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100000017

第17章 叶 恭 绰

70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曹君患重病住院,我去看他,他告诉我,听说叶恭绰老先生已经下世,遗愿葬在南京中山陵仰止亭旁,仰止亭是叶老捐建的,所以遗愿获得批准。曹君经我介绍,50年代初曾帮助叶老整理《五代十国文辑》,所以同叶老也相当熟。遗体入中山陵的传说不知是否真实,1976年春天我游中山陵,曾注意寻找,竟连仰止亭也没找到。这亭是有的,在影印的《遐庵书画集》中我见过匾额,至于遗体是否葬在那里,那就待考了。

直到1980年2月29日,报上登了补开追悼会的消息,我才知道下世的实况是:“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迫害,于196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悼词对他的总评价是“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这使我想起不少旧事。

叶老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比鲁迅先生还大一岁。也许可以算做得天独厚吧,身材不高而清秀,聪明过人。年轻时候就有大名和高位。他一次同我说,清末,盛宣怀任邮传部尚书,让他任某厅的长官,有人曾以此为理由参了盛一本,因为他才二十多岁,分明是任用私人。入民国以后,他多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曾任大元帅府的财政部长。北洋政府时期他成为政界第一流要人,交通系的首领,曾出任各部的总长,并多次同外国打交道,有些条约是他签字的。

可贵的是他不同于一般的政客,心目中只有权和利。他还用相当多的力量从事于“文”或“艺文”。他能诗能文,能书能画。已出版的著作,我见到的有《遐庵汇稿》《广箧中词》《谈艺录》等。谈到书法,大家都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写得好,而是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家。他的字集刚劲、厚重、奔放于一体。50年代之后,胜朝遗老凋谢殆尽,驰名书坛的有两位,一位就是他,另一位是沈尹默。关于画,他同我说,很晚才学,先画竹,起初扞格滞碍,不久就顺手了。他不是画家,路子窄,只画竹子、兰草之类。可是画竹造诣很高,名声很大,据他说,花银元时期,一幅曾卖500元。

他的广泛兴趣是整理、欣赏、收藏文物(包括图书)。在这方面,他的经历和收获几乎是说不尽的。他送给我一本八开大、宣纸印的《淮海长短句》,是他根据两种宋本影印的。他还辑过清代学者画像,影印成书,名《清代学者象传》,像这种集若干家藏于一书的工作,没有广泛的艺文界的社交关系是做不到的。他同我说,他还辑过石刻拓片,数量太多,可以装满两麻袋,因为自己无力整理,都送给江南某寺的和尚了。说到收藏,他更是大家,60年代印的《谈艺录》里写了一些,凡是到故宫绘画馆看过展出的也会看到一些。与《红楼梦》研究有关的《楝亭图》是他收藏的;王冈画的据说是曹雪芹的小像卷,只有他见过原物,而且写过题跋。这里说说他同我谈的两件,以证他的收藏之富。一次他说到毛公鼎(解放前是三大重器之一,另两件是散氏盘和齐侯钟),山东陈簠斋家说想卖,他介绍公家收。经办人怕万一不是真的,他觉得很可笑,赌气自己买了,价钱是银元10万。又一次,谈到宣德炉,他说,有个时期他收集,共得四百多,摆在上海寓所一个客厅里,后来日本人整他,他心烦,都以贱价让给一个朋友。

解放前他住在香港,于1950年来北京,住在东城芳嘉园,不久迁到东四以南往东的灯草胡同。他也喜欢佛学,热心佛学事业。其时由陈铭枢、巨赞、周叔迦等出面,集合与佛教佛学有关的人士,筹划出期刊《现代佛学》,叶老和我都在被邀之列,所以我们很快熟识了。又因为还有些其他事情,我们常常见面。我的印象:他的最大的特点是有才;才的附带物是不甘寂寞;稀有的经历深深地印在言谈举止中,具体说是,文气古气之中还带有时多时少的官气。关于才和不甘寂寞,评价不很容易,以下只说说亲见亲闻。

