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100000014

第14章 顾 羡 季

1960年9月初,顾羡季先生卒于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住所,到现在已经二十年有余了。我总想写一篇纪念文章,也应该写一篇纪念文章。可是风急雨骤,安不下心,又即使写了也不会有地方发表,于是就“沉吟至今”。现在拿笔,当做“琐话”谈谈,变工笔为写意,也许未必合适。但暂时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传记之类,已经有刊在《中国文学家辞典》第二册的一篇(我参加起草),新旧文学作品的释义发微之类,分量太重,我扛不动。不得已,只好舍正路而不由,只说说我自己在交往中的一点点感触。但这也有为难之处,是:谈别人,材料常常有限,唯恐不能成篇,谈顾先生正好相反,材料太多,唯恐一发而不可止。折中之道是大题小作,着重谈谈高文典册中不会记载的。

顾先生名随,字羡季,别署苦水、述堂等,河北省清河县人。他在北京大学是学英语的,毕业正是“五四”时期,自然不能不受“五四”精神的感染。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才,富于诗情,在学业方面有探险家那样的好奇心。这多种因素相加之和是多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他写新小说,鲁迅先生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他写旧诗,填词,作曲(剧本),单是出版的就为数不少。词比诗写得更多,风格近于北宋早期。曲也写了几种,有一次他同我说:“不敢说好,反正韵律担保不错。”可见都不是浅尝,而是钻到里边。字学他的老师沈尹默,简直可以乱真。据我看,是锋芒较少而脂泽较多,正是各有千秋。以上都属于文的一面。但他又是深沉的思想家,文论方面的著作不少且不说;值得惊奇的是他不只熟悉儒、道,还通佛学,尤其是其中最难的禅学。关于禅学,下面还要提及。至于资历,如果不算细账,那就很简单,除了早期教几年中学以外,一生都任大学教授,直到归道山的一天。

顾先生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过讲师,也许由于来得较晚吧,我没有听过他的课。推想一定讲得很好,加上人好,学生一定能够深受教益。——也可以说不是推想,因为有人为证。一位是周汝昌先生,同我很熟,每次提到顾先生,他总是既恭敬又感激。另一位是叶嘉莹女士(住加拿大,我没见过),据说也是如此。以下说我亲身经历的。是40年代后期,我主编一种佛学月刊,筹备时期,觉得稿源相当困难,同学李君告诉我,说顾随先生喜欢谈禅,可以找他试试。其时顾先生住在北城前海北岸南官坊口,由他那里往西不远,偏南是辅仁大学,偏北是有人疑为大观园遗址的恭王府。我住后海北岸,走20分钟可以到顾先生住处,于是就去谒见。顾先生身材较高,秀而雅,虽然年已半百,却一点没有老练世故的样子。我说明来意,他客气接待。

稍微谈一会话,我深受感动。他待人,几乎是意外的厚,处处为别人设想,还惟恐别人不满足,受到委屈。关于写稿的事,他谦虚,却完全照请求的答应下来。这之后连续一年多,他写了十二章,成为谈禅的大著《揣籥录》(已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顾随文集》)。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子部中,禅宗的著作是最难读的,有关禅的种种是最难索解的。我有时这样比喻,子部许多著述同是高妙,可是性质有别:就说《庄子》《荀子》等等吧,像是四大名旦演出,虽然高不可及,却都有个规矩;禅就不然,像是变戏法(新称呼是魔术),看了也觉得高不可及,却莫明其妙。莫明要使之明,先要自己能明,然后是用文字来表明。在这方面,顾先生的笔下真是神乎技矣,他是用散文,用杂文,用谈家常的形式说了难明之理,难见之境。

