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7800000039

第39章 李瑞华府院大火

李府。李瑞华,李瑞安两兄弟相对而饮酒。

风波静,他兄弟俩心里却不能如意。

因为有一件事,思虑许多,仍旧无法断决。

他继母高翠翠,他是万万要除去。可是,他继母产下的儿子,却要如何?

李瑞华断定不得李瑞虎是他李家的血脉,还是外来的杂种。

他问张作仁?问高翠翠?

他俩便知道?他俩的话又如何能信?

李瑞华只觉得进退两难。

想连李瑞虎一同除去,却又不舍;留下李瑞虎却又怕他真个是张作仁留下的孽种。

是以过了许多时日,他一直隐而不发,李瑞安也不敢细问。

只是没事陪李瑞华饮酒。

这一日,他兄弟俩自早上开始饮酒,至饮到夜里。

酩酊大醉。

未料到,半夜里,李府院中却起了火。

火自高翠翠房里烧起来,烈焰随风,越烧越旺。

待李瑞华、李瑞安被下人架出屋子,惊醒了酒。火已经烧了大半个院子。

李瑞华兄弟两个醉酒救不得火,只得卧在院子里眼看着护院下人救火。

他几个叔叔与左邻右舍见到火色,也都急急赶来救火。

数十人忙活一夜,直至东方渐白,才扑灭了火。

烧了李瑞华大半个院子,靠近高翠翠院子的邻居也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损失。

邻居们熄灭了大火,劳累了一夜,陆续告别离去。

李跃等人留在来继续帮忙收拾。

清点李府人数,少了五个丫鬟。

乃是高翠翠房里丫鬟,大概是丧命于大火之中。

李瑞华命人报了官府,捕头带了捕快与仵作前来。

待到傍晚,暗火也都烧尽了,不再炽热。灰烬里可以进人,捕快与李府的下人跟李跃等人带来的下人,翻出了六具尸身。

六具尸身全都没了人样,一个个也分不出是谁。

唯独凭借尸身上未烧坏的穿戴,可以猜测一二。

不过,其中有一个孩童,必然是李瑞虎无疑了。

李瑞华醒了酒,懊悔不已。听闻六具尸身,道:“不对,还少一个。我继母呢?”

手下人道:只有这六具尸身。”

捕头近前道:“李老弟节哀,这六人里应该是少了一个丫鬟,这里有具穿金戴银的,应该就是令……”

李瑞华听后,快步上前,焦黑的尸身中,果然有一具尸身穿戴了一些他继母高翠翠的饰物。

李瑞华道:“还是少一个,再找一找。”

李跃命令下人道:“来,大伙受累,再找上一找。”

仵作在一旁验尸,下人们又在废墟中翻找。

仵作验尸完毕,找到捕头,道:“有三个是没跑出来烧死的,有三个是让人先杀死,后烧成这样的。”

捕头道:“如何得知?”

仵作道:“有三人,口鼻喉中满是烟灰,而另外两人口鼻中没有烟灰。唯有先就死了,才可不喘气,不喘气才没灰。”

捕头道:“是哪三个被先杀后烧的呢?”

仵作指着几具尸身,道:“李夫人,李少爷跟哪个丫鬟。我把她同李夫人放到一边了。”

捕头道:“好,我知道了。江湖人家嘛,自有许多恩怨。”

李府里的下人又翻找了好多遍,最终也未能找到另外一个丫鬟。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捕头与李瑞华道:“这火蹊跷啊!李老弟,昨晚你在做什么?”

李瑞华道:“说来惭愧,我因近来心情烦闷,自早上跟瑞华饮酒,直饮到夜里。酩酊大醉,这救火也全赖了我几个叔叔与左邻右舍。”

捕头道:“我想,这火乃是人为纵火,李老弟身处江湖,是否有些恩怨未了?”

捕头把仵作的话,说给了李瑞华

李瑞华道:“是这样,我知道了,有劳捕头跑这一趟。”

两人又聊了几句,李瑞华送走了捕头。请救火的下人们喝几杯酒,吃了些好的。

又给受他家连累的几户人家,送去了些许银子。

翌日,李瑞华安葬了几个丫鬟与高翠翠。

因是他继母与几个丫鬟,所以并未有什么大排场的丧礼。李瑞华请了和尚与道士,念了经,做了法事。安葬了几人。

高翠翠也未能进李家祖坟。

又过了两三日,李府草草收拾了院子。

李瑞华请了左邻右舍前来,摆了酒,感谢邻里们前来救火。

处理完这些事,李跃、李晗等人有派了一些下人伙计来,帮着李瑞华修缮房屋院子。

李瑞华把他几个叔叔请来,也摆了酒。

酒过三巡,李瑞华道:“二叔,三叔,四叔。”

李跃道:“瑞华有事便说。”

李瑞华道:“丁捕头说这是人为纵火。”

李敏道:“没错,我问过了。不过,他是冲我李家来,还是冲谁来呢?”

李晗道:“别管这么多啦。这些日子来,就没个正经事。要我看,该来的就来吧。咱爷们候着。”

李敏道:“三哥说的不错,瑞华,现在江湖乱了,有些事更摸不清楚,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的好。”

李晗道:“不过,有人烧了咱俩的房子,咱也不能不管啊。”

李敏道:“不是还有官府?还是顶捕头?报官就是了。”

李跃道:“四弟,你有什么看法?细细说来。”

李敏道:“瑞华明白我的意思,有些话,还是不说的好。”

李晗道:“咱们兄弟还有什么好隐瞒的?”

