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100000003

第3章

人口增长和食物增加的比率是不同的——这两种不同的比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由此而使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境况经常发生摆动——这种摆动为何不像预期的那么明显——本书基本论点所依据的三个命题——根据这三个命题来考察人类迄今所经历的各种不同状态。

在第一章我说过,如果不抑制人口,它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人类所需的生活资料则是以算术比率增加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承认,直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至少就有记载的国家来说)的风俗会如此淳朴,生活资料会如此充裕,以致能够丝毫不抑制早婚——下层阶级不会为此担心家用不足,上层阶级也不会为此担心生活水平降低。因此,就我们所知道的无论哪一个国家而论,人口增殖力从来没有完全不受任何约束地发挥过作用。

无论婚姻法存在与否,在天性与道德的驱使下,男人似乎总是倾向于及早爱上女人。即使择偶不成功而又会有重新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要不是没有限制或者是极其不道德的,就不会对人口产生影响。况且在我们现在假设的社会中,人们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罪恶。

因此,在一个国家中,如果谁都权利平等,道德风气良好,风俗淳朴,有非常充裕的生活资料,谁都不担忧家人的生活,人口增殖力就可以不受抑制地发挥作用,那么,这个国家人口的增长速度就会比迄今已知的人口增长速度要大得多。与欧洲任何近代国家相比,美国的生活资料一直较为充裕,风俗较为淳朴,所以也较少地抑制早婚。正因为如此,我们发现,该国的人口每二十五年就翻一番。

这种增长率虽然尚未达最高的人口增殖力,但却是实际观察到的结果,我因此要把它看作一条规则,即人口若不受到抑制,将会每二十五年增长一倍,或者说将以几何比率增加。

现在,我们对地球的任何一部分作些观察,比如某个岛国,看看它所提供的生活资料能以什么比率增加。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个岛国现有耕作状态下的情形。如果我假定,通过实施尽可能好的政策,开垦更多的土地,大规模地鼓励农业,在第一个二十五年里,这个岛国的产量可以增加一倍。那么我想,这便是所能做的最为乐观的假设了。

在第二个二十五年,假设产量能增加到原来的四倍是完全不可能的,对土地性质的全部了解,不允许我们这样假设。我们所能想象的最大增加幅度,是第二个二十五年的增加额,或许会同原产量相等。这无疑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但我们且把这看作是一条规则,也就是假定,通过作出巨大努力,该岛国每二十五年可以按最初的产量增加其总产量。即便是最富有激情的思辨家,也不能想象有比这更大的增加额了。以这样的幅度增长,几百年不到,这岛国的每一亩土地就会被耕种得如同菜园一样。

可是这种增加比率显然是算术比率。

所以,完全可以说:生活资料是以算术比率增加的。现在,我们把这样增加比率导致的结果放在一起做些观察。

据统计,我国的人口约为700万。我们假设现有产量刚好能养活这么多人口。在第一个二十五年,人口将增加到1400万,食物也将增加一倍,生活资料与人口的增加相等。在第二个二十五年,人口增加到2800万,而生活资料仅仅能养活2100万人口。在第三个二十五年,人口将增加到5600万,而生活资料只能养活一半的人口。到第一个一百年结束时,人口将增加到11200万,而生活资料只能养活3500万人口,其余的7700万人口将无法得到任何生活资料。

如果有大量人口由一国移居他国,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因为这个国家发生了某种不幸的事情。这是因为,除非原居住国使人实在不能安居乐业,或移住国有可能给人带来巨大好处,否则,很少有人会愿意离弃他们的家族、亲戚、朋友和故土而定居异国他乡。

为使我们的论点普遍性更大,受移居现象的影响较少,我们对整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地区的情况加以考察。假设人口增长受到的抑制已被完全消除。假设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活资料每二十五年增加一定数量,增加额与目前整个世界的产量相等。这一假设就等于承认土地的生产力永远无限,而且这种增长率要比我们所能想象的人类努力使生活资料能够达到的增长率大得多。

设世界人口为任意数目,比如说10亿,那么人口将按1、2、4、8、16、32、64、128、256、512的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将按1、2、3、4、5、6、7、8、9、10的比率增加。两百年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比将为512比10,三百年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比将为4096比13,两千年后,两者的差距将几乎无法估算,尽管到那时产量已增至极高的水平。

这个假设没有对土地的产量作任何限制,土地产量会不断增加,甚至可能超过人们所能指出的任何数量;然而每个时期的人口增殖力仍然占据着优势,要使人口的增长比生活资料的增长的水平低,那只能通过强有力的自然法则持续不断地作用,使较强大的人口增殖力得到抑制。

下面让我们对这种抑制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考察。就植物和动物来说,情况很简单。它们受强大的本能驱使而繁衍自己的物种,这种本能不受理性的妨碍,或者说不会因为担心其后代的生活而受到妨碍。因此,由于这种自由,繁殖力于是充分发挥,而它所造成的过分结果又因空间与营养的缺乏而受到抑制,对动物和植物来说,这是共同的,但动物还要被相互残食所抑制。

对于人类,这种抑制作用则更为复杂。人类受同样强大的本能驱使而繁衍自己的种族,但理性却出面进行干预,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如果无力供养子女,是否可以不生育。在平等状态下,问题也许就这么简单。但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人们还会考虑另外一些问题。如果生育孩子,生活地位是否会降低?生活是否会遇到比现在更多的困难?是否要更卖力地干活?如果家庭人口很多,即使尽最大努力能否养活他们?是否会看着子女受冻挨饿,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是否会深陷不能自食其力的贫困之境,而不得不由他人施舍生活?

