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8600000008

第8章 读书的精神 (2)

三、自圆其说。有些人在写作的时候喜欢拉出古人为自己做辩解,可是,他们不尊重人家自己的想法,而是弄虚作假地为自己设定的念头服务。

钱钟书引用嵇康的《养生论》为例。在这篇文章里嵇康说:“曾子衔哀,七日不饥”,曾子的亲人死了,他七天不吃饭也不感到饥饿。嵇康这样说是为了证明哀伤可以作为人的养生之道。后人提出质疑说,不感到饿这话是曾子自己说的吗?钱钟书则拿来《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的话“我虽然心中伤悲,但仍然想着要吃晚饭。虽然痛苦,但我的肚子命令我吃饭,可以把痛苦稍稍忘掉。”证明嵇康的养生之道不值得相信。如果完全相信了嵇康的话,按照他说的去做,不知会闹出什么样的危险来。

四、引人入胜的误解。误解有时会给后学者造成危害,有时却也别出心裁,造成一些引人入胜的效果。西方诗人如瓦莱里、艾略特都曾谈到或应用过这个理论:“误解或有创见能引人入胜”。钱钟书发现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唐初大诗人张九龄,他做过一首咏梅的诗,其中一句是“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有一个传抄的本子把“馨香”误写成了“声香”。但是,后人在选编时一直就错了下去,当唐朝诗人钟惺读到时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反而评价这有声音的香气“生的妙”,并在自己的诗里一用再用,以至于明末的很多诗人也受其影响,诗歌里处处“声香”。钱钟书总结道,把误抄当做妙词也是有理论根据的。佛经里就讲过,人的六种感官可以互相为用。尽管钟惺的创作不过是无意中巧合,毕竟还是把西方的“通感”修辞法迎接到中国的传统诗歌里。歪打正着,“尽信书”居然信出了传唱千古的名句。但这不是说让大家都去别出心裁地误读,在这看似偶然的收获中其实也有必然性,那就是遵循了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规律。

上文列举的种种情况,漏洞百出也罢,别出新意也好,都说明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文字有时并不可靠。完全相信书本也会让你增长许多错误的见识;完全不信书本,除了让自己无所长进外,也许还会和一些灵感和美妙的发现擦肩而过。看来,怀疑精神必不可少。

文史不分家

古人写历史时往往不自觉地运用想像、虚构等文学手法,历史,不知不觉地就走到小说的道路上来了。在原始先民那里,历史和诗,描写和叙事混杂在一起,与其说:“古诗即史”不如说:“古史即诗”。一切典籍都可以当做史书来读,因为,真正的历史不是具体的事实记录,而是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精神和心理蜕化的痕迹。

怀疑精神就是对一切书都不相信吗?作为一个自古重视历史的国家,我们拥有许多被专家奉为权威的史书,它们也不可信吗?别忘了,我们的先人是向来讲究“良史”传统的。古人早就为一名合格的史官定下了标准:不夸饰功德,不隐瞒恶行,为了一份真实的历史记录而写作。可是,良好的愿望和事实往往脱节,钱钟书以为对史书也不能完全相信。

历史是这样写成的

《左传》是中国成书最早的史书之一,它主要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历史。在它之前,有相传为孔子编定的《春秋》,但是《春秋》记事非常简略,因此能生动详尽地再现那段史实的,就要数《左传》了。《左传》里有一段记载介之推的故事。僖公二十四年,在外流亡19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赏赐曾跟随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肯做官,也不想接受赏赐。《左传》记载,他对母亲说:晋国复兴是老天的功劳,我怎么能贪天功为己有呢?做臣子的把占有天功,接受赏赐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做国君的滥加奖赏,上下互相欺骗,我怎能和他们相处呢?既然我口出怨言,就不能拿他们的俸禄。母亲回答:如果你真能做到,我就和你一起归隐吧。然后,母子两人一起自焚于山林中。这个故事听起来绘声绘色,可是,钱钟书说,母子临死前的对话别人怎么会知道呢?所以,一定不是记录的原话,而是作者设身处地,按照他们的性格身份,模仿他们的口气写出来的,好像后世小说、剧本里的对话独白。在《左传》、《史通》、《资治通鉴》等很多史书里都能发现类似的例子。

古人就是这样写历史的。如钱钟书所说,他们在追叙真人实事的时候,总不免揣摩情境,体会人情,把写小说的虚构笔法用在写史书里。古人多半“有诗心而缺史德”,即使怀着要做一名“良史”的美好愿望,毕竟因为历史意识比较浅薄,不懂得区分真幻,只记载确实可信的事情,把需要质疑的地方保存下来供后人评说,结果,抱着想当然的心态写作,不免捏造出一些莫须有的东西来。

