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1900000125

第125章 天下第三

这一处山谷的空地经过人为整理过后,显得颇为宽敞,多余的林木被砍去之后,只留下了一排排的粗细不一的木桩,被用作骑兵临时的系马桩。

徐琨此刻和阎行一样下了马,将坐骑系在木桩上,他没有立刻奔着阎行口中抄掠而来的秦地美酒而去,而是放缓脚步四下张望,显然对阎行这一处临时的营地显得很感兴趣。

这些日子,阎行四处流窜,仗着有来自董军兵马的掩护和通风报信,接连袭击、掠夺了好几处三辅的坞堡。得来的大桩财货尽数丢弃在流窜的路上,为追剿的董营骑兵所缴获,而自己截留下来的粮秣财货则分成数批最终转移到了这一处临时的营地。

同时,有了财货粮秣的阎行也开始不断出动人马去招揽和剿灭游荡在邻近山泽的流寇、游民,杀其魁首、收其精壮、裹挟丁口,以一种爆炸式的方式扩充着自己的实力。

所以现如今,徐琨可以看到的,已经不再是前些时日阎行那个兵不满百的狼狈模样了。

徐琨放眼所及,谷地里层次分明地搭建了各式帐篷,还修有临时的粮仓、马厩等设施。在一片特意清出来的平整空地上,好几个披甲持兵的士卒的号令声不断响起,随着号令声声,近十队流民青壮反复训练着军中长矛的技击之术。

而营地的外围也有披着皮甲、手持长矛的士卒带着一队队流民兵在巡视,再加上谷地的沿路林木茂密之处,也多设有弓箭手的哨岗,守备颇为森严,各处守卫依仗草木藏匿身形,交接皆以暗号相呼,若是外人贸然进入,当真很难躲避这层层的守卫。

粮仓、马厩等重地也有专门的士卒守护,看粮仓外面运送粮秣的鹿车数量,料比这仓内储藏的粮食也不少。马厩中的马匹虽然不多,但都有马夫喂食和照料,久居军中的徐琨侧耳倾听厩中马匹仰首长嘶的声音,就已经判断出这些马匹都是精细喂食、体力充沛的好马······

这眼前的一切,让人仿佛有一种身临山谷军营的感觉。

徐琨虽然还没走完谷地所有地方,但看着眼前这一切,想起自家舅父在俘虏营初见此人后私底下作出“枭桀”的评价,再想起徐荣从李参军帐中返回后变得愈加凝重的表情和那番矜重的话语。

“不料此人竟已投入李儒帐下,为其爪牙。此番李儒欲结好于我,故愿调其人入我帐下,可又直言要先将此人带往凉州,俨然就是向我示意要将此人引为心腹,再留在我军中,以表双方互助之诚!”

“此番让你再去招揽他,你只需将他带回来就行,这些事情事关重大又复杂多端,不是你可以置喙的,切记不要再横生事端!”

最后一段话是徐琨临走之时,徐荣特意嘱咐他的,这里面牵扯到的事情的复杂程度已经超乎他原先的设想,他不能过多询问,也不想自家的外甥冒冒失失,自作主张去涉足这趟复杂多端的浑水。

可是,等到徐琨真正站在这个一个多月前还为自己所擒的叛军溃卒面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这世间的变化竟是如此之快!

旬月之间,形势扭转。眼前这个魁梧不凡的汉子不仅挣脱了俘虏这一层枷锁,还因缘际会,攀上了李参军这个大树,由此顺势而上,变成了两家互助扶持的一个见证人物。形式扭转如此之大,真不知这里中牵扯的事情到底是哪般,这个汉子又是如何顺风吹火,遇难呈祥的!

徐琨转首看着身边的阎行,此时他还是选择性遗忘舅父临行前的话语,目光炯炯看着阎行,心生凛然地说道:

“真是想不明白,短短时间之内你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些的?”

阎行闻言哂然一笑,却没有直面回答。若不是有董军在暗地里大开方便之门,他短时间内确实是不可能实力膨胀如此之快的,可饶是如此,阎行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持久之计,扶风一地的郡县兵虽然不足道哉,但槐里大营可是还有皇甫嵩的数万人马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眼皮子底下出现的纵横山泽的大盗,其他汉军绝不会无动于衷,若非近日已经得到董营传来的确切消息,阎行极有可能已经带着人马狼奔豕突,远走凉州了。

“艳不过中人之才,所行之事有何不明白的。若非你们贵舅甥网开一面,我阎艳哪有今日,说起来,还是幸亏了你们啊!”

听到眼前这个曾经的俘虏不仅脱离困窘,还已经知道自家的不少事情,徐琨眼中异彩连连,他冷笑说道:

“君所知之事不少,那么这一次想必你也已经知道我是奉我舅父之命,前来拔擢你为军中假军候一事了!”