我们读禅宗语录,都会感到,这些和尚都有个性,赵州是赵州,马祖是马祖;读顾先生的这部大著,这种印象尤其真切,只要一句半句,就知道这是苦水先生,绝不是别人。世间不少明眼人,第一章“小引”一刊出,就引来各方面的赞扬。这其间,顾先生常常生病,可是他的稀有的诚笃使他不能放下笔,每期总是如期交稿。稿用红格纸,毛笔写,二王风格的小楷,连标点也一笔不苟。十二章,六七万字,一次笔误也没有发现。我有时想,像这样的文稿,可以双料利用之:一是给写字不负责的年轻人甚至有些作家看看,使他们知所取法;二是装裱后悬在壁间,当做艺术品欣赏。遗憾的是,第十二章,也是最后一章的“末后句”,文稿交来,因为月刊不能再出版,竟未得与世人相见。直到80年代初,天气变好,风调雨顺,有机会印全集,我才把珍藏的手稿拿出来,凑成完璧。

我主编的佛学月刊,得到许多师友的支援;但由分量重、反响多这方面说,列第一位的是顾先生这一篇。当然,反响中有不少是说难懂的。难懂,是因为顾先生是顺着禅家的路径说禅,或说是在禅堂内说禅。为了化险为夷,顾先生希望我也写一篇,在禅堂外说禅。我很惭愧,学力差,又冗务多,一直拖到50年代初,才勉强凑成一篇,名“传心与破执”,请顾先生看。顾先生还是那样宽厚,没有打叉子,反而写了奖掖的跋语,后来一齐发表于1953年11月号《现代佛学》。

其时顾先生已经迁到天津,任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住在马场道校内一座楼的下层。我有时到天津去,一定去看他。房子很大,靠南窗的大书案上,除书以外,总是摆着端砚之类的小古董。他说,到天津以后,在北京逛小市买小玩意儿那种乐趣没有了,现在偶有所获,都是他女婿曹君送来的。因为我也喜欢逛小市,买小玩意儿,所以他总是把他的新收获一样一样拿给我看。仍是像过去那样关心人,详细问我的境遇。也说他自己,说身体一直不好,背痛,简直干不了什么。

我觉得可惜,像这样一个人,竟不让他有个好身体。我说“像这样一个人”,意思是“罕见”,是“好”的方面的罕见。就学问说,他是集庾信与颜之推于一身。古语提到文人,有时说文人无行。顾先生正好相反,是文人而有高尚的品德。他精通诸子百家,可是用“道”只是待己;待人永远是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加释家的“发大慈悲心,度一切众生”。此外还要加上,他心道学而情不道学,所以能够典重而有风趣,写出那么多缠绵悱恻的诗词曲。我说这些好像是在作颂词,其实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心境:因为他为人这样好,学术成就这样高,我常常是想减少一些因怀念而生的怅惘,但做不到。

由怀念自然会想到他的手泽。这可以分作两期:前期是在北京时期,后期是在天津时期。前期都是赠书,共八册,多数是诗词曲的集子。其中两册封面上有题诗,行书劲健流丽,可入妙品。诗不见于《苦水诗存》。一首是七绝,题在《苦水诗存》和《留春词》合册前,诗曰:

禅月空明息世尘 吾衰已久竟谁陈

当前哀乐要须遣 论定千秋自有人

一首是五律,题在《苦水作剧三种》前,诗曰:

未可成新梦 凭教觅旧心

清清零露坠 唧唧夜虫吟

诗思入中晚 生涯一古今

博山烟缕缕 帐底自升沉

这样的诗,这样的字,我每次看到,就禁不住陷入凝思。思什么?引顾先生笔下常见的一句话,不可说,不可说。

到50年代,我颇想集些前辈的手迹,当然不能放过顾先生,于是寄天津四张影印古籍宣笺,请他写。不久寄还,信中说:“……素不喜用宣纸作字,章草所写《心经》似尚可看,自书劣诗殊要不得。……不佞自去岁病起,曾立誓不以诗文字三者应酬朋友,今兹为吾道兄破例矣。呵呵。……”所说诗是五古两首,题目是“癸巳(案为1953年)寒食日用苏东坡黄州寒食诗韵”,诗曰:

