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800000042

第4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与侧面 (13)

然而,“丑陋的中国人”这个词组虽有轰动效应,但太刺激了。几十年来,我们的耳膜在听到“中国人”三个字时已经习惯了与“伟大”“光荣”“勇敢”“勤劳”等一类褒扬词汇相连接,柏杨突然把“中国人”与“丑陋”连在一起,真是岂有此理,胆大妄为。这本书还未面世,只是书目一出,已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了。不管读过和没读过《丑陋的中国人》,只要自命为爱国者的人们都要对它表示气愤,表示唾弃。因此书一问世,很快就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大不小的风波,影响远远超越了文学界。

其实,《丑陋的中国人》只是柏杨的往昔杂文作品的选集。该书共三十篇,分别从柏杨七八十年代杂文作品集中选出,其中《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三篇系根据柏杨在美国几次讲演整理而成。这本书中对传统文化的黑暗面和国民性弱点的揭露与批判不仅在柏杨早年创作的小说杂文中反复出现,而且远在清末民初,梁启超、鲁迅等人的著作里也早已非常关注这些问题了。国家民族在危难时期,许多了解和熟悉了外来文化的知识人都作过这方面的思考。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怪圈,八十年前就引起深思和讨论的问题,八十年后,经历了社会种种变迁之后,有人发现我们的长进不大,有些地方又添了新的毛病时,他把这些说出来、写出来,意在引起疗救者的关注,不料,反而挨了一闷棍,这是梁启超、鲁迅都没有遇到的。海峡两岸主流意见这次很一致,都认为《丑陋的中国人》大逆不道,诋毁同胞,扰乱民心,误导大众,居心叵测。公刘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柏杨先生早已去了美国,台湾也罢,大陆也罢,都是拿他无可奈何的;因之,这个十分有趣的政治现象,除了不幸证明了大陆上的某些人和台湾的某些人,原来共着一种心理状态,在这方面,倒的确不愧是‘龙的传人’。”(《丑陋的风波》)

实事求是地说,《丑陋的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黑暗面和国民性的揭露与批判大体上没有超越鲁迅。柏杨在美国与聂华苓谈话中承认受到过鲁迅的影响,主要是在小说方面。柏杨在大陆生活时读过鲁迅的小说,到了台湾,鲁迅作品被列为禁书,没有机会再读他的杂文。其实鲁迅小说、杂文只是文体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后来柏杨曾对记者说,鲁迅的杂文是写给知识分子看的,自己写的杂文是给一般民众看的,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鲁迅认同。

柏杨与鲁迅相同的地方很多:比如他们对于历史上的中国基本上是否定的,包括秦代以来的制度、思想、文化,以及许多不良习俗。对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也都持批判的态度。他们都认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生活在苦难之中,腐败,混乱,战乱,杀戮,贫困,如影随形,陪伴人民几千年。人们长期生活在恐怖与惶惶不安之中。专制统治者不把人当人,社会上没有人,只有主子、奴隶、奴才。苦难与专制摧毁了人的尊严。他们都向往新的生活出现,希望中国人能过上人的生活。这是鲁迅与柏杨共同点。

他们之间不同的是:鲁迅更多的是从制度层面揭露专制统治的非人性及其在现代的延伸,认为这是造成苦难的根源,其批判是政治性的;柏杨主要是从文化上展示专制制度结出的恶果,历数它对华人灵魂的腐蚀,其批判多是伦理性的。柏杨希望通过文化变革使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总的说来,鲁迅立场激进,但立言曲折隐晦;柏杨立场温和,然而立言通俗、激烈,更多情绪化的言辞,很使那些对号入座的人不堪。

《丑陋的中国人》中着墨最多的是“酱缸”“酱缸文化”,这是对中国传统的惰性及其同化能力的批判。

其实鲁迅就说过:“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花边文学·偶感》)“中国的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新东西,都变成漆黑。”(《两地书》)这就是讲中国文化的惰性和同化力的,但鲁迅只是点到为止,他没有把传统中所有负面的东西一并归并于“染缸”,他还有更广泛、更深入地揭露和批判。

