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9000000015

第15章 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技巧方法(5)

【利用动物法】

(一)

公元1206年,宋将毕再遇与金兵对峙。金兵日增,宋军兵少不能敌,便决定退兵。在与金兵对峙时,毕再遇军营一天到晚鼓声不断,一方面是为了威慑敌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如果现在撤退,营中突然断了鼓声,势必被敌人发觉。毕再遇为了欺骗敌人,安全撤军,就采取了“悬羊击鼓”的计谋。他让士兵弄来一些羊和大鼓,把羊倒吊起来,让羊的两只前蹄抵在鼓面上。羊被吊得难受,便使劲挣扎,两只前蹄不停地乱动,鼓就被羊蹄敲响了。是夜,宋军在一片鼓声中悄然撤走。

金兵听到宋营鼓声不绝,便没怀疑,仍在调兵布阵。一连过了几天,金兵都没有发觉。等到金兵发现上当时,宋军早已远去多日了。

“悬羊击鼓”是运用了动物利用法思考的结果。当人们的力量无法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利用动物来帮忙。动物利用法就是利用动物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动脑思考方法。动物的种类很多,这里是利用羊来解决问题。可以说任何动物都可以被人们利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二)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一方法呢?

第一,因为动物比较难以控制和训练,所以只有在人力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使用动物利用法。

明朝的时候,东南沿海常遭倭寇骚扰。戚继光为抗击入侵的倭寇,亲自率兵驻防在福建福清县。这里濒临大海,山峦起伏,山上有许多猴子。士兵们在山上操练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猴子在附近好奇地观望着,还模仿士兵的操练动作玩耍。戚继光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就让士兵们从山上捉来数百只猴子,将它们饲养起来进行训练。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之后,这群猴子终于会模仿人们的操作去施放真正的武器,成了一支听令行事的“特别队伍”。

一天,这个地区再次遭到了倭寇的侵略。戚继光趁敌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启用这支“特别队伍”参战。他一面把士兵埋伏在敌营周围,设下包围圈,一面指令驯化的猴群操起火器,一齐扑向敌营,不一会儿,敌营内外到处都布满了活蹦乱跳的猴子。敌军看到这种情况,还以为是一群猴子作戏呢!突然,这支“特别队伍”在攻击的号角吹响时,同时将各自操持的火器施放出来,顷刻间敌营大火四起,烈焰腾空,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乘机发动进攻,倭寇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全军覆没了。

戚继光的猴子确实很厉害,但如果用人力能够轻易攻入倭寇大营的话,戚继光是不会想到使用它们的。

第二,在利用动物的时候,要考虑周到一些。如果考虑不周密,可能会弄巧成拙,对自己反而不利。

公元759年,唐朝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奉命平定叛军史思明部。两军隔河扎寨。史思明在河的南岸,李光弼在河的北岸。

当时,史思明有一千多匹好战马,他为了显示自己力量的强大,恐吓对方,每天都把这些马赶到河边沙洲上洗澡,并且巧妙地让这些好马循环不断地出现,以示数量之多。

李光弼很想把这些好马弄到手,他先想用马引诱,但异性的马是相互吸引的,这边的母马也很可能被对岸的公马吸引过去。于是他又想出另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士兵找来了五百匹正在奶着小马驹的母马,把这些母马赶到河边,而把小马驹关在城里。这些母马因为惦记着小马驹,咴儿咴儿地叫个不停,一心想回城里去,而对岸史思明的公马听到母马的叫声,还以为是在呼唤自己呢,就急不可待地趟过河来和母马亲近。李光弼毫不费力地将史思明的战马赶回到自己的军营中去。

史思明本来想借战马来显示自己力量的强大,以恐吓对方,但由于考虑不周,结果弄巧成拙,连自己的马也被对方引诱了过去。这说明,在利用动物时要慎重,应考虑周全以防自己吃亏。

