放下

    《放下》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阐述了“放下”的重要性和体现出的智慧境界。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放下》,树立积极的舍得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面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态度。
  • 一叶成雄

    一叶成雄

    一个拥有神秘魔力的手表的寄驶员后裔,在游戏中,吊打一切游戏高手,而现实中却责任重大,关于魔尔斯城市的安危!
  • 蒋介石梦断己丑

    蒋介石梦断己丑

    这是一部全景式的描写蒋介石在大陆最后日子的长篇纪实文学。1949年伊始,蒋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虽退隐家乡溪口,却仍操纵“中枢大政”。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后,他一面加紧经营台湾,准备退路;一面又频频策划,为争得江南一城一池与中共进行殊死决战。他亲赴上海督阵,奔波福建布防,莅临厂州主政,飞抵重庆坐镇,直到从成都仓皇逃离……作品以1949年这一历史伟大转折为背景,描写了国共两党间的历史性决战。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笔,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动荡不安的国民党内幕,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以及一些显赫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神秘失踪和突然死亡的疑团;勾画出蒋介石其人的真实形象和内心世界。
  • 108个江湖阅历

    108个江湖阅历

    无论是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还是社交场、朋友场,都存在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有陷阱。尤其是20几岁的年轻人,阅历浅,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碰一些钉子、上一些当;也难免在残酷的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社交场等方面的竞争中吃亏,又或者因为不懂某些规矩而得罪人、办错事。
  • 织田信长之卷

    织田信长之卷

    生而为长,我很嚣张;肌肤已坏,香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