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100000030

第30章 杨 舅 爷

我少年时候,家里住着一位舅爷,姓杨,是祖母的胞弟。其时祖母和祖父都已经去世,舅爷是亲眷中所谓亲娘舅,地位应该是最尊的尊长。但其实,他的处境似乎并不那么优越,大概只是长辈与雇工之间。他什么时候到我家里来,我不记得,只是听人说,他原在外面做工,因为好赌钱,一生穷困,以致连个女人也没混上,年岁大了,解职回家,生活无着,因而不得不投靠姐姐来度晚年。总之,不管是用衣锦还乡的旧眼光看,还是用经济决定的新眼光看,他都是败军之将,退守丘园,能够以行辈之尊,获得略超过雇工的款待,也就是幸运了。

是出于天性,还是出于处境的尴尬,或竟是兼而有之呢,他待人接物,常是偏于沉闷。高高的个子,枯瘦的面容,严肃而少表情,如果换上峨冠博带,就大有理学宗师的风度。同我们谈话,向来不说自己的经历,我想,这大概不是守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戒律,而多半是不愿意触自己的伤疤。听人家背后议论,他壮年时候,本来有好机会,可以兴家立业的。那是在北京一个制香的工厂做工,每年挣钱不少,但是冬天休息,一回家就进赌场,一个月左右,总是输得精光,甚至还欠些债。到两手空空的时候,他也很后悔,于是一再立誓,骂天咒地,然后怀着改过自新的坚忍宏愿离开家去上工。又是一年,正如西方的古语所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信誓早已置于脑后,一个月左右,还是输得精光,然后又是发誓责己,垂头丧气去上工。这样重复了好多年,终于没有能够兴家立业,只得解甲归田,寄人篱下了。

除了赌钱之外,这位舅爷倒是很能够以礼自绳的,所谓礼就是仍旧贯。那时已是民国十几年,共和国的文治武功在乡村也大有可观了,可是他还是坚决不剪掉辫子,他反复声明,他是大清国的人,这辫子就是不变节的凭证。这也难怪,他生于同治年间,比王国维的年纪还大一些,多半生是在清朝过的,又没有接受所谓新学,自然要感激皇恩浩荡了。与他的稀疏而短小的发辫相配,是终年挂在腰间搭膊上的大旱烟管。烟管一端是烟嘴,玛瑙的,黄褐色,有一寸半长,另一端是个大白铜烟锅。烟管插在细长的皮烟包里,烟包口上穿着粗绳,绳的另一端是个半个手掌大的火镰包。那是皮革制的方形荷包,折叠着,里面有袋,可以装火石和火绒,下端是个斧头形的厚钢片。用的时候,一只手捏着火石火绒,一只手用钢片猛划火石,迸出火星,引燃火绒,然后用火绒点燃烟锅。那时候,火柴早已流行,连最守旧的老年妇女都赞美这新玩意儿简便,可是这位舅爷却坚决不用火柴,他说火柴费钱,而且怕风,不如火镰可靠。他吸烟很勤,我们孩子们都喜欢看他用火镰取火,像用斧头劈物那样,沉着,准确,一两下,火星一闪,火绒就着了。我们有时候也照样试试,用力很大,但是打不出火星。

舅爷也喜欢喝酒,但不能常得。可惜他不识字,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把这个心情写下来。酒量不大,一二两之后,黑沉沉的面容上就透出红色,然后就话多了,常常是自己如何不馋之类。家里的妇女在室外窃笑,大概是因为他这类自我吹嘘,有些言不副实吧?

舅爷住在村西头场院的两间土房里,外屋是一台石碾。入夜,天高人静,单身住在空旷的场院里,怀往抚今,会不会感到孤寂呢?也许就是因此,他特别喜欢养鸟。我记得,最多的时候是三笼,通常是两笼,一笼的时候很少。三笼的时候,是百灵、红颏、黄鸟各一只;两笼的时候,是百灵、红颏各一只。百灵是从北京买来的,据舅爷说,这京派的百灵,叫的本领与乡村土生土长的不同,分别在于京派的是“净口”。所谓净口,是只学十三种声音,这十三种声音还要严格按照次序,不许乱套,譬如学猫叫应在学麻雀叫之前,就不得改在之后。我听了感到很奇怪,想不明白在放声歌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守这样复杂的规矩。舅爷的百灵是不是真像他夸耀的那样净口呢?我没考查,但那叫声我是喜欢听的,特别是学猫叫,学独轮水车响。