第三,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仿生学的原理,模仿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发明创造。雷达、飞机、电子警犬、潜水艇等科技产品的发明都是利用动物的结果。再如模仿蜻蜓的样子发明了直升机,模仿袋鼠的跳跃前进,而发明了能在坎坷不平的田野或沙漠地区通过的、没有车轮的“跳跃机”等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进攻比利时,他们使用了液态氯气,致使大批英法联军中毒身亡。

战斗结束后,英法联军发现野生动物都死了,只有野猪活着。化学家费里特带着助手来到野外,在野猪跟前施放氯气,野猪嗅到刺激气味时,立即把鼻子拱进土里,结果没有一只中毒。由此,费里特发现松软的土壤粒可以吸附和过滤毒气。于是,他用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畅通空气的木碳做成颗粒,仿照猪嘴制成了人们今天常用的防毒面具。

再比如摇船的橹也是利用鸭子的脚,运用仿生法发明的。

古代名匠鲁班有天来到河边乘船,见艄公用篙撑船,十分吃力,他就想:怎样才能让船划得又快又省力呢?

这时,一个老汉划着小船赶来一群鸭。鲁班仔细观察了鸭子的划水动作,很受启发。回家后,他砍了根木棍,上端削得像鸭子腿,下端削得像鸭子的蹼。把它放在船上一试,果然划船又快又省力。后来,这摇船的工具推广后就叫“橹”了。

【将错就错法】

(一)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青年人叫扎依,又懒又穷,就凭自己是村里惟一识几个字的人坑蒙拐骗。

有年秋天,他去跟一个女财主借50两银子,女财主对他不放心,他拍着胸脯保证说:“放心吧,我不会骗你,到了二月,我连本带利还给你。”女财主便信了他的话,借给他50两银子。

二月很快就到了,女财主登门跟他要账。扎依却摇着脑袋说:“不是说好二月还吗?现在还不到二月呀?”女财主急着说:“怎么不是二月,今天已二月五日了。”扎依指着天狡黠地说:“唉,你真糊涂,我说的是天上有‘二月’的时候还你嘛。”

女财主差点给气疯了,要等天上出现两个月亮不是让太阳从西边出来吗?这分明是在赖账。于是,女财主便去法官那里告了扎依一状。法官了解案情后,并不立即办案,而是让女财主回家等消息。

二月十五日,女财主得到了法官的通知,要她和扎依进城打官司。法官把法庭安排在湖边。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又圆又大,女财主满天寻找,也不见另一个,懊恼极了。

扎依吃完晚饭来了,见法官已在等候,便走过去搭话。法官漫不经心地指着湖面:“呀!那儿好像有个什么东西?”扎依瞧了瞧脱口而出:“没什么,是月亮。”法官马上指着天上的月亮说:“那是什么?”“那是天空中的月亮呀。”

法官此时正色说:“现在是几个月亮?”

扎依这才发觉自己落进了法官的圈套,但为时已晚,后悔不及。只听法官说:“这是你亲口说的。现在‘二月’到了,快还钱吧!”扎依张口结舌,乖乖地连本带利还清了债务。

这个故事中,扎依耍赖,主要赖在他偷换了概念,违反了人们日常对话交流时遵守概念的同一性,他把月份牌上的“二月”胡搅成了天上出现的“二月”,想以此赖账。聪明的法官将错就错,也把扎依说的“二月”胡搅成“天上一个月亮,湖里一个月亮”,并制服了扎依。其实,此“二月”也非扎依的彼“二月”。

法官用的动脑方法是一种将错就错法。所谓将错就错法,它是一种故意利用错的事物来对付它的自身,以求反败为胜、化被动力主动的动脑思考方法。

(二)

那么,使用这种思考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必须准确分析对方错在哪儿?是怎样利用的?存在哪些漏洞或不足?只有找到对方是怎样故意制造错误和利用时的漏洞,才能对症下药,找到一个有利于自己又能克制对方的“错”。

