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7000000064

第64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新疆旅游(7)

◆阿帕霍加麻扎

位于喀什市东北约5公里处。系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人共有72人。每一代是伊斯兰著名的传教士玉素浦和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17世纪著名的伊斯兰教白山派的首领,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阿帕霍加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把这个陵墓叫做“阿帕霍加麻扎”(“麻扎”即陵墓的意思)。传说,埋葬在这里的和加后代中,有一个叫做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妃子,由于她身上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香妃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将其尸体运回喀什,并葬于阿巴克和加墓内。因而也有人称这座墓为“香妃墓”。据考证香妃就是乾隆帝的容妃,死后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

◆慕士塔格山

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交界处。涨拔7546米。山顶冰层厚100-200米,主要冰川有10多条,雄伟壮观。它以高大的身躯,巍然屹立在葱岭之终年积雪,像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从苏巴士达坂直抵江布拉克冰川。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可领略冰川的绝美景色;冰塔林、冰柱、冰洞等,堪称奇观。

◆公格尔峰

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为昆仑山的高峰之一海拔7719米,山顶常年积雪,山间悬挂着条条银光闪闪的川,极为壮观。

◆伯孜克里克石窟

伯孜克里克是古代高昌的又一重要石窟,它初创于鞠氏高昌时期,在唐《古州图经》中称“宁戎窟”,因地处火焰山主峰北坡山腰地带,维语称伯孜克里克(意为“山腰”)石窟。这里西南距吐鲁番市大约5-公里,南距高昌故城10余公里,来往便利,故自回鹘高昌起,伯孜克里克逐渐成为王室贵族发愿造像礼佛之地,并在王室的支持下,于10——11世纪发展到顶峰,12世纪以后,随着回鹘统治的衰弱,伯孜克里克渐渐衰落,到元代已近尾声了。伯孜克里克石窟依木头沟西岸戈壁断崖而建,窟群自北而南成弯月形布列,由于洞窟高踞峭壁之上,洞前平地又相对狭窄,故顺石窟排列之势、于临沟谷处建蜿蜒廊道,由此形成廊道、窟群、火焰山体高下三重妈工优美又壮阔的层次,而俯瞰脚下是绿荫掩映的木头沟谷,对岸是辽阔的天空和排列有序的缓缓红岗。站在这里,令人不禁赞叹:火焰深处掩绿州,茫茫戈壁好佛国。

◆托乎拉克埃肯石窟

托乎拉克埃肯石窟位于新和县城西偏北约70公里的山坡上。从新和县城出发,沿着西去阿克苏的公路,行至大尤都斯稍西的地方便无车行之道,须徒步行进。向北在戈壁滩中跋涉约有两三公里,就到达雀尔塔格山南麓,山脚下有一道山谷豁然在目,谷中飘动着胡杨树的枝叶。山谷两旁的崖壁上开凿的便是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群。而在雀尔塔格山北麓则是克孜尔石窟。

◆森木塞姆石窟

森木塞姆石窟位于库车城东北约40公里的哈尔克山的崖壁上。从库车出发东行,沿着库车去乌鲁木齐的公路,约行20公里,再向正北行10多公里,到达一个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村落,名叫克尔希村,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漏缓,清凉爽人,是绿洲边缘最大的;个村子。出克尔希村向西北方向前行约5公里,进入一片戈壁之中,就可以望见前面巍峨的哈尔克山。再行5公里许,便到达哈尔克山的山口。往前看去,在两旁高山夹峙的山谷中有一股小溪流出。在溪水东西两岸的山腰岩壁上锗落有致地开凿出一个个洞窟,这就是森木塞姆的石窟群。

森木塞姆,是维语“细水漏漏”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从石窟前的这股泪泪流出的溪水而得名的。目前,森木塞姆石窟保存着52个编号的洞窟,其分布范围直径约800米,由于年代久远,窟体破损严重,至今尚保存原窟体一半以上的洞窟约有19个。整个石窟群按位置可划为东1南1西1北1中五区。中区土丘上还留有长近80米1两端有高大建筑残迹的地面寺庙遗址。

从建筑上看,森木塞姆石窟群气势雄伟,规模巨大。远望如一幢幢大厦在深山峻岭之中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拜城石窟