柏杨把“染缸”的比喻换为“酱缸”(柏杨用此喻之前并不知道鲁迅的“染缸”之喻,应该说与鲁迅暗合),并就“酱缸”作无限延伸。他说:

夫酱缸者,腐蚀力和凝固力极强的混沌社会也。也就是一种被奴才政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长期斫丧,使人类应有的灵性僵化和泯灭的混沌社会。

柏杨明确指出所谓“酱缸”就是传统的专制社会。在严酷的专制统治下,一个非人性的社会(酱缸)主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性发展的走向。

柏杨特别钟爱“酱缸”这个发明,他有本批判社会弊病的杂文集就叫《猛撞酱缸集》,这有些像李宗吾钟情于“厚黑”。

从“酱缸”到“酱缸文化”,再到“酱缸文化”衍生出的种种“产品”构成了柏杨的社会批判系列。柏杨指出中国人中间盛行着“对权势的崇拜狂”。它源于中国的官本位社会。世间的荣华富贵皆由权力而致,人们怎么不对它垂涎三尺呢?权力垄断诞生了权力崇拜,在这个阴影里,消弭了“敢想、敢讲、敢做的灵性”,活跃着“奴才政治和畸形道德”。人和人之间充斥着“淡漠,冷酷,猜忌,残忍”。这些反映到书面文字中就形成了“文字诈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上欺天、下骗人,“言不为心声”。生活在现实中,不敢承认现实,一切向后看,什么都是“古已有之”,“老子过去比你阔多了”等等可笑的阿Q精神,柏杨称之为“对僵尸的迷恋”。

“酱缸文化”最恶质的产品是“自私与不合作”。“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不如一条虫”。有中国人的地方必有“窝里斗”,整天喊“打倒这个”“打倒那个”,其实眼睛盯着的是“卧榻之侧”的人。柏杨对这点尤感痛切,他说“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也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这些现象,海外华人感触尤深。柏杨说“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不是中国人品质不够好,而是中国文化中,由过滤性病毒,使我们到时候非显现出来不可,使我们的行为不能自我控制!明明知道这是窝里斗,还是要窝里斗。锅砸了大家都吃不成饭,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可以顶”。中国的许多问题,盖出于此。有人说中国人爱和平,对外国可能是这样,可是与同胞斗决不手软。纵观历史,真是可悲。柏杨甚至悲愤地说,一到历史的关键时刻,就会有内斗,使进步被消解,这是不是“宿命”?是不是我们中华受到什么恶毒的诅咒?

柏杨还罗列了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毛病,如死不认错,心胸狭窄,目光如豆,没有包容性,假大空话满天飞,甚至脏、乱、吵,不排队等等细碎问题,都把这些归入“酱缸文化”;另外,柏杨讲话行文,注重力度,措辞用语,有些失之于偏激。如把不肯变、不思变的保守人物称为“酱缸蛆”“喝尿分子”“尿入骨髓”等。这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国人,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难怪《丑陋的中国人》会招来如此强烈的反弹!

柏杨对社会的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它所向往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很典型,反映了上世纪初大部分知识人的心态。对于柏杨、包括比他更长的一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有个“同情的理解”,他们身处“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凡是有爱国热忱的,无不想迅速、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他们面对改变的对象似乎又都很强大。因此他们习惯于下猛药、说狠话,出极端主义的主意,使大力气除弊。

孙中山说“破坏难于建设”,毛泽东说,“不破不立”,于是鲁迅的“拆房子论”(要想开窗户,先要宣布拆房子),毛泽东的“不过正不能矫枉说”,连温和的胡适也不反对激进的“全盘西化论”,也是因为“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放弃他自己的传统的。只是我们的文明已嫌衰老。如今要借重舶来,花样翻新”(见唐德刚《胡适杂忆》)。因此,柏杨用语粗鲁的大声疾呼,只要不以词害意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正是一个时期的风范。二十多年前对此书反应激烈,都是因为没有走出那个背景的缘故。柏杨先生逝世后,《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再版,依然畅销,一连数月上排行榜,但人们反映温和多了,没有什么“风波”出现,什么原因?不用我说,读者都可以理解了。