从前,有一个穷人为了生计而远走他乡,在一座位于阿拉伯湾的大城市里,他参加了采珠队。由于他不怕艰险,敢下深海,采到了许多大珍珠,发了一笔财。他把全部收入都换成金币装在一个小包里,贴身携带。有一天,他决定返回家乡,盖一所大房子,成家立业,平安地度过后半生。在返回家乡的途中,有天晚上,他在路边人家的一间空房子里借宿过夜。睡下之后他摸着腰间装着金币的小钱袋,心里一阵兴奋,忍不住坐了起来,借着灯光一个一个地数了起来。听到金币清脆的撞击声,他脑子里显映着幸福生活的远景。就在他陶醉之时,他没想到门缝里透出了一双贪婪的眼睛。原来这是房子的主人——一个有几个孩子的寡妇——在窥视,她看着那些闪光的金币,决心设法弄到手。

第二天,采珠人又要赶路,他刚迈出门,就被寡妇扯住衣服说:“孩子的父亲,你不能走,你把家里的钱全拿走了,抛下我和孩子可怎么办啊?”

“我不认识你,我也不是你的丈夫!”采珠人很生气。但女人死抓住他的衣服不放,声音越来越大。

一些过路人都围过来观看,见他俩扯不清的样子,都建议两人到法官那里去。

见到法官后,妇人申诉说他丈夫想拿走家里的金币远走他乡,把孩子和她抛之不顾。采珠人当然一概否认,并请求法官把女人的孩子叫来作证。可没有想到孩子们一见他就拥过来喊他爸爸,并抱着他的腿叫他不要拿走金币和抛弃他们,采珠人非常吃惊,真是哭笑不得。法官由此断定,他就是这个女子的丈夫。如果女人撒谎,孩子们还能撒谎吗?于是他把金币判给了那女人,并对采珠人说:“如果你愿意留下,就和她一块好好过日子,否则你就走。”

女人拿着金币走了。采珠人不仅失去了数年辛劳的结晶,原先早已想好的庞大计划和后半生的安逸生活全部泡汤了,而且眼下就面临着生计没有着落,他绝望地在路上徘徊。

两天之后,他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问他沮丧失神的原因,采珠人就一股脑儿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听后说:“没关系,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把你的钱要回来。你去找法官,并对他说,你决定走,并想把两个大孩子也带走,可是孩子的母亲不答应,因此请他判决。”

采珠人来见法官,把老人的话重复了一遍。法官派人传来了那个女人,并判决两个大孩子让爸爸带走。女人自然坚决反对,可法官的判决只能执行,于是女人慌了手脚,因为她不能说出这个男人不是孩子的爸爸。

采珠人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离开了法官,两个孩子拼命想挣脱都无济于事。女人眼巴巴地看着孩子被带走,急忙想应付的办法:法官的判决是不能收回的,看来只能拿出钱来才能救回孩子。她赶忙追上采珠人,对他说:“亲爱的,把孩子还给我,你带孩子不但对你无用,反而得费心去照料他们,又要安排他们的生活,这会给你增加负担呢。”

“没有关系,谁让我是孩子的爸爸呢?再说我如果实在照料不了他们,过些日子我就把他们送给别人。”采珠人说。

“别……别……千万别那样,我把这些金币全部还给你,请你把孩子还给我吧。”

最后,采珠人拿回了金币,那女人也把两个孩子领了回去。采珠人之所以能如愿以偿,主要是那个老人会奇思妙想,他抓住了那个寡妇制造的假夫妻、假父子关系的“错”,然后就利用这个“错”来对付那女人,以错对错,果然制服了那女人。

第二,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巧妙性。在对方得意之时给对方一击,而这一击是对方无法料到的,这样对对方的打击是致命的。

有一天,一个割草娃在路边草丛里拾到一个青布钱袋,内装82枚铜钱,便拿回家去交给母亲。母亲教育他:“别人的东西不能要。丢钱的人现在该有多着急啊!我们要替他想想,得赶快送还给那丢钱的人。”

