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素波的弟弟名叫姚广辉,他们是一奶同胞姐弟二人。姚素波沦落,姚光辉成了小偷,可是二人少年时代绝不是这副面孔,那时,姚家家境殷实。
姚家发家不在本市,在本省的西面一个叫老钢堡的农村。老钢堡本不叫老钢堡,叫什么似乎没人记得了。之所以叫老钢堡是因为这里有矿藏。老钢堡并不如其名,它没有铁矿,有的是一些相对稀有金属的矿藏。当年,人们不懂,知道有了矿,就叫了“老钢堡”。
姚家的富贵从姚素波和姚广辉的父辈开始,他们的父亲名叫姚尚武。姚尚武有个弟弟名叫姚崇文。
兄弟二人人如其名,姚尚武自小不老实,平日里左衣兜揣满瓜子,右衣兜装满小鞭,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追鸡撵狗,舞舞喳喳,又极好打架斗殴。据说姚尚武每天晚上偷偷在自家后院举石锁,所以他力大无穷,打起架来无往不胜。
而姚崇文则十分好静,平日里就喜欢读书写字。
姚崇文喜欢读书,学习成绩自然就优异。哥哥姚尚武念完初中就不念了,整天在街上混。姚崇文念完了初中又去念高中,念完了高中又考了大学。那个时代与现在不同,大学生还是很值钱的,而且,毕业直接分配工作。
姚崇文不喜欢哥哥姚尚武,也不喜欢他的家,不喜欢家里的房子,院子,甚至家乡的一切他都不喜欢。崇文努力读书,最根本的内心动力就是离开家乡,离开这个小村落。至于离开去哪儿,他在家的时候没想过,反正只要离开就行。
大学毕业以后,要崇文如愿地被分配到了外地。原来在家乡,他觉得村里人人都是土豹子。后来沦落城市,他渐渐觉得人人都是虎狼。要崇文开始体会到了异乡的不好,却并未反之体会到故乡的好。原来在故乡,是故乡不好,后来如愿到了异乡,则是异乡不好。他对不起家乡,却已然回不去了,而异乡对不起他,他又离不了。
要崇文离了家乡,姚尚武留在了家乡。姚家有片林地,在一个小山包上,自然就归了姚尚武。谁想到,后来地质勘探,在姚尚武的林子下面找到了矿,还不是一般的矿,是钼矿。
占了矿山,又赶上工业大发展这个时代的洪流,姚尚武赚钱赚得手软。用他自己的话说,简直是坐在家里,把周围的窗户,门都打开,大风就不断地把钱刮进来。
有了大量财富,姚尚武也自觉有了身份,便不再像以前一样。他在自己的矿区里盖了一个小办公楼,在里面安置了一个偌大的老板台,在老板台后面摆了一个往后一靠就能仰过去的老板椅,又买了一个大号的茶台,还置办了一墙的书,成套的经史子集。平日里,姚尚武从不看书,也喝不惯苦味的茶水,但他喜欢呆在里面。
姚崇文自小崇文,最后流落异乡,心绪无处安放;姚尚武自小尚武,最后却假模假样地充当一个文人,可见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