先说他的大成就,书法。我曾问他练习书法的情况,他说他不是客气,确是没下过什么大工夫。据我所知,沈尹默先生就不是这样,而是由少至老,日日不间断。再说诗文。40年代,我买到严元照的字卷,因为落款下有两方张秋月的图章,觉得颇有意思,于是请叶老在引首上题几个字。过几天,我去取,他说,觉得只题引首没什么意思,所以后面又题了两首绝句,随笔写,没有起草,当然不好。我看看,字和诗都很好。诗是:

韵事流传画扇诗 芳椒声价重当时

银钩写出沤波体 合配钤章倒好嬉

雅言佳著署娱亲 小印绸缪玉篆新

博得芳名垂略录 闺襜应羡掌书人

以下题:

倒好嬉印乃赵松雪夫妇故事。余昔年曾见《娱亲雅言》稿本,亦有香修小印。遐翁叶恭绰。

有才的另一种表现是记忆力好。上面题跋中提到不少故典,都记忆犹新,就是一证。他是文物专家,提到这方面的情况,无论人,无论事,无论物,都是巨细不遗,如数家珍。他初来北京比较闲,我去看他,他常常谈及民初的政场大事,也是人、时、地,都清清楚楚。比如一次谈到二十一条,他说实际情况并不像流传的那样。于是谈到英国公使居尔典,谈到预备太子袁克定,等等。我听听,这些都是他亲历的,确是比较近真。有一次,我劝他把这些有关历史的第一手材料记下来,说这比其他工作似乎更有意义。他同意我的意见,可是慨叹精力已经不够,找助手也难得其人。

这就要转到说上面提及的第二点印象,不甘寂寞。我有时想,他不写这些,主要还不是因为精力不够,而是对社会活动更有兴趣。比如他陆续担任了很多工作,得了很多头衔,政协、文史馆、文化教育、文字改革、佛教、画院,等等,都有他。他还勤勉,不是述而不作,比如文字改革,他热心参与制定方案的细节;佛学,我代编《现代佛学》的时期,他常常送来文章。此外,他应酬当然很多,旧相识,新相识,不少人会求他写、画,他似乎都不拒绝。

不甘寂寞,对他自己说,有好处,是换来不寂寞,在家有客来,出门有事做,而且报上常见自己的名字。但也带来不小的麻烦,是1957年,整风时期,听说因为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的关系,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其时他已经年近八十,指定地点去劳动的危险没有了,也许不免于受批判吧?这之后,推想只好闭门思过,甘于寂寞了。如果想听他谈些掌故,求他写字作画,确是个好机会,只是很少人敢这样不划清界限。吾从众,也就很久没去看他。

以上拉杂地谈了许多琐事,剩下一项重要的还没说,是悼词中说的“民族气节”“爱国”。我想这是指他多年以来不同祸国害民的势力合作。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他说,为了毛公鼎,他住过监狱,详情怎样我不知道,总之是他没有走洪承畴一条路。他有时谈起他的政场经历,总是表示他是孙中山先生的人,这可以证明他一贯是“大事聪明”。大事聪明,零零碎碎的也必致做些正事。在这方面,没听他谈过什么,我可以给他补充一件。这是1933年编的《国立北京大学校史略》中记载的:“(民国)十六年(1927)六月,张作霖自称大元帅于北京,以刘哲为教育总长。……哲闻我校研究所国学门收藏文物甚富,即欲移置分散,而撤销此门。主任沈兼士以多年心血势将隳于一旦,疾首痛心,彷徨无计。时旧同学仕学馆毕业生叶恭绰方致仕居北京,闻其事,愿任保护之责。以哲曾为其下僚,即使人往告哲:‘我愿主持斯局。’哲不得不应。遂更其名为国学研究馆,直隶所谓京师大学校,而以恭绰为馆长。然非哲所始愿,故故靳其经费,月所给仅五百元。恭绰任维护之责近一年,费所不足,则出私囊以补之。馆中文物之得免于散失,恭绰之力也。”