聂绀弩诗与旧体诗的命运

今年《聂绀弩旧体诗全编》出版了,煌煌三巨册,装帧朴素、精美、大方。出版者跟我谈起:“有朋友说,印2000套,就当做件好事吧。我大胆印了5000套,没想到很快就发完了。而且在深圳还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好书’。真是很意外。”聂老的集子能卖五千一万,我倒不奇怪,我觉得聂诗起码有几十万的读者。让我惊讶的是作为旧体诗集,在三十年中竟能印了七八版之多,一位非亲非故的研究者,自己出钱出力为注释聂诗辛勤工作二十余年。这在商业大潮覆盖一切的时代真是极其罕有的事件。

一、旧体诗还算文学作品吗?

六十年前,社会转型,许多旧时代东西都面临着检验,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旧文学形式被否定了,旧体诗也是这样。就我所见过的1957年以前的文学刊物上没有发表旧体诗的,知识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旧体诗已经寿终正寝,从而把它排除出文学作品之外。当然,老人写旧体诗的还有,最近我的一个老学长,为他的祖父编定诗集,名为《劫余堂诗集》,请我帮助校订一下,然后自费印刷几百部,以赠亲友,可以算作一例。老人写旧体诗,因为其自幼所受到旧式教育中就有对对子和写诗这一课。旧时代社会生活中写诗又是有教养阶层里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交活动方式。到了新社会,有些老人借此摅胸臆,除烦闷,按说也是一种文学表达。但就当时主流舆论来看,这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罢了。

1957年,毛泽东在《诗刊》上发表了他的旧体诗词和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上述的情况才有所改变。然而许多人还是认为只有毛主席的旧体诗是诗,是了不起的文学作品,但这也只是个特例。因此旧体诗在文学领域一直是“妾身未分明”的。比如在我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诗歌史研究中从古代到近代不要说一流大家的作品,就是三四流的诗人也有人关注;而现当代诗歌史的旧体诗的研究几乎是零,没有什么人关心的。

同类推荐
  • 移动互联环境下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移动互联环境下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移动互联网代表的信息获取方式如今已深度嵌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与需求。出版业转型乃大势所趋,未来发展依旧可观。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着力于以高校为中心的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问题、国外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和启示。
  •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读这本书,我们会感受到“育才”领导的开拓精神,“育才”教师的奉献精神,“育才”学生的勤奋精神。我把它们统称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这种蕴涵着责任、使命、激情、大爱的“担当”精神伴随着东北育才双语学校走过了六个春秋冬夏。
热门推荐
  • 异界之狙击之神

    异界之狙击之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群英荟萃,璀璨星空。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能源短缺,人口爆炸。星空间的血与火,枪与玫瑰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尸骨与野心共同埋藏,阴谋和理想犬牙交错。而洛尘仅凭一人一枪,在异界杀了个七进七出,一颗诛神弹为时代画上了传奇的句号。
  • 神秘岛新科幻系列:猩王的礼物

    神秘岛新科幻系列:猩王的礼物

    遥远而贫穷的秘鲁山区,人人都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先天智力残疾的加西亚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几近崩溃,然而一群大猩猩的突然出现改变了一切,它们究竟是凶残的恶魔还是神的使者?不请自来的行动诡异的富人又在觊觎什么?怀疑还是笃信,放弃还是坚持,加西亚的家人、心事重重的富人,所有人都必须做出最后的抉择……
  • 超战星核
  • 先秦的星空

    先秦的星空

    历史的星空很灿烂,总有几颗星星能留下印迹。
  • 腹黑世子妃日常

    腹黑世子妃日常

    一朝穿越,腹黑狡诈的她竟成身中寒毒的病弱千金,未婚夫唯利是图,将她贬为贱妾,她冷冷一笑,勇退婚,甩渣男,嫁世子,亮瞎了满朝文武的眼。不过,世子,说好的只是合作算计人,你怎么假戏真做了?喂喂,别说话不算话啊。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 下堂妻要拒婚

