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3600000002

第2章 牧师家庭中走出的奋进少女(1)

为了信仰,身为牧师的默克尔父亲移居民主德国。在那里,默克尔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平凡少女,她周围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女孩在若干年之后竟成为了德国第一位女总理。

【1.出生在柏林墙筑起的特殊时代】

2014年12月31日晚,默克尔通过ARD(德国电视一台)和ZDF(德国电视二台)对德国民众发表新年祝福。镜头前的默克尔精神饱满、面带微笑,齐耳短发让60岁的她精神矍铄,明黄色的西装又将她衬托得妩媚动人。录像结束后,默克尔到后台稍作休息。一群国家神学院唱诗班的孩子欢呼着、打闹着从默克尔休息室门口跑过,看着这些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幸福的孩子,默克尔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德国还没有统一,也不像默克尔在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富强、民主,孩子们禁锢在政治高压下根本无法体会到童年的美好。

决定个人成长的社会生活包括两个方面:社会时代和家庭生活。中国古书《孟子》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代大环境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思想、以及人生走向。出生在混乱的两德时期,默克尔的成长被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默克尔出生之时的德国并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平环境和经济实力,甚至被四个国家分别占领,原因是它曾经的野心让它错误地发动了伤害世界人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的***国家为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全世界人民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默克尔没有亲眼见证战争的残酷,但是她的祖辈父辈都遍尝战争之苦,也经常给默克尔讲述自己的经历。从小默克尔就对战争与和平有着清晰的认识。

经过整整六年时间,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作为“二战”的发动者和战败国,当时的德国不但在道义上落人口实,战争的消耗也让这个曾经的强国国衰民穷,在美、英、法、苏等战胜国的压力之下毫无还手之力,成为各大国利益博弈的直接牺牲品。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但是世界人民对战败国仍有后怕。美、英、法、苏四个主要战胜国以顺应人们关于世界和平的吁求为理由,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决定对“二战”的始作俑者德国进行分区占领。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四个国家决定成立对德管制委员会,所有关于德国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这个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实际上,德国政府已经失去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苏联、法国、美国、英国将德国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四大部分并分别占领。

“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同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主导世界的霸权,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冷战把世界分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随着两方势力逐渐变得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作为占领区的德国自然也就难逃分裂的命运,并且不幸成为两大阵营冲突的前沿阵地。1948年2月,美、英、法、荷、比、卢六国举行会议,决定建立西德政府,在德国问题上刻意孤立苏联,以及把苏联势力排挤出德国。1948年3月,苏联宣布退出对德管制委员会,以不合作的态度阻挠美国、英国、法国合并占领区提议的实施。不久,美、英、法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所谓“B”记马克,只在西占区流通。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48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推行资本主义制度。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推行社会主义制度。至此,德国正式分为两个国家。

当时,默克尔本名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23岁时她与乌尔里希·默克尔结婚,才被称作安格拉·默克尔。1954年,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出生在联邦德国的重要城市汉堡。在她出生不到两个月时,父亲霍斯特·卡斯纳决定离开汉堡,移居到东德偏僻的小镇,为信仰奋斗。从此,默克尔一家就与亲朋好友相隔一方。虽说两地相距不算太远,但是毕竟由两个不同性质的政府管辖,亲友相聚还是多有不便。

多年后,默克尔还对那段时间的经历记忆犹新:“童年时,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从汉堡来柏林看望我们一家。每次来和走的时候,父母和我都要到腓特烈大街的眼泪宫殿去接送。这对当时还只是个孩子的我来说,简直难以置信。我看到,随着祖母的年龄越来越大,妈妈开始担心是否还会有重逢的一天……”