在新疆拜城南境,有一条自西向东然后又从北而南流动的木扎提河(当其转为自北而南时又另称做渭干河)。相对于龟兹境内的众多石窟而言,这条河毋宁说是条母亲河,因为它首先蕴育了龟兹境内最悠久古老、最恢宏浩大的石窟——克孜乐石窟。从拜城出发,循河东行约5-公里,便可到达克孜尔小镇和明屋达格(维语“达格”即山)山。克孜尔石窟与其他沙漠石窟比,有着较为优越的环境条件。它不仅有木扎提河和苏格特沟溪水滋润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有沟谷四周的开阔崖面供人凿室营窟。公元2世纪末,当西域大国龟兹与疏(新疆喀什)、于阗(新疆和田)等国并入中亚贵霜帝国版图后,受中亚、鳊小乘教因崖开窟传统熏染,也开始在域内营建石窟。经过数百年的层累积淀,在今天克孜尔石窟的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诸区中,留下了众多的石窟,仅列入主编号的就有236座之多,居龟兹石窟之首。

◆克孜尕哈石窟

克孜尕哈石窟位于库车城西约12公里处。从库车出发,沿着库车至拜城的公路前行,经过大玛扎(维吾尔语大坟院的意思)到夏玛尔巴哈村,稍作逗留,再往前就进入戈壁滩了。向西北前行约5公里,·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古建筑矗立在黄地蓝天之际,这就是一个汉时遗留下来的烽火台。在烽火台前稍作瞻仰或拍照留念,然后转向东北,进入一山沟,再前行1公里许,就可以看在山沟东西两崖上开凿出的一个个洞窟,这就是克孜尕哈石窟了。克孜尕哈这个名称的来历,和与它相距l公里的汉烽火台密切相关。据维吾尔族的民间传说,这个汉烽火台是国王女儿居住过的地方。因此称作“克孜尕哈”,在维吾尔语中,“克孜”是“姑娘”的意思,“尕哈”是“居所”的意思。烽火台附近的石窟也就随之被称作“克孜尕哈”了。

早在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已经派遣士兵,进驻龟兹地方,进行屯垦戍边,把龟兹划入朝廷版图之内。到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北的策大雅),龟兹已经实际上处于中原王朝行政管辖范围之中。考古学家曾在库车以西的沙债中发现过一枚“常公之印”。“常公”就是常惠,他是西汉时期颇有政绩的一位西域都护,班固在《汉书》中为他写了传记。西汉中央政府为保护商业上和军事上道路的畅通,曾在丝绸之路上设置了许多烽火台,其遗址在天山南麓焉吾通往库车的道路上发现不少,克孜尕哈烽火台是保存得较好的一个。

克孜尕哈石窟现有编号的洞窟46个,其中窟形较完整的尚有38个;保存有壁画的有11个。

◆库木吐拉石窟

库木吐拉石窟位于库车县城西南约30公里,渭于河流经雀尔塔格山山口处的东崖间。从库车县城出发西行,过库车河大桥,沿着库车到新和的公路转向西南,约行20公里左右,就到达渭于河出雀尔塔格山的山口东岸,库木吐拉石窟就远远在望。

从地理位置上看,库木吐拉石窟位于渭干河的下游,与上游的克孜尔石窟直线距离约15公里左右。其东北不远处座落着克孜原哈石窟,西南方则是托乎拉克埃肯石窟。这样就在古龟兹西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石窟群区。据考古学家的考察,认为今天库车城内的皮朗古城遗址就是我国史书上所记载的“延城”和“伊罗卢城”,即龟兹在汉唐时期的都城。库木吐拉石窟离皮朗古城遗址最近,这成为库木吐拉石窟兴起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离库木吐拉石窟东面约2公里处有一座古城遗址,今称玉曲吐尔遗址,从其规模大小1城墙结构以及地理位置来看,很可能是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由此也可以看出库木吐拉石窟在整个龟兹石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目前,库木吐拉石窟已编号的洞窟共有112个。绝大多数洞窟集中在雀尔塔格山山口以内西北方向约5公里的河谷东岸上,南北婉蜒750余米,称谷内区。在渭干河出山口以东的河谷上还有少量的洞窟,称谷口区。库木吐拉石窟就由谷内1谷口两区组成,形成了古龟兹地区的又一处著名石窟寺遗址。

库木吐拉石窟的规模,仅次于克孜尔石窟。两处石窟虽同属龟兹佛教遗迹,但库木吐拉石窟的造窟年代要晚于克孜尔石窟,延续凿窟的时间较长:保存至今的龟兹晚期石窟较多。尤其是数量可观的汉风洞窟,更是克孜尔石窟所没有,也为它处的龟兹石窟所罕危,因而十分引人注目。

◆龟兹石窟

唐朝诗人李顾在《听安万善吹密策歌》一诗中有“南山截竹为爵策,此乐本自龟兹出”的句子,同时代的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北庭贻宗学士道别》一诗中有“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的句子,而宋朝诗人沈辽则写有《龟兹舞》诗一首,这些古诗中所指的龟兹就是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拜城,阿克苏,温宿,新和,乌什,沙雅的整个区域。