割草娃在路边等了半天,见一个人东瞅西瞧地走过来。割草娃问来人找啥,那人答道:“钱袋掉了。”割草娃举起钱袋说:“这是你的钱袋吧?我在这儿等你大半天了。”那人一见钱袋,忙接过一看,一数钱,82枚一个不少,连一声谢都没有说,转身就走了。

原来那丢钱的人叫二赖子,是个赌棍,那天赢了82个铜钱,回家时不小心把钱袋丢了。二赖子拿着钱袋走了不远,心想:这割草娃真憨,拾到钱都不要!我不如再讹他几个钱花花。于是他走回去,找到割草娃说:“我这钱袋里装的是100个铜钱,现在怎么只剩下82个了?”割草娃说:“我拾到的就是82个!”两个人争吵着来到城里评理。

他们走到大街上,正好碰到州官来游玩,就争着上前,跪下申说理由。州官早听说二赖子品行不端,问明了双方情况,心中已明白了八九分。州官派人去问割草娃的母亲,两人说的前后经过一样,就断定割草娃是个老实人,决定处罚二赖子。可这二赖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编得头头是道呢。因为证据不充分,州官一时没想出好法子。

这时,有一个聪明人走过这里,给州官出了一个主意,轻轻巧巧地处罚了二赖子,使二赖子哭笑不得,后悔万分。

聪明人对州官说:“这案子好办得很,人家拾的是82个钱,二赖子掉的是100个钱,这说明钱袋不是他的。”州官一听有道理,就说:“对,对,这钱袋暂给割草娃,去另等失主,等不来失主,本官断给割草娃自用。二赖子另去寻找钱袋,不准胡赖。”二赖子一听,忙说:“这青布钱袋明明是我的呀!”那聪明人拍了拍自己的青布钱袋说:“我这里也有个青布钱袋。青布钱袋多着呢!”二赖子干张着嘴没啥好说,只得垂头丧气地走了。他不敢承认自己是诬告人家的,因为诬告是犯法的。

这聪明人使用的也是将错就错法。使用得十分巧妙,叫二赖子无话可说,这反戈一击,力量是十分大的。

同类推荐
  •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本书有选择地介绍了全国335所全国知名大学,内容包括所在院校的校园面积、藏书总量、院系设置、主要学科、科研重点以及校性机构等。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3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3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本册专门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精选沈石溪、龙应台、三毛、顾城、林徽因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查理·金斯莱、比安基、安徒生、王尔德等世界大师的经典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小读者们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培养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归纳、联系的阅读和思维方式,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空间。
  •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堪束缚、追求自由,厌恶枯燥的功课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梦想着过海盗式的冒险生活。在一次意外中他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目击了一桩杀人命案,并最终战胜了恐惧,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凶残的犯罪人,保护了无辜遭殃的镇民们。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机智破解了强盗们的藏宝之谜,并最终找到了宝藏,赢得了镇民的赞赏与敬佩。《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有代表性的作品。
热门推荐
  • 步步惊心(罪推理事务所)

    步步惊心(罪推理事务所)

    这是一部充满魔力的小说,故事险象环生、步步惊心。一起非法持枪案掀起连环阴谋,幕后黑手毒辣地掩盖真相,实录传奇警察和走私团伙的精彩交锋,带你揭开黑幕背后的惊天秘密。光明信仰与黑暗力量的对决,结局是毁灭还是胜利?
  • 不灭灯长明

    不灭灯长明

    “人们拥着整个星球自杀。”是疯狂,是恐慌,是贪婪,是罪恶。这次我们不谈善恶,不谈爱,不谈守护,只想说说,藏在冠冕堂皇理由下的无底洞般的欲望。这个故事可以关于迷途,也可以关于征程,可以变得沙雕,也可以玩逆袭,为什么?因为脑子有病。——一个由疯子和怪杰组成的犯罪帝国。有人是精神病人,那有人就是杀人犯。我疯了吗?——不,从来没有这么清醒过。
  • 非自然高校

