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6200000040

第40章 明代小说:故事中还有故事(1)

明代是我国讲史、传奇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杨家将小说风行一时,风格突变,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情节,如杨家将保驾幽州的“替主赴难”、“六郎三擒孟良”以及“穆柯寨借降龙木”、“十二寡妇征西”等女将故事,这些情节的出现奠定了杨家将小说的完整结构,也给世人留下了众多疑问。

一 小说背后隐含的秘密

杨家将小说综合了史实、野史和民间传说,使杨家将故事得以定型。现今存世的明代杨家将小说有两种版本,《全像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和《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两种版本都出现在万历年间(1573-1620年)。

《全像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由《南宋志传》和《北宋志传》两部分组成,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之前就已成型,共20卷100回。《北宋志传》是该书的后半部,单独成书,主要讲述杨家将故事。

《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刊印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简称《杨家府演义》,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拉长,一直写到杨家将第五代人物杨怀玉辞官,举家隐居太行山。

两种版本前后相差13年,相比较而言,《北宋志传》流传更广,到清代又以《北宋金枪全传》、《杨家将》、《天门阵演义》等多种名目出现。《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的叙述各有不同,特别是自杨六郎去世之后,故事更是有了明显的差异。《杨家府演义》包含了杨宗保父子平定侬智高和杨文广父子征讨西番新罗国,内有“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北宋志传》关于杨家将的情节要简略许多,只有杨宗保与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却夹杂了宋朝其他人物的不少故事。

“南北宋志传”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单其名字就充满了疑问。《南宋志传》是其前半部,也就是上集,内容从石敬瑭征蜀开始到曹彬平定江南为止,讲述的是五代及北宋开国的故事。下集《北宋志传》,以杨家将祖孙三代的英雄故事为主,从北汉主驱逐忠臣开始,一直到杨宗保平定西夏,讲述了发生在太宗、真宗及仁宗三朝的故事。也就是说,《南宋志传》在前,《北宋志传》在后,这与历史上的南北宋之分根本不搭界,为什么反而叫了南宋、北宋呢?

南宋、北宋是一个历史名词,但宋时人们并不这么称呼。宋人自称“大宋”,金人称其为“大宋”或“宋”,没有南宋北宋之分,南北宋的概念是后人提出来的。

有关“南宋北宋志传”书名的缘由,各界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南宋志传》的旧版本叫《五代志传》,为了与《北宋志传》相统一,后来改成了《南宋志传》。

另一种说法是,《南宋志传》所讲的宋太祖登基及平定诸国之事,都发生在宋本土和南方,所以叫“南宋”;而《北宋志传》讲的是平定北汉,继而与辽、西夏征战,都在宋之北境,所以叫“北宋”。

还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曾被周世宗柴荣封为南宋王,因而以他为主角的书便被称为《南宋志传》。赵匡胤被封王一事见于《飞龙传》第52回。

第四种说法是,《南宋志传》原先的书名,很可能类似于《南宋王赵匡胤志传》,后人翻刻时并不深究其中之意,简写为《南宋志传》。而《北宋志传》的原名可能近似于《杨家将志传》一类,为了与《南宋志传》对应而改成了《北宋志传》。

不管“南北宋志传”缘何叫了这样一个名字,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南宋志传》与《北宋志传》在内容上有很大关联。《南宋志传》的很多内容取材于《五代史评话》,但也牵涉到杨家将的部分事迹,因为杨家是北宋征伐北汉的主要对手。如果只读《北宋志传》,有些情节会让人觉得一头雾水,答案往往要追溯到《南宋志传》。五郎出家为僧的故事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北宋志传》第十七回写到了杨五郎出家五台山:

幽州救驾之后,杨家将死伤惨重,五郎有幸冲出重围,后面喊杀声不断。他转过林边,一种劫后余生的凄凉感油然而生,心内一片烦闷,战场上血肉模糊的场面让他始终静不下心来……他突然想起,当日在五台山,智聪禅师送给他一个小匣子,嘱咐他在急难之时打开。如今父亲兄弟浴血拼杀不知所踪,自己又不知该何去何从,确实到了该打开匣子的时候了。

杨五郎顿了顿神,从怀中取出小匣,打开来,发现里面装有一把剃刀和一张度牒。他看后顿时明白,立刻将长斧去掉斧柄纳入怀中,卸下盔甲战袍,剃净须发,径直奔五台山出家去了。

看罢这样一段描述,不由得人产生疑问,杨五郎是如何得到小匣子的,智聪禅师又是谁,他为什么单单把小匣子给了五郎?