虽然相见困难,但庆幸还能相见。而在默克尔七岁时,德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此亲友相见便成了奢望。1961年8月13日,施工机械轰鸣声将许多德国人从睡梦中惊醒,他们不得不惊恐地、万分痛苦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东西柏林之间的来往被阻断。不久,为了巩固封锁线,苏联将其改造为混凝土墙,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墙板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还修建了253个瞭望台、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东德修建柏林墙的目的是为了防范来自西方的干扰和破坏,阻止国内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外流,自然也给普通德国人走亲访友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年幼的默克尔还不懂柏林墙真正意味着什么,但她从父母的愁容中隐约地感觉到,这道墙与战争一样都将给普通人带来苦难。慈祥的祖母和许多友善的亲人再也没有来看望他们,默克尔更加坚信这道墙就是德国人的苦难。其实,柏林墙给默克尔一家带来的苦难不仅仅是和亲人天各一方,还有更多、更大的苦难在等着他们。

人的每一段经历、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出生在牧师家庭的默克尔随着父亲移居东德,为此失去了和亲人共享天伦的机会,也为以后的生活造成了诸多麻烦和困扰,但也恰恰是这些苦难、挫折,成就了默克尔辉煌的一生。有时候,人生的不幸就是大幸,关键要看个人如何去看待。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要尝试去汲取其中有利的元素,以塑造人格、引导人生走向。

【2.为了信仰举家迁往东德】

信仰拥有可怕的力量。当人们选择一种信仰后,思想行为就会被这种信仰所支配,总是时刻为信仰奋斗,甚至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默克尔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对自身信仰无比虔诚的人,为了信仰,他放弃丰厚的薪水、崇高的社会地位、与亲朋好友团聚的机会,带领全家迁居东德。

默克尔的父亲名叫霍斯特·卡斯纳,出生于1926年8月6日,曾在海德堡和汉堡专修神学,后来成为一名牧师。与当时德国牧师的普遍选择不一样,霍斯特·卡斯纳放弃了工作环境优越的联邦德国,选择了对教会歧视、压制的民主德国。霍斯特·卡斯纳的这种做法在朋友圈中引起了很大的波动,他们纷纷责备霍斯特·卡斯纳太疯狂、太不明智,并想尽办法劝阻。

为什么霍斯特·卡斯纳的决定会让朋友们如此担心呢?这源自当时德国被多方占领的现实。两德相较,联邦德国的经济更为发达,国土面积更大,人口也更多;而民主德国片面套用苏联模式,阻滞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人民生活也相对不自由。显然,在联邦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谋生也更加容易。这也是当时很多居住在民主德国境内的德国人纷纷移居到联邦德国的原因。

对于神职人员来说,两德的优劣更加明显。联邦德国崇尚基督教,尊重教会,神职人员在联邦德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各方面待遇都非常优厚。宗教活动在联邦德国受到保护和提倡。而民主德国在向苏联学习的过程中推崇马克思主义,倡导无神论,把宗教看成是一种“精神鸦片”。宗教虽然没有被绝对禁止,但确实十分不受欢迎。神职人员在民主德国不仅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自己的家庭也会因为牧师身份而被牵累。

在当时的民主德国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牧师们必须忍受来自人们鄙视的眼光,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歧视,甚至是迫害。民主德国对基督教会的侵犯非常严重,不仅牧师,还有不少基督徒也都被逮捕并且监禁起来。1952年6月,原定在吕本瑙举行的青年会宗教节突然遭到国家禁止,理由是教会青年会是个非法组织,大约3000名倾向教会的学生被开除了学籍。尽管当时形式上仍统一的全德基督教会对迫害教会青年会的做法提出了抗议,但是民主德国完全忽略其抗议。

随着苏美冷战的不断升级,德国分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霍斯特·卡斯纳不会不知道,一旦苏美彻底决裂,生活在民主德国的他和家人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但是,他依然选择举家迁往东德。这样的决定绝非他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之所以“逆流而上”,完全是为了信仰,他要为心中的两种信仰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霍斯特·卡斯纳的两种信仰分别是基督教和社会主义制度。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牧师,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基督教必将是他终身的信仰。民主德国的成立,一种新的执政方式进入德国人的视野,霍斯特·卡斯纳被这种社会主义制度所吸引,并慢慢地开始赞同这种制度。这样的判断并非凭空猜测,从他之后的人生选择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霍斯特·卡斯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虔诚。

