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300000051

第51章 结语 (2)

在国大党/印度与穆盟/巴基斯坦争夺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过程中,国民会议党支持国大党和印度,它的主席谢赫·阿卜杜拉甚至主导了克什米尔大君哈里·辛格与印度政府签署《加入证书》,要求印度出兵克什米尔镇压穆斯林部落民;穆斯林会议党支持穆盟,要求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加入巴基斯坦。由于国民会议党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享有全面的优势,再加上土邦内的印度教徒统治阶层普遍支持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加入印度,以及印度相对巴基斯坦的全面优势,使得印度在与巴基斯坦争夺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斗争中取得了相对优势;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居民普遍支持巴基斯坦,那些区域地势险峻,那里的什叶派穆斯林部落民反抗多格拉统治和印度,印军的优势难以在那里得到发挥,因此巴基斯坦在那些地区具有局部优势。

在印巴分治前后,克什米尔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与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有着相同性质的海德拉巴和朱纳加德两个土邦的归属也成为问题。与克什米尔的政治结构相反,海德拉巴和朱纳加德的居民主要是印度教徒,它们的土邦主是穆斯林,都宣布加入巴基斯坦。这两个土邦因为位于印度腹地,印度通过武力强行把它们并入本国领土,巴基斯坦除了提出口头抗议之外,对此无能为力。就像巴希尔?艾哈默德所说:“巴基斯坦能够接受印度攫取海德拉巴,因为它位于印度的心脏地带,巴基斯坦要去进行管理是不切实际的。”

Ahmad, Bashir, Ph.D., The Politics of the Major Powers Toward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65, Nebraska University, 1972, pp128-129巴基斯坦无力遂行海德拉巴加入本国,所以它对印度攫取海德拉巴不能作有形的抵抗Ibid, p130。但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与巴基斯坦山水相连,巴基斯坦可以直接对那里发挥影响,而且土邦内的什叶派穆斯林支持它,这使得它至少可以部分地在那里遂行自己的意志,而不至于像在海德拉巴和朱纳加德那样,鞭长莫及而束手无策。

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接壤,这使得两个国家都可以直接干预该土邦的事务。尽管国大党/印度和穆盟/巴基斯坦出于各种理由而在独立之前就打算把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纳入本国领土版图,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地缘战略的考虑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于印度而言更是最重要的因素——印度在哈里·辛格大君签署《保持原状协议》之前就已经开始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作军事准备,出兵时强调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地缘战略地位,但没有谈及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海德拉巴和朱纳加德两个土邦的归属后来没有成为实际中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它们距离巴基斯坦遥远,两个土邦的居民没有对巴基斯坦形成规模上的支持,而且巴基斯坦与印度相比力量弱小,即便在它们的土邦主宣布加入本国之后,也不能遂行自己的意志。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印巴两国实力对比的制约,也就是说地缘政治是最主要的原因。

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问题产生后,巴基斯坦由于势力弱小,自知无法与印度抗衡,立刻寻求英、美两国进行调解。但英、美两国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起初并不愿卷入其中,建议印巴将该问题提交国际组织调解。由于军事手段不能解决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为了避免印巴两国陷入持久的全面战争,印度政府在1947年12月31日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调解。英美操纵的联合国在起初阶段基本以中立的态度来对待克什米尔问题,劝说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实现停火,按现状控制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1949年1月1日,印巴两国实现停火;同年7月在克什米尔划定停火线,使它分裂为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两部分。这样,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只是暂时被抑制了。在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中,印度实现了自己的主要目标,这体现在它夺取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核心地区克什米尔谷,并巩固了自己在那里的统治。

印度把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既是其民主理念的一个表现,更是其实力不济的一个表现。它如果能够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完整地遂行自己的意志,也就不必求助于联合国。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之后,出乎印度意料的是,它并没有按其预期的方式获得解决。印度期待联合国谴责巴基斯坦侵略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要求它从那里撤军,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幼稚和一厢情愿了。英美等国不可能单纯地根据印度的建议来制定自己的克什米尔政策,它们必定会把巴基斯坦因素考虑在内,也肯定以自己而非印度的利益为行为出发点。巴基斯坦不仅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有合理的诉求,而且是维持南亚均势的平衡力量,更是全球博弈的战略据点。如果英美完全偏向印度,则它们不但有失主持公道的形象,而且破坏了南亚的均势,更危险的是极可能把巴基斯坦推向苏联一边。这些都是英美两国竭力要避免出现的情况。