三年病垂死,今兹佳眠食。周命方维新,着意自爱惜。相看两白头,静好鼓琴瑟。细雨洒春城,山中乃飞雪。柳垂风有姿,桃开寒无力。朝来水边行,西山头更白。

二月已清明,余寒势渐已。高柳覆丛篁,一庵大城里。西州花已繁,明湖茁新苇。友朋与弟昆,妙词书茧纸。孰云隔影形,天涯若邻里。长吟动肺肝,既卧再三起。

诗雅字美,尤其可珍重的是皆如其人。而万幸,经过文革的大暴风雨,火化的什物不少,这件却安然地闯过来。

然而可惜的是在更重要的方面,听说,印顾先生全集,有不少可收应收的却再也找不到。这是因为顾先生虽已作古,学术权威的称号是大家公认的;而在十年动乱中,学术权威当然是反动的,所以仍须清算。这一清算,纸灰飞作白蝴蝶,飞了就不会再回来。又,听周汝昌先生说,他原来保存不少顾先生著作,某先生借去看看,竟也一去不复返。剩下的,收入全集的,还能有多少呢?每想到这件事,总不免有人琴俱亡之痛。

同类推荐
  • 驯养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驯养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部评论集既聚焦成熟作家,也探讨年轻作家,呈现作者广泛的阅读涉猎和极富深度的个人理解。小说除了一个个看起来落入俗套的故事,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人,才会让人不致在阅读的中途废而不观?
  •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从而被迫开始了现代性的历程。为济时事之艰,无数莘莘学子负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盗火者”。正因为在现实中先行具有了留学生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在域外生活的书写,然后才诞生了中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历代家书

    历代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代家书》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清的一百余份家书,堪为家书中的佳品。其中当然有部分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识不相符合之处,但去芜以存真、披沙以见金,唯看读者朋友鉴别与取舍。
  • 现代的荒诞

    现代的荒诞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现代的荒诞》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拥抱北方

    拥抱北方

    《拥抱北方:熊召政诗选集》是中国当代诗人熊召政的一部诗选集,内容分“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之五戒”、“拥抱北方”三辑。熊召政是中国当代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国学及中国历史研究三十余年,《拥抱北方:熊召政诗选集》收录的作者的新诗风格独特,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萌妻倒追99次

    萌妻倒追99次

    “唐先生,太太说准备在颁奖典礼上给您告白,请您务必看直播。”“唐先生,太太说已经买好戒指晚上要给您求婚,请您务必出席。”“唐先生,太太说她要给您生宝宝,请您今晚务必……沐浴更衣。”面对她的轮番攻陷他却无动于衷,她叹气,心想这辈子应该没办法打动他这个傲娇时,转身,看见的却是他为她准备的超世纪豪华婚礼!她谄媚:“唐先生,这种事情交给我就好了,您怎么……”“你追了我99次,”唐先生勾唇,笑得惊心动魄风华绝代:“最后一次,换我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电竞之时拿九稳

    电竞之时拿九稳

    新书《废柴花仙升职记》玄幻言情文欢迎入坑!台上,时元一手拿着冠军奖杯,一手扶着晃动的话筒:“我记得有人说过,等我拿了冠军就做我女朋友,现在我已经是冠军了,那你是不是还欠我一个女朋友?”台下,全副武装躲在人群中看比赛的楚九,早已泣不成声。Yes,Ido,我只愿被你时拿九稳。
  • 厚土净土

    厚土净土

    李旭雨先生的作品,总能使人想起了那句老话:文如其人。所谓的心画心声。虽然文章千古事,著文者也是可以有饰伪的,但本性在此在彼总会流露出来。还是如汉辞赋家所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 修灵得道

    修灵得道

    一个平凡的青年,机缘巧合来到了一个灵气复苏的世界,在灵修大行的时代,看他如何以灵入道,成就不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是作者在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三上湄公河及多次赴滇采访,又参阅了400多万字的资料,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介于非虚构与虚构之间,分两条线索,以两种笔法展开:一条围绕湄公河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一条围绕发生在金三角的“10.5”惨案。对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作了细节性的想象与描述。特别是被毒枭屠杀的。13名中国船员,当时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13条鲜活无辜的生命啊,作者力图把他们梦断之前的美好,与面对屠杀的痛苦挣扎还原出来,以祭他们最后的一段人生航程。本刊选载如下几章,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