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100000026

第26章 仁 爱 (4)

在一篇《勿畏强而侮弱》的文章中,我已经阐述了打抱不平的道理,这是针对强弱有冲突的情况说的。其实面对弱者,我们经常会有一种同情、怜悯和不安的感觉。人类总会因为平等才会安心,看到不如自己的,就会慨叹上天的不公,总想人为地促成人与人的平等。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这就是爱护弱者的原理。

在某些低等动物中,爱护弱者的行为早已出现。例如秘鲁的野羊总是成群结队地出行,遇到袭击羊群的猎人时,那些身强体壮的成年羊会挺身而出担任护卫,等到整个羊群都安全通过后,再跟在队伍后面殿后。还有一些鼠类总是把寻来的食物先分给那些失明的同伴吃。印度有一种小鸟,会按时喂养那些失明或者受伤的同伴。在这方面,进化程度较高的人类难道还不如那些羊、鼠、小鸟做得好吗?如今的普通百姓,在上下车船遇到残疾人时会主动让路,并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妇女上车没有座位,就主动站起来让座;看到她们随身携带重物,就主动为她们传递安置。这些都是爱护弱者的表现。

在大海中行船,假如突然遇到不幸,按照惯例,救生艇必须要先用来救助妇女儿童。有剩余的,男人们才能够使用。如果有不明事理的男士和妇女儿童争抢,就是枪毙了他们,也不为过。这也是为了爱护弱者,情急之中不得已的选择。

在战争中,杀人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然而,对于那些已经投降或者受伤的兵士以及交战国的妇女儿童,按照国际惯例不能加以残害更不可杀戮。一战时期,德国的飞艇和潜水艇残害了很多无辜的妇女儿童;在舆论界对德军的抨击中,更把他们对妇女儿童的残害作为重要依据。由此不难看出,爱护弱者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舍己为群

把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群体。所谓群体,就是用来谋得个人都需要享有的公共利益。然而,倘若群体遇到了危险,但群体之中没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保护群体,这个群体很快就会灭亡。在这种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我们就有了舍己为群的义务。

舍己为群的理由有两个:首先,自己身处群中,如果群体灭亡了,自己也无法摆脱灭亡的命运。此时舍己救群,如果群体没有灭亡,那么自己也未必会灭亡;如果群体没有灭亡,而自己先灭亡了,那也比群体和自己都灭亡要好很多。这些看法包含了对个人的考虑。其次,站在群体的角度上来看群中的每一个人,个人的价值要比群体的价值小得多。如果一个人的牺牲就能救众人,为什么不去做呢?如果一个人这么想,就会得到一个舍己为群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认为,就会得到舍己为群的众人。这种看法没有包含对个人的考虑。这两种观点,虽然角度不同,但舍己为群的决心是一致的。下面我们就用事实来加以佐证。第一是参军。战争本身是罪恶的,但有时因为遭到野蛮人的攻击,为了抵御外侵、保护自己而战斗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例如二战时期比利时受到德国的攻击,比利时人民奋不顾身抗击敌人,难道这不应该吗?第二是革命。

有革命,就不可避免地要流血。不革命,就要在政府残暴的统制下生存,即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所以人们才会不怕流血牺牲而去革命。例如法国一七八九年的革命以及中国这些年的革命,革命之前,由于宣传和提倡革命而被捕杀的人很多,在革命战争中死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都是出于舍己为群的考虑才会这样做。第三是暗杀。暗杀,是革命中最为简单的手段。消灭罪魁祸首而原谅从犯,杀一儆百,流血不超过五步。古代的如荆轲刺秦王、近代的如索菲亚暗杀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第四是为真理而牺牲。所谓真理,是和平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然而有时真理被教会、君王、政党、贵族等视为大忌,所以没有舍己为群的精神,更不敢公开谈论真理了。例如苏格拉底对哲学进行了创新,结果被捕入狱惨遭杀害;哥白尼创造了新的天文学说,结果却被教皇视为眼中钉;巴枯宁由于主张无政府主义遭到囚禁、流放,这些都是为真理而牺牲的典型的例子。

其他的如飞机试验、南北极的科考探险等,如今来看,这些都是具有牺牲精神的事业,虽然有的是由好奇的人和争强好胜的人完成的,但这其中也包含了为群体利益的动机,所以在此列举出来。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博爱及公益

博爱,是人生最高的道德,与正义恰好是正反两个层面。行使正义,能使人免于作恶;而引人向善,那就非心怀博爱不可了。

有人能做到不违犯国法、不违背公义,对于人们之间的生命、财产、名誉等义务,也都能做到,可以说已经符合正义的要求了。然而对道路上饿死的人却不懂得同情,门口有孤儿也不知道救济,又怎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呢?

