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0800000012

第12章 正月十五打灯笼

几乎是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了,年一天天的远了。据说今年市里有一个大行动,要在广场上放烟花一小时,光一个市政府给全市人民拜年的礼花就是十几万。这样大张旗鼓地过元宵,总给人一种烧钱的感觉。

不知道别的企业是否景气,或许全市的经济指数是向上的,只有我们的企业在走下坡路,所以我这点想法有点不合时宜。你自己不乐,难道也不许人家乐吗?再说自古以来,上元之夕,这种与民共庆的欢乐也是政府一贯鲜明的特色。

说到晚上去看烟花的事,还有一个困难需要解决,听说这二日全市出租车罢工,因为要收回出租车手续权,而且违章费也提了价,所以晚上看烟花回家晚了就有打不到车跑着回去的危险了。

当然元宵该怎么吃还得怎么吃。虽然今天元宵是最贵的一天,漫天要价,也不见能吃出花来。

搬到城市里居住之后,老家里的一些习俗渐渐忘了,就是这元宵节吃元宵也是离乡之后形成的习惯。不记得小时候有过吃元宵的习惯。倒是中午吃一顿水饺,就当过一个小年,这个习惯因为母亲的固执还保持着。

这令我多少怀念起老家里的一些习俗来。正月初七送火把,正月十五打灯笼。

我对正月初七送火把的记忆比较深刻,据说初七这一天,新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来避火(也可能是新出嫁的女儿要到婆家去避火,总之是有这么一回事),不知道是什么说处。各家各户的孩子在场院里扎起了长长的火把,火把以长的麻杆作支架,绑上麦秸等易燃的柴火,用麻绳一圈圈缠起来,象一个大大的棒锤。早早地吃了饭,连大人们都聚在一起了,评价谁的火把扎得好,评价谁爱捣蛋,又出了什么鬼点子。大孩子在火把里夹了鞭炮,有的泼了煤油,商量着这一次要往南一直送到二里外刘油坊的庄头上。天刚刚擦黑,火把点起来,有的个子小,火把大,举不起来,不一会就掉了队;有的是火把扎得不好,走不了十几步就散了,大人们远远还站在村头上,忍不住大笑,笑声传过来,隐隐地,小孩子忍不住,又急又躁,哭起来……据说火把送出去,这一年里,就不会出现火灾了。每一年里,我扎得火把总是散得多,有时父亲帮我扎,然而跑不了多远,也散了,就地烧成了一堆灰。远远的大孩子们高举着火把跑远了,一路上小的孩子象散兵败将,溃不成军。火把送到半路,正遇到刘油坊的孩子要送火把到我们庄上,于是免不了一场大战,大家挥舞着火把,嗷嗷叫着,拚杀助威。只等到火把渐渐地熄了,才边战边退一路好跑逃回家来。

这样的战争我只能听哥哥们讲讲,等不到他们回来,我已回家睡觉去了。

然而我喜欢那种热闹的场合,火把通明,欢声一片,小孩子的,还有大人的。

另一个记忆就是十五打灯笼了。

有月亮的夜晚还好。偏是阴天,不见一丝月光,到处黑漆漆的。然而一盏灯出现了,一个孩子,一只手心里托半个空心的萝卜,萝卜里一点煤油,油心里一丝棉线的捻子,另一只手捂着,挡着因走动而起的凉风,手心里一点点烘烤的温暖,让人想起冰心的《小橘灯》里的故事。

然后是二个、三个、四个……慢慢地,大家都聚在一起了,在小胡里穿行,挤在一起,比比谁的萝卜心儿大,谁的捻子好,谁的灯火儿旺。

有一两个提着纸灯笼,大朵的红牡丹,或者古装的美人儿,据说是家里外出的人从大城市里买回来的,羡慕,妒忌,故意向他的灯笼上吹气儿,三挤两吹的,纸灯笼终于抗不住,着火了,不一会,便只剩了一个空空的壳儿了,最后连青稞的支架也燃着了,空地上留下一堆灰,他抹着眼泪,深一脚浅一脚,摸着黑回家去了。

于是就有点败兴了。索然无味了。各自散去了。

后来是所有的孩子都买得起灯笼了,然而打灯笼的孩子却越来越少了。

十年前市里还常常搞什么灯会、灯谜,人挤得水泄不通,灯笼好看的地方,人就多,人越多的地方越热闹,反而是冷清的街道上,几盏孤零零的灯笼,无法惹人注意,少有人走的凄凉之境,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

现在是灯会也不搞了,改成放烟花了。

前一年正月十五,附近有一个单位放烟花,什么水帘洞,火烧云,龙飞凤舞,火树银花……很多人观看,然而活跃的还是年青人,成群结队,倒是应了中国“情人节”之说。正月十五的热闹还是小孩子与年青人的热闹。

然而年是越走越远了。

年岁愈长,愈对于过年没有了感觉,慢慢怕了过年。

只不知,今年的烟花怎么样?