由于印巴都不愿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作实质性的让步,联合国的调解也就不可能使它及时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为它的持久化埋下了种子。英美苏等世界大国起初都避免介入克什米尔问题,但随着亚洲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三个国家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使它成为全球冷战的一部分。

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地爆炸原子弹;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亚洲的地缘政治形势由此发生逆转,资本主义阵营在亚洲的实力大为削弱,东西方集团在亚洲斗争的中部战线随之从中亚下滑到南亚和东南亚。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然变得重要起来,美国加强了对克什米尔问题的调解,希望和平地解决该问题,以便把印巴两国整合进西方阵营来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政策由于印巴双方都拒不作实质性的让步而遭失败。

1953年3月,联合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调解正式宣告失败,美国于是公开支持谢赫·阿卜杜拉建立独立的克什米尔国。这一阴谋随即被挫败,谢赫·阿卜杜拉也在 8月9日遭逮捕入狱,“独立克什米尔国”因此成为空中楼阁。恰好在这个时候,西方在朝鲜战争上也彻底失败,刚刚在7月27日被迫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这样,美国在南亚地区构筑遏制共产主义“铁幕”的渴望更加强烈,于是改而实行与巴基斯坦缔结军事同盟的办法,把它编入西方围堵社会主义国家的体系之中。巴基斯坦因为感觉到印度的威胁,也希望与美国结盟。巴美军事结盟迫使印度加强发展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使得东西方冷战格局延伸到南亚。巴基斯坦与美国缔结军事同盟的地缘政治战略目标迥异:巴基斯坦主要是为了对付印度和重夺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做准备;美国则主要是为了对抗以及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这就使得巴基斯坦和美国军事结盟缺乏坚实的地缘政治利益基础,埋下了同盟瓦解的种子。

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开始冷淡和疏远,这使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度地恶化。在印度和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两国传统上模糊的边疆必须划定清晰的边界。印度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将印度国内的理性建议弃之不顾,企图利用中国在这个时期内外交困的机会,以有利于印度的方式强行地解决中印边界争端,最终导致1962年的中印战争。印度在战争中溃不成军,使它游离“不结盟”的外交国策,快速地向西方国家靠拢求援。由于印度在南亚所处的地位,美英等国家总是渴望把它纳入西方阵营遏制中国,于是不顾盟国巴基斯坦的反对,向它提供包括先进军事装备在内的大量援助。这种情况造成印苏关系和美巴关系疏远,巴基斯坦加强了与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西方国家还利用这一机会,加强调解克什米尔问题,无奈印巴仍然不愿作实质的让步而以失败告终。

巴基斯坦对西方国家再次武装印度感到害怕,担心自己对印度暂时的既有军事优势很快就会丧失;与苏联亲近之后,自认为国际形势对本国有利;通过1965年4月卡奇冲突测试了各大国态度和印度新政府的软弱之后,在1965年8月贸然发动了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希望通过军事手段来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巴基斯坦的军事企图遭到印度的猛烈反击,很快就失败了。在这次战争中,作为巴基斯坦盟国的美国并没有对它提供实质性帮助。

在中印战争和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中,西方和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取向不同,出现了无法调解的分歧。在地缘政治离心力的作用下,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变得有名无实,很快就自动瓦解了;相反,在地缘政治向心力的作用下,意识形态迥异的巴基斯坦与中国迅速地紧密靠拢,建立了亲密而友好的关系。