    非自然高校

    成绩优异的俞昊因为高考时忽然陷入昏迷错失了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对未来充满了迷惘。他忽然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录取通知书,这封录取通知书带着他走进了一所神秘的大学。这个大学每个人都非同寻常,无论是学长学姐还是这儿的教授班主任都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听说这个学校的人从来都没有一个人成功拿到过毕业证书......PS:作品已签约,有200W字完本作品,各位可以放心收藏!!!
  • 倒插门

    倒插门

    他相亲的第一眼就看差了。第一眼见她,就像他家里那只洋瓷盆上的洋美人,在水中晃悠,晃起他眼光深处的几分暧昧。他有些晕。资产阶级小姐原来真是这样的,这一趟来对了,我!他脸上的疙瘩红辣辣的。那个洋瓷盆儿是祁红家的,拿到学校当资产阶级批判。盆底画着的女人,素花绸旗袍,粉红脸儿,粉红胳膊腿,他看得心惊肉跳,跳到最后,竟然做了一件天大的事。资产阶级小姐敢情都会在水里飘悠。老姨介绍这个对象时说:成分高点,听村里人叫她家资本家。
  • 幻之一重

    幻之一重

    千远玄置身在一场阴谋之中,为了救他最爱的女朋友欧阳小倩成为了一个植物人。然而小倩终于弃他而去,一场名叫极限的自我衍变的游戏突然与服务器断接。种种原因,千远玄进入了这个残酷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玄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有着人情冷暖、阴谋交错,千远玄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打败主神,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个阴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喵卷卷来了:复活的凤凰图腾

    喵卷卷来了:复活的凤凰图腾

    喵卷卷被历史学家老姐喵喵安召唤到了凤凰城,就在他深深陶醉于石板路、木雕楼、红灯笼等传统风情时,传说,凤凰图腾要复活了!凤凰图腾每次复活,都将伴随着一场巨大灾难!匪夷所思,惊险刺激的凤凰城之旅徐徐展开。
  •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本书以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在对欧洲文学的对话与对抗中走向成熟的黑非洲英语写作的发展历程,在对作家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特征及在变动中不断丰富的黑非洲独立文学属性。之所以将这种研究置于后殖民文化语境之中,主要基于几点考虑:首先,从语言层面来看,对于黑非洲来说,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黑非洲作家使用前宗主国的语言来承载自己的文化体验和生活经验,本身就已经置身于一个后殖民文化处境之中。其次,从作品的表现内容上看,表达后殖民的历史经验和生活经验构成黑非洲英语文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第三,从独立文学属性的建构上来看,对抗性与对话性一直是黑非洲英语文学中最强韧的声音。在具体内容上,本书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第三部分,传统主义创作:以阿契贝和索因卡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四部分,现实主义创作。以戈迪默、阿契贝、恩古吉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五部分,现代主义:以奥克利、库切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六部分,自传创作:分别以索因卡和库切的自传作为传统自传与现代自传的代表例证。
  • 时空世界维护者

    时空世界维护者

    飞凡作为一名时空世界维护者,忙于拯救各类文明世界。却意外拥有了成神的机遇。在其他神的帮助下。又一位强大的神诞生了
  • 时间的进程

    时间的进程

    英国钟表匠考克斯应乾隆皇帝邀请,与三个助手乘船来到中国,为皇帝制造能够表现人“主观时间”的时钟。考克斯制作了一个“银船”钟,寄托自己对夭折的女儿的无比怀念;他的第二个时钟灵感来自长城,用火灰驱动再现了临死之人的时间感知。当乾隆皇帝命令他制造一个“永恒之钟”时,朝廷上下的气氛发生了微妙变化,这些英国工匠也渐渐意识到他们处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