2008.2.21

同类推荐
  • 相逢只是有缘

    相逢只是有缘

    他站在窗前喊“我没有错。”她哭着说“那我做错了什么?”+++++++++++++++++++++++++她也不清楚这是不是爱情,或许只是悲伤来过了,又走了...小女儿,小情感,有快乐,有悲伤,有不安,有不舍...++++++++++++++++++++++++++更新:不急不急,慢慢耕耘,路还那么长...起点这块地方,来过,走过,又再来...
  • 雏菊少女

    雏菊少女

    她的爱就像雏菊,简单有热烈,富有生命力。可是从来没人告诉过她,原来生活里的爱情不是她想的那样,她要的爱情不在人间在天上。唯一悲哀的、错的。就是她只是个凡人.......
  • 讲个故事有点甜

    讲个故事有点甜

    先是动物园。然后乱七八糟的东西混进去了。唔,不要嫌弃我。
  • 人间遗忘录

    人间遗忘录

    我们突然之间懂得,突然明白,突然得到,又突然失去;我们拯救,我们哭泣,我们微笑。我们将最后的温柔留给世界,于是我想遗忘。
  • 七日的方向

    七日的方向

    本该死去的我,以灵魂为代价,换取了七日的光阴。七日啊,我能做些什么呢?对喜欢的女孩子告白?胖揍自己讨厌的家伙?还是做些自己往日里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不好意思,以上的事,我都没做,更没有打算做。我决定,回到那个埋藏在我记忆最底层的地方,那里,应该不会有人知道我已经死了的事实。可是,我没想到会在那,遇见她,一个我好不容易终于说服自己忘却的人……
热门推荐
  • 独白主义

    独白主义

    主人翁从小县城到大城市打拼,经历了不适应大都市的生活,找工作碰壁,情感一波三折,最后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最舒服的方式,在青春奋斗的15年间,经历了房价大涨、交流方式改变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感情的反思。
  • 三千神徒

    三千神徒

    通过信仰系统的加持,郑谐成立时间神教会,在运作了一段时间后成为了一个大教会,结果信仰系统嫌麻烦跑路了,留下郑谐一个人经营管理教会郑谐与信徒的搞笑教会日常就这么开始了“系统,你还我龙傲天日常!!!”
  • 1号重案组

    1号重案组

    根据真实的刑侦解密档案改编,讲述一桩离奇诡异的连环命案。雨季,从河上漂来一具无名女尸,而嫌疑人竟然遭遇雷击毙命,第二、第三个嫌疑人也先后死于非命……连环命案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调查,正在进行中,惊险案情环环相扣,作案手法匪夷所思。真相,只有一个!《1号重案组》重现《重案六组》的精彩纪实,再掘离奇命案的悲情真相。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尘骨

    尘骨

    所谓天命,不过是莫须有的束缚。若要踏破星河,立志前行,从来不晚。——————————书友QQ群号:415568005(尘世傲骨~尘骨书友群)等你来!
  •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罗汉传》,书中将中国高僧、信徒(如慧可、梁武帝、宝志等)混入西来诸罗汉之中,反映了达摩来东土自传佛教的特点。书题二十四尊罗汉,实为二十三罗汉。
  • 隐面(推理罪工场)

    隐面(推理罪工场)

    树林里的女尸仿若从天而降,尸体年纪四十面容却仿若二十岁少女;原本感情很好的女朋友认识了新的女性朋友后变了一个人,决绝的跟男朋友分手;看到了失踪十七年的表弟的胎记出现在面前完全不同模样的少年身上;少女的朋友拥有一张和百年前照片上的女性相同的脸;一切奇怪事情的发生皆是一个来源……濮阳从昏迷中苏醒后发现身边的世界变了样,他努力寻求让一切发生改变的原因,却似乎落入了一个循环……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它曾培养了一代人的激情和梦想,但愿这梦想与激情能薪火相传,穿越信息时代的庞杂,将人类文明延伸至久远。这里的历史与英雄,不是学校里的教科书,也不是影视里杜撰的场景,它是人类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种真实!该书收录了十几个故事,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从托尔斯泰到拿破仑;从列宁到韩德尔……作者截取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时刻,构成了一幅人类群星闪耀图!
  • 战城南

    战城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