霍斯特·卡斯纳认同社会主义的理念,然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德国却并不认同霍斯特·卡斯纳的另一种信仰——基督教。于是,志向高远的他决心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会”,寻找社会主义制度和基督教的最佳共存方式。默克尔在评价父亲为教会做出的努力时说:“他希望教会能从空虚的精神世界脱离出来,注重现实,而不总是远离生活。”他不赞成教会与当局发生冲突,而认为神职人员应该和当局进行沟通交流,教民应当在既定的社会政治框架中平静地工作和生活。

尽管面临着艰苦的环境和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为了心中的信仰,霍斯特·卡斯纳毅然选择前往东德,开始未知的生活。1954年,在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出生六个星期时,霍斯特·卡斯纳带着全家人踏上了艰难的旅程。

卡斯纳一家东德生活之旅的第一站是勃兰登堡州普里格尼茨的小村克维措,霍斯特·卡斯纳接到的工作通知,是管理这座小村子的所有宗教事宜。这个小村子只有300余位村民,村民生活非常贫困,生活来源基本上全靠自给自足。孩子们甚至连上学的地方都没有,要跑到相隔很远的邻镇去借读。这样贫穷落后的小村子自然没有像样的教堂和供神职人员居住的场所。卡斯纳一家住进了在当地还算条件较好的小宅子。宅子面子不大,却同时是牧师办公室、教区家庭护士办公室和牧师家庭住宅,十分拥挤。居住条件还算不上困难,为了解决生计问题,霍斯特·卡斯纳不得不亲自从事农业劳动。默克尔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时的生活非常艰难,父亲不得不学习如何挤羊奶,母亲也得向附近的老人学做荨麻菜,我们的交通工具是一辆非常破旧而又怪异的简装摩托和自行车。”

虽然工作条件非常简陋,生活非常艰辛,但是霍斯特·卡斯纳却甘之如饴。因为他离自己的理想那样近,好像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再多的苦难与信仰相比,在卡斯纳牧师看来都微不足道。信仰就是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它不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日月星辰,而只是心中对某事物执着地追求,却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它能托起沉沦的人生,点亮心灵的灯盏,给人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有坚定信仰的人,不会被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所扰,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屈服,总能以一副强者的姿态冲破艰难险阻。信仰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和丰富。

卡斯纳牧师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十分强大的人。从父亲的身上,默克尔第一次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父亲强大的内心和对自身信仰的坚守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年幼的默克尔。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图说世界名人: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介绍了,艾萨克·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 黄金荣全传(上)

    黄金荣全传(上)

    众所周知,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三大亨”,他们各有各的招数,叱咤风云,闯的猛,玩的火,斗的凶。真是极尽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滩的黑白世界。大凡黑道枭雄总爱“狐假虎威攀高枝,借腹怀胎自发家”,总热衷“借高枝扶摇直上,会做人扬名江湖”。他们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总要为自己寻找理想的靠山,躲避官兵的清剿,防备百姓的报复,还有仇家的追杀,但是,他们决不甘为人下之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靠山的地盘上建立起自己的霸业。
  • 张爱玲传

    张爱玲传

    她的轨迹并非只有香港的“传奇”、上海的“流言”,这些只是她漫长人生一个辉煌的起点,她还有无尽的美国岁月。她的前三十年像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五彩缤纷,她的后半生却悠长得像永生的历史。上海时期的她是戏剧化的、传奇性的,有点像小说;美国时期的她更像平平淡淡的散文。前半生她像个小说家,后半生她更像个学者。
热门推荐
  • 乡风市声