博爱者,就是施恩而不图回报,帮助他人却不谋求利益的人。在动物界中,凡是能够历经岁月变迁而使得种群繁衍下来的,都具有同类之间相互帮助的天性,人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性的,假如只是斤斤计较于付出和回报之间,却不体恤自己的同胞,不等同于泯灭了自己的天性,面对动物不应该感到羞愧吗?

人与人之间,不能没有亲疏的分别,而博爱的方式,也是以此为先后顺序的。不爱自己的亲人,怎能去爱别人的亲人;不爱自己的国人,怎能去爱别国的人,如果说有人可以做到,那么不是虚伪就是谎言,聪明的人是不会相信的。孟子曰:“尊敬自己的老人,才能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才能爱护别人的孩子。”又说:“亲近亲人才能仁爱百姓,仁爱百姓才能爱惜万物。”这就是博爱的道理。

如果每个人都有博爱的心理,观察他们组建的家庭,会发现父子亲近、兄弟和睦、夫妇和顺;观察他们所处的社会,会发现没有强取豪夺,没有纷争,穷人和富人之间不互相敌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不互相欺凌,老人、幼儿、残疾人、病人都有人照顾奉养,人们之间和谐相处并充满善意,整个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心情畅快,如同春天登台眺望美景,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幸福吗?

博爱,就是把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给予他人。因此,看见别人生病就会伸手救治,看见他人有危难就会施以援手,看见他人穷困就会慷慨补助。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假如处在疾病、危难、穷困境地的那个人是自己,又怎么会不希望别人给予自己拯救和帮助呢?

孩子来到井旁,见到的人都会产生同情的心理。人类互相关爱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看见他人有危难却不去救助,一定不合乎人情。如果每日沉迷于计较个人利益,从而养成凉薄的习性,才会忍心做出这样的事。如果不能挺身而出帮助他人解决面临的危急情况,又怎能指望他为社会、为国家做出牺牲呢?华盛顿曾经跳入湍急的水流中,解救濒临溺死的孩童,后来他为了十三个州的同胞脱离英国统治、建立独立国家而自我牺牲,关键也是有这样的博爱之心。当生死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能够当机立断,固然是由于他对同胞发自肺腑的关爱之情,然而也一定要有毅力才能做到,这就有赖于平时的修养了。

救治他人的疾病,尽管不一定有挺身赴死的危险,然而看护传染病人,就差不多与献身一样了,没有极高道德情操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如果这个人的身份地位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又或者具有侍奉父母的责任,却轻易以身试险,也是不合适的,这时应当理智权衡轻重。

周济他人钱财,不应当计较数量的多少,他的情意已经实属难得,接受的人更加不能不感激钦佩。拿出自己剩余的来周济他人的不足,是他对同胞友好关爱的本心所生发的结果。慈善之所以可贵,原因就在这里。若是没有博爱之心,而只是模仿别人做一两件善事来博取虚名,即便他施舍得再多,其价值也比不上别人诚心诚意却少许的付出。而且这种伪善沽名钓誉,只会损害道德,而接受施舍的人,又怎能长时间铭记呢?