人们认为,在一切文明国家里,正是由于这些思考使许多人不能遵从及早爱上一个女人的自然法则。这种限制即使不是绝对会、也几乎必然会产生罪恶。不过,在所有社会,即使在最放纵邪恶的社会,合乎道德地爱慕一个女子的倾向也总是十分强烈,以致人口会不断增加。人口的不断增加使社会下层阶级沉沦于贫困之中,他们的境遇永远也不会因此有明显的改善。

让我们假定某个国家的生产资料,仅仅能够使其居民过安乐生活。在即使是最放纵邪恶的社会中也可见到的增加人口的不断努力,会使人口的增加超过生活资料的增加。因此,之前养活700万人口的食物,现在必须在750万或800万人口之间进行分配。结果。穷人的生活必然会大大恶化,许多穷人必然会陷于极为悲惨的境地。由于劳动者的数目也多于市场所能提供的工作机会,劳动力的价格必然趋于下降,与此同时,食物的价格则趋于上升。所以,劳动者要挣得和以前一样多的工资,就得更卖力地工作。在这种艰苦时期,结婚会严重受到阻碍,养家糊口也难上加难,以致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这个时候,劳动价格低廉,劳动者人数充裕,劳动者不得不更勤奋地工作,这些会鼓励耕作者向土地投入更多的肥料,进行更加全面的改良,直至生活资料和人口恢复最初的比例。在这个时候,劳动者的境况会有所好转,人口所受到的抑制也会有所放松。劳动者生活境况的恶化与改善,就是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

认识肤浅的观察者不会注意到这种摆动,甚至眼光最为锐利的观察家对这种摆动的周期也难以做出估计。然而,那些善于思考而又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他们都不怀疑,在一些古老的国家,确实存在这样的摆动,尽管由于相反因素的作用,摆动的幅度要比我的描述小得多,并不规则得多。

这种摆动不像预期的那么明显,不那么容易被经验所证实,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很多。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所掌握的人类历史,仅仅只是关于上层阶级的历史,而上面所说的那种摆动却主要发生在另一部分人身上。关于这些人的风俗习惯的可靠记载,几乎没有。要令人满意地记录下一个民族在一段时期内在这方面的历史,需要善于观察的人花费一生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做不间断的细致观察与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一些方面:成年人数与结婚人数比例是什么;限制结婚会在什么程度上使邪恶的风气盛行;与生活较优越的阶级相比较,社会上最贫穷的阶级具有怎样的儿童死亡率;劳动的实际价格如何变动;在某一时期的不同时间内,社会下层阶级的安乐与幸福会发生怎样可见的变化。

这样一部历史对于说明经常性的抑制如何影响人口是非常有帮助的,并有可能证明上述那种摆动的存在,尽管由于有许多因素的干扰,摆动的节奏也许是不规则的。这些因素包括:某些制造业兴起或衰落;农业企业经济增强或减弱;年成好或坏;爆发战争;流行时疫;实施济贫法;发明出减少劳动的方法而劳动市场却并未相应扩大,尤其是劳动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发生差异,这种差异也许比其它任何因素更容易掩盖劳动者生活境况的变动。劳动的名义价格很少普遍下降,可是我们经常看到,当食物的名义价格逐渐上升时,劳动的名义价格却往往保持不变。这等于使劳动的价格降低了,这个时候,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境况必然趋于恶化。资本家们却因为劳动的真实低廉,而越来越富有。资本的增加使他们能够雇用更多的人手。所以工作机会增多,劳动价格因而会上升。但是,在所有社会之中,劳动市场上都或多或少地缺少自由(这或者是教区法造成的,或者是富人容易联合而穷人不容易联合这一更普遍的因素造成的),这会阻止劳动价格上升,使其保持较长时间的下降趋势;也许一直要等到荒年,要求提高劳动价格的呼声太高时,才不得不提高劳动价格。

