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900000012

第12章 学生不是人质(4)

有的校长,习惯于走上层路线,和各界领导迎来送往,每天琢磨的是上层的意思。他结识的领导远比认识的学生多,他对领导的研究远超对学生的了解。他除了能够说出每年考上几个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获得几个省市全国一等奖的数字之外,说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当然,更说不出几个他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他既不进课堂听课,也不和学生来往,甚至很少和在他看来“少得罪便好,对仕途影响不大”的教师们交往。甚至在校的三年间,除了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学生几乎听不到校长的声音,看不到校长的身影,更不要说,和校长个人有过什么美好的“偶遇”或“交集”了。上行下效,校长如此,教师自然也无心钻研学生,眼睛向上,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琢磨校长上,甚至挖空心思去巴结校长的上司——局长或者县长。

这样的校长,可能会仕途光明,也可能依然能够依靠抢夺生源、狠抓死揪等各种手段弄出些好看的成绩来,甚至可能会通过各路关系或各大媒体让学校成为一所名校。但是,这样的学校,有学生的分数,却没有学生灿烂的笑脸和优雅的举止;有学生的成绩,却没有学生生动的成长和活泼的身影。这样的教育,即使听起来如何“优质”,依然是缺乏真正的生命力的,因为它不接地气。

教育要接地气。这个地气,就是指要切实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各种机会与空间,让学生实现自己生命的成长。学生不该是插在瓶中的塑料花,而应当是活生生地扎根在大地之上的花草树木。这个大地,要广博,要深厚,要肥沃,要富饶,有各种植物所需的营养,供它们自由地呼吸和成长。

好的学校,就该是这样的一方沃土。它能够给学生以自由生长的机会,尽量减少对学生不必要的束缚。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宽泛的空间和足够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校园里自由地嬉笑怒骂、学习玩耍,尽情地晒太阳,尽情地读好书,尽情地踢足球,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主要的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追求自己的理想,尽情发展个性,释放潜能。

好的学校,就是这样一方沃土。它思想丰富,养料充足。教师知识渊博,人格高尚。学校课程丰富多样,课堂灵活多彩,课外则有广阔的实践空间和锻炼机会。校园里充满了无数的机遇和无穷的创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自己适合的课程和社团,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更主要的是,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做一些这个阶段的孩子值得做、应该去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梦想。

教育本该是一种真正优质而特殊的服务,学校和教师应当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肥沃”,更加“丰富”,更加“博大”,以便随时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

接地气的教育是真正贴近学生的教育,是真正着眼于和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离开了“学生”这个中心和“服务于成长”这个目的,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力。

大力士安泰,力大无比,几乎战无不胜。他即使被打倒,只要脚不离开地面,就能迅速恢复力气,因为他的母亲是地神盖亚。盖亚能够迅速给他力量。后来,他的对手识破了这个秘密,把他举到半空中,不让他接触地面,终于把他扼死。

现在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被人生生举到了半空,而更多的时候是自己把它悬到了半空。

不久前,南方某地教育局出台文件,要求校长每周到教师办公室走一走,每半个月至少巡视一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园其他重要部门。我不明白,这个文件出台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严重问题。校长们如果连教学楼和教师办公室都不去,他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是什么让他们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学生和教师?这真是个匪夷所思,而又不能不深思的问题。

无论何种原因,教育如此缺乏地气,总归是危险的。

有所进步,还是原地踏步

听了两个报告,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

专家的讲课,不失生动,也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听完之后,大家却感到没有收获或者收获不大。

这两位专家在讲课中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他们列出的问题有:老师提问宽泛,不准确;老师只重知识,不懂传道;老师急于告知,不善启发;老师依赖课件,不会变通;老师一讲到底,缺少互动等等。

坦率地说,尽是些众所周知的东西,了无新意。

这些东西,于我们而言,在专家讲课之前,早已经知道;在专家讲课之后,也只是知道,并无更加深切的感受或更为深刻的认识。

好的讲座,在讲之前和讲之后,一定是有区别的,好的课堂让人有所进步。这两个讲座,却让人原地踏步。

如同我们已经在这个公园里,游览了两回。这一回,换个导游又让我们来一次重游。没有新的景点,没有新的设施,甚至没有新的修缮。我们的确见到了不同的导游,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在解说。甚至有几个景点,还改变了路线,原先是西进东出,这次是东进西出。但我们依然在同一个公园里,依然在游览同一些景点,依然听着同样的故事。没有更动人的故事,没有更新颖的视角,甚至没有更独特的解说,当然,也没有更深刻的体验。

