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小青三人也将食盒往地上一放,跟着李福宝转身而去。
小和尚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脸上带了些愧疚之色。
原来这位施主是为了还愿,阻人还愿可是罪过之一
他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叫来了几个师兄弟,将东西搬进去带到了主持的面前。
主持在听完小和尚转述的话语后,默然无语,末了叹了口气,道:“将东西摆出来吧,各处都分发一些,权当替那位施主了却一桩心愿,否则心有障碍,于修行无益。”
李福宝今日带来的吃食着实有些多,挺多都是冷食,冷了也能吃,于是主持在吃完热食后,便用冷食替代了往日的糕点,放置在待客间。
太阳升起之后,前来寒湖寺的人渐渐多起来,有那经常来拜佛的夫人小姐,一眼就看出平日里的糕点不见了,变成了一些从来没见过的漂亮玩意儿。
虽说她们都不是贪吃之人,但人心都是好奇的,跟主持谈完话后,就稍微品尝了一些吃食。
这一吃,倒是停不下来了,直把所有的吃食全吃过一遍,才作罢。
因觉得这些吃食味美非常,夫人们好奇地看向主持,问道:“寺庙内的大厨换了一位吗?今日的甜点倒是特别。”
主持呵呵一笑,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连“李氏早餐铺”这个名字都被他分毫不差地说了出来。
夫人们都是些多愁善感之人,听完主持的话后,都对李福宝几人还愿的态度感动了,抹了抹泪,道:“如若世人都这般言出必行,定要少去许多纷争。”
从寒湖寺中回去后,这些夫人小姐们纷纷命令家中的管家前往“李氏早餐铺”,每样吃食都买上一些,一是为了看看味道是否和寒湖寺中吃到的一样味美,二是为了表达她们对李福宝几人的敬意。
所幸李福宝预料到了今日的生意会有一轮小爆,因此从寒湖寺回去后就一直在准备材料。
等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管家到来后,他们的第一轮早点正好出炉,每样打包了一份递给管家们,还单独塞了一份为管家准备的吃食,这才让他们的脸色好看起来。
常来的那些做工的人在看到管家们又来了之后,倒是没有出言挑衅,反而夸赞早餐铺道:“你们家的东西真好吃,还实惠,所以啊,不来买你们的东西,那是自己吃亏!”
这话说得李福宝开心,特别给他们赠送了一些新出的吃食,既推广了新吃食,又让他们得了实惠,皆大欢喜。
忙到中午时分,总算是没有客人上门,小青煮饭,李福宝跟宋锤子两人数了数铜板,高兴地蹦了起来。
今天的营业额比镇上一个星期的营业额还多!
接下来无非就是坚持二字罢了,既然说了要送九九八十一天,如果因为生意变好了就不送,不说寒湖寺的人会怎么想,就李福宝自己,心里面都过不去。
考虑到人手已经不够用,刘钉子连夜赶回鹿儿屯,挑选了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带了上来。
所幸福多院的空房间足够多,每人一间还富余,这让第一次出镇的孩子们倍感兴奋。
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情况不大好的,从小跟爹娘一起睡,大了些跟弟弟妹妹一起睡,哪里感受过一个人住的滋味?
四人花了几天的时间,将这几个孩子按照性格分开,一人跟着小青,两人跟着宋锤子,还有一个则跟着刘钉子,至于李福宝,她天性爱东奔西跑,带着谁都不合适,便负责每人都教一点。
这几天时间,那名卖货郎又来过几次,每次都将香包席卷一空,像是不要钱似的。
李福宝的心蠢蠢欲动起来,待孩子们能帮手了,便跟宋锤子一起,雇了一辆马车,前往邻县。
白龙马自然也跟着他们一起上了路,但因为他们的马车上放了一堆桂花味的香包,白龙马连跟他们并行也不愿意,远远地跑到前头,权当开路。
虽然说是邻县,但两个县离开的距离还是挺远的,一路上都是荒山野岭,山贼随时都会出现,也难为那些卖货郎了,这完全就是将头提在裤腰带上做买卖。
好在他们看上去就是普通的赶路人,并没有引起山贼的注意,平安抵达邻县。
他们到达的时候是中午,两人草草吃过饭后,便提着香包,带着白龙马前往这里最大的集市。
桂花的味道很明显,经过的路人都会循着味道找上他们,然后七嘴八舌地问道:“你们这香包怎么卖?是灵香阁出品的吗?”
李福宝两人还没找到卖货郎的香包是卖给了谁,因此都被问得有些懵,闭着嘴巴不回答。
就在众人要退去之际,李福宝终于反应了过来,忙道:“灵香阁的香包比我们的贵十文!”
见她这么说,众人互相对视一眼,看上去都有些犹豫。
李福宝拿出一个香包,递给最近的那人,道:“你闻闻看,是不是一样的?”
那人细细闻了一会,点了点头,道:“确实一模一样,这样吧,给我来三个!”
说完,他塞了六两银子到李福宝的手里,然后自己选了三个香包,急匆匆走了。
李福宝看着手上的六两银子,有些傻眼,她本来还有些担心找钱问题,因为刚才信口说少十文不过是担心这些人离开而已,她连灵香阁的香包都没见过,哪里知道人家卖多少钱?现在倒好,这位小哥替她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这香包竟然价值二两银子一个!
就连宋锤子,拿着手上的银子,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香包是他们看着小青做的,十个香包的布料才卖一文钱,桂花不要钱,其他的香料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一文钱一个。
也就是说,两文钱不到的一个香包现在卖出了二两银子!
不仅如此,前来买香包的人越来越多,不到一炷香时间,他们带来的那一车香包,竟然就售罄了!取而代之的是装了满满一个包袱的银子,虽然两人没有细数,但也知道绝对不会少于一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