    下堂妻要拒婚

    她,柳弯弯,大龄剩女一枚。一朝穿越,得知了自己竟然嫁做人妇。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在此的得知了,她是个弃妇。大怒一声"靠,老娘好不容易嫁出去,竟然是弃妇。"好吧木已成舟,弃妇就弃妇。常言道,正妻为尊,可是为什么,这里却全变了?小三挑衅,丈夫偏爱。婆婆刁难。还时不时的有外宾前来暧昧。温柔太子总是含情脉脉略带悲伤:“弯弯,日后,我若为帝,你必为后。”邪魅奸商总是风情无限:“弯弯,你说过,我的就是你的。那么,是不是说我也是你的?”神仙大伯更是云淡风轻说爱她。还有黑腹相公,总是纠结的看着她。柳弯弯无奈摇头:正室难当啊,斗小三,防相公,还要外带自己产业。当真是正室难为。片段:一家宴上,女子一身和她相仿的红衣亮相,带着胜利者姿态看着柳弯弯:”姐姐,相公说,这次家宴由妹妹主持,姐姐不需要来的。“柳弯弯闻言,婉约一笑:”妹妹,没记错的话,这家的正室,目前还是我。该走的,是你才对。“此言一出,满座哗然。片段二还算优雅的房间内,男子一身紫衣,看着柳弯弯,妖娆道:“弯弯,这次的生意,你输了。”柳弯弯依旧在笑着,那么的温柔,转瞬间,冷漠看着男子道:“输赢还很远我这辈子,从来没输过。”片段三皇宫中,男子一脸柔情:“弯弯,现在我是皇帝了,我可以娶你了。六宫只为你一人而设。”柳弯弯闻言,平静的很:“皇上,你想要开疆扩土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何必要让弯弯成为红颜祸水?天下,与我无关。”谁言弃妇不受宠?且看柳弯弯如何化险为夷柳暗花明,最终和心爱的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故事。作者的话:此文乃正剧,此文乃一对一。此文偏宅斗···最后,欢迎大家踊跃收藏。http://m.pgsk.com/2339491891/profile/这是鱼蛋的新浪微博,刚刚开通,有微博的亲们,调戏我吧。推荐自己的新文(腹黑儿子拐娘亲)部分简介当现代铁血教官穿越成古代生孩子的“男人”,会是如何的爆笑场景?当现代女,穿越古代世袭丞相世家,会是如何的憔悴?当她穿越当天,生下了一颗巨星大蛋,会是怎么样的无语问天?当蛋碎了,娃大了,不叫娘亲叫娘子,她又会是何等的崩溃?腹黑儿子拐带残暴娘亲,谁输谁赢?穿越不可怕,可怕的是穿越的莫名其妙。她好生生的一大活人,不过是在浴室睡一觉,醒来就遇到了自己生孩子,多么让人泪流满面的悲剧啊
  • 爱,永纯

    爱,永纯

    编完此稿,眼睛依旧潮湿。不承想风光无限的央视主播郎永淳和他妻子也命运多舛,马失前蹄,癌症“敲”门。他们也是草根。从江苏——北京——上海——国外;从肿瘤病房——央视演播厅,他们来回动荡,他们沉浸在滂沱的泪雨中,活得很累很决绝,但他们很顽强,很感人,一直相携、相守。为此我们编纂了他们合著的《爱,永纯》一书中最炽烈的部分,望您喜欢!圆缺来到人世上,原本就是一次偶然,离开这个世界是必然,然而谁不贪恋生得绚烂,活得漫长?没有想到,癌来敲门下了动车,赶到深圳的酒店,已经23点多了,昏黄的灯影里,媳妇在等我。
  • 我是十七皇子

    我是十七皇子

    重生于武道世界中虞朝一皇子。某日,他忽得氪金系统。从此就飘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