博爱者做慈善,只担心自己的力量有所不及,而他人是否感激自己,并不是他所关心的。即使他人不感激我,也只是那个人的是非对错,对于我的行善,又何曾有什么伤害呢?若是因为他人忘记自己的恩德而感到愤怒,就放弃行善,这样的慈善,就是专门为置换恩情而设置的,岂能是博爱的人所做的事情呢?只是接受他人恩德却忘记的人,其行为的不道德是显而易见的。

博爱,不只是施行慈善那么简单。行善,也要讲究方法。因为,按照道德的标准去关爱他人,应当为他谋求永久的福利,而不是让他享受一时的快乐,如果不仔细考察他需要帮助的原因就随便施舍,接受施舍的人有可能不知道节制,刚拿到财物就随便挥霍掉,那么我们所施舍的东西,对于他人又有什么帮助呢?还有些人习惯于荒废懈怠,不谋求自立,而把接受他人的施舍作为谋生的手段,如果中了他们的计谋,只能助长他们的依赖心理,使得他们永远都不会有自我振作的一天。关爱他们反而害了他们,这就不能不谨慎行事了。

如此说来,博爱作为一种美德,就越发明显了。然而如果没有扩大充实它,用来发展社会事务、兴建公益事业,我们对于社会的基本义务,还是不能说没有遗憾。为什么?我们处于社会之中,就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每一个人对于公益事业的需求,即使不一定像生病患难的人那样急等着救援,大致上他们的需要都差不多,如果只看见生病患难的人等待救援,却不顾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公益事业,难道不是只顾部分而放弃整体、得到小的失去大的吗?

人的才能不同,职业更是有差异,集合全社会的人,却要求他们建立同一种事业,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发挥各人的才能,让他们各自去图谋公益事业,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农民、工人、商人承担生产和致富的责任;学者、官员致力于改善社会风气的目标,只要有益于社会,尽管各自从事的事业有所不同,取得的效果却是一样的。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把自己局限在自我和家庭之内,而对社会没有益处,等到人死去以后,无论是贫穷、富裕、聪明、愚笨,一切都随着生命结束了,什么都不会留下。只有建立有益于社会的功业,即便生命结束了,功业并不会一同消失。这样,才不算虚度了一生,而一生所接受的社会福利也算是没有愧对了。

所谓公益,不一定要以眼前的功利为准。例如文学美术,其成果常常好像是无迹可寻,然而要开拓国民智慧、增长国民见识,让国民品性变得高尚,就一定要依靠这些。因此天才和精英人士应该超脱于功利之外,专心以发扬光大国家的荣誉为志向,不追随前人的道路,不接受别人的糟粕,发扬自身的灵性,来雕琢并改变社会,像长夜里闪烁的明星和座位边耀眼的鲜花,无形之中,社会都受到了它的恩惠。如果一个国家富甲天下,而其在文艺学术领域却没有任何值得记载下来的东西,千年以后,谁还会知道它的名字呢?而古代那些已经变成废墟的国家,因为文学和美术的辉煌成就而名垂百世的,往往不在少数,文学艺术的巨大作用怎么可以忽视呢?

不只是这些,即使是社会中最为显著的事情,也不应该安于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远的考虑,而且应该将其范围设计得更加长远,以便留给并造福后人,否则社会的进步就无从谈起。因此有作为的人规划事业,固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受益,然而其益处却能长久维持下去,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博爱。

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捐献钱财以助力公益事业,这是人们所能做到的,而后世子孙可以一起享受这些利益,和那些很快就用尽了的吃喝交往的费用比起来,它的价值要高出多少啊?例如修补河渠、修缮堤防、建筑港口、开辟道路、开拓荒地、设立医院、建设学校都是如此。而其中又以建设学校最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又例如个人设立图书馆供人自由阅览,效果也是一样的。其他例如设立幼儿园、养老院等,也属于博爱事业中比较高尚的行为,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用此类公益事业的盛衰来衡量。

谋划公益事业的人,还有一些事情要特别注意,就是千万不要借公益的名义去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好事的人往往被美好的名声迷惑,不考察其利害关系便仓促行动,结果很容易招致失败,然后放弃又去做其他的事情。若是这样,不只是损害自己,还会成为那些自私自利之人的借口,让那些真心向善的人失望沮丧,这一点从开始就要慎重。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本书包括《哲学大纲》《美学与美育》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简易哲学纲要》《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怎样研究哲学》《孔子之精神生活》等四文,简要介绍哲学定义、内涵、学术史与研究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收录蔡氏关于美学、美育的文章、讲义、采访记录等,是作者美学思想的系统记录。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年)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年)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热门推荐
  • 落叶归根那我归你

