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100000014

第14章 顾 羡 季

1960年9月初,顾羡季先生卒于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住所,到现在已经二十年有余了。我总想写一篇纪念文章,也应该写一篇纪念文章。可是风急雨骤,安不下心,又即使写了也不会有地方发表,于是就“沉吟至今”。现在拿笔,当做“琐话”谈谈,变工笔为写意,也许未必合适。但暂时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传记之类,已经有刊在《中国文学家辞典》第二册的一篇(我参加起草),新旧文学作品的释义发微之类,分量太重,我扛不动。不得已,只好舍正路而不由,只说说我自己在交往中的一点点感触。但这也有为难之处,是:谈别人,材料常常有限,唯恐不能成篇,谈顾先生正好相反,材料太多,唯恐一发而不可止。折中之道是大题小作,着重谈谈高文典册中不会记载的。

顾先生名随,字羡季,别署苦水、述堂等,河北省清河县人。他在北京大学是学英语的,毕业正是“五四”时期,自然不能不受“五四”精神的感染。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才,富于诗情,在学业方面有探险家那样的好奇心。这多种因素相加之和是多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他写新小说,鲁迅先生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他写旧诗,填词,作曲(剧本),单是出版的就为数不少。词比诗写得更多,风格近于北宋早期。曲也写了几种,有一次他同我说:“不敢说好,反正韵律担保不错。”可见都不是浅尝,而是钻到里边。字学他的老师沈尹默,简直可以乱真。据我看,是锋芒较少而脂泽较多,正是各有千秋。以上都属于文的一面。但他又是深沉的思想家,文论方面的著作不少且不说;值得惊奇的是他不只熟悉儒、道,还通佛学,尤其是其中最难的禅学。关于禅学,下面还要提及。至于资历,如果不算细账,那就很简单,除了早期教几年中学以外,一生都任大学教授,直到归道山的一天。

顾先生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过讲师,也许由于来得较晚吧,我没有听过他的课。推想一定讲得很好,加上人好,学生一定能够深受教益。——也可以说不是推想,因为有人为证。一位是周汝昌先生,同我很熟,每次提到顾先生,他总是既恭敬又感激。另一位是叶嘉莹女士(住加拿大,我没见过),据说也是如此。以下说我亲身经历的。是40年代后期,我主编一种佛学月刊,筹备时期,觉得稿源相当困难,同学李君告诉我,说顾随先生喜欢谈禅,可以找他试试。其时顾先生住在北城前海北岸南官坊口,由他那里往西不远,偏南是辅仁大学,偏北是有人疑为大观园遗址的恭王府。我住后海北岸,走20分钟可以到顾先生住处,于是就去谒见。顾先生身材较高,秀而雅,虽然年已半百,却一点没有老练世故的样子。我说明来意,他客气接待。

稍微谈一会话,我深受感动。他待人,几乎是意外的厚,处处为别人设想,还惟恐别人不满足,受到委屈。关于写稿的事,他谦虚,却完全照请求的答应下来。这之后连续一年多,他写了十二章,成为谈禅的大著《揣籥录》(已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顾随文集》)。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子部中,禅宗的著作是最难读的,有关禅的种种是最难索解的。我有时这样比喻,子部许多著述同是高妙,可是性质有别:就说《庄子》《荀子》等等吧,像是四大名旦演出,虽然高不可及,却都有个规矩;禅就不然,像是变戏法(新称呼是魔术),看了也觉得高不可及,却莫明其妙。莫明要使之明,先要自己能明,然后是用文字来表明。在这方面,顾先生的笔下真是神乎技矣,他是用散文,用杂文,用谈家常的形式说了难明之理,难见之境。

我们读禅宗语录,都会感到,这些和尚都有个性,赵州是赵州,马祖是马祖;读顾先生的这部大著,这种印象尤其真切,只要一句半句,就知道这是苦水先生,绝不是别人。世间不少明眼人,第一章“小引”一刊出,就引来各方面的赞扬。这其间,顾先生常常生病,可是他的稀有的诚笃使他不能放下笔,每期总是如期交稿。稿用红格纸,毛笔写,二王风格的小楷,连标点也一笔不苟。十二章,六七万字,一次笔误也没有发现。我有时想,像这样的文稿,可以双料利用之:一是给写字不负责的年轻人甚至有些作家看看,使他们知所取法;二是装裱后悬在壁间,当做艺术品欣赏。遗憾的是,第十二章,也是最后一章的“末后句”,文稿交来,因为月刊不能再出版,竟未得与世人相见。直到80年代初,天气变好,风调雨顺,有机会印全集,我才把珍藏的手稿拿出来,凑成完璧。