百灵鸟,羽毛并不美,可是嘴相当巧,听见什么声音,能够很快学会。听人说,北京的百灵,有的碰巧在街头遇见独轮水车轧伤卧路狗,于是学会了水车响兼狗叫,这本领才是超等的。舅爷的百灵虽然来自京师,究竟已经是远谪左迁,水车轧狗的机会难得遇见了。但它可以凭其天赋,学习其他的什么声音。没有想到,这有时却使舅爷很为狼狈。春末夏初,有一种从南方来的鸟,黄褐色,像麻雀那样大小,土名叫“黄都卢”,清晨成群结队,落在树上乱叫。声音很单调,总是“吊,吊,滴,滴”,所以最容易学。舅爷说,如果挂上这个“脏口”,这个百灵就要不得了。于是每到这时候,他就给鸟笼加上布罩,提着东躲西藏。我那时候知识太少,还不知道有所谓“不材终其天年”的说法,更不知道飞鸟里也有所谓贱民,以致笼鸟也必须深恶而痛绝之,所以只觉得舅爷的如此皇皇然实在是小题大作,近于自扰。

对于舅爷的养鸟,我更加感兴趣的是红颏。这种鸟,披着青袍,下颏血红色,很美,叫声也好听。红颏不是来自京师,要秋天到田里用网去捉。舅爷有个网,我很愿意帮他去捉,或者自告奋勇,单独去捉。晚秋时候,早庄稼已经收割,旷野里还有这里一块那里一块的豆田、棉田、白菜田之类,红颏等候鸟南旋过此,常是藏在这类田里寻找食物。秋苗很茂盛,网下在里面,从另一端慢慢驱逐,鸟就顺着田垄往前走,及至走到网边,就大声惊吓,鸟冲到网里乱撞,很容易就捉住了。红颏是比较名贵的鸟,不多,捉得的常常是其他什么鸟,没有人养。但是我喜欢用网去捉,看着鸟拼命撞的急迫相,被捉后的可怜相,不知道为什么总感到有意思。后来想到,这种以注视无告挣扎为享受的心情,也许正是荀子性恶说之一证吧?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舅爷养鸟,我也学着养鸟。根据不成文法,儿童不能养百灵、黄鸟之类,尤其不能养红颏,因为它要吃鲜瘦肉,吃蛋黄。春末夏初,从南方飞来很多吃谷粒的鸟,学名大概都是“莺”一类,有麻雀那样大小,都是成群结队。那时候,庄稼还不高,不能用网捉,要用更加险恶的粗钢丝夹子。诱饵是玉米钻心虫,夹子藏在土里,只露出虫子在那里爬动,鸟一啄,就被夹住。一种,颜色像麻雀,身体比麻雀略瘦长,数量多,容易捉到。一种,有两条鲜明的黄眉,比较难捉。还有一种,个子大,青灰色,我们叫它青大郎,最难捉到。不管捉到哪一种,都装在笼子里。笼栏上别着两个小瓷罐,一个装水,一个装谷粒。开头一两天,鸟乱跳乱撞,不吃不喝,像是颇有宁死不屈的决心。我那时候还没有读过论、孟,既没有出现所谓恻隐之心,更没有想到能近取譬,而是取法其他儿童,用牢笼与饥渴的霸道,强之就范。这个办法果然可以收速效,正如俗语所说,好死不如歹活着,鸟居然接受了人的哲学,顺从了,逐渐安静,自去取饮食了。

在我们儿童的鸟笼里,莺之类的候鸟是上等的,不常有,比较常养的倒是终年在檐头喳喳叫的麻雀。春天,麻雀在檐下窝里产卵,不久孵出小麻雀,毛很少,张着黄边的大嘴吱吱叫,我们就把它掏出来,放在小笼里养着。每天喂许多次,熟了,到能飞的时候,它还是喜欢落在人的肩上,随着到各处去,晚上自己飞进笼子。有一次,我养一只,能够飞出几十丈,看见我一招手就飞回来,落在手掌上。它的驯顺使我很得意。不想有一天,它关在笼子里,被一条蛇吞下去了。舅爷帮着把蛇打死,虽然为鸟报了仇,我却常常想到笼子、蛇、死亡,微微地感到世路之险,因而很久不能释然。

此后不很久,我离开家,同笼鸟绝了缘,见到舅爷的机会很少了。又过了几年,听说舅爷死了,带着不变节的发辫,埋在村外的什么冈。无妻无子,想来未了之缘不多,大概可以瞑目了吧?多年之后,我见到家里人,问到他的鸟笼、鸟网,还有一寸半长的玛瑙烟嘴、大火镰包,没有人知道,想是早已不知下落了。