关于气节,又想起一件事。很久以前我就喜欢他的字,同他熟了,当然想求他写一些。其时他还不忙,客厅一角一个大书桌上堆许多宣纸,其中有些是已经写了画了的,让我挑。我拿了几件,有画有字。画都是竹子,其中一幅风竹很精。字有一直幅,是写他自己的述志诗,词句是:

历劫空存不坏身??廿年恒避庾公尘

未曾饿死还全节??也算堂堂地做人

一九五三年元旦试笔

以下用较小的字写长跋:

宋人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颇为近人诟病。余意此指是非善恶,且括男女而言,非专说女为男守节也。又宋人云,纵使饿死,也须还我堂堂地做人,自是不刊之论。余少所服膺,今七十三矣,守此以没,其庶几乎?遐翁。

守此以没,即使这只是说说,也总是“老骥伏枥”吧?

1957年之后,听说不很久,幸而摘掉“右派”的帽子,记得在什么报上还见过他的诗。那年月,生活以谨慎为上,我终于没有再去看他。又不久,文化大革命来了,昔日的高官,大收藏家,摘帽右派,推想不会不抄家吧?追悼会的悼词证明,遭受恐怕比抄家还厉害。但过了一纪,终于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想来他如果有知,也可以平静地安息了。

同类推荐
  • 静水深流: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

    静水深流: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

    本书分哲学遐思、文化断想、读书札记、思想对话、学术演进等,主要内容包括:哲学的位置在哪里;哲学的作用是什么;哲学思维的特点;历史哲学:在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点上等。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长篇散文。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 她在丛中笑

    她在丛中笑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文联就是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殊不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文学艺术往往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民众道德品质、精神追求的直接体现。搞好文联工作,推动文学发展,促进艺术繁荣,不仅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民热切期望的报答。
热门推荐
  • 书游记(2015·春)

    书游记(2015·春)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重生之总裁找上门

    重生之总裁找上门

    重生后,付悦抛开了前世的枷锁,遵从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个人太寂寞,两个人太难找,但是孩子是自己的,有了孩子就有了家,但一个人如何生孩子?一夜疯狂后,付悦计谋得逞,得偿所愿喜当妈……只不过,被算计的某人找人门该如何是好?
  • 宫女冷谋,一宠成欢

    宫女冷谋,一宠成欢

    男女双强!虐渣爽文!甜宠如蜜!----------狗男女草菅人命,天地不容,诡异死于湖边!心机婊三连嘤,装傻卖乖,被拖入辛者库!内命妇虐杀宫人,尸集成桥,获罪惨死雨夜!众人皆疑,何人所为?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婢!她是一缕孤魂,为了活下去而签订契约,重生成为誓要谋杀皇帝的小小宫女。深宫锁污心,她步步为营,清肃渣滓,摇身跃为各大势力争相夺取的红人!雨过天清,她仍是那个安静孤冷,不与世事的宫女。但为何偏偏又跳出个谦谦如玉的瑜王,要与她双宿双飞,陪她浪迹天涯?她杀人,他纵着!她筹谋,他帮着!她涉险,他舍命救着!在别人面前,他是缄默寡言、才色双绝的孤高王爷;在她面前,他是甜言不断、爱笑温顺的烂桃花!抓着她的把柄,言引颜诱,让她一步步往他温柔圈里跳!她说,求你别跟着我了!他笑,本王跟定你了!
  • 十年:因为我刚好遇见你

    十年:因为我刚好遇见你

    十年前,你是老师,我是学生;十年后,你是完美,我是残破;时间改变风向,执念变为情感;再遇你,是劫是缘,回首处,心之所向。她曾道:感谢上苍,让吾在最美丽的人生遇见你,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是否我们从不相遇,你就不会伤心?
  • 飞将在天