龟兹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古国,最早记载见于班固(公元32年-92年)所撰的《汉书。西域传》书中说,当时的龟兹已有户六千九百七十,人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并设有各部千长等官职,已经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官僚统治机构。

龟兹石窟就建造在古龟兹国的境内。龟兹石窟是龟兹国境内石窟的总称,包括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尕哈石窟,玛扎伯哈,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等六处主要石窟以及台台儿石窟,温巴什石窟1托乎拉克店石窟,亚吐尔石窟等小石窟。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4月在库车县阿格乡北部的克孜力亚大峡谷内,即位于217国道旁进人大峡谷1300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处新石窟——阿艾石窟,进一步丰富了龟兹石窟的内容。随着对石窟研究的不断深入: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由于那些小石窟大都洞窟数量少,壁画雕塑几乎全部坍坏,因此一般说的龟兹石窟就是指的六处主要石窟。

◆玛扎伯哈石窟

玛扎伯哈石窟位于库车城东北30公里处的沙土原上。从库车城出发,向东沿着库车去乌鲁木齐的公路行约20公里,转向正北,再行10多公里,便到达克尔希村。由此转向东北,行约5公里,即是玛扎伯哈村。在维吾尔语中,“玛扎”是“坟”,“伯哈”是“园子”,合起来是坟园的意思,原来这个村确有一个大坟园。玛扎伯哈石窟的名称正是来自这个村名,因为两者的距离十分近,石窟就在村西南不到500米处的山坡上。

·从地理位置上看,·玛扎伯哈石窟位于克尔希村的东南,而森木塞姆石窟则位于克尔希村的西北,两个石窟隔克尔希村遥遥相望。在它们中间有一条通过克尔希村的马车道,路旁古树参天,这条车道一直走便可到达克孜求哈石窟。显然,这是古代的一条重要的通道,玛扎伯哈石窟和森木塞姆石窟就是依靠这条道路的繁荣1香客和朝拜者的增加而兴建起来的。

但是,目前的玛扎伯哈石窟已成为整个龟兹石窟群中最残破的一处。在己编号的44个洞窟,24号141号和42号窟已经全部塌坏,另外有9个窟因残破太甚,只见一个个窟窿,无法辨别窟形。能看到比较完整的洞窟中,尚保存壁画的洞窟只有5个。这大概与玛扎伯哈石窟建造在质地松散的沙土原上有关。

新疆名小吃

◆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的一大名馔。

烤全羊多选用绵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这样的羊,肉不仅嫩而且营养价值高,嚼在嘴里满口香。这是维吾尔人在长期食用羊肉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宰杀剥皮、去头、蹄和内脏后,用一头钉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白面粉等调成糊状的汁子抹在羊的全身,然后把羊头部朝下地放入炽热的馕坑,盖严坑口,并不时地转动木棍观察,焖烤1小时左右即成。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现在新疆的各大宾馆饭店在烤熟的羊头上系一条红色彩绸,羊嘴内放一些香菜芹菜,使全羊成为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沙木萨(烤包子)

是维吾尔族喜食的传统食品,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佳品,也常用来作为红白喜事时互相馈赠的礼品。在新疆广大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随处可见,不仅深受维吾尔人的喜爱,也深受新疆其它民族的喜爱。

沙木萨是在馕炕里烤制的,用未经发酵的面做皮放馅四边折合成方形。馅用牛羊肉丁、拌少许洋葱、孜然、精盐、胡椒粉和水拌匀而成。将包好的“沙木萨”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热,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同类推荐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北美洲:加拿大(世界我知道)

    北美洲:加拿大(世界我知道)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
  • 咖啡苦不苦

    咖啡苦不苦

    旅行中用来遮风避雨排解孤独的咖啡馆,其实也是人生中散发着清洌苦味的教室。一杯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热咖啡里,其实盛着人生。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传统文化、民俗色彩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构成了中国城市固有的魅力。在中国的城市中,环境、布局、景观、格调等若干元素,正以或古典或现代的面貌,展现着城市生动迷人的细节。有的城市已成为一种特有文化的载体和标志,比如人们提到拉萨,就举想到圣洁和纯净;提到丽江,就意味着浪漫和古典;提到北京,则透出中华古都的大气和雍容……不同的自然岁月、历史底蕴和生活内容,结合成色彩鲜明的文化,在城市这个容器里得以体现。透过城市的高楼林立和车水马龙,我们可以领略到更多精彩的风景。
热门推荐
  • 极致宠婚:孟先生先娶后撩

    极致宠婚:孟先生先娶后撩

    两年前,姥姥住院,需要支付一大笔手术费,刚毕业的夏瑾无力支付,就在这时他拿了一大笔钱,条件是结婚。夏瑾答应了,本想着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没想到他消失了,再见时已是两年后……
  • 逆世魔女:帝尊,别想逃!