人生苦短,时间是很宝贵的,尤其是我们不远千里跨越几个省去西部听讲座。两个毫无新意和深意的讲座,无端地浪费了我们整整一天,无异于谋财害命。

同行的校长说,这两位专家,要么是水平有限,要么是纯粹敷衍。也有校长说,他们或许是尽了力的,他们的讲座在当地或许算得上理念超前、经验先进呢,只是不知道我们这里早已经走在他们的前边了。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好的讲座,一定让人有所增益,或者是站得更高了,或者是潜得更深了,或者是踩得更实了,或者是看得更远了。总之,一定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收获。而不好的讲座,让人原地踏步不说,还让人对讲座越来越失望,对学习越来越厌倦。

不仅是专家的讲座,我们平常的课堂也如此。

我们总是努力去关注我们所讲的内容正确与否、重要与否、要考与否,却很少去思考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推动学生、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高与发展。

听过一些主题班会。有的是教师和主持学生一起,轮番上阵,滔滔不绝地宣讲报纸上、思想品德书上随处可见的大道理,重复着一些永远正确无误的真话和废话。更多的班会则是师生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掌声、笑声、辩论声此伏彼起,气氛不可谓不活跃。班会结束,同学们还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但是,到头来,问他们学到了什么,一片茫然。他们只是迈进了一个进过无数次的公园而已,只是再次捧起手机玩了一次玩过无数次的游戏而已。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课堂。它不仅毫无新意和深意,还毫无乐趣和兴味,让人昏昏欲睡。教师唾沫横飞,声嘶力竭,而学生则坐不住,想看课外书,想做别的作业,教师还不许——眼睛一瞪,拍案一吼,学生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百无聊赖而又提心吊胆,课堂如同地狱。一日上课,尚可忍受,天天如此,让人几乎绝望。

教师的课堂就是学生的成长基地,学校的课堂就是学生的生命基调。在这样沉闷乏味、令人几欲发疯的课堂里坐几年,学生不愤世嫉俗,不厌学逃学,简直就是奇迹了,你还怎么指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惜的是,当学生表现出对学习感到无趣、无奈、无力的时候,一些老师还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他不知道,该令人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恰恰是他自己。

老师走进课堂之前,一定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生已经经历过哪些?学生还需要些什么?学生还需要什么样的经历?学生在上课之后,需要有哪些新的收获与提高?

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想一想。

教师上课,断不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的任务,而是要实现帮助学生完善与提高的目的。

如果我们的课,学生上过与没上过一样,甚至,还不如不上的好,那么,我们就该认真忏悔,深刻反省。

分内分外如何分得清?

安排一次大型文体活动时,我将任务分配给羊老师。他拒绝参加,理由是:我的任务是教学,不是搞这些活动,而且这不是我们学科的活动。

研究班主任人选,找到龚老师,安排他当班主任。他一口拒绝,理由是:我教好两个班级的书就很好了,当班主任别来找我——而在几年前,为了评职称,这位老师曾经一再要求当班主任。

因为中考报名等事宜不得不在放学后召集部分教师开会,李老师借口身体不好拒绝参加。私下他却向他人道出自己的理由:下班后是我的休息时间,我为什么要参加。

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后,不得不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

有些管理者不由得感慨:工作越来越难做了,分配任务像是在求人。

说到底,还是因为有的老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认知和理解。

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好书,学生成绩不错,得到认可,其他的事情是我的分外事,别找我。也有教师认为,学校的上班时间应该和机关一样,每天七八个小时就行了,其余时间再让他工作,是违反《劳动法》的,甚至认为在八小时外和他谈工作,都是一种“侵权”行为。一些教师因此理直气壮地拒绝在他们看来逾越了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做“分外事”,也没有义务“额外付出”。

当地有所知名中学,来了位不懂“规矩”的新校长。开会时间超过了下班时间,有几位教师就大摇大摆径自走出了会场。校长事后找率先离场的老师谈话,反被呛声:你去学学《劳动法》,再来找我。

这件事被传扬出去,许多老师认为这样的老师真牛气,这样的学校真硬气,敢于挑战“权威”,维护教师“权益”。

在我看来,这并非值得炫耀的“勇气”,也无关“挑战权威”“维护权益”。这是部分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的表现。

我历来反对把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责任无限扩大,反对以各种名义增加学校和教师的负担。但我也同样反对教育中的部门主义和个人主义,动辄斤斤计较,把自身责任狭窄化,以维护权益为名,行自私自利之实。

教育是帮助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事业。生活有多么丰富,教育就有多么丰富,教师的工作就会有多么繁杂。教师的工作不能“遗世独立”,无法完全单纯,更不会只剩下教学或者仅仅是上课、出成绩那么简单。它特别需要合作精神,大家彼此真诚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补救,才能给予学生相对一致而连贯的教育,而非混乱或杂乱、各自为政甚至彼此对立、自相矛盾的教育。想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想要人人责任分明,事事界限清晰,既不切实际,也有悖规律。

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灵活性:许多事你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甚至可以不做。多做、少做和不做,都可以找到看起来恰当的理由。它无法一一细致地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证。制度再严谨,也无法涵盖教师工作的全部细节。教师工作的最高标准和要求通常存在于他自己的内心深处。正因如此,它特别强调人格自觉和奉献精神。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就是为何人们要用春蚕、蜡烛等众多美好事物来赞美教师的原因。

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锱铢必较,那么请问:你每天的备课质量和上课质量究竟如何?你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到底如何?你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贡献到底如何?你每天为人师表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你每天“八小时”的效益和他人比究竟如何?……

你是否对自己在这些方面有过锱铢必较?