我主编的佛学月刊,得到许多师友的支援;但由分量重、反响多这方面说,列第一位的是顾先生这一篇。当然,反响中有不少是说难懂的。难懂,是因为顾先生是顺着禅家的路径说禅,或说是在禅堂内说禅。为了化险为夷,顾先生希望我也写一篇,在禅堂外说禅。我很惭愧,学力差,又冗务多,一直拖到50年代初,才勉强凑成一篇,名“传心与破执”,请顾先生看。顾先生还是那样宽厚,没有打叉子,反而写了奖掖的跋语,后来一齐发表于1953年11月号《现代佛学》。

其时顾先生已经迁到天津,任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住在马场道校内一座楼的下层。我有时到天津去,一定去看他。房子很大,靠南窗的大书案上,除书以外,总是摆着端砚之类的小古董。他说,到天津以后,在北京逛小市买小玩意儿那种乐趣没有了,现在偶有所获,都是他女婿曹君送来的。因为我也喜欢逛小市,买小玩意儿,所以他总是把他的新收获一样一样拿给我看。仍是像过去那样关心人,详细问我的境遇。也说他自己,说身体一直不好,背痛,简直干不了什么。

我觉得可惜,像这样一个人,竟不让他有个好身体。我说“像这样一个人”,意思是“罕见”,是“好”的方面的罕见。就学问说,他是集庾信与颜之推于一身。古语提到文人,有时说文人无行。顾先生正好相反,是文人而有高尚的品德。他精通诸子百家,可是用“道”只是待己;待人永远是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加释家的“发大慈悲心,度一切众生”。此外还要加上,他心道学而情不道学,所以能够典重而有风趣,写出那么多缠绵悱恻的诗词曲。我说这些好像是在作颂词,其实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心境:因为他为人这样好,学术成就这样高,我常常是想减少一些因怀念而生的怅惘,但做不到。

由怀念自然会想到他的手泽。这可以分作两期:前期是在北京时期,后期是在天津时期。前期都是赠书,共八册,多数是诗词曲的集子。其中两册封面上有题诗,行书劲健流丽,可入妙品。诗不见于《苦水诗存》。一首是七绝,题在《苦水诗存》和《留春词》合册前,诗曰:

禅月空明息世尘 吾衰已久竟谁陈

当前哀乐要须遣 论定千秋自有人

一首是五律,题在《苦水作剧三种》前,诗曰:

未可成新梦 凭教觅旧心

清清零露坠 唧唧夜虫吟

诗思入中晚 生涯一古今

博山烟缕缕 帐底自升沉

这样的诗,这样的字,我每次看到,就禁不住陷入凝思。思什么?引顾先生笔下常见的一句话,不可说,不可说。

到50年代,我颇想集些前辈的手迹,当然不能放过顾先生,于是寄天津四张影印古籍宣笺,请他写。不久寄还,信中说:“……素不喜用宣纸作字,章草所写《心经》似尚可看,自书劣诗殊要不得。……不佞自去岁病起,曾立誓不以诗文字三者应酬朋友,今兹为吾道兄破例矣。呵呵。……”所说诗是五古两首,题目是“癸巳(案为1953年)寒食日用苏东坡黄州寒食诗韵”,诗曰:

三年病垂死,今兹佳眠食。周命方维新,着意自爱惜。相看两白头,静好鼓琴瑟。细雨洒春城,山中乃飞雪。柳垂风有姿,桃开寒无力。朝来水边行,西山头更白。

二月已清明,余寒势渐已。高柳覆丛篁,一庵大城里。西州花已繁,明湖茁新苇。友朋与弟昆,妙词书茧纸。孰云隔影形,天涯若邻里。长吟动肺肝,既卧再三起。

诗雅字美,尤其可珍重的是皆如其人。而万幸,经过文革的大暴风雨,火化的什物不少,这件却安然地闯过来。

然而可惜的是在更重要的方面,听说,印顾先生全集,有不少可收应收的却再也找不到。这是因为顾先生虽已作古,学术权威的称号是大家公认的;而在十年动乱中,学术权威当然是反动的,所以仍须清算。这一清算,纸灰飞作白蝴蝶,飞了就不会再回来。又,听周汝昌先生说,他原来保存不少顾先生著作,某先生借去看看,竟也一去不复返。剩下的,收入全集的,还能有多少呢?每想到这件事,总不免有人琴俱亡之痛。