汉军军中的军候一职,也就是军曲侯,秩比六百石,虽然因为阎行是初来乍到,不能任为正职,只能试之以假军候,但已经算是军中的中层军吏了,和在联军中私相授受的军候一职绝不可同日而语。

阎行也不隐瞒,他通过周良的渠道也已经多少知道一些内幕了,知道自己的杀身之祸已经解除,当下笑着点点头,说道:

“还是要多谢徐校尉与徐君相助!”

“罢了,要谢就谢李参军吧,我不过一个传令之人,有何可谢的!”

徐琨摆摆手,装作一副事事与己无关的样子。只是想到这头潜伏爪牙的猛虎以后就会来到自家舅父的麾下和自己共事,再想到之前的那些战场厮杀结下的瓜葛,终究还是放心不下,有心要试探这头猛虎内心是否已包藏祸心。

他叹了一口气,故作感慨,目视阎行感慨道:

“君真乃凉地之英才,草莽之豪杰,以羸兵出奔,矛弓兵刃不过数十,果腹之粮不足三餐,旬月之内,声势复起,招募流亡,破邑枢户已是常事,又不爱财货女子,胸襟实超常人。琨试想,他日君若得驱三千虎贲,这天下还有谁能挡!”

面对徐琨逼视的目光和诛心的话语,阎行干笑几声,脸上神情依然未变,他摇头笑道:

“诚如君言,那艳用兵之能岂非天下第三了!”

“此言何意?”

看着面前这个在自己的试探下,神色看不出任何异常的魁梧汉子,徐琨则显得一头雾水,自己故意以大言试探于他,他不急忙出言辩解自清,反而坦然说到他用兵才能天下第三,这真不知从何说起!

看着徐琨有些迷惑的样子,阎行笑了笑,大声说道:

“艳先败于君家舅父之手,后又受擒于君,若是诚如君言,艳提三千虎贲,天下难挡。那君家舅甥二人岂非天下用兵翘楚之一二,堪称天下之无双也!”

徐琨闻此妙语,眼光中的锐意渐渐消失,两个年轻人对视一番,突然齐齐放声哈哈大笑,声震四野。

同类推荐
  • 大宋有匪

    大宋有匪

    唐乾宁三年,晋王车裂李存孝于邢州,天降灾殃!浩劫过后,人类缓慢的进入了新的进化,时人称之为——天地玄变!宋政和三年,一道灵魂落入汴京王庆体内,自此拉开了‘匪乱天下’的帷幕。梁山好汉,说岳群雄,逆天改命。宋金双峙,大辽西夏,谁主沉浮?血漫大地,白骨成山,谁管生前身后名?唯战而已。
  • 马贼水鬼

    马贼水鬼

    陆上劫舍之辈,江湖人称马贼,水上混迹之徒,世人谓之水鬼。一疯道曰:兄弟并非同林鸟,望子成龙终成空;马贼入京风云改,水鬼上岸天下惊。
  • 司马王朝的黄金段位

    司马王朝的黄金段位

    本书属于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对司马王朝未能支持长久的一种幻想型弥补。如果抛却“义”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晋朝无疑是一个“努力者”的传奇。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无法改变。
  • 独霸水浒

    独霸水浒

    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水浒!火爆爽文,尽在独霸水浒!
  •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人类社会总是在纵横捭阖中不断激荡和前进,历史从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被湮没,那些尘封于岁月中的离奇悬案同样不会被后人忘记。无论是名人的离奇死亡,还是战争的不解谜团,所有离奇跌宕的谜案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历史的悬案》将带你回顾那些历史的瞬间,为你拨开重重迷雾,重新探索和追寻历史的真相。
热门推荐
  • 饮马河的原风景

    饮马河的原风景

    父亲翻开小红皮地日记本某日,老师家访,说我上课拽前桌小青的辫子、还顶嘴,被罚跪半日某日,往茅坑扔石头,不知金贵叔正蹲茅房,见(溅)了他一......,被用扫帚打胳膊和手......某日,拔公鸡毛做毽踢,翠春奶奶抱鸡来告状,被用擀面杖打后背三下......父亲笑了:翠春奶奶家的公鸡都快拔秃噜成肉鸡了,老子能不打你吗?还有,你金贵叔蹲茅房你往里扔石头块干嘛?老子要不打你,都对不起列祖列宗......他听父亲在那里念着,自己蒙头躲在被单底下快笑抽了,被单一个劲地抖.........被表扬只有二次吗?不止吧?一次是踢毽第一名?一次考上高中?不会吧,我记得你妈说过,你刚出生那会儿,我看你哭得响亮表扬你说:咳!多棒的一个劳动力!这算不算是表扬?............父亲去世了,他在墓碑上刻上了一行字:在我蹒跚学步的时候,您时刻在旁边注视着我,当我大步向前时,您却及时地离开了......
  • 依笙锁爱

    依笙锁爱

    自从凤矜矜穿成一个恶毒女配,却整天就想着天上能掉银子,不去骚扰女主,系统表示坐不住了,发配了一个任务:请继续按照恶毒女配的人设走下去,不能崩塌人物形象
  • 两岸关系的法学思考

