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9800000002

第2章 序二

痴情无悔丹心照行云流水点江山

夏天敏

辰良先生会写古体诗词,这是人们未曾料想的,他不仅能写,而且写得晓畅典雅,情真意切,这又是很多人所不及的。

辰良先生以小说、散文行之于市,在文学界,他的小说和散文声名远播,其声名,远远超过他在政界的影响。云南文坛早年岑寂,在全国顶尖级刊物发表的作品寥若晨星,而在那个时候,他的中篇小说《艰涩的口香糖》首发《边疆文学》2001年第五期头条,就被文学界公认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2001年第六期选载。2012年6月,《艰涩的口香糖》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浮生记——〈小说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叙事》,并且以头条位置刊载,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本书选载的是2001年至2010年在《小说选刊》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凡刊于《小说选刊》的作品,都好中选好,优中挑优。试想,泱泱大国,文脉悠远,薪火不熄,写作者之众,难以计数。就算在今天“文学被边缘化”之后,执着于文学创作的人,仍如过江之鲫。每年全国林林总总以千数而计的刊物,刊载的作品何止千百,能被《小说选刊》选中,没有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奇特的题材、形象鲜明的人物刻画和娴熟的写作技巧,要被选中是不可能的。多年以来,我从未间断过《小说选刊》和其他几本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的阅读,窃以为《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等几家刊物,可视作文学刊物的标高。这些刊物,不讲关系,不论地位,唯质量是取,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这几家刊物保持了崇高的地位和一致公认的水平。

多年前读过辰良的《艰涩的口香糖》,我根本没有想到过他是官员,因为从小说本身来看,这是一篇题旨深远、思想敏锐、技法娴熟的作品,我以为云南文坛代不乏人,虽然能在全国刊物发表作品的人不多,但毕竟文脉悠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文学也曾在全国文坛辉煌过,冯牧、白桦、彭荆风等老一代作家馨香犹在,产生出优秀作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及至辰良来昭通任职,方知他就是早已耳熟能详的作家,不由心中感动,并生出敬佩之心。

文人写作,本是分内之事,以我而言,虽然也曾在文联任职,毕竟写作与工作相去不远,无公务之时,上班读书、写作也属分内之事,无紧急事务相迫,亦无渎职之感。辰良从政时间长,且多任重要职务,尤其主政昭通,更是千丝万缕汇于一孔,几百万人的生存发展系于一身,其繁忙可想而知。但令人惊讶的是,几十年繁忙的官宦生涯,并未泯灭他的文学之梦。他对文学的痴迷执着,可谓出于灵魂而深入骨髓。这种真爱,令我感动,也令一些人汗颜。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无论地位变迁,无论顺利坎坷,无论身置何地,都始终把文学放在心灵中最圣洁的地方,让文学之花绽放出不绝如缕的馨香。

披览历年积稿,辰良从众多诗词稿件中选择部分篇什,准备付梓出版。嘱我披阅提出意见,并为之作序。我心生惶恐,非学院出生,才疏学浅,于国学虽有涉猎但根基浅薄,于古体诗词虽然热爱但研究极少,更无些许诗词面市,要为古体诗词作序,无异于盲人摸象、班门弄斧。但看完送来之稿件,我是真正感动了,觉得有些话要说。其实要说的话就是一种感觉,非理论的,也非诗词格律声韵平仄方面,而是一种阅读直觉。

诗言志,这是凡写诗词的人都知的道理,但这道理并非人人知道,或者说知道而不能得其精髓。现代人写古体诗词,离开了产生古体诗词的环境和氛围,要写好是何其之难,况且所言之志是什么样的志?有的托物咏怀,缺少真切的心灵感受,没有深入骨髓的痛彻感,所言之志就显得矫揉造作;或卿卿我我,或故弄玄虚,或装模作样,或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为可憎者是假大空,所言之志一旦沦为假大空,就面目可憎了。辰良是昭通的高层领导,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来写诗词,让人难免担忧,会不会写一些看似慷慨激昂、高蹈凌云而没有真切感受的诗词呢?答案是否。他的作品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即领导也是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有七情六欲的人,有欣喜,有迷茫,有徘徊,有感伤,但更多的是忧伤、彷徨之后的振翅奋起,犹如茫茫海面上的一只苍鹰,孤独、寂寞、伤感、四顾迷茫,但搏击风浪振翅凌空的壮志从未泯灭。