这个问题,《北宋志传》没有交代,但却可以在《南宋志传》找到答案。

当年周世宗亲征北汉,遇到了杨业的顽强抵抗,周世宗取胜无望无奈退兵。杨业班师回朝路过五台山,素闻山上有位高僧智聪禅师,他相术高明,能够预知未来。

因为顺路,杨业起了前去拜望之心,期望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透视未来,指点迷津。智聪大师将杨业父子逐一相过之后,沉思良久没有说话,在杨业的催问之下,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将军之子都乃当世豪杰,我一介贫僧怎可胡言乱语。”

杨业道:“理贵直言,不管禅师说出什么来,我们都不会怪罪于你,大师明言便是。”

智聪笑道,“既然令公不怒,那我就直言不讳了,可能对七位将军多有冒犯……几位将军都是忠国勤王之相,只可惜刚质太露,怕是难以善终。”

令公听后并未当真,拍掌大笑,“大丈夫战死沙场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相反却值得骄傲,我怎么会斤斤计较呢?”

当晚,杨业父子安歇在五台山。除了五郎,其他几个孩子都没有特别的反应,唯有五郎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想起智聪相面之事,不由得心下难安,便偷偷起身到僧房去见智聪。

智聪问他,“将军深夜不睡,到此有何贵干?”

五郎说:“今天听禅师所言,心下甚觉不安。希望大师能指一条活路,大恩大德虽死不忘。”

智聪说:“这是分定之事,贫僧如何救得?”

五郎再三恳求,智聪沉吟半晌才说,“将军若要脱离患难,除非是远走高飞,遁迹于山林泉水之间,或许可以免除其祸。”

五郎不明白:“禅师所言极是,只是我父子兄弟一向相随,如何舍得分开?”

智聪双手合十:“此乃天机,不可泄漏。”随后,智聪取过一个小皮匣交给五郎,“平时不要拆开,遇到实在不能化解的急难之事方可打开。里面有救你之策,千万不要忘了。”

关于五郎为何出家,还有不同的说法。京剧有《五郎出家》一戏,称杨五郎是代赵光义出家。幽州之战,宋军大败,赵光义避难五台山,许下心愿,若能脱难,便不再留恋皇权,即刻出家。群臣极力劝阻,但又想不出替赵光义还愿的办法,此时杨五郎挺身而出,请求替宋太宗出家。五郎替皇帝出家虽然没有大郎舍身救主那么悲壮,但也平添了一层英雄色彩,进一步充实了杨家将英雄事迹库。

五郎出家的故事元代就有流传。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第三折,长国姑为救杨六郎,与王枢密展开了唇枪舌剑,内中就提到五郎为僧。

王枢密说:“想那杨家父子,有甚么功劳……杨景便也罢,想他父亲杨业,没本事死在阵上,这也是有功劳的?……想他哥哥杨五郎,削发为僧,这等怕死,也是有功劳的?”

长国姑回道:“……你道是杨和尚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铜台是靠着伊谁。他兄弟在沙场上苦争战,刀尖上博功绩,你还在这说三道四,他家没的功劳,倒是你有功劳来?”

