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6400000056

第56章 八佾3.22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这段话,孔子点评管仲,基本持否定态度。“器小,不俭、不知礼”三个大帽子扣在管仲头上,不知道他热不热。

器,在2.12子曰“君子不器”重点分析过,君子谋道不谋食,人活着不要就为了那有形的“器”中之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子认为君子“不器”,管仲不是不器,是“器”,而且“器小”。

管仲(约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比孔子大一百七十岁左右。《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管仲的生活传记,下面选择司马迁《史记》的视角了解一下管仲,而后再继续讨论孔子对其的评价。

《史记.七十列传·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完)

太史公也提到了孔子“小”管仲,猜测原因是管仲不助齐桓公“以行仁德而王道之”,而是“以行武力而霸道之”。

这几句对话,有逻辑联系,孔子说管仲器小,于是有人以为是不是管仲因“俭”而小“器”。孔子举反例说明管仲不但不俭,还奢。而后有人以为是不是管仲因“好礼”而“奢”,本篇3.4中林放问礼之本,孔子说“与其奢也,宁俭”,说明当时有因循礼而“奢”之风。孔子又举反例说明管仲不但不好礼,还僭礼。

孔子思想一以贯之的是“责备贤者”,对民众不去苛刻要求,但对“有政、为政”之人则高标准、严要求,要行君子之道。管仲自己说自己“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等有了功名,作为大夫,却不带头行节俭之风,而是“有三归”、“官事不摄”;享用诸侯才有的“树塞门”、“反坫”等礼遇,非但没觉得不妥,还乐此不疲,并以此为荣耀。孔子或许就是觉得管仲太看重、太在乎外在的虚荣之“器”,所以说他“器”小。

管仲的传世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受很多人追捧,贫而无耻、穷而无礼之人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穷有理”,呵呵。这种观点呢,与孔子的一贯主张相悖,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认为人生的境界应该是不要把物质和物欲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应该把“文而化之”精神世界的礼乐放在首要位置,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而不是“器”。君子以厚德载物,“器”装的再多,也就那么大的容积。

何谓“三归、官事不摄、树塞门、反坫”?“三归”,有多种解释,有认为是“娶三姓之女”,也有认为是有三个府邸,不论咋解释,一个字“奢”。“官事不摄”,摄,兼职,意思是说诸侯之国中“因事设职”,官位、岗位设置齐全,各司其职;管仲是大夫,应该“因职设事”,有限的官员编制兼职安排好事务即可,但管仲的官事却向诸侯之国国君的官事看齐,讲排场。“树塞门”,门前的照壁,诸侯是用树,大夫是屏风,管仲也比照齐国国君改用树塞门。“反坫”,诸侯国君家里有反坫,国君接见外宾,签署外贸协议后一起喝两杯茅台,然后把酒杯“反”过来扣在“坫”之上,表示“一杯既喝,驷马难追”。管仲也在自己家装修了一个“反坫”,以示荣耀。这些事,在孔子眼中就是僭礼,后世鲁国的三桓(季氏)效仿管仲这种“不客气”的精神,八佾舞于庭、三家以雍彻、季氏旅于泰山等等,或许跟管仲开的这个不好的头有关。

下面学习一下何晏和朱熹的释义。

《论语注疏》:此章言管仲僭礼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者,管仲,齐大夫管夷吾也。孔子言其器量小也。“或曰:管仲俭乎”者,或人见孔子言管仲器小,以为谓其大俭,故问曰:“管氏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者,孔子答或人以管仲不俭之事也。妇人谓嫁曰归。摄,犹兼也。焉,犹安也。礼,大夫虽有妾媵(ying,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以侄娣从嫁,称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嫡妻唯娶一姓。今管仲娶三姓之女,故曰有三归。礼,国君事大,官各有人,大夫虽得有家臣,不得每事立官,当使一官兼摄余事。今管仲家臣备职,奢豪若此,安得为俭也?“然则管仲知礼乎”者,或人闻孔子言管仲不俭,便谓为得礼,故又问曰:“然则管仲是知礼之人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者,此孔子又为或人说管仲不知礼之事也。邦君,诸侯也。屏,谓之树。人君别内外于门,树屏以蔽塞之。大夫当以帘蔽其位耳。今管仲亦如人君,树屏以塞门也。反坫(dian,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置礼器和酒具的土台),反爵之坫,在两楹(指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之间。人君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大夫则无之。今管仲亦有反爵之坫。僭滥如此,是不知礼也。“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者,孔子举其僭礼于上,而以此言非之。孰,谁也。言若谓管氏而为知礼,更谁为不知礼!言唯管氏不知礼也。

《论语集注》: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三归,台名,事见《说苑》。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或人又疑不俭为知礼。屏谓之树。塞,犹蔽也。设屏于门,以蔽内外也。好,谓好会。坫,在两楹之间,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此皆诸侯之礼,而管仲僭之,不知礼也。愚谓孔子讥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或人不知而疑其俭,故斥其奢以明其非俭。或又疑其知礼,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礼。盖虽不复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于此亦可见矣。故程子曰“奢而犯礼,其器之小可知。盖器大,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此言当深味也。苏氏曰:“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则其本深,其及者远,是谓大器。扬雄所谓‘大器犹规矩准绳’,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管仲三归反坫,桓公内嬖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已浅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复宗齐。”杨氏曰:“夫子大管仲之功而小其器。盖非王佐之才,虽能合诸侯、正天下,其器不足称也。道学不明,而王霸之略混为一途。故闻管仲之器小,则疑其为俭,以不俭告之,则又疑其知礼。盖世方以诡遇为功,而不知为之范,则不悟其小宜矣。”