在《行者吟——调寄〈采莲令〉》这阕词中,作者写道:

天苍苍,小道指何方?晓鸡唱、夜来昼往。山间铃响西风瘦,向晚已夕阳。古道凉、人事茫茫,蹄声扰梦,离愁别绪满腔。寒暑有约,漂泊无定叹沧桑。壮行色、天涯孤旅,满目风霜。雁归去、魂梦思故乡。惊回首、落红遍地,晨钟晚唱,心留一缕馨香。

这首长词格调高雅,画面感极强。作者沿袭古体诗词的优良传统,以画面营造心境,以环境衬托心情,情为心造,境由心生。同样的环境,因为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喜怒哀乐能为它涂上不同的色彩。作者写这首词的时间是2007年7月25日,重返曾经供职的香格里拉,恰逢五十岁生日,由此浮想联翩,感慨良多。

是的,五十岁之于人生,是个重要的时段,“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既是领导又是作家的作者,心情之复杂是不言而喻的,这当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叹息,转瞬之间,青春年少激情似火的岁月已经不再,揽镜自照,满头青丝的鬓角生了白发。昔日的书生意气、剑胆琴心趋于平稳;昔日的亲朋好友星驰云散,各奔东西。世事变迁,人海茫茫,往事若梦,难免叫人心生惆怅,于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作者,便有了“天苍苍,小道指何方?晓鸡唱、夜来昼往”的感慨;于是,在作者的眼里,明丽的景色就有了忧郁的色调,“山间铃响西风瘦,向晚已夕阳。古道凉、人事茫茫,蹄声扰梦,离愁别绪满腔”。关于人生羁旅、关山阻隔、霜林寒水、大漠荒烟的诗词数不胜数,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倾诉离愁别恨的。游子在外,经岁累年,对于故乡,对于亲人的思念日胜一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惆怅,“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悲痛,无不深刻而疼痛地写尽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无限心思。在《行者吟》这阕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长年在外、奔波忙碌的人的内心真实感受。作为一个有志于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官员,他必须服从上级安排,四海为家,随时奔赴新的岗位。他是繁忙的,每天要处理的事不可胜数;他是热闹的,同僚下级、来宾贵客,络绎不绝。可他也是孤独的,灯火阑珊,更灯夜静之时,蛩声短鸣,萤火飘零,倚栏凭眺,家山茫然,思念多时不见的故乡,思念白发苍苍的双亲,思念老妻稚子,思念同谊好友,心内怅然。这正是作者宝贵之处。一些作品,不写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写心灵中最微妙的东西,写的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情怀,尤其有的貌似慷慨激昂,实则阿谀谄媚,迎合时尚。这样的作品,一个字就是“假”!文学作品一旦假了,就令人生厌,传之不广。文学说到底是人学,纵使风云诡谲变幻,纵使世态人情百般,纵使身居高位,人就是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在具体的人中都会有真实的呈现。作者在不少的篇什中,都有思乡之恋,有思亲之苦,更有孤独寂寞的惆怅心情,但并不妨碍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形象。相反的,让我们觉得这是更真实、更具有人性的官员,可亲可敬,可触可摸,真实坦然。

尽管如此,作为领导者,作者并未一直沉浸在忧伤感怀之中,天涯孤旅的寂寞心情,只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作者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没有忘记肩上的担子,更没有忘记少年时期的梦想。作者在青春年少之时,就有服务大众、造福桑梓的宏伟梦想,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王安石、柳宗元、白居易以及一长串灿烂如霞的名字,谁个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他们际遇不同,或处高位,或处草野,“位卑未敢忘忧国”、“直挂云帆济沧海”都不妨碍他们以身许国、报效国家的理想。作者“雁归去、魂梦思故乡。惊回首、落红遍地,晨钟晚唱,心留一缕馨香”一反前阕的惆怅情怀,夕阳正好,晚霞灿烂,落红遍地,欣欣然,陶陶然,一派喜悦心情。

