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3200000186

第186章 凭孤胆单骑诱敌众,奉爱心一曲慰夫君(2)

何延平发急道:“不!不!绝非如此!”接着把他方才所见所闻述说一遍,还特别强调,“那皇妃是在尚未见到小弟时自称‘本宫’的,故而她的话并非是有意说给小弟听的。自其话中可知,那唐将此番来攻,并非受唐皇所遣,乃其贪功冒进,擅自行事,哪里会设什么伏兵?故而机不可失,我大军亟当乘胜追击,大破敌军,亦可将唐皇妃子擒来我手。”

高正义摇头道:“此事未可孟浪,那唐皇妃子不是说,唐军于前面设有伏兵么?他知我方必不会听信她的话,她越是说有伏兵,我方便越是认定无伏兵,故而追击之,如此正好中他埋伏。”

何延寿听了这话略一思忖,随即哈哈一笑:“公之言,正可坚我追击决心。如公所言,她料定本帅会那么想,本帅偏不去那么想,本帅料定,敌方必无伏兵。即若有伏兵,又何必惧之!今我军兵力胜过敌军数倍,难道还怕他设伏不成?传本帅令,吹起号角,全军全速前进!”

言毕即一马当先往前猛冲过去。何延平和刚刚率部赶来会合的廖惠贞紧紧随在左右,一齐向前冲去。

此时曹娴已走出一里多地,远远望去如一团火苗在跃动。

何延寿望着那火苗对左右二人道:“今那唐皇妃子必将为我所擒,拿住她,看那唐朝皇帝当作何想!”说罢扬鞭打马,加速前进。

追出约二十里远时,看看离那唐皇妃子只有一箭之遥了,何延寿向后一扭头道:“传令,不许放箭,要抓活的!”说罢,拼力挥鞭打马,那马便四蹄腾空,如离弦之箭般向前飞驰而去,跟在左右的何延平和廖惠贞也频频举鞭打马,与主帅并驾齐驱向前猛冲。

前面的曹娴也频频扬鞭催马,加快了奔驰的速度。又跑出约十余里,看看已进入君王指定的歼敌之地,曹娴忽然一勒马缰放慢速度,一眨眼间那何延寿等人便冲到了近前。此时忽见曹娴回身猛一甩手,便有白光一闪,后面何延寿情知有异,急一闪身,就有一股冷风自耳边刮过。那廖惠贞刚一缩头,就听头顶“嚓”地一声响,头上盔缨已然落地。与此同时,只听另一侧的何延平“啊呀”一声大叫,继之人已滚落马下。何延寿与廖惠贞急勒住马头看时,见一支飞镖已嵌入何延平左膀之下肋部,如再移向右下一点,便是心脏部位,那就要了他的命了。何延寿急命左右将他抬下去救治。

这一番折腾之后,何延寿再举目向前看时,只见那唐皇妃子已拐过山脚不见了踪影,知道再追也是无用,只得作罢。何延寿举目四顾,认出这里是北山南坡,距承安城已经不远,看看并无唐军伏兵出现,就对随后赶到的高正义道:“若敌方设伏,此时早该来攻了,可见公是多虑了。”之后命将士依山布阵,与唐军对峙。

曹娴回到御营,一见君王的面,就伏地叩道:“臣妾死罪!臣妾未奏请陛下允准,便擅离御营前去诱敌,且代行天子令,是臣妾目无君上,贸然行事,请陛下治臣妾犯上僭越之罪。”

李世民从行军椅上站起来,怒道:“哼!你还知你有罪么?你可知道,你如此冒险行事,若万一被敌军虏去,后果将会如何?果真那样,我天朝颜面何在?朕的颜面何在?”

面对君王如此诘责,曹娴并未显得惊慌,反倒淡定如常:“臣妾之罪,任凭陛下处置,臣妾甘愿领受。”

李世民口气有所缓和:“你讲,你怎就预知公孙武达此番前去诱敌将会出纰漏呢?”

曹娴从容作答:“臣妾并无如此先见之明,只是觉得,公孙将军此番诱敌,乃此一战至关紧要之一环,如诱敌不成,将会置我军于十分不利之境地,故此便想前往助他一臂之力。其时陛下正去山上观察地形,臣妾想着若去山上奏请陛下允准臣妾此行,料陛下必然不准,即便准了,一经往返耗时,再去诱敌恐也迟了,故此便擅自径直去了。出行之前,臣妾已做了必死的准备,若万一逃不脱敌军追击,臣妾将自刎而死,绝不会被敌军生擒的。”

“原来如此。”李世民一下跌坐在椅子上,“此事怨朕考虑不周,我军有数万将士,只去一千将士迎敌显有诱敌之嫌。事情经过,公孙武达都对朕讲过了。朕确曾委汝巡视御营,故非常之情势下代朕机动措置,亦无大过。此番决战,爱姬你已立了头功,可将功补过,朕恕你无罪。只是,如此行险之举,只许有此一回,下不为例,再不可有第二回。你起来吧。”