李敏道:“有些事,是带进坟里也不说的。”

李敏说着,看了眼李瑞华,李瑞华也恰巧望向他。

几个人吃过饭,李瑞华因李敏身体尚未痊愈,送李敏回去。

半路上,李瑞华道:“想必四叔已经知道了。”

李敏道:“知道什么?”

“高翠翠与张作仁的事。”

“我不知道。”

“那这场大火,四叔怎么看?”

“有火便要救火。瑞华,你放心,无论何时,你四叔都会前来助你一桶水的。”

“瑞华明白。四叔,瑞华还有一些事想问四叔。”

“什么事?”

“十几年前,瑞华尚年幼,许多事情不懂,也记不清了。我想请四叔讲一讲从前的江湖事。”

————————————

同类推荐
  • 太极高手在未来

    太极高手在未来

    新书《剑客独孤》已发布,欢迎品鉴。会武功,开高达。尊者是我哥!这是一个宝藏地球,地下能挖出来各种宝贝…也可能不是宝贝,是灾难!
  • 永恒之飞来峰

    永恒之飞来峰

    我,杨帆,经历了时空隧道内的时空乱流却大难不死,并成功的来到了唐朝。但由于时空节点毁坏,无法回去,且我意外获得了不死不灭的能力。因此我只能顺着历史的长河,慢慢的走下去……
  • 歃血江湖行

    歃血江湖行

    这一切发生在永安七年春。从清河镖局的血案开始,过了很久才会结束。有不肖子孙叶莲舟,有入梦山鬼易横江。有魔教少年陈渡水,有江湖浪子沈红叶。叶莲舟时常想如果自己的兄长并不是清案司首座,自己是不是就不会卷入这一场纷争。从九龙白玉盘到宁河王谋反。从江湖到庙堂。怅然江湖梦,歃血江湖行。
  • 血魔鬼童

    血魔鬼童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泣将咽。出身名门,身陷囹圄,前路暗淡,魔鬼缠绕,十四岁永恒的巅峰,我只问,你们谁还敢再上!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坐困愁城,不惜躯命,只为博卿,嫣然一顾。睢阳城逆境神话,待我内修外攘,固政安邦。虎豹斗兮熊咆哮,禽兽骇兮亡其槽。海内震荡,邪魔并起,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千古一人定乾坤,除魔驱邪,万世之功可成。我是令狐风,也是令狐莞尔,更是血魔鬼童。
  • 妖火

    妖火

    他妖火转脉之心,他独获剑河九道剑意,他惹得仙宗之女倾心,他害的魔尊之女相思。九曲皓月,逆灵莫测之剑。七道剑意,九诀嗜杀。我非狂傲之人,但求立足世间,人若阻我,我必戮之。天若挡我,我必焚天!天道茫从,妖娆世间,独奏一曲鬼炎妖火乱世之曲。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成了男主的外挂

    快穿之我成了男主的外挂

    很久以后,阿昭和后辈们聊起自己的故事。“一开始,我被系统选中,成为男主的外挂,帮助他走上人生巅峰。”“——那后来呢?”阿昭点了一根烟,神色沧桑:“——后来啊,我成了男主的老婆。”【1对1,巨甜~不甜你打我!】
  • 麻雀不是鸟

    麻雀不是鸟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有:《麻雀还是鸟》、《三分春色》、《荷塘》、《大声朗读》、《水妖》、《回避》等。
  • 小歌王

    小歌王

    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因病落魄的小歌王身上。用音乐缔造辉煌人生,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 西天破

    西天破

    生无父,养无母。嬉笑本是孤儿状。孤儿方古无父无母,从小被爷爷带大,可有一天出现了一只怪猴,爷爷却离奇消失,村里人仿佛从不知道村里有过方老头这样一个人......另一边的世界里正酝酿着惊天大阴谋,金蝉低眉,佛祖怒目,猴王也只得垂颈等待......
  • 捡了一只鬼

    捡了一只鬼

    程意以为自己的生活是从室友捡了一只鬼回家后开始混乱的,殊不知命运的转盘早就旋转开来。他们所有人,都被困在其中。逃,如何逃?上天入地,遍布枷锁,她要如何才能逃脱他的手掌心……
  • 桃花源文明

    桃花源文明

    这是一个横跨三千大世界的强大星际文明!这一切的故事还要从牛备进入桃花源开始……
  •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本书从忍耐是一种智慧谈起,继而从哲学、生存、理想、亲情、成功等各种人生角度,与读者交流忍耐这一智慧的心得,并力图真正认识个中三昧。因为人生的漫长、复杂、曲折,所以忍耐是生命的常态。既然是常常相伴,那就要了解它、把握它、运用它。既然是智慧,那就要让它淋漓尽致地发挥效能,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圆满。
  • 兽世盛宠,暴君太撩人

    兽世盛宠,暴君太撩人

    她言冰卿,堂堂一届特种兵,居然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穿越了?这是什么情况?偏偏还是身穿,从几十米高空掉下来那种,遇到这种情况,言冰卿不禁在心里骂了无数遍卧槽!!!心想做任务没死结果居然摔死了!还死的这么窝囊,没想到的是,掉下来的时候居然拉了一头银狼做垫背,只不过为毛这银狼居然变成了人啊?还看她的眼神这么吓人,遭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先跑再说。银凌看着这个砸到他身上,奇装异服的小人不禁把眸子眯了起来,嘴角勾起一个耐人寻味的笑意缓缓说道:“还真是有意思,看来又有新的猎物了”
  • 卫将军文子

    卫将军文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我

    你我

    《你我》散文集,共收录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