由于每个人的史观不同,价值观不同,掌握的史料、资料不同,所持的观点和结论也自然不尽相同。八佾篇中心思想就是孔子反对任何形式的僭礼,所以从这个角度审视管仲,一堆“罪”状,被夫子挂牌标识“器小”,实至名归。

同类推荐
  • 她听说的事

    她听说的事

    我生命中那些冥想和真假难辨的趣事,总要记录一下,才好洗涤自己的灵魂,让岁月的刀,留下的印记,深刻且清晰。
  • 满目星辰恰似你

    满目星辰恰似你

    安乔对褚纪轩的爱,就像每一朵等待凋零的花。她将一生都托付给他,他却暗藏杀机。昔日所有的浓情蜜意全成了一场戏,她便成了众人眼中天大的笑话。她因爱生恨,去越恨越爱,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强烈推荐新文《爱你是我最幸运的事》]
  • 愿你不伤心

    愿你不伤心

    人生怎能不伤心?说不伤心,是一种奢求。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伤心中学会坚强和释怀。
  • 希望飘雪

    希望飘雪

    雪花,飘过,落下,又化成水珠。不!不是水珠,那是泪!有一条路,本不想走,但因为无处可去,所以不得不走;有一份感情,可以幸福拥有的,却阴差阳错间永远失去了;有一种人生,是每个人都不愿经历的,但还是坚强的跨过了每一道坎坷。蓦然回首,灯火不再依旧,再转回头,前方也已经朦胧。我到底该何去何从……“错过就错过了吧,我们回不了头。”当希望之雪花再一次飘过落下,爱的结局已经惨不忍睹……
  • 短篇:往后余生,有你

    短篇:往后余生,有你

    转身而逝的不仅仅是背影。岁月如歌,一转弯一回首一驻足,又是另外一道风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龙凤天合

    重生之龙凤天合

    呵,没想到吧,我慕容紫嫣又回来了。感谢老天爷给了我这次重生的机会,今生我定要让你们将欠我的加倍奉还,从前那个不谙世事的慕容府小姐已经死了,现在的慕容紫嫣,你们……高攀不起!尹玉梓,慕容吹雪,你以为我会放过你们吗?命运就是如此造化弄人,哪曾想,重生回来,我却又有了喜欢的人,枫王爷:“嫣儿,你是本王的,你逃不掉的。”慕容紫嫣:“王爷~你好生霸道呢,不过……妾身喜欢。”
  • 异界之规则至上

    异界之规则至上

    练习之作,不吸引人,不抓睛..自娱自乐之作
  • 盛世惊凰:嫡女皇妃要逆天

    盛世惊凰:嫡女皇妃要逆天

    “你的存在就是我的耻辱!”南宫景不明白身为兵部尚书府的当家主母为什么这么容不下她这个庶女,还没来得及问清楚原因就一命呜呼。南宫景也没想到她这个不明不白的冤魂连阎王都不收,转一圈居然又回到到了兵部尚书府,只不过,岁月倒流在了她十二岁那年。南宫景是兵部尚书府庶女,却被当家主母各种嫌弃最后用一张手绢亲手送她归西。重生之后才明白,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阴谋。上天给了她机会将一切疑团慢慢解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听不懂领导讲话,你就默默干到老

    听不懂领导讲话,你就默默干到老

    这是一本关系你职场前途的情商书,不仅讲“听”,更是讲其背后之道。本书献给迫切想赢得领导赏识和青睐的职场新人。会倾听是会说话、会办事的前提,也是官场和职场生存的基本技能。不论在职场还是官场,正确领会领导的话、听出领导的弦外之音、听出领导没说出来的话,都是办好事、好办事的第一要诀。本书针对“如何听”这一职场难题展开阐述,提供专业知识之上的沟通之道。本书作者实战经验丰富,通过大量的案例把下属如何听领导说话这一人人都想知道又人人都说不清的问题阐述得淋漓精致。
  • 小跟班非人类

    小跟班非人类

    他——饱受世人尊敬的正派,她——世人避之不及的反派。当正派与反派“碰撞”,将会发生怎样(爱情)的火花??前世的斗争,今生的“同甘共苦”,究竟是命运,还是一场阴谋?想知道吗?想?好嘞!奴家这就给亲播放“欢喜冤家(小跟班非人类之帅锅到我碗里来)”的呢~[作者小资料:白格子仙(公元前170万年~未知),字仙子,伟大的文学(吹牛)家,乖乖(作死)家,一个美丽与智慧共存的大仙!因对编故事感兴趣而决心写此书,文笔不好,勿杠勿喷慎入!(づ●─●)づ]
  • 把日子过成一首诗:精致生活系列(套装共5册)

    把日子过成一首诗:精致生活系列(套装共5册)

    《厨房里的骑士》“开发一款新菜肴远比发现一颗新行星更让人感到幸福。”为了人类的幸福,法国传奇政治家和美食家萨瓦兰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化作美食奇谈。《边玩边赚钱:36种潮流达人职业》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介绍某个在普通人眼里有一定神秘度、与部分人梦想相关的职业,比如塔罗师、调香师、飞行员等等。别说你会用日用品——揭开日常用品中的那些潜在危险茶经·茶道那些只因虚度才有的快乐时光……
  • 放下

    放下

    《放下》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阐述了“放下”的重要性和体现出的智慧境界。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放下》,树立积极的舍得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面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