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桓与安枕颜算是互通了心意,苏景桓很高兴,有一个自己爱同时也爱自己的女子,这自然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他不知道,安枕颜每当看到苏景桓那样雀跃的神情时,心里都会有些不舒服,毕竟她对苏景桓说了谎。
自从到了苏景桓身边,安枕颜发现了许多苏景桓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苏景桓虽然表面毒舌幼稚,但为人处事冷静稳重;苏景桓心怀天下,无奈却沦为傀儡;苏景桓的童年缺少很多普通人有过的很多乐趣,他会跟着安枕颜一起玩那些孩童才玩的游戏,只因为那是他从没有过的快乐;苏景桓对身边真心好的人会义无反顾,他以为安枕颜是因他而伤所以对安枕颜无微不至;苏景桓对爱的人也同样真心实意的好,他真心每一个他爱着的人……安枕颜还发现了苏景桓许许多多的好,只是这些安枕颜只能当做视而不见。秦府大仇就摆在眼前,就算苏冕怀再好,但当初终究是他听信了苏冕怀的话,下旨灭了秦府满门,安枕颜无论如何都无法忘记这一点。
苏景桓,今生你我隔着秦府大仇,无论如何都会是仇人,待到来生,欠你所有的好,我会加倍奉还……
苏景桓与安枕颜这边一个雀跃一个纠结,苏冕怀那边却在恼恨不已。苏冕怀求亲不成,恼恨回府。得知了苏景桓与安枕颜两情相悦,苏冕怀怎么可能高兴?原本属于苏冕怀的一切,现在都在苏景桓手里,那种求而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属于他人的感觉,苏冕怀早已痛恨不已。这天下他要,安枕颜他也要,他要从苏景桓的手里夺走一起,看着他跌落低谷,从此万劫不复!
虽然这样想,但苏冕怀眼下暂时只能按住不提,毕竟以他现在的根基想要夺得天下还没有什么把握,周边小国对天朝野心窥伺,他若是莽撞行动,只怕会给了外国可乘之机。苏冕怀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才能一举夺嫡。想明白了这一点,苏冕怀心里倒是平复不少。苏景桓不是要和他争吗?那么他就让苏景桓明白,这天下究竟是谁的!朝堂之上,他会苏景桓一较高下!
第二日,苏冕怀如往常一般前去上朝。今日是出使赈灾的杨安回来的日子,杨安会在朝堂之上回禀赈灾情况,苏冕怀不可以晚到。早前他已派出私养的侍卫暗中除掉跟去的纪遥,可那些侍卫迟迟未回,也不见有什么消息,朝中也没有关于纪遥的事情,苏冕怀满心疑惑,可也只能揣着这份疑惑去朝堂上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管怎么样,苏冕怀都要为杨安争取到御史大夫一职,只有这样他才是真正的掌握朝中六部,才能更有把握的夺得皇位。
早朝之时,众大臣都已到齐,苏景桓龙袍加身,坐于龙椅之上,威严不可一世。苏冕怀立于下手,站姿挺拔,气势不输苏景桓。两人暗中较劲,可面上却并不表露。
庆公公立于苏景桓身边,大声宣礼:“吾皇升朝,拜!”
听到这样的话,众大臣向苏景桓行叩拜大礼,这是老祖宗的规矩,嚣张如苏冕怀也不能幸免。行过礼后,早朝算是正式开始,苏景桓朗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个时候,杨安自众大臣众走出,走到御前跪地行礼道:“微臣杨安赈灾归来,向吾皇回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爱卿平身。”苏景桓抬手免礼。“不知杨爱卿此次赈灾,可有什么要说的?”
杨安道:“启禀皇上,微臣此次赈灾十分顺利,西北灾区的疫情已被控制,不少江湖名医纷纷前往救治,皇上命微臣送去的赈灾银两也解决了灾民流离失所的困境。皇上请放心,西北疫情已无大碍。”
“哦?是吗?如此说来,杨爱卿赈灾有功,理当嘉奖才是。”苏景桓露出了笑容,可这笑容却并没有到达眼底,反而带了几分寒意。
苏冕怀看得一清二楚,心里不由得叫糟,苏景桓绝不可能就这样嘉奖杨安。
杨安不敢直面圣颜,只以为苏景桓是真心要嘉奖他,于是喜上眉梢,跪地叩谢:“谢皇上嘉奖!”
“杨爱卿慢来!”苏景桓阻止了杨安的叩谢,令杨安微微一愣,不明白苏景桓是何用意。苏景桓继续道:“按照杨爱卿所说,朕是该好好嘉奖杨爱卿才是。可是,朕耳朵里所听到的与杨爱卿所说的出入不小呢!”
杨安更加的不明白苏景桓的意思,他昨日才回到京城,皇帝能听到什么话?就算是纪遥来说,可他也是昨日才回京,怎么可能回报皇帝呢?而且皇帝说他听到的与杨安说的有出入,又是指什么呢?
苏冕怀眯上双眼,苏景桓的话是什么意思?就算自己的侍卫不曾除掉纪遥,可纪遥是否回报皇帝,苏冕怀应该是会知道的才对,苏景桓能知道什么呢?
看着苏冕怀和杨安不解的神情,苏景桓心下冷笑。他早知道苏冕怀不会容得下纪遥,所以早就派了暗卫暗中保护纪遥,果然发现苏冕怀私养侍卫,还派来暗杀纪遥,都被暗卫一一绞杀,还让暗卫将纪遥的呈报秘密送回京城,否则苏景桓又怎么会知道苏冕怀指使杨安借赈灾之名暗中敛财呢?
不过,苏景桓也知道,就算纪遥揭露了杨安罪行,苏冕怀也不会认的,他一定会弃车保帅,舍了杨安这颗棋子。不过苏景桓的目的并不是借着这个机会除掉苏冕怀,小小一个杨安还不能拿苏冕怀怎样,苏景桓是想拿掉杨安,借杨安之名扯出户部关联,然后将纪遥推上户部尚书的位置。
苏景桓朗声道:“户部书记官,纪遥何在?”
“微臣在!”一道英气十足的男声应了一句,然后就见一三十岁左右的挺拔男子走出臣列,跪到苏景桓的面前,不卑不亢道:“微臣纪遥见过皇上!微臣有本,弹劾御史大人杨安,借赈灾之名私下敛财,目无王法,置百姓生死于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