同类推荐
  • 苏轼文集2

    苏轼文集2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宁静中的沉实

    宁静中的沉实

    受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影响,中国散文开始将目光投向“历史”,于是从“历史深处”发掘文化的内蕴,成为散文家的集体意识和无意识。从一个方面讲,这是有价值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它也带来一个问题,即作家对于时代的忽略、盲目甚至麻木。也就是说,历史成为一个很大的磁石,它将散文家都吸走了,从而导致了作家之于当下时代的“缺席”和“冷漠”状态。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的中国散文对“历史”渐渐疏远,而将目光投向现实,尤其对于时代有了穿透力。
  • 创造与毁灭

    创造与毁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
  •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为历史哲理剧,以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生平为题材,把历史的经验教训和20世纪现实斗争结合起来,表现在新旧交替时刻,科学与愚昧、变革与反动之间的争斗。
  •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收录了老舍先生描写人物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些作品用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语言,刻画了当时一些人物的形象,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将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及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在一起。让人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品味生活人生百态。
热门推荐
  • 恶魔皇帝系统

    恶魔皇帝系统

    我是一个拥有系统的男人,我是最牛逼的存在,我要在战场上创造我的辉煌。
  • 大千山

    大千山

    千朵莲花山实为九百九十九,那第一千山本存在,却无人得见,若想探那千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化仙
  • 我的极品总裁女友

    我的极品总裁女友

    一个社会的底层穷吊丝,一次意外得到了超级能力,从此人生发生了惊天逆转超爽的人生开始了,一步步成为强者之尊,爱情与财富接踵而来...........
  • 精神伴侣

    精神伴侣

    本书分为五部分。盛开在瑰花瓣里;点燃心灵的灯盏;因为爱,这世界更美丽;生命中的又一课;穿过岁月的河流。
  • 奈何良辰美景时

    奈何良辰美景时

    新书《梦醒时你依然在》已上传,记得过来哦!***这一世,他护她。“景旹大人,此等小事,你不在话下。”“小呆子,天下之大,何处不能为家。”“景小旹,这扮相可真适合你。”“公子认错人了,小女陌上桑。”世上再无此良辰,耳旁无人唤小呆。……“你可知,有你的地方才有家。”**这一世,她陪他。“大人,我们可曾见过?”“大人,良辰如今无家可归,您可愿收留我?”“大人,不管你是谁,是人,是仙,还是魔,你都是我的景小呆。”“大人,来生记得等等我,让我追上你。”一壶浊酒,一场美梦,一世芳华……“好,来世,我给你买喝不完的酒。”
  • 重生之超级法师

    重生之超级法师

    几十年前,他灭倭寇,闯鬼寺,锁妖龙,名震一方。然师门被灭,爱人离去,令他心如死灰。几十年后,他获新生,拾旧梦,诛心魔,转战都市。他是个法师,这是他的故事。
  • 农家欢喜世子妃

    农家欢喜世子妃

    一朝穿越来,外界传她命硬,遇谁克谁,十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二岁脸上突长诡异红斑,十三岁被退亲,人人见她避之如毒蝎。什么?命硬,明明处处遭人算计,还身中剧毒,命硬个屁啊!她岂是任人宰割的包子,撸起袖子,赚钱,解毒,虐渣。欢脱的人生路上,还有不少的好友相伴,逗趣的小王爷,贪吃与霸气并存的闺蜜团,帅气多金的便宜哥哥,最最主要的是还有冷漠的夜世子爷,从此人生被暖阳笼罩,美滋滋。
  • 风华之恋

    风华之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的是青年记者殷曙初来到最艰苦的越北山区的经历。在这里他经历风雨,饱受磨难,逐渐成长为熟悉民情、政情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写出一篇篇惊世之作,成为业界的杰出代表。围绕着“风华一代”的群体,还有一个个鲜活而伟大的凡人形象,在物质上他们虽贫乏,但精神顶天立地,为山区教育献出了青春与生命。
  • 地安门之白日梦

    地安门之白日梦

    清宣统三年,隆裕太后在御前会议上颁布了皇帝的退位诏,大清国完了。袁世凯组织了民国临时共和政府,摇身一变,由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成了临时大总统。中国政坛从此开始了五马换六羊的混乱局面。
  • 星皇

    星皇

    他狂妄自大,他杀人无数,他天生魔君,他几乎无所不能。穿越之前他是华夏族王子,是血龙裔神的唯一继承人。魂穿之后,他来到了星界之地,带着王子的记忆和性格,手握龙族至宝——血龙珠。这片天让他踩踏,这片地任他驰骋。这里没有法律,只有暴乱;没有怜悯,只有杀戮;没有友情,只有金钱。要么变成强者,要么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