就算所记的事情都有确凿的证据,一般也没法摆脱从中作梗的语言。语言既是沟通的工具,又是每个人所独有的。因为,对一件事的语言表达不同,传递给别人的信息不同,理解起来自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笔写作时,语言习惯的差别又会导致口气的轻重之分,叙述的详略之分,这种微小的差异也足以让事情偏离真实的轨道了。更别说语言还有修饰功能,想像、夸张、描写的运用让历史在不知不觉中就变了味道。其实,由于语言的不自觉运用造成的失真比事情本身的失真还要严重。

扑朔迷离的历史和文学

在这个历史意识发达的古老国度里,历史,几乎成了衡量一切艺术的标准。很多人热中于从艺术描写中找出历史的痕迹,甚至认为艺术总是对历史的影射。但是,钱钟书却打起“古史即诗”的旗帜对那句“古诗即史”的名言大胆挑战。他辩解说,我们的先民在尚未开化、思维混沌的时候,是不分什么历史、诗歌的。那时,不论祭祀、婚嫁、宴会还是行军打仗都可以用歌唱、文字等各种手段来记载、交流经验、积累知识、抒发情感,种种用途可以集中在一篇文章里面。记人记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且常常放在抒情的文字后面,可以说,历史记录和诗歌往往不分彼此。再说,用艺术来娱乐人生是人之常情,根本不必依附于其他目的。

先民在他们居住的洞穴里画上壁画,在刀上雕刻花纹,哪一样又能挡风雨,解饥渴呢?诗歌的诞生,同样是这种情况;记事的同时,对文字润色加工就是为了愉悦耳目,为了抒发情感。如果一定要把历史当做诗歌的本质,就好比对沙砾里的金子视而不见,本来能吃到竹笋却把竹竿吃掉了。总之,先民最初记事包含着复杂的目的,保留历史不是记事的第一推动力,从画出第一个字符的那一刻,文字里就包含了丰富强烈的情感,只是随着文明进化,文章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才出现了专门记事的历史。从此意义上看,诗反倒成为历史的本质。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钱先生所说的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诗歌,而是寄托了人类情感的一切艺术文化的统称。诗歌、小说、雕刻都是诗,在其中寄寓的诗意情怀也都是诗,可以把诗理解为我们在“论读书”一章里谈到的诗心。

但是,即使在专门为历史进行的写作出现后,文学创作的虚构手法也常常被无意识地用于史书中,历史便悄悄走上了通往小说的道路。史书里不仅经常可以见到让明眼人会心一笑的小片段,而且还成了小说的材料来源。我国的长篇小说是从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话本,就是说书人的底本。在宋朝繁华的都城汴梁,有很多以说书为生的艺人,他们讲的内容十分丰富,有鬼怪神仙、佛教故事、男女爱情,还有战争故事和绿林英雄。其中的战争故事和绿林好汉的故事几乎都是取材于历史,然后又经过演绎加工而成。文人把说书人的底本加以改编或者模仿他们说书的形式自己创作,加入更多的修饰和虚构,就出现了小说。比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中的很多内容和史书的记载可以互相印证。实在发生的事情和头脑里的虚构只有一墙之隔,稍不注意就走进小说的世界里来了。

英雄所见略同,钱钟书举出一些西方学者的话,进一步说明历史和文学的关系。一位西方哲人说,历史是一个大掌故,那种像伏尔泰剪裁掌故而写成的史书是最有趣味的艺术品。法国小说家梅里美则更坦率地说:“我只喜爱历史里的掌故”。

看来,我们无法说清究竟历史和文学谁的出现更早,谁的地位更高,只好把它们称做兄弟了。这对兄弟关系密切,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想弄清他们真实身份的人感到扑朔迷离。

绕到历史和诗的背后

究竟是什么模糊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把本来虚构的艺术当做真实的历史,而在读历史的时候面对漏洞破绽又失去了辨别的能力呢?在诗和历史的背后有一个秘密,那就是“真实的感觉”在捣鬼。钱先生把这种感觉叫做“虚幻的花园里有真实的癞蛤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历史里有很多偶然的事情发生,文学创作的时候却可以构思剪裁,按照必然的规律描写。所以,读小说时我们会有强烈的真实感。写史书时,也会不自觉地受这种感觉支配,写出些理所当然的文字,读者也能同样信以为真。