见敌军已被诱至预定区域,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数百骑出了御营,再度登上高岗,瞭望敌情,观察地形,对可伏兵之处及出入之所,一一指点,巧为筹划。江夏王李道宗见敌军阵营长达四十里,其势浩大,就来到李世民近前奏道:“东昱倾全国之兵以拒我王师,其都城平城防守必弱,愿假臣五千精兵,直驱平城,待平城城破之日,则眼前数十万敌众将不战而降。”李世民正在思考目前遣兵布阵的事,没太在意李道宗的提议,只含糊应了一声就不再提起。李道宗见君王不太重视自己的提议,只得作罢。返回御营,李世民当即部署:命李世勣率步骑一万五千人,列阵西岭,与敌正面交锋;命长孙无忌率精兵一万一千人,从北山出峡谷,冲击敌后;李世民自率步骑四千,携带鼓角,掩卷旗帜,暗登北山。并命诸军以鼓角声为号,一齐出击。布置已毕,李世民命人于御帐之侧设置受降帐帏,胸有成竹地说道:“明日午时,将纳降虏于此!”

天色将晚,李世民命诸军饱餐一顿,乘着夜色,悄悄运动到指定位置。第二天天一亮,何延寿见唐军只有李世勣在对面布阵,于是不急不慌,从从容容用完早饭,才前来布阵接战。

李世民立于北山之巅,居高望远,见李世勣部正与敌军对峙,两下里跃跃欲动。又见敌阵后面,隐隐有尘沙飞起,料知长孙无忌部已抄到敌后,当即命手下步骑:“鸣鼓吹角,高张旗帜,命诸军鼓噪齐进!”

一时鼓角之声大作,诸军齐声呐喊,李世勣以一万长枪兵戳击敌正面,长孙无忌率奇兵直捣敌阵后。唐军突然出现且两面夹击,何延寿一时大为惊慌,他定了定神,仗着人多势众,连忙分兵抵抗。此时,李世民又率四千骑兵自北山疾驰而下,突击东昱军侧翼。三面合围之下,东昱军大败,被斩首两万级。何延寿惊魂未定,收拾残部靠山扎营。这时诸路唐军按李世民的部署分别向前运动,对敌军形成包围态势。长孙无忌命将士将桥梁尽行拆除,断敌归路。

何延寿、廖惠贞见自己已成瓮中之鳖,无路可逃,只得率余部三万人请降。他们二人垂头丧气地躬身膝行,进入军门,伏地叩拜:“败军之将叩见大唐皇帝陛下,败将死罪,乞陛下宽恕。”

李世民端坐行军椅上,扭头与身侧的曹娴对视一眼,然后回过头对二位降将道:“你们还自知是败将啊?何延寿,还记得此战之前你曾口出狂言么?”

二人只是伏地叩首,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纳降之后,李世民挑选将帅以下至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予军职,迁居内地,其余兵士全部放归平城。这些获释兵士全都举手顿地,欢呼雀跃。此役唐军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明光铠甲万余领,其他军用器械不计其数。李世民敕命改北山为驻跸山,命将作大匠造《破阵图》,命中书侍郞许敬宗撰文刻石以记功。

次日一早,大军一路疾进,兵临承安城下。

李世民率随驾大臣和众将来到承安城北门外,观察城内敌军情势。

李世勣上前一步对李世民奏道:“陛下,我探马来报,那东昱国得知何延寿十五万大军被我军全部消灭,举国震骇。其占我黄城、银城之敌尽皆自拔逃遁,我数百里失地已全部收复,现下只有这承安城与其东南面新安城之敌,依然固守不退。”

李世民道:“张俭,你讲一讲这承安城内敌军情势。”

张俭趋前一步道:“这承安城,地势本便险要,自被东昱国侵占之后,敌方极力经营,以至墙高濠深,易守难攻。城主梁万年骁勇善战,其手下兵马个个精壮。当年盖文篡权作乱,梁万年不服,盖文曾派遣大军来镇压,久攻这承安城却连遭失败,最后只好作罢。此番我军来攻,臣料定梁万年不会出城与我军野战,必将据险死守,我军欲破城池殊非易事。”

李世民点头道:“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既知敌军如此情形,诸位爱卿可有破城之策?”

几位大臣一时都默然无语。

同类推荐
  • 将军不懂爱

    将军不懂爱

    单纯可爱的她,一次次撞上南墙,头肿脚软,却依然固守着心中的梦想;天赋异禀的她,能力超群,声名赫赫,被众多权贵追逐。她们各自不安好。一场看似生硬却本注定的缘分,让她和她,成为另一个她和她。让她和他,开启一段亘古奇缘。跨越千年,从未懂得的真谛,在遇到你的那一刻,才了解:爱是当它到来的时候,他才知道,之所以会活得这么久,只是为了,终有一天,和她相遇。
  • 妃鸿印雪落无痕

    妃鸿印雪落无痕

    帝都祭神,他们遥遥相望。沉回忆,无果!集七泪石,他们每每相遇。情微动,缘定!奈何天意弄人,为救她,他身中泪沥水,与伴她多年的花泠水,相生相克!为了彼此,唯有转身。梨花树下,七弦泠泠声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当他想不顾一切的拥她入怀时,却被她一句“活下去”,将他们置于永远都跨不过的彼岸。后来七星阵变,她再度消失,叶落无痕……带走的,是他无法割断的思念。午夜梦回,哀寻子归!
  • 妙笔画你