无论是写小说、写散文还是写诗,我以为情皆为第一要义,不能想象缺乏情感的小说、散文和诗词能打动人心,能够流传久远。这样的文学作品,都能扣人心弦,直抵心灵,触动心灵中最为疼痛的地方,让人心灵震颤、泪流满面。古体诗词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和细节,但同样能让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或愁肠千结,忧戚动容,或情到深处,热泪满面。辰良的词作,以情感人,情感真挚,触景生情,温婉动人,他对亲人、朋友、同事、普通群众,有着炽热的感情,最重要的是他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把自己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这就让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占领了人性的高地。在《家书——调寄〈青玉案〉》中,他写道:

阳春三月遍地红,有家书、三两封。远山呼唤泪汹涌。倚栏远眺,夜色深浓,思念付苍穹。少小离家别乃翁,儿时恍然昨日梦。母叮父嘱犹在耳,行走如风,端坐如松,正气贯长空。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红艳迷离,远赴雪域任职的作者收到父母来信,心绪如潮,热泪奔涌。凭栏远眺,茫茫苍穹,远去的故乡,白发苍苍的父母,融入茫茫夜色之中。此情此景,好一个愁字了得,接到父母的来信,犹如见到慈祥的双亲,怎不叫人感慨万分,热泪汹涌,“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领导,在众多同僚和下属面前,保持坚毅刚硬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游子的思念之情汹涌而至,以至于泪如泉涌,这样的情,是感人至深的情;这样的爱,是感人肺腑的爱,充满人性之美,让人情动于中,感同身受。

而下半阕,是追忆往事,年少时就告别了家翁,离乡多年,儿时的事恍然如梦,多少事可能已被时光过滤掉了,但父母的告诫叮嘱不敢忘记,做人要像青松一样苍翠直正,要有浩然正气,浩浩乎、沛沛乎气贯长虹。用青春、用热血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父母的叮嘱言犹在耳,所以接到父母的来信,听到父母的殷切关怀之语,而不能侍奉在侧以尽孝道,不免戚然动容,泪如泉涌了。

作为领导,辰良的工作多次调动,远离家乡。对父母,深怀思念之情;对妻儿,深怀愧疚之心。2011年1月,作者在昭通农村工作,闻妻子坠楼受伤,心内如焚,但公务缠身不能前往照料,置身于事,可以想见作者内心的愧疚忧伤,《未了情——调寄〈贺新郎〉》:

金江水茫茫,回眸望,老妻稚子,天各一方。此生聚少离别多,转眼两鬓成霜。细思量,我心独伤。曾经寒舍苦共尝,情未了、劳燕飞两厢。伊有疾,我断肠。

在这阕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真情真爱,看到了作者的孤独忧伤和思念之苦、愧疚之情,这是源于心灵深处的情感,不故作伟岸之姿,不抒虚假之情,情到深处,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患难与共,甘苦共尝,令人动容。

不虚假、不造作,以情感人,情真意切,这正是辰良词作的感人之处。如果他以领导的身份,写些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词,也未尝不可。但他把领导者的身份和普通人具有的情感,处置得非常恰当。既不为身份所囿,写些言不由衷、情不真实的作品,又能把握自己的角色,把真实的情感和以身报国的担当融合在一起。

辰良的词作,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文辞雅训,气韵生动,画面感极强。读他的作品,仿佛置身在一幅幅烟雨蒙蒙、水墨淋漓的画面里,以画面渲染人的心境,以人烛照画面的意境,情以景而置,景以情而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他能于寥寥只言片语,勾勒出一幅清丽奇绝、诗意盎然的画面,传承中国古体诗词其实也是中国画的写意、造境、传神的精髓,像《游竹海——调寄〈踏莎行〉》中“乌云乱卷,淫雨无惮。竹林深处水连天……浊溪急水,茅舍青烟。小店热茶可驱寒。熙攘来去客几许?聚散离合转瞬间”,短短几句,勾勒出一幅云压铅垂、乱雨如麻,一片竹海浸淫在狂风骤雨之中,雨雾迷茫、浊水翻卷的溪畔,忽见青烟袅袅的茅舍小店,趋之入内,避雨的人可谓不少,喝了热气腾腾的茶,顿感温暖,而小店里的人来了去,去了来,就像人生,聚散离合转瞬之间。这阕词,分明就是一幅水墨淋漓的图画,分明就是一幅世俗生活的风俗画,就像《清明上河图》的一个片断。