同类推荐
  • 梦醒记

    梦醒记

    这是一本用梦境编织而成的成人寓言集。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文字,带领你进入她多姿多彩的梦境。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变得满心欢喜,思维更加澄澈,心态更加祥和,这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思想的力量。就像有一道光,驱赶走了所有的黑暗和心头那些挥之不去和不可言说的压抑与委屈。
  •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戴锦华教授作序推荐,《想象的共同体》,一部民族主义的颠覆之作,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全球学界声名鹊起,至今余波未散。思想生发的背后是个人成长与时代流变的交汇。《椰壳碗外的人生》将带领读者叩访安德森的生命故事及历史现场。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言,这是一位学者的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是一段20世纪特定时段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要思想生成发展的历史。还原历史语境,以获得校准自身的可能。
  • 新月·飞鸟:泰戈尔诗选

    新月·飞鸟:泰戈尔诗选

    本书是泰戈尔最富盛名的两部诗歌集,其睿智的话语、深刻地观察、优美的文句对于今天的读者依旧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册)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册)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本:《穿过森林的男孩》、《刀锋》、《爱的边境》、《你是我一切的一切》、《长夜漫漫路迢迢》、《夜莺书店》、《树上的时光》、《寻找更明亮的天空》、《个人的体验》、《圣诞男孩》。
  •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给少男少女》中所收的文章是1944年李霁野到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前后为同学做的六次演讲,被誉为是“亲切坦白的教育”,围绕读书与生活,爱的艺术,大自然的乐趣等话题娓娓道来,对年轻人的身心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开启心智,启发智慧,并对生活自然抱有温暖热爱之心,作者知识渊博,人生体验丰富,思路流畅活泼,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再度撩情,前夫放开我

    再度撩情,前夫放开我

    “我们离婚吧。”他旅游归来第一句话就是这样。她沉默了一下,“等奶奶生日完。”“年初说年初忌讳多,不宜离婚,年中等奶奶生日过完,冬天说要过年,浅语你守着一个从来不曾爱过你的男人有意思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存档使我变强

    存档使我变强

    “有神功秘籍吗?”“没有”“有宝箱抽奖吗?”“没...没有”“有美白磨皮瘦脸抛光一条龙整容服务吗?”“没...没...没有”“你什么都没有,我要你何用!”徐晨怒了!“我要什么都有,我要你何用!”系统也怒了!靠系统是不可能靠系统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靠系统的。练功又不会练,把妹又不会把。只能靠给系统打打工,这个样子才能维持得了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Herland

    Her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寰云霸主

    寰云霸主

    亿万年前,创世之神耗尽心力而死,只开创了一个并不完善的寰云界,大神殒命空留一指神髓辗转于尘世之间,却被萧雨这个从地球上移魂而来的穿越者唤醒了,更为神奇的是,他的识海之中居然还住着一位神界天尊,指导着萧雨一步步成长起来,经历了无数的险象环生,体会了至亲的生死离别,直至称霸寰云。
  • 认知商:如何认清现实与错觉?

    认知商:如何认清现实与错觉?

    通常,我们坚信自己的所见所感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记忆也都是准的。我们都生活在自我认知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经由我们的认知创造而来,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对待周遭世界的看法与行为。事实是,这个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还可能充满了种种错觉。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制于自身认知商的高低。布莱恩博士是美国久负盛名的眼科专家,他从眼病患者对世界的错误感知入手,提出了认知商的概念。他认为,认知商是指如何解读事物,以及利用我们的经验来区分现实与幻想。他结合哲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社会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与精彩案例,指出人类认知商因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处于低水平,这也导致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出现了错觉,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但认知商并非不可改变,它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它起始于意识,需要勤于练习,オ能形成习惯。布莱恩博士在书的最后给出了评估和提升认知商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和做出决定的方式。我们是如何在心理和行动上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的,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 媚骨天成之九儿

    媚骨天成之九儿

    她,是亡国奴隶之后代,生来卑贱受人欺凌轻视,掩盖倾城容貌沦为婢女却避免不了依然入了他的眼。他,当朝帝王嫡子,生来天降祥云受万众瞩目,注定为俯视天下之人,然天生冷漠无情的他却被一只胆小的麻雀拉动了心弦,自此便爱上了这猫捉老鼠的游戏。他说只要是他看中的东西便没有放手的道理,可在折断她双腿的时候他眼中滑落的又是什么,为何要选择背叛他,他只是为了留住她而已。
  • 书之万虚

    书之万虚

    万虚境的王上无聊透顶,就喜欢到处去搞事情,抬手间就能灭了一个界面的她,竟然会跟一群修真者比谁厉害,真是太欺负人了啊,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她却在一个低等大陆撞脸了一个小废物,唉~人之将死,就应了她的遗言吧,反正修真者一世,最多不过万年而已,她已经不知道活了多久了。
  •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狠辣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狠辣

    她是左相府倾世嫡女,毫无心机的她被庶妹算计,渣男虐待,惨死冷宫。一朝重生,她势要渣男庶妹付出惨痛的代价!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