另一部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第四折,杨六郎取回父亲骸骨,受到辽兵紧追,在五台山碰见一个莽和尚,双方各有戒心,神情紧张,不料这和尚却是五郎。此时辽将韩延寿赶来,眼看一场厮杀就要发生,五郎设计轻而易举地将他擒获。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与《昊天塔孟良盗骨》流传甚广,对杨家将故事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南宋艺人也说唱“五郎为僧”,但内容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想必应该与元杂剧一脉相承。有关五郎为僧的传说,出家并不是最后的结局。在宋辽对峙的一些关键时刻,若杨家将遇到无法破解的难题,都还需要五郎出山施以援手。

更具戏剧性的是,五郎虽然出家,却还率有五百和尚兵,成了不在编的杨家将,屡助大宋破辽,特别是大破天门阵,五郎功不可没。

唐代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说法,宋代也有五台山和尚与官兵交往的记载,《宋史·冯行已传》就曾提到五台山寺“调厢兵义勇缮葺”之事,不过这些记载都跟杨五郎扯不上什么关系。

在杨家众兄弟中,五郎是独具特色的,其他兄弟个个使枪,他却使一把长斧。

五郎出家似乎合情合理,真假难辨,但若跳出故事传说,放到整个历史大背景来看,就知道完全是虚构。《宋史》记载,杨业有七子,能上战场征杀的不过是延玉和延昭两人,其余六子都没有征战疆场的记录。杨五郎在杨业战死之后,受到了朝廷的封赏,荫恩为殿直,根本没有出家。“五郎为僧”的故事再一次表明,杨家将故事已游离于历史事实,趋向于文学创作。

尽管五郎出家纯系子虚乌有,但还是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史学家,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是事实,并且对此进行了不断的附会,明清两代这种风气尤甚。

明代郑若曾编著的《筹海图编》,卷十一《僧兵》中讲:“五台之枪,本之杨氏,世所谓杨家枪是也。以五台山僧善杨家枪,拟调征倭寇”。《筹海图编》是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其论述海防、日本诸事多系作者耳闻目睹,是研究明代抗倭战争的重要文献。但若说五台山曾有杨家枪法,那还真无法考证是真是假了。

清朝人的联想力更为丰富,光绪年间修订的《山西通志》称,五台山北有太平兴国寺,寺内的主持即为杨五郎之师。这座寺赐建于太平兴国七年,也就是太宗兵败的第二年。寺内西院供杨五郎像,像旁有五郎所用的铁棍,重八十一斤。寺庙所在的沟叫五郎沟,庙外有五郎阅兵台。这些遗迹在“文革”时被铲除,人们只能在历史记载中窥见一二。

五台山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块圣地,山上的寺庙让人崇拜有加,那里是祭神的好去处。《北宋志传》讲,宋太宗为圆先帝遗愿,执意到五台山进香,才落入辽人的圈套。五台山的景色很美,套用书中的原话:“果然一座好山,前探幽州,后接太原,端然限界中耸出一奇峰,层峦叠翠,万峰在目。”

宋时五台山属辽国地盘,赵光义要想在五台山还愿恐怕很难成行。所以历史上,明确记载先帝许愿五台山、帝王驾临五台山的,都是在元代而非宋代。如此看来,五郎在元代被设计为五台山出家绝非偶然。

与杨家其他兄弟的故事相仿,历史上虽然没有五郎出家的记载,但却有厌倦红尘、意欲出家的宋朝士大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可以算作五郎出家的故事原型。

宋史《查道传》中有载:查道“游五台,将落发为僧”。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是个有名的孝子。他从小不苟言笑,好学多思,未冠之年就以学业闻名。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无意中说到想吃鳜鱼羹,查道牢记于心。当时正值天寒地冻,市场上根本没有鳜鱼可卖。

查道跑到河边,凿开冰块,边哭边祈祷边捉鱼,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捕到一条鳜鱼。查道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在母亲治病的过程中,为了表示虔诚,他刺破手臂,用血书写佛经。也许是爱让苍天动了心,母亲的病终于有所好转。

又过了几年,母亲年老去世,查道伤心已极,对追求功名失去兴趣。有一次,他巡游到五台山,发现这是一块难得的圣地,便准备在那里落发为僧。一天晚上,大雨瓢泼,雷声震天,一道闪电过后,廊上的一根支柱被击断,查道刚好坐在那根柱子之下,但他面无惧色,不为所动。寺僧大为惊异,视之为天人,纷纷劝他出仕为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

