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竹剑一晃,使出华山剑法的长虹贯日,这一剑势大力沉,动用了真气。这怪不了朱寿,在比武格斗中,动用内力与否,分寸很难掌握。朱寿还没有做到真气收放自如。他一着急,手上加把劲,真气就从丹田向四肢流动,他想控制都控制不了。罗若愚同样也是,他的真气完全是散的,都没有汇聚到丹田。像他们这种境界,不能将真气汇聚到某一个点,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算是武林高手。
高手点穴需要将真气灌注于手指,还有飞叶伤人等武功,需要用真气驱动飞叶。轻功同样需要用提气才能够飞起来,而且极易消耗真气,轻功越高的人,内功也越高,能够随时补充消耗掉的真气。
长虹贯日这一招速度很快、力度很大,朱寿选择的时机也比较刁钻,正好赶在罗若愚转到朱寿的左边,还未来得及转身。罗若愚只感觉右背凉飕飕的,心知不好,向后挥出竹刀,刀剑相撞,“砰砰!”两声脆响,罗若愚虎口发麻,竹刀差点脱手飞出。“腾腾腾”他向后急退,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朱寿步步紧逼,递出一招昆仑剑法的“仙人指路”。这一招罗若愚刚刚学过,知道怎么破解,他横刀向外推去。但朱寿很快又变招为峨眉剑法的“探海取珠”,竹剑绕开竹刀,刺向罗若愚的丹田。
罗若愚还以为一刀能将竹剑荡开,谁知道扑了个空,招式变换之间,朱寿欺身上前,罗若愚几乎避无可避,内行人都知道,这回罗若愚肯定输了。但罗若愚突然以竹刀支地,一仰腿,脚尖点在竹剑上,竟将竹剑踢开。
朱寿赞道:“好小子,踢得……!”
“好”字还没说出口,罗若愚竹刀没撑住,罗若愚普通趴倒在地上,摔了个狗吃屎。
朱寿目瞪口呆,这小子还真是不会武功,乱打一气,跟大街上流氓地痞斗殴没有两样,不过,偏偏将他学来的八大门派的剑法都给破了,比武还好一些,如果是搏命,其实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最重要。
刘进跟张永大叫道:“皇上赢了,皇上万岁!”
朱明珠的女侍卫也起哄道:“皇上赢了,皇上赢了。”朱明珠问杨姝和李铃儿道:“我父皇赢了吗?貌似罗若愚是自己摔倒的吧?”
李铃儿当然站在朱寿那一边,道:“算是吧。摔倒也算输。”
杨姝道:“应该是。”
张盛和八大门派的长老们却是笑而不语,赢没赢皇上说了算吧。皇上不想比了就算赢,如果皇上还没玩够的话,应该不会在意,而且皇上的竹剑的确没有刺中罗若愚。
再看场上,罗若愚向右滚去,一个鲤鱼打挺想站起来,可能是身上有伤,或者是身体太重,招式只使了一半,从站起来变成蹲在地上,他随手抄起竹刀,终于站了起来,用刀护住前胸,摆出进攻的姿势。
朱寿心道:“行啊,这小子有股毅力,我成全你!”
他一招少林达摩剑法的“开门揖客”,单脚点地,身体突然连翻两个跟头,一剑东来,正是武当剑法中的一招青龙出海,在朱寿出剑的刹那,罗若愚已经向前跑去,跑到朱寿下方,竹刀向上一撩!这要是给他撩中,别说生孩子了,朱寿直接变成了太监!
“这小子还真会跑!”朱寿气得再翻一个跟头,从下自上,挥手一招“怪蟒翻身”,罗若愚双腿外翻,双手握刀,一招“力劈华山”,砍在朱寿的剑背上。
罗若愚不知道什么是“力劈华山”,他这招只是比较神似,而且是顺势,力度极大,不像朱寿那一招,不好发力,力度很小。
又是“砰”地一声,这回朱寿的竹剑差点脱手!
朱寿这才重视罗若愚,感情这小子有点扮猪吃虎,他的武功不赖嘛。“很好,我正愁找不到人跟我练剑,就他了,敢打敢拼!”
事实上,罗若愚也感觉打得很过瘾。对于一个初学武功的人,跟人喂招,进步最快。他不是要学那些招式,这是丁墨教他的,丁墨一直跟他强调招式没用,不实用,只会让敌人找到你的弱点和破绽。
一种武功,招式越多破绽越多,招式越少破绽也就越少,所谓无招胜有招。昆仑剑法七十二招,别人是不是有七十二个击败你的机会,而如果你的武功只有三招,别人可能只有三招击败你的机会。
罗若愚学的是实用型的刀法,他观察别人练功,不是为了偷学别人的招式,而是在寻找别人的破绽,找到破绽就能轻松将别人击败。
朱寿喜欢花架子,八大门派的剑法他都在修炼,哪一招漂亮他就用哪一招,但是他没有将八大门派的招式进行融会贯通,八大门派的长老们不屑于偷学其他门派的武功,也没人来帮朱寿做这件事。
举一个例子,从武当剑法变换到少林剑法,对不懂武功的人来说,好像是一气呵成,速度很快,也很好看,但是对武林中人,尤其是高手来说,剑法切换的间隙就是最大的漏洞,如果罗若愚武功跟朱寿相当,他早已经找到漏洞的破解之法,将朱寿击败了。
有时候武功并不是学的越多越好,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有一句老话说,贪多嚼不乱。像罗若愚那样,只练三招,他每天都在练那三招,招式越练越快,越练越熟,甚至闭着眼睛都能使出那三招,如果再辅之以内功和真气,成为一个高手指日可待。
何况他还学会了第四招,那就是打不赢就跑,然后趁敌人不注意,随时补上一刀!
当然这样的高手为正道高手所不齿,它更适合杀人,杀人不需要跟敌人讲仁义道德,它不适合比武。而朱寿是皇上,皇上是不需要亲自去杀人的。皇上学武主要是为了玩,让别人陪他一起玩,就像现在他跟罗若愚比武一样。
此时此刻,罗若愚已经激起了朱寿强烈的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