同类推荐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本书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这些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这是一系列治愈风格的关于爱情的小故事与小领悟。每个时代男女的爱情心态,都是这个时代的图腾。全书由慧黠的短章组成,上谈文人掌故,下涉尘世生活,笔调自由出入想象与现实,轻松剖析中国当代都市生活中男与女、爱情与饭票、精神与物质等话题。文字幽默犀利,立意不落窠臼,是一个都市女子对爱情独立且不失温柔的解读。在这些属于中产阶级的小品文中,因着作者悲悯的情怀,使整本书仿佛冬日午后的阳光,在俏皮幽默中也充满了爱意。
  • 一夜之后

    一夜之后

    这是诗人赵晓梦的一部个人诗集,收录了他近两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一百余首。全书分为六个章节:《行走大地》《季节词典》《秋天之门》《偶然乡愁》《一夜过后》《南方北方》。这些诗作是作者作为一家大型传媒高管繁忙工作之余的产物,是作者对当下生活的叙写和体悟,关于生命、生存状态、时令季节、故土、乡亲,几乎所有的生活元素都成为这部诗集的内核,而这些,并非游离于诗人之外的隔靴搔痒,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抵达。作者以独特的意象、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叙写自己心中的无限诗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理解生死,理解生命,理解活着的意义,让文字充满了对诗意不懈的追求。
  • 壶怪

    壶怪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应该看到,这个赞美并不过分。但是如果古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信的话,宜兴的紫砂陶在北宋时就与龙泉窑的青瓷水注或哥窑的笔架山一起摆在文人墨客的案头了。不过它一开始并没有以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像其它许多陶瓷器创始时一样,是作为日用品解决生活问题的。直至明代洪武七年,废龙团茶改散茶以后,它才逐步成为文士把玩的茗器或案头清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22岁以后不可不知生存智慧

    22岁以后不可不知生存智慧

    22岁恰是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年龄;22岁,恰是涉世未深、阅历不足的阶段。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立足社会?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职场、决胜职场?怎样才能以最佳的姿态经营人生、开创人生?答案就是要有生存智慧!所谓生存智慧,是指以怎样的心态修身,以怎样的方式处世。本书围绕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可能会遇到的诸多问题展开分析,同时以一些名人或者成功者的相关经历及众多普通人在职场或交际场上的相关的经历为论据,让年轻人看到生存智慧在二十几岁这个人生真正的起始阶段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也让年轻人真正学会修身养性,学会人机博弈,学会职场生存智慧等。
  • 无尽相思意

    无尽相思意

    “赵伯琮,你是什么时候识破我的?”“从你爱上我的那一刻起。”赵伯琮轻轻地将秋火尘揽入怀中,用下巴揉着秋火尘的脑袋。秋火尘依偎在这位“流氓”的怀中,轻轻掐了一下他的腰。“……你真是不知羞耻!”“张羡初,这是我最后一次告诉你,我要你娶我!”这位站在桃花树下的儒雅书生面对少女的甜蜜攻击似乎无动于衷,其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儿。“小生家中并不富足,这枝桃花送给姑娘,书上称其为‘定情信物’姑娘可是要收好,待我金榜题名时,便来迎娶姑娘。”
  •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本书是写给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小学五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期。本书从五六年级孩子的特点着手,向家长介绍了此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以及“小升初”前的各项准备。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青春期早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此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方法。案例丰富,说理透彻,实用性强,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葽”、“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乐府补题

    乐府补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绝品影后

    重生之绝品影后

    上一世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这一世定要把自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既然天都要我重来一次,我一定会活出另一番的风采!
  • 有人要杀我

    有人要杀我

    一朝穿越,尹雪发现,自己占据的这副身体居然是被人杀死的!一定要找到凶手完成复仇!
  • 听BBC学英语:英语10倍速增长学习法

    听BBC学英语:英语10倍速增长学习法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详细,书中每一篇热点新闻都配有BBC 原声音频,发音清晰流畅且现场感强,方便学习者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从而迅速提高听力水平。读者们在练习听力的同时还可以模仿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训练自己的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地道英语,看这本就够了。
  • 我就是大神本神

    我就是大神本神

    一半是光,一半是影。光影之间,夹缝生存。十年的心理咨询师生涯,苏且一直都认为她才是最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在尝遍了人世间的“恶”后,于三十岁被发狂的来访者刺入心脏,无效治疗死去,结束了她纠结痛苦的人生。前世罪恶的根源,不过“钱”之一字。重生后,她把目光盯向了即将发布的全息游戏《光影》。这个前世作为她消遣娱乐,历经十年而不衰的游戏。苏且曾经说过:“人生就像游戏一样,一半面向太阳,一半隐于黑暗。”“我不能说我是太阳,但是我能做到一个人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