    逆世魔女:帝尊,别想逃!

    当慕嗣音成为慕家三小姐开始,便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废物?哼!打到你连亲妈亲爹都不认识,丑陋?这绝色容貌也是无人能敌,毫无文学?慕嗣音眉头一挑,一身红衣的她邪魅一笑,道:“老娘比天才要天才的存在,脸嘛~也是无人能敌,还需要什么文学?”众人一脸无奈,但却觉得她说的好有道理!神兽,丹药,神器,慕嗣音样样不缺,唯独缺个他...在梦中,紫竹林的他,白衣飘扬,墨发一只玉簪绾起,盘坐在玉琴前,轻轻拨动琴弦,琴音乱了慕嗣音的心,想看清那人时,却又从梦中醒来..慕嗣音大包小包的收拾,通通收进玉须戒中,脸上洋溢着不可一世的笑,胧月看着自家小姐的作为,迷茫道:“小姐,这是...”“本小姐要去追夫!”慕嗣音梦醒时便觉得那人便是夫,敢出现在自己的梦中,抢也要抢过来!而某人还不知道自己已被万恶的小魔女给盯上了...
  • 道德经

    道德经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倾世萌妃

    倾世萌妃

    一觉醒来成为楚月护国公主,楚凤裳有些凌乱了。“我这是……做梦?”楚凤裳揉了揉眼睛,看着面前美男幽怨的眼神,喃喃自语。某男扶额醉倒,“美人啊美人,你想偷看人家洗澡就看嘛,居然还一副梦游的样子,你以为本太子会被你的小伎俩蒙骗?”他是南风国太子,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她是楚月公主,调皮捣蛋,总是让他头疼。而命运的火花就在一场误会中慢慢燃烧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漓渊之下

    漓渊之下

    她,是上官家的小姐,却在五岁时遭遇全家被杀。她满怀一颗复仇之心来到司马府,培养了一支“阡陌”队,开启了复仇之旅......什么?!她搞错了复仇对象?!她其实不是上官家小姐?!她的前世竟是如此厉害的人物?!在这趟旅途中,她收获了亲情与友情,与莫家天才共同登上了巅峰,但也遭遇了许多挫折,父亲遗物被抢,受到朋友背叛,经历九死一生......
  • 萌宝归来:霸道总裁爱妻如命

    萌宝归来:霸道总裁爱妻如命

    我的丈夫劈腿了,然后我不小心睡了个男人,谁料这人是帝国第一人,几年后,我带着萌宝归来!他说要给我找个爹!
  • 起杀心,必致杀戮

    起杀心,必致杀戮

    《起杀心,必致杀戮》是“书呆子小组推理小说”的第二个故事,这个系列的主题是,在解谜的过程中,智勇双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什么事看起来像是意外,听起来也像是意外,它的发展过程更像是意外,那么它很可能是桩谋杀案。价值10亿美元的遗产引发的,很可能是很多桩血案,而不止是一桩。走进余数项小组,几个各有所长的菜鸟侦探,不同国籍的天才们——他们的社交能力跟他们的数学、计算机、科学能力,以及追踪杀人犯的能力相比可有天壤之别。
  • 初代观测者

    初代观测者

    末世之下,人们在AI的帮助下逃入深山,并建立生态园“桃园”。桃园中有一所学校,名为“人工学园”,由AI授课,培育人类复兴希望的“火种”……本该越来越完善的火种,当到达第四代时出现了多个特例。他们不具备AI设定下的完美品德,反而相当恶劣。为应对此情况,AI选择第四代中表现较为完美的火种,将其升级为“观测者”,用于观测第四代,以判断整个第四代火种,是否需要完全清洗。
  • 冷面总裁与俏丽女总监

    冷面总裁与俏丽女总监

    她,俏丽动人,是一个清纯寨乡女子的私生子。母亲的眼泪让她对男子从来不相信。一日,新总裁的到来,把她的平静生活搅了。“唔……”她用力推开他,捂着胸口,“你要干什么?”“你说,能干什么?”性感的嘴唇微微上扬,似笑非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焰吹雪

    焰吹雪

    火族三皇子见狐自幼丧母,随之却发生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怪事,冰族冷酷的皇子,无尽的征途,隐约的梦境,一切都似乎指向了最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