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之后,巴基斯坦国内外的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就国内而言,由于巴基斯坦在这次战争中的莽撞和失败,这加强了东巴基斯坦固有的分离主义倾向。因为这次战争是巴基斯坦主动挑起的,而且事后缔结的《塔什干宣言》没能彻底解决两国的矛盾,印度国内存在着复仇的欲望。1970年巴基斯坦因为大选发生了严重的国内危机,使东巴基斯坦的分离主义付诸实际行动。印度打算利用东巴基斯坦危机报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之仇,但也不敢轻举妄动。恰好在这个当口,通过巴基斯坦的鼎力相助,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在1971年7月9-11日成功地访问中国。中美战略接近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冲击,引起苏联和印度极度恐慌。作为反制行动,苏联迅速改变此前尊重巴基斯坦领土完整的立场,支持印度用军事手段干预东巴危机。这样,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在东巴基斯坦发动战争,把东巴从巴基斯坦肢解出来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但是,当印度妄图把东巴危机扩大到西巴基斯坦,并企图占领巴控克什米尔的时候,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预先地阻止了它的冒险行为。

孟加拉战争被看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的延续,它再次改变了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进而对克什米尔问题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战争之前,巴基斯坦的东西两翼对印度形成了夹攻态势;战争之后,由于东巴基斯坦的丢失,剩余的巴基斯坦反遭印度的侧翼包围。这次战争对克什米尔问题造成的影响是,1972年7月2日,巴基斯坦与印度签订《西姆拉协议》,规定克什米尔问题此后将由两国通过和平方式予以解决,排斥地区外大国的干预;1974年11月13日,谢赫·阿卜杜拉与英?甘地签订了《克什米尔协定》,谢赫·阿卜杜拉接受印控克什米尔成为印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彻底放弃此前坚持不懈的克什米尔独立计划。

孟加拉战争是印巴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较量,以巴基斯坦的惨败而收场。孟加拉战争的结果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直接影响是《西姆拉协议》和《克什米尔协定》的签订,也就是说这两个法律文件是孟加拉战争结果的法律表现。因此,三者一道成为克什米尔问题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标志着它在此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克什米尔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症结固然在于印巴两国都不愿向对方作出实质性的让步,但毫无疑问的是,自从它被提交联合国一直到孟加拉战争期间,它的发展就强烈地受到更大规模的亚洲或全球政治斗争形势变化的影响,而不再仅仅是印巴两国之间的地区性问题。在克什米尔问题产生之初,具体地说是从1947-1949年,由于世界大国不愿介入其中,它主要是印巴两国之间的角力,这是一个中观的地缘政治问题。随着亚洲地缘政治形势的剧变,美苏两个世界大国都先后卷入其中,使它的发展受制于宏观的亚洲和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但这并不是说,1949年之后作用于克什米尔问题的微观和中观的地缘政治已经不存在,而是说随着美苏的介入,前者那个小的地缘政治场就受制于后者这个大的地缘政治场,正如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所阐明的那样。反过来,世界大国介入克什米尔问题,它们是出于更大的目标才卷入其中,是从亚洲甚至全球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待南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再以这个视角去处理克什米尔问题。美国曾经竭力想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建立军事基地以威胁中国和苏联,那也是服从于其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冷战大目标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历史(即1947年之前)、克什米尔冲突的产生(1947年)和克什米尔冲突的过程(1947-1974年)进行考查可以发现,地缘政治(包括地理、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因素)对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本书不仅要说明国家虽然受到来自全球公民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程度却是相当有限的,这种状态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是在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资本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历史中不会消亡;不仅要说明在今天仍显赢弱的全球公民社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必将成为与国家和资本相平等的全球治理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本书更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未来的全球政治中,全球公民社会、全球资本将成为与国家相平等的治理主体,但这仅仅是否定了目前存在的国家作为“唯一的”(only)治理主体的地位,而不是要否定国家作为“主导性的”(primary)治理主体的地位,国家虽然不再是“家长”,但它应该拥有“兄长”的身份。
  •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是在江都市政府委托的横向课题“改革和完善江都市面向三农的传播服务”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课题2009年6月立项,课题研究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江都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经济、法律、健康、科技、公共文化、宗教等领域进行对农传播服务的历史及现状,通过调查江都市及有关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传播的历史、现状及采取的各项措施,了解各部门在对农传播中成功的经验及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善江都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传播服务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距今已整整95年了。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崭新一页,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现实。本书由五部分构成,即革命前夕的俄罗斯帝国、十月革命的总演习、十月革命的前奏、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十月革命的意义和理想永存,对十月革命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
  • 公仆的嬗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公仆的嬗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本书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准确地界定了社会公仆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清晰地勾画了公仆嬗变的历史轨迹,深入地分析了原始社会公仆特点与职能,揭示了阶级社会公仆异化的条件和实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公仆的风采,辩证地指出了公仆的嬗变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合乎逻辑的历史过程,深入剖析了社会主义一定时期仍然存在的社会公仆嬗变社会主人的土壤和条件,并提出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应对措施。本书适应我国新时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公仆思想的理论宝库,归纳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公仆思想最新理论成果,对新时期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本书通过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问题的研究,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运用于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问题上的路径与方法。本书从一个宏大的政治框架和政治背景的视角来看台湾问题,在方向、思路和视野方面,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集(套装8册)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集(套装8册)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集(套装8册)包含:《终极爆炸》《替天行道》《养蜂人》《生死平衡》《海豚人》《上帝之手》《拉格朗日墓场》《生命之歌》。作者介绍:王晋康:中国科幻泰山北斗,中国科幻银河奖首位终生荣誉奖作家,首位获得世界级科幻大奖的中国作家。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科幻正陷入低谷时,王晋康异军突起,以自己的作品为火种,点燃了科幻文学的希望,开启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王晋康时代”。因为在科幻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王晋康被公认为“中国科幻第一人”。他的作品风格鲜明,以哲理性思考为特色,具有开拓性的科幻内核和对生命本质的思索。代表作品包括《追杀K星人》《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水星播种》等。
  • 热血难凉2