    飞将在天

    混沌开,有妖者创苍天。妖者衰,而天人创青天。反天一战,启立黄天。熟知,黄天之后是何天地?黄天乱世,天下英豪齐逐鹿,谁主沉浮?拭目以待飞将在天~
  • 美在别处

    美在别处

    金贵爽朗地答应了方芳升学的要求,并以不容置辩的口吻宣布,要承担她的四年学费和她本人的生活开支。这样无形中巧妙地将这根红线拴在方芳的身上!方芳入学的手续快要办妥了。就在这时,丑鬼金仁突然又在金家出现了。这个十足的恶棍、流氓、骗卖了阮圆圆后,又重新溜回了H市。打听到华夏公司东山再起,阮圆圆又已坠楼自杀的消息后,不禁以手加额,暗自庆幸:“天助我也!”以为自己的劣迹无人知晓,于是又斗胆杀了个回马枪,重新闯进金家,编造了一套假话,又用一把眼泪,两串鼻涕,唬住了金贵,终于又被收留下来。
  • 权力的边界:税、革命与改革

    权力的边界:税、革命与改革

    本书收录了李炜光先生近年来关于中国财税问题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反映了他近年来对中国财政制度改革和立法修法过程中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成果。阅读本书,看李炜光如何从公共财政理论的视角,评析现代中国财税制度之短长,明晰税收与权力的边界,解读税收·改革·革命的关系。
  • 苦瓜蘸蜂蜜

    苦瓜蘸蜂蜜

    听说元徽高中有名花花公子景舟徉竟然谈恋爱了?众同学:他身边不是每天换一个女生吗?不不不,他是谈!恋!爱!官宣的那种,和班里的高冷学霸!高冷学霸苏迎被收了?景少花心本性改了?坐等他们分手的同学们:啊啊啊!可恶,又是看他们秀恩爱的一天,后来苏迎发现一切都是假的,毅然离去。重见后的他们一个成了科学家一个成了霸道总裁,他们又该何去何从?(重点强调本文不虐,不虐,不虐!)你喜欢甜吗?你喜欢蜂蜜吗?冬日里的阳光和煦温暖,青春你的脸庞轻狂美丽。你尝过苦瓜吗?尝过过一次便终身难忘。所谓最难忘的,就是从未想起,因为它时时刻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不曾忘却……他与她这两条本该平行的直线却丝丝缠绕,逃不出这枷锁……烟花易逝,青春不在。忆红尘往事,亦甜亦苦。看今朝明日,亦甜亦蜜。前期学霸少女后期科研女王苏迎&前期花花公子后期霸道(自认)总裁景舟徉(yáng)1v1双洁
  • 我养的精灵超猛

    我养的精灵超猛

    一条巨大的青龙裹住他僵硬的身体。在他未完全失去意识前问道:“如果有下一世,你最想干什么?”意识已经逐渐模糊,听力却变得异常敏锐,他的耳朵捕捉到青龙对他说的话。“如果还有下一世,我不要做杀手,不要做英雄。我只希望能和我家人在一起。”
  • 弥暗

    弥暗

    名为【原】的神秘力量在带来进化的同时,也唤醒了沉睡的恐怖。太古的文明已经陨落,失落的传承在兰星复苏,神话在历史中轮回,这一纪元文明的结局是毁灭还是重获新生?长城,巨塔,昆仑遗迹的深处潜藏着什么秘密?旱魃,魔女,狂欢,沉眠的失落园之夜?驻足的神明从混沌归来,回望于星河中黑暗的裂隙!要说拯救这个世界,祁临一开始是拒绝的,不过后来,他从一个人手上接过了名为传承的火炬,最后还照亮了这个宇宙!“你知道吗,这片土地上,传承着不灭的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