就这样,劳动价格上升的真正原因被掩盖了。富人们以为,他们提高劳动价格乃是在荒年时对穷人表示同情和给予恩惠,一旦年成转好,他们对劳动价格未回落的抱怨便接踵而来,尽管他们只需稍微想一想,就会明白,要不是他们联合起来压低劳动价格,劳动价格本来早就会上升的。但是,虽说富人通过不正当的联合常常可以延长穷人受苦的时间,可是却没有哪一种社会形态能在不平等的国度避免大多数人经常陷于贫困,或能在平等的国度避免所有的人经常陷于贫困。这一观点的真实性所依据的理论,在我看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认为无法否认该理论的任何组成部分。人口没有生活资料便无法增加这一命题是极其明了的,无需再加以任何说明。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任何民族的历史都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如果不产生贫困与罪恶便不会受到抑制,人们在人生经验中已饱尝了贫困和罪恶这两颗苦果,而且产生这两颗苦果的物质原因似乎仍在发挥作用,这些都为上述命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但是,为了更充分地证实这三个命题的正确性,让我们考察一下人类迄今所经历的各种状态。我想,只需粗略地加以考察,便足以使我们相信,这些命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同类推荐
  •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读这本书,我们会感受到“育才”领导的开拓精神,“育才”教师的奉献精神,“育才”学生的勤奋精神。我把它们统称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这种蕴涵着责任、使命、激情、大爱的“担当”精神伴随着东北育才双语学校走过了六个春秋冬夏。
  •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本书汇集了全国研究雷锋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雷锋精神和雷锋精神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介绍了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前列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
  • 书游记(2015·春)

    书游记(2015·春)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热门推荐
  • 队列之末III:挺身而立

    队列之末III:挺身而立

    《挺身而立》这是20世纪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写的关于一战的战争小说。休战日时男主人公从战场回到伦敦休假,他在这期间同情人会面,而这遭到家人和朋友的误解。待男主人公回到战场后,内心愈发渴望同情人共同生活。
  • 加州第一家

    加州第一家

    我的父亲是州长;我的哥哥将来是州长;我的姐姐是作家;我的弟弟是银行家;我的妹妹们是明星;我自己也是亿万富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老婆是……
  • 我的老公不是人

    我的老公不是人

    上班被猥琐上司骚扰回家又被怨灵缠身险些丧命明明只是个平凡的妹子,只想过简简单单的生活却被一个三百多岁的“死人”缠着不放“你是我的未婚妻,生生世世都只能和我在一起。”“如果我说不呢?”“除非我死了。”男人邪魅一笑,“不过可惜的是,我是永生不灭的!”
  • 山庄里的女人

    山庄里的女人

    林默出生在一个谎言的世界中,从父亲的死开始,他就在寻找信仰之谜。信仰就像是一座古老山庄,围绕着山庄里的女人们,展开谜一般的故事。
  • 修仙大佬不好惹

    修仙大佬不好惹

    前世,她是古武隐世家族的掌权宗主,却被至亲族人暗算身亡,一朝重生,她成为胆小懦弱的普通高二学生,再世为人,她拥有强大外挂异能空间……报仇虐渣,手撕极品亲戚,学渣逆袭学霸,混迹于商界修真界,左手异能右手符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一路逆袭而上,风华依旧,却多了个宠她入骨的男人始终相护!【学霸+逆袭+空间外挂!男强女强,强强联手!】
  • 绿野仙踪:南瓜头

    绿野仙踪:南瓜头

    住在奥兹国的小男孩蒂普,用南瓜做了一个假人,本想用它吓唬邪恶的巫婆曼比,可却意外地被她拿来作了生命粉的试验品,使得南瓜头活了起来。男孩偷了她的药粉,和南瓜头一起逃跑了,他们在一路上又用药粉弄活了一只锯木马,并骑着它来到了绿宝石城。他们帮助稻草人国王对付叛国的女孩子们……最后,所有人惊喜地发现,奥兹国的真正主人——失踪了多年的奥兹玛公主,原来早已经回到了绿宝石城里。
  • 不悔录

    不悔录

    这部小说主人公是一位特殊身份的知识分子——从有着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部队作家,突然因意外情况转业,而成了地方作家协会的领导。用主人公自己的话说,论当兵,部队是正规军,地方是民兵,而论当作家,部队是民兵,地方才是正规军。本书以第一人称自叙传式的写法,描写了主人公柳直正值“不惑”之年,由“民兵”转而为“正规军”的特殊经历,及其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作品大胆,真实、冷峻而又细腻地揭示了这位特殊知识分子,在自己人生转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心电图式的心灵独自,其中既有个人与工作交织着的复杂矛盾,又有与之交错的复杂家庭矛盾,以及激烈的婚外感情纠葛。
  • 风碎虚空

    风碎虚空

    大道三千,我只取一道,仗此一道,纵横万千世界。破虚空,断轮回,恒古留名。
  • 寒山仙人

    寒山仙人

    我本成仙,却又坠凡间,眼瞎、耳聋、手断、腿瘸,纵是仙人亦心灰意冷,拖此残躯,不知苟活何时,罢了,罢了……
  • FBI谈判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谈判战术

    FBI谈判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谈判战术

    FBI谈判专家在实践中积累起来丰富的谈判经验,对于日常生活和市场竞争中形形色色的谈判活动颇有借鉴意义。学会了FBI谈判专家付出巨大代价练就的这手绝活,相信可以让你在谈判中如鱼得水,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