在《蠡湖——调寄〈唐多令〉》中,作者写道:

细风吹岸柳,白云天际头。烟波浩渺江鸥叫,犹见范蠡荡扁舟。西施泪,春到秋。青丝今渐雪,故旧好与否?往事沉吟满腹愁,平生豪迈一樽酒。舞东风,四海游。

烟波浩渺,白云飘游于天际,岸边有和风惠畅,堤柳袅袅,太湖之水茫茫无涯,江鸥鸣叫,渔舟出没,还见得到范蠡驾一叶扁舟,时隐时现。绝代佳人西施,眼泪涟涟,由春流到秋。此情此景,让作者心生感慨,想到岁月不饶人,转瞬间满头青丝已渐渐生出白发,亲朋好友故旧情况怎么样?往事如烟,叫人生出惆怅忧伤之情。但转瞬之间,作者又从忧伤落寞中跳出来,一樽薄酒,豪迈之情顿生,驾着东风,四海遨游。

这又是一幅空灵透彻、水汽淋漓的水墨画,细风、岸柳、白云、天际、烟波、江鸥、范蠡、扁舟、西施、泪流。青丝渐雪,故旧好否?沉吟往事,豪迈樽酒,东风和畅,四海畅游。这些词汇,组合起来就是一幅有景观、有历史、有吟叹、有抒情的美好画面,可视可听,可品可鉴,可回味、可吟叹。

对于诗词,我历来心存敬畏,几千年的诗歌词赋,滋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作为一个作者,我深深地热爱诗歌词赋,年少时也曾背诵过一些名篇佳句。在写作实践中,诗歌词赋给我丰富的营养,受益匪浅。但由于我学力不逮,研习不专,对诗词几乎谈不上有何见解。更为致命的是,诗词的格律、对仗、音韵、词牌一窍不通,受命之际难免惶恐不安。于是避难就易,写自己熟悉并且感受最深的东西。我相信,任何文学体裁都有相通的地方,这就是人性、情感、真实、美好,我用这个通用法则为文,写我阅读的真实感受,不知是否准确,贻笑方家之处,还请包涵,误读作品之意,恳请见谅。愿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昭通的文学创作增添异彩。

是为序。

同类推荐
  • 现代的荒诞

    现代的荒诞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现代的荒诞》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逆时光

    逆时光

    这是作者的第三部散文集,收录了沙爽十年散文创作中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为两部分:“左辑:方向”和“右辑:时光”。正如辑名所暗示的,这些文字记录了作者对时代和生命的感知和思索,以其敏锐的知觉力、内省式的叙述、唯美欧化的句式、奇崛繁复的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令人惊异的文学天地。敏锐、疼痛、细腻、幽默而又不失优雅。正如《当代作家评论》所评述的,沙爽关注的是个人的历史和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对成长的关注成为其作品中最重要的母题,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更具有代表性。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1日出版发行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三辑十六种文集之一,收集了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优秀散文,并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言语与华照相得益彰,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听林清玄讲禅意

    听林清玄讲禅意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充斥在耳边的除了各种大型机械不停运转的轰鸣声,就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引发的争吵声。
  • 1898:百年忧患

    1898:百年忧患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试图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描述出百年中国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从缘起到实现,历经了七年多的时间。它的出版,将为百年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热门推荐
  • 十一娘的发家史

    十一娘的发家史

    富二代的许初夏遇到个渣男,好不容易让渣男净身出户,结果却遭到小三的报复,车祸过后,她以为自己死了,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灵堂之上……
  • Lilith

    Lili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家族崛起记

    修真家族崛起记

    灵体天成,脉窍自炼,道阻且长,行且将至。一个平凡的修真者,凭着坚毅和理性在波澜壮阔的修真世界中,带领家族不断努力拼搏,使之发展兴盛的故事。
  • 帝国总裁的逃妻