    乡风市声

    本书选录了老舍、鲁迅、茅盾、叶圣陶、钟敬文等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作品,以风情趣闻为主题,来传达文化的精华,是一本极有阅读趣味的文化读物。
  • 毒后不好惹

    毒后不好惹

    眼见男朋友与其他人翻云覆雨,悲痛转身,却一朝穿越成为当朝皇后。过往的画面历历在目,高高在上的人…..原本深情已掷的君,将她打入冷月宫,受尽了屈辱!当她昂首挺胸地从冷月宫跨出,一切都已经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宗之修魔狂人

    魔宗之修魔狂人

    在不久前,宇宙里发生了一场恒星爆炸,星球上许多人皆受波及,柯茗本以为生命就此结束,却不想一觉醒来,就到了修灵世界里名叫九莲的大陆。崖底神秘之地,戴面具的神秘男子……在这像冒险一样惊险又刺激的探索中,她会不会揭开那个秘密呢?
  • 合璧泪

    合璧泪

    边城两大家族:沈家和朱家因灵隐谷宝地而发生斗争。朱家对沈家进行了屠杀。沈家大公子沈林和二公子沈山亡命在外,在获得奇遇在正义人士帮助之下,最终打败了朱家。
  • 高效工作记忆法

    高效工作记忆法

    注意力保持不了,工作迟迟完成不了。在某些读物或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当时听懂了,事后却又忘掉了。作为业务负责人,却记不住客户的名字,见面时常常想不起来。作为创意工作者,虽然努力去思考了,却总是想不出好点子。作为领导,手下却不跟自己走,调动不了。想跟对方沟通,也总是无法意气相通。乍看之下,技能似乎与记忆无关,实际上,诸如注意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甚至领导能力,都与“记忆”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你的这些能力全部来源于你自身的既有经验、知识或你对过往的流行、时势等相关信息的记忆。而本书,就是为解决你的这类烦恼而写,书中列举了多种打造超级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让你切实拥有能够高效工作的记忆力。
  • 漠上烟罗

    漠上烟罗

    他说:“你必须成为我的妻子,我才能为你救他。”她说:“若有来世,我仍愿死在你的剑下,带着你的余温,和我的长发。”她是医者,也是刺客,为了救好友,甘心嫁他,失身失心。他是异国王族,虽深爱她,却因不同民族,注定与她为敌!一场国仇家恨,一段儿女情长,一段大漠传奇!
  • 义庄小娘子

    义庄小娘子

    金水镇三十里外有一义庄,庄内摆放七口棺材和两三纸人。据说还有一位佳人,夜夜宿于棺材中,与尸体为伍直到有一天,这位佳人捡到了一个会武功的哑巴,却没想到这哑巴的来头有点大。金水客栈解尸毒,县令府遇魅灵,后宫中抓猫妖。直到有一日,那失踪多日的哑巴去而复返,对她说,“来日我做君主,许你做皇后如何?”她想了想说道,“那么大个后宫,我自己住多寂寞啊,不如把庄内的女尸都搬入宫中,送与你做嫔妃如何?”“……”
  • 御选语录

    御选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薄暮惹晨光

    薄暮惹晨光

    感谢订阅和红豆,新文《你比星河更倾城》开坑啦,欢迎小可爱跳坑~ 十三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无论是外貌,还是人心。槿城四大世家之一的夏家失踪了十三年的大小姐回来了。现在回来有什么用呢?她父亲夏二爷再娶的那位夫人在夏家地位超然,小时候定下的未婚夫和她的妹妹感情深厚……这位夏大小姐回来了还不是夹着尾巴做人?槿城世族大家的豪门太太们最近又有了新的谈资。关于夏家,关于夏家失踪了十三年的那位大小姐。此时,夏家老宅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夏朝颜看着熟悉的故居,微微启唇,无声的吐出一句话——我回来了。——我回来了,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准备好迎接我了吗?夏朝颜vs霍清珣,甜宠无虐,男女主身心干净,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