    热血难凉2

    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读后又掩卷深思的青春武侠杰作。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年轻武者李响,不愿向权势妥协,在濒死之际,得一紫靴高人指点:只要找到七个脑后同样生有反骨者,必将成就功名大业。武者李响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热血、叛逆、充满改造世界、成就自我的斗志和理想。他先后找来逃婚女、小差役、关外狼孩、唐门逆子……手提刀剑、踏入血腥江湖……与我们理解的武侠不同,本书着重描述了关于自我追寻和不向世俗低头的精神。对于青春叛逆思想的阐释深入骨髓,震撼年轻人的心。你想象中的武侠的世界,本该如此洪烈,就该如此深刻。
  • 達海叢書總目提要

    達海叢書總目提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圣贤录续编

    净土圣贤录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际元素魔法师

    星际元素魔法师

    你知道什么是机械人吗?他们有着人的大脑,人的神志,人的思维。但身体的某些结构却和机器人别无二致。神秘的女主角突然降临与地球十分相似的迦洛星后,发现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体质。为了回到地球,她不断找寻出路的线索,在归家之途有了一系列奇妙的冒险。在冒险中找寻着分布在宇宙各处的回家的钥匙。等等,还有长这样的外星人呢?迦洛星的过去竟然和地球似曾相识,她究竟来到了个怎么样的星球啊?
  • 金屋可留娇

    金屋可留娇

    幼时的姐弟终究是姐弟,儿时的金屋藏娇成了一句空话,可姐弟如何能在一起呢?不过是后人的猜测罢了。虽筑金屋,缺留不下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两人都将寻找到各自的幸福。
  • 孟婆跟人跑了

    孟婆跟人跑了

    阎王大人,孟婆跟一个男人跑了!追回来。追不回来了,他们强闯轮回井,投胎去了!投去了哪里?畜生道!ps:这是一本[正经]的小说。
  • 重生之庶女修仙路

    重生之庶女修仙路

    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不就出车祸了吗!怎么就死了?庆幸的是自己重生了^_^又衰到极点重生到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身上还是刚死了娘的#无意中发现了修真之路\仙路茫茫意志力要强狠毒嫡母算计我让我嫁老头\姑奶奶我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哼哼
  •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程蓉儿,一个爱上自己的哥哥却不幸穿越到大栖国的现代女孩儿。身世离奇的她,在那个三国鼎立纷争不断的乱世,却混的如鱼得水。身为郡主的她,却以银面神医的身份悬壶济世,以玉面芙蓉的身份浪迹江湖。心静如水的她,早已看破红尘,却屡屡坠入情网......此文有轻松搞笑的情节,具体包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惨烈的宫斗,无情的战争,所谓的江湖~~女主不小白男主很腹黑不喜者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