端拱初(988年),查道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后来受到寇准等人的赏识和推荐,名扬四海。查道与杨五郎、杨六郎为同一时代人,他将要“落发为僧”之处,正是传说中杨五郎出家的地方。世人对杨家将和五台山都敬意颇深,两种情愫叠加起来,使得人们对杨家将与五台山产生了某种联想,查道的故事正好为小说家行了方便。

杨家将小说把前朝零散、片断的故事系统了起来,还附会了大量名人故事、奇闻逸事,集百家之事,安于杨家将一身。这正是杨家将小说吸引人的所在,也是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风靡之前,明代就已出现了相当流行的完整版本。《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都提到了这一点。《北宋志传》编辑整理者熊大木称,该书是收集《杨家府》等传,再参入史鉴年月等编写而成。所谓“参入史鉴年月”,就是在每卷前面按正史添加历史编年。

《杨家府演义》第四回,五郎用降龙棒把萧天佐打得露出原形,接着有一段按语:

旧小说天佐现出本相,被五郎砍为两段,其头飞落黄琼城,化为人,后称火离国王;其尾飞落铁林洞,化为人,后作河口军师,复大乱中国。

《北宋志传》第三十八回:

旧小说天左头截飞落黄州城,后称火离国王;尾截飞到铁林洞,后作河口军师,又乱中国,不提。

从两部书描述的情形看,他们所提及的“旧小说”内容相仿,很可能是同一部书。《杨家府演义》与《北宋志传》都深受旧小说的影响,又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有所发展和创编。

同类推荐
  • 带个超市去三国

    带个超市去三国

    韦军,一个现代主义社会的小伙子。命犯天雷劫。躲过第一个天雷劫后,终难逃宿命。在第二次天雷劫时,身死。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个老头,将他的灵魂带到了三国时代。附身在了刘备身上。穿越回三国当刘备!而且还带了个超市!带个超市回三国,看韦军如何在三国闯天下。爆笑,热血,血腥,感动,言情。应有尽有,莫要错过哦!
  • 民国老好人

    民国老好人

    重生民国,有什么好处吗?有,就是换了一个活法,换了一种人生,活出自己。
  • 人情义

    人情义

    没有穿越,没有系统,没有女主角,而且都是精神层面,只有经历过才懂得
  • 盛唐风月

    盛唐风月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四年,大唐帝国如日中天,京兆长安恰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没有之一。姚崇、宋璟、李白、王维、张旭、吴道子、颜真卿、公孙大娘、裴旻、郭子仪……当此一时,盛唐的天空群星璀璨。生逢盛世,作为一介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矣的神童,杜士仪担心的不是天下大势,而是如何在这第二次人生中活得更精彩。盛唐风月,有的是雄风傲骨,有的是自信从容,有的是出将入相,有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八年笔耕,九部作品,继《朱门风流》、《奸臣》、《冠盖满京华》、《富贵荣华》之后,2013府天新作《盛唐风月》,带你领略一个真正的盛世大唐!
  • 三国凨

    三国凨

    蜜月途中遭遇不测的商人唐凨,竟穿越到汉末无人海岛,且看他如何从一介村夫成长为三国英雄的故事。三国的乱世中,无数英雄辈出,在争锋中跌但起伏、惊险激烈,精彩纷呈。单挑、奇袭、火烧、水战,兵种对决、军团大战,勇武与智谋的巅峰对决!凨临汉末,黄巾起义,东武凨云,诸侯会盟,群雄逐鹿,七雄争霸及至四国演义,最终结局如何,尽在三国凨!
热门推荐
  • 是个有福之仙

    是个有福之仙

    元汀自诩天生福命,连成仙都快人一步。于是邀上同门好友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一代侠女什么的,听起来就热血沸腾。还有这位萍水相逢的朋友,看你玉树临风俊逸无双,江湖险恶,不若与我同行?
  • 随遥懿生