    帝国总裁的逃妻

    她,夏绿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女生,但是在那年的夏天,跟着母亲去豪宅打工的她,在不经意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男人,从此改变一生……他——白云翔是台湾第一企业白氏的接班人,虽然风流多情,但更是无数豪门千金的白马王子。五年前,突然出现在他世界的夏绿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他所有的视线,不觉为了那株不起眼的小草放弃整座森林,为了她,他愿意被束缚,只因她是他的一切,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她的无情,竟然能冷漠无情的打掉他们爱的结晶。而后,她的不告而别,让他翻遍了整座城市,却毫无收获,从此他紧闭自己的心,不再相信人,恢复以往风流大少的生活,身边的花边新闻不断……却没想到,在他走马上任的庆功宴上,她竟然还有脸出现……更……她竟然不认识他了!看来他的好好的提醒……提醒……她了
  • 一世一惊华

    一世一惊华

    她们师承一脉,血浓于水,却先后遇到同一个男人,她伤他,她抚他,为什么命运如此悲催。最终谁又能与他走到最后,谁又为他而牺牲?“走吧,毕竟我们中间横着一条人命。”似乎又回到了初见时的模样。
  • 獠皇的崛起

    獠皇的崛起

    不同的世界,相同的科技水平,不同的地球上生活着一群看似相同的人。一个自小就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儿,在这个看似平凡的世界里过着相同于公主的生活,却在一朝一夕间被这个世界遗忘,或许是“抹杀”,亲人丢失的记忆,身份的无端转变,让她踏上了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是福是祸?是好是坏?心里的愤懑与不甘只有她自己清楚。友人的出现让已经脆弱不堪的心开始愈合,却在不久之后只留下一缕残魂,有痛苦,有内疚,还有认清现实以后的发奋。——不管世界怎么不公,如何不平,我,依旧要活得精彩!——
  • 久爱成疾

    久爱成疾

    【已出版】出版名《久爱成疾》,当当,天猫上均有销售。英俊矜贵,冷漠无情的世家继承人厉沉暮看上了寄养在家中的拖油瓶少女顾清欢。从此高冷男人化身为忠犬,带娃,做饭……整个世家圈跌破眼镜,人人艳羡。顾清欢佛系微笑:腹黑,精力旺盛,睚眦必报,白天一个人格,晚上一个人格。【阅读小贴士:1V1,双洁,宠文,女主美美美。】
  • 天文常识悦读

    天文常识悦读

    本书介绍天文学常识的理念,将古今中外的天文知识融会贯通。书中收录了天文学史上的大量的重大发现,帮助我们了解天文知识;解说了从古至今所出现的天文现象,为我们驱除了心里的疑惑;搜罗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天文工具,让我们了解如何观测天体;囊括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天文学家,用他们的成就帮助我们拓展天文知识。
  • 与你共修余生

    与你共修余生

    如果可以,麻烦借一生说话,我的姑娘。文案如下斩获新人奖的新晋小旦花韩七七,趁着事业正红的时候,想一举成名,却不料冒出个小奶狗纠缠不休,“你怎么可以忘记我,我可是要一辈子爱你的人…”叶简拉着她的衣角不肯松手,性子跟个小孩子一样。她面对这个场面只是淡淡一个字“哦。”深棕色的眸中波澜不惊。后来,在拍《画》的片场中,韩七七的吻戏被NG了多次,导演“啪”的一下,“你有没有点专业水准啊?”韩七七面对怒发冲冠的导演只能惹气吞声,悄悄扯着叶简衣角道:“只要这次能一条过,我就答应你那件事。”叶简勾唇答道:“好啊,宝贝。”“你眼里星光弥漫,我一生过目不忘.”一见钟情的爱情他不屑,日久生情她不喜,因为我们刚好对上眼,所以想努力接近。老狐狸式奶狗男主vs假正经式二哈女主
  • 重生之农妃不傲娇

    重生之农妃不傲娇

    林挽因手术室失败被病人家属群而攻之,本以为会一命呜呼,却没想到重生在了一个叫莫晚的身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