    两岸关系的法学思考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台湾问题的宪法学思考,从宪法学的角度思考台湾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对《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目的、特点、法理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宪法资源在两岸关系中的运用,并对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台工作的理论创新进行论述;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提出背景、概念、内涵以及法律机制的构建方法和主要内容,提出并论证“两岸法制”的概念,并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两岸交往机制、行政机关合作机制、海洋权益保障、投资权益保障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研究,研究和平协议的性质、基本原则和主体等关键问题,和平协议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台湾地区法律制度研究。
  • 软妹不走寻常路

    软妹不走寻常路

    软妹子西门东方得到了一个系统。此系统自称明稀,已婚,即将当爹。为了讨好孕期中的媳妇儿,明稀不惜亲自下海……也要给媳妇儿找乐子。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本书没有男猪脚。(这里是一个任性作者的话:这本书呢,是玄幻不是言情,不搞对象,即使男主存在,但他不出现,也说是没有男主。我总不能说在一本几十万字的书里出现不到一万字的人是男主吧?写这本书关键是要我自己写得开心,当然你们要跟我一起开心。这是一本极其造作的书,风格就是没有风格。。。没办法,作者是个任性的蛇精。我就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自作多情、自我中心的辣鸡作者……哦不,我不是辣鸡,我只是想做点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可能喜欢的事。以上,如珑说的。)
  • 死誓

    死誓

    神秘消失的女童,到底是否真实存在?这是一起普通的绑架还是蓄意伤害?古老的玉石,七彩的风铃,毛绒的玩具……四个被命运抛弃的灵魂,上演着一段肮脏卑劣却又无奈的恩怨情仇。
  • 三品废妻

    三品废妻

    睁开眼,她是备受欺凌的草包公主,他的妻妾个个踩在她头上作威作福!靠,这个混乱的年代,公主两个字这么廉价,无所谓,落难的凤凰也能成为吃人的母老虎!夫君权倾天下,对皇位虎视眈眈,对她更是置之不理,视作废物!没关系,她最善长引起别人的注目!不,仅仅是注目还不够,她要别人敬畏的目光!本来,只想报复社会,无奈她就像一颗启明星一样耀眼,吸引了众多不相干人等,狂蜂浪蝶找上门,个个身份非凡,相貌俊美,一坛子醋,把她那自负狂妄的夫君差点没酸死!相国府内风云变,智斗群妾,一步步爬到他身边的位置,他才惊恐的发现,这个废物公主,已经有了动摇他权力的资本!她装,装清纯,装孙子,背后,却笑的像只毒蝎子,致命逼人!她骗,谎言连篇,圆滑老练!她诱,致命的妩媚,巧笑倩兮,举手投足尽是勾人慑魄地魅力!一个黑帮女魔头闯入古代,玩转权臣,玩弄手段,且听凤吟!
  • 魇与梦之青离传奇

    魇与梦之青离传奇

    多万年前,一对美得不可方物的男女在诛仙台前对视。男子手持利剑,剑身的光芒寒冷得彻骨,而女子的剑已抛落在地,眼里满是柔情。“笙夜,你可曾爱我?”女子血泪从脸颊流下,苦涩的笑着,对男子的眼神依旧温柔。“不曾。”下一秒,女子纵身一跃,在诛仙台处永远的消失了踪迹。多万年后,再次相同的场景,仍是一对美得不可方物的男女,仍是诛仙台前。“季,你爱我吗?”女子手持血剑,眼里满是无奈。男子没有说话,只是拖着剑走向她。女子把剑举了起来,流着泪,咬着唇。而男子毫不畏惧的依旧向前,直到她的剑刺入他的心脏,才丢下手中的剑,一只手握住刺入心脏的剑身,一手温柔的抚上她的脸。“离,我永远爱你。”虞芊特别关心:泪点低者,请勿看此书。谨以此书,致此生得不到自己所爱之人的人,愿你们下一世能够永远在一起。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名人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名人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李嘉诚布局中药港

    李嘉诚布局中药港

    李氏和记黄埔是进军中医中药产业的生力军。和黄公司加紧发展生命科技业务,马不停蹄进军内地药品、保健品市场。广州和黄健宝、同仁堂和记、上海和黄等纷纷成立,一时间战果累累。有人预测,李嘉诚与内地中药企业的结合,很可能成为中药产业领域最为成功的商业联姻。
  •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is the first novel in Donna Leon's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mmissario Guido Brunetti series. During intermission at the famed La Fenice opera house in Venice,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conductor is poisoned, and suspects abound. Brunetti, a native Venetian, sets out to unravel the mystery behind the high-profile murder. To do so, he he calls on his knowledge of Venice, its culture, and its dirty politics. Revenge, corruption, and even Italian cuisine play a role. The novel that started it all, Death at La Fenice is an entrancing mystery, rich in pgsk.com detective writers create so vivid, inclusive and convincing a narrative as Donna Leon, the expatriate American with the Venetian heart… . One of the most exquisite and subtle detective series ever. —The Wash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