    随遥懿生

    初次见面,日后我会护住你,请你好好的待在我身边就好。嫁给了我,你得赔上你的一生,你跑不了的。她是我的底线,你若动她,“南”国灭。我愿倾我一切愿你此生快乐逍遥。你所知道的第一次见,并非第一次。嫁给你,从未想逃。你若不在,这万里山河为你陪葬。你若在旁浪迹天涯,岂不快乐逍遥。
  • 天下一等假货:纨绔女世子

    天下一等假货:纨绔女世子

    她,萧鱼淼是萧王府不能修炼武道的废材纨绔世子,她嘻笑怒骂,安逸享乐。然,一场突变,整个萧王府一夜之间神秘消失……废材纨绔萧鱼淼为了重振萧家,脱胎换骨,萧鱼淼原本想走的废材纨绔之路彻底被扭转……一个是身份神秘,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大叔,对萧鱼淼一路相助相扶;一个是妖孽无双的暗黑之主,自从相遇之后,就对萧鱼淼死缠烂打,不放手……小鱼儿的真爱是谁?且看一正一魔的逐爱追情之路,谁能抱得美人归……【女扮男装+穿越玄幻宠文】【简介无力,内容精彩,欢迎追文,群号:136537872】
  • 美娇归来

    美娇归来

    一条白绫聂怜结束了她可怜又可憎的一生,全了她最后那一点可怜的尊严谁知一朝梦回,万恶皆归零什么都尚且来得及......聂怜已经做好打算将一生用于赎罪和挽救家族命运当中,哪怕日后青灯为伴孤独此生——可偏偏那万人敬仰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姜小王爷放下高高在上的眉眼,低顺敛眉,乖巧的不可思议的蹲在她面前,小心翼翼的拉着她的手说.....“你别不要我”......那好吧,她就辛苦辛苦自己收了他吧!先开始:“姜小王爷,你是名门贵胄,鲜衣怒马的肆意少年本最厌恶心机深沉的女子如今又何必在我这种机关算尽的女人身上浪费精力。”“我也不想,可情难自禁这可如何是好。”姜云起单膝跪下替她穿上绣花鞋,满目皆深情。“那怎么办,我对姜小王爷一点兴趣都没有。”聂怜摊手后来:聂怜:“夫君如此甚和我心”这是一个男主人公费尽心思追娇妻的故事本文又名《姜小王爷追妻记》《打脸女主:别爱我没结果》哈哈哈开个玩笑~
  • 大海贼亚尔丽塔

    大海贼亚尔丽塔

    广阔的无风带之中有个著名的岛屿叫做亚马逊.百合。这座岛上有两位七武海!一位叫做波雅.汉库克。一位叫做亚尔丽塔。
  • 御武战魂

    御武战魂

    一块天外陨石,九大神秘高手,一场圣魔大战,一段离奇故事。云海仙境、中原群侠、魔界奇人,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星耀十二宫,谁才是神州大地最后的胜利者?
  • 会种田的不正经骷髅

    会种田的不正经骷髅

    放逐之地正上演着大生产、大建设的好戏!粮食产量节节升高,巫妖霍尔分享心得(吃的没有种的快);冥水幽灵鱼养殖喜获丰收,负责人吸血鬼莉莉丝放言将继续加大养殖种类,争取所有神弃种族全部吃上新鲜鱼类(除了骷髅,哪个家伙敢吃莉莉丝养的东西?);第一届放逐之地运动会召开,大骷髅安德鲁再添一金!总之,这是个骷髅、巫妖、吸血鬼、黑暗武士、无头骑士等神弃种族自救种田的故事……
  • 三万万年

    三万万年

    无尽遥远的星空中,有一个被诸多行星组成的巨型吸积盘。而在这些行星的外围,是一横跨数百亿公里的巨型星体,将一切的行星笼罩在其中,上面演绎着最为残酷最为原始的战斗。科技已经进入了桎梏,我们需要新的方向。一个进化的方向。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无数生灵相互纷争,相互倾轧的泣歌。如何将其打破,打破这个绝望的轮回?上面说过了,这同样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地到的事。互不相识,身心不一,而脚步却朝着同一个方向。我的QQ群:665783289
  • 回生集

    回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