有位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铿锵有力地说过这样的话:你和学校、学生斤斤计较,那么,学校和学生同样也会和你斤斤计较,最终你就没法在这个集体中生存下去。这个话看起来有些“霸气”,但是,对于那些在利益方面从来不肯少拿一点,在工作方面却从来不肯多做一点的人而言,这种“霸气”其实是有必要的。

有的人上班时,工作草率敷衍,自我要求不高,经常上网看看电影,聊聊八卦,甚至炒炒股票。可是,学校一旦布置点工作,或者临时开个紧急会议,他就会带头前来理论,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民主斗士”和“维权勇士”。这样的教师,他所展现的其实并非真诚和勇气,而是自私和狭隘。

古代知识分子历来倡导家国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每个人不仅对自己要负责,还对所在的这个团体、社会、国家、世界负有独特的责任。

学校就如一艘船,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则会安全、顺利地到达彼岸。如果行驶途中哪个部位出现了漏洞,哪个岗位出现了问题,大家相互推诿,不肯共同担当、积极抢救,那么,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

唯有教师的责任视野和责任意识得到扩展和觉醒的时候,唯有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人格修养得到提升和完善的时候,他才不会在工作中斤斤计较、袖手旁观。

平凡中的坚守

同类推荐
  •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涉外文书概述涉外文书,是在涉外活动、涉外工作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体(文书)的总称。涉外文书,是涉外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执行法律,证明身份,叙述事实,申述立场或观点,表示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与合作。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入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书写萧山催人奋进的实践创造,为世人提供敢为人先的“萧山样板”和“萧山智慧”,为历史留下令人感知感怀的萧山记忆。
热门推荐
  • 农家娇女

    农家娇女

    被娇宠着长大的农家女,谁都不知道还是婴儿的圆姐儿其实活了两辈子,或许是上辈子活着的时候太中二,死的时候又太凄惨,这辈子老天似乎开眼了。一直以来,圆姐儿都以为这是个种田文,称王称霸的长大了之后,才猛然发现……妈蛋,这压根就是彻头彻尾的养成文!
  • 法师功德品

    法师功德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图民录

    图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华绝代:魔君宠妻无度

    风华绝代:魔君宠妻无度

    这是一篇打着玄幻升级励志爽文幌子,实则是双双养成撒狗粮的小甜文~早熟的楚睿麟小殿下瞒着家里人,搁外边金屋藏娇啦!楚睿麟:当初说好拿她当妹妹,没想到后来自己竟然想娶她……顾知朝:我以为亲到你的脸就亲到了你的心,没想到你居然是个千面佛!楚睿麟:朝朝你听我解释,那是指腹为婚不关我的事儿啊!顾知朝:好你个大猪蹄子,说这话你都丧良心!我要离家出走!【阿楚和朝朝从小的养成日常(划重点)】
  • 不过低配的人生:你的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不过低配的人生:你的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我们都曾有梦想,都希望找到喜欢的生活状态,但是,时间长了,有些人就忘记了曾经的万丈豪情,忘记了曾经许下的诺言。不知道有多少人被眼前的困难吓得连连后退,有多少人躲在安逸的生活里不愿探头,有多少人藏在时光的角落里窥探他人的成功而悔恨。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里,在逼仄的格子间里,很多人让迷茫代替了坚定,理想变成了无助,笑容扭成了愁容。叫嚷着命运不公,抱怨、吐槽成了这些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已经随波逐流,过着低配的人生。
  • 冥河传承

    冥河传承

    这是一个得到冥河老祖传承,捡到至宝智慧之门的宅男,证道长生,名传诸天的故事。智慧之门,给予宿主无限灵感、无限智慧、无限知识。-------------------小水2018新书发布,请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 奉使安南水程

    奉使安南水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深顾我意

    深深顾我意

    “你天天给我带早餐干嘛?看上我了?”“你才知道?”“……”他不是一只小奶狗,而是一只大狼狗!她一直想养一只大金毛,他帮她养了。她一直想去旅游,他带她去了。她一直想完成自己的梦想,他陪她完成了。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都是由他陪伴。许深深和顾斯延的校服婚纱,甜蜜陪伴到甜蜜相守……
  •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