    落叶归根那我归你

    【已完结】他们本应该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也不可能相交,然而命运却总是爱开玩笑。将他们紧紧绑在了一起!他说: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冷漠的对待全天下所有人,可是遇见你,却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心甘情愿。她说:我可以为了我的家人、为了我的职责而放弃我的生命。但是你,却是我始终都放不下的那个人。
  • 男主起开女主很忙

    男主起开女主很忙

    她宇宙联盟的新星,但是却不幸的被当成了试验品。拼死一搏终于让该死的实验室爆炸,在爆炸中她也身陨。没想到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异界,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不过现在在她灵魂中整天闹着找她要报仇的光脑是哪位?不过这些跟她都没有关系,她只想过一个独立,自主,慢慢打怪升级,外加和仇人小光脑斗嘴的悠闲小日子。可是逍遥悠闲了十几年之后,她却惊悚的发现,她原来穿越的是一本书。穿越一部书不可怕,可怕的是这部书是一个典型的种马文。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最可怕的是她竟然还是百十个女主中的一个,而且还是众多女主中唯一一个无实力的普通人女主。现在她要面临的问题是:甩了男主继续过自己打怪升级的小日子?还是将男主各种虐之后养成忠犬?这是一个问题。若想知道详情,请入坑。
  • 守护甜心之双柒缘落

    守护甜心之双柒缘落

    【守护甜心之碎梦重生】“彼岸,恶魔的温柔。”她洁白如雪,名曰曼陀罗华,盛开于天堂之路,是天使的化身。她鲜红如血,名曰曼珠沙华,布满在地狱之途,是恶魔的化身。她们本是双生花,骨子里都流淌着死亡的血液,却在不知不觉中,成就了“神圣之地”与“炼狱之地”。百年来,曼珠沙华主宰于地狱,统领着坠落的难民。罂粟是她的得力部下,两人同是地狱的象征。曼陀罗华孤身作战,她是新生的象征,在天堂那漫漫星河中,指引迷途的归魂,使生灵得以安心。碎梦重生.唯玉暗漓.碎醉沉年.银笙南忆.简介随便看看就好了,和内容其实木有多大关系。
  • 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

    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沟通交流。比如,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买商品时与对方讨价还价,与家人商量到哪儿去游玩,跟老板提加薪,与同事商量中午去哪儿吃饭,说服面试官录用你……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说服”与“被说服”之中。每当这时候,因为各自的出发点、观点不一致的状况就会经常出现,无论是谁,潜意识里都希望对方能“服从”自己,认可自己的观点,那么这就需要掌握点说服技巧,学会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一书,从十个方面,通过实用、有效的技巧来告诉你如何拥有说服力,如何才能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成就自己的非凡事业,愿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 杞兰梳妆

    杞兰梳妆

    南朝——民间……他是脸上带雀斑的麻雀,她是一个平常不过的丫头红儿。两个人相识又分开。时过境迁,他成为了南朝皇帝杞正,她的真实身份是太师府大小姐苏兰,苏兰又阴差阳错进宫当了他的妃子过起了宫斗的日子……其中的故事很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三国之偏史

    重生三国之偏史

    同样是重生三国,别人喜欢打斗,周汤却喜欢逛景,看厕所,闯妓院。儿子周洋,大学毕业,还没谋生立业,却被迫展示军事才华。荒诞不经的经历,歪打正着的际遇,走啊,我们一起去三国!!收藏,推荐,月票,走一拨!!
  • 堂德多

    堂德多

    中产阶级少年,人称“酱油王子”的堂德多,无奈卷入无数纷争,最终成为新世界的开创者,终结了无数年的乱世。
  • 蓄势待发

    蓄势待发

    天降正义跳狙飞人火中作自己17岁的天才少年渴望在major留下自己的印记(会涉及现实人物,但请勿对号入座,故事里的人和现实里的人绝不一致)
  • 宇宙之王丫

    宇宙之王丫

    一粒种子从黑洞中掉落砸在失恋又遇新欢却被旧爱发现的帝心头上,然后帝心发现自己穿越重生了,重生的世界不出意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世界,自己所知的语数外物理化音体美在这里都“有”。这里有很多强大无匹,叱咤自己的修行者,而自己……咳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