    妙笔画你

    落笔成真的穿越女&笔下复生的小银龙。又名【我画的男人能成真】...............所谓神笔族,就是笔下可生万物的人类。所谓画中物,就是从这类人画面中走出来的生灵。............“我破了,你将我拼好,我烂了,你将我凑齐,我若死了,你再另画一个我。”他说着,推了推她:“这么危险,何必回来?”她却紧紧握住那只手。这世间人,都说神笔族好,可谁知道神笔族难?都指望神笔族满足自己的愿望,可神笔族自己的愿望,又要靠谁实现?就算神笔族也挽回不了自己失去的东西。
  • 家有娇妃惹不起

    家有娇妃惹不起

    她,当今第一绝色,亦是霉运缠身的莫府千金。一朝不慎,太子遇害,莫府抄家,沦为王府囚奴,她成为一颗机灵古怪的棋子,天天在他眼前绕来绕去。来人问他,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入他的法眼?他瞥了眼蹲在桌下偷听的小姑娘,道:“呆萌可爱,撒泼打滚,聪慧狡黠,胆大妄为。”顿了顿,又补充了句:“入本王心,足矣。”
  • 第一女尚书

    第一女尚书

    三年前她悲痛而去,三年后回来却为杀母仇人祭拜。可惜斯人已逝,活着的人却只为报仇而活。至亲之死,家国之危,皇权之争,江湖之乱,风云再起……谁来承受她复仇的怒火?
热门推荐
  • 我真的是宰相儿子

    我真的是宰相儿子

    重生到大宋宰臣家里,原想过点向往的生活,直至有天出门被人欺负开始,越来越多的麻烦开始出现。怂是不可能怂的……(三百万字精品完本无敌文《大宋最强纨绔子弟》可宰)
  • 名门贵妾

    名门贵妾

    一次背叛,让洛水心成为了京城首富的独女。粗鲁蛮横,胸无大志,是个十足的暴发户,花万贯家财买来一个晋王世子妾侍的身份,被嘲笑除了钱什么都没有。洛水心表示,有钱人的快乐你们根本不懂!“王府没有你这样不知廉耻的女人!给我滚出去!”恶婆婆一脸鄙夷地说。“好啊,把我的嫁妆还给我,三千两黄金,五十家商铺和一百亩良田。”“听说洛小姐从小没进过学堂,还会作诗?别丢人现眼了。”某官宦小姐说道。洛水心冷笑,本小姐两个博士学位是拿来玩的吗?她文能提笔斗太傅,武能欺身压美男,只不过这一压,就压到了万万不该压的人身上……“没想到世子妃如此热情,本世子今晚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洛水心按住他不安分的手。“不必,我只是一个妾侍而已。”男人柔情一笑。“天上地下,你便是唯一的世子妃。”小剧场:“我要和离!”“不准。”“世子殿下,你是比我有钱?还是比我聪明?凭什么觉得我就稀罕当这世子妃?”“我宠你,爱你,念你,疼你,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我要这天下!”男人只是淡淡一笑。“那我便给你天下。”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浪子门

    浪子门

    《浪子门》是一部人物众多,名字新颖,招数怪异,套路穷奇,超乎常理的新型武侠小说。它阐述人间正义,演绎侠客情怀,匡正世间邪恶,独领江湖风骚。整部小说由《刀客洗冤记》、《弱女脱困记》、《秋水缉凶记》和《山村擒匪记》四个故事串联而成。每一个故事都是揭露官场腐败,弘扬江湖正义,歌颂人间正道所取得的胜利。但这每一个胜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胜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波三折的。
  •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青少年礼仪指导》的宗旨是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培养社交礼仪行为,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容主要是以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社交礼仪的形式,来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日常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 蜂蜜奶罐

    蜂蜜奶罐

    在一个时间里,莜沐遇见了一个奇奇怪怪的男孩。第一次见面互相都不客气。他不屑她考第一。莜沐内心os:怎的?你能当第一我就不能了???瞧不起谁啊?两学霸相互摩擦。“你昨晚梦到啥了?笑那么开心?”“我梦到你有转学了,离我离得更远了。”
  • 30岁,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30岁,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千古食趣》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通俗读物,以饮食为写作的缘起,进而用文化俘获读者的心,在杯盘碗盏、觥筹交错之中,历史、人物、情感、地域无所不包,使读者在阅读饮食文字的同时领略广博的文化,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 刁蛮郡主请息怒

    刁蛮郡主请息怒

    风云剧变,山河失色,而她是命定的紫微尊主,挥斥旍麾,执钧匡世。入朝堂、上战场,她无所畏惧。弑皇后、贬太后,她笑容轻蔑;她将繁华烟云都踏之足下——然而,紫宸殿里,还会有谁在等着她……
  • 鹿鼎记(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

    鹿鼎记(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

    这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