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800000017

第17章 立山,边走边看的风景

红军走了。

苏维埃来了。

时光荏苒,立山还在。

我也在,所以我有机会走向立山。

林木茸茸、绿波泛泛的九阳山在仪陇东部龙走蛇行,终于在与紫山梁即将交汇的地段疲惫不堪。它痛苦地挣扎着,愤怒地昂起奋争而不屈的头颅,于是,一个形如石笋的山峰突兀而起,孤峰骤拔,高险雄峻,海拔达七百九十三米,成为仪陇境内一百一十六座山峰之冠。登高望远,东瞰平昌望崇,南望营山太蓬,西眺仪陇金城,北窥巴中友凤,可谓万里江山神游,极目蜀天舒。杜甫《望岳》中有诗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不厌其高,河川不厌其深。蜀地山水尽收眼底,川北炊烟绝妙目前。一山独秀,与众山分离而卓尔不群,山川竞美何似人间。后人由是冠其名曰——立山。

名称来自于形象,但盛名却关乎于瑞雪。每至隆冬时节,冰雪骤至,宛若一夜春风吹得梨花千树万树开,九阳山舞银蛇,立山玉柱擎天。每当大雪初霁,冬日重新钻出云层,映照山峦,积雪便不堪温暖,在几天之内尽融消于自然,银色的世界复归于苍翠,而独立山一峰仍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残雪就像朵朵凌寒独放的白梅,在日光下晶莹剔透,久开不败,蔚成胜景。于是仪陇便有了著名的古八景之一——“立山霁雪”。清代进士胡辑瑞曾慕名而登胜境,并有诗云:

闻道立山顶,天空玉桂扶。

春深残雪在,地迥一尘无。

此景高寒最,何人心迹俱。

仙灵应笑我,只作卧游图。

该诗写景状物,神形兼具,当是写给立山最早的广告词了。

大清同治初年,仪陇优贡彭鹤龄慕名游历至此,也给这座神奇之山留下了同题诗《立山霁雪》:

径无人迹冻拳鸦,玉柱冲霄到眼华。

叶缀琼瑶千壑树,盐堆庭院凡人家。

三更曙色疑初月,半岭寒光淡晚霞。

料得力田诸父老,年年六出认飞花。

须晴日,可向山而攀。山顶有寨,顽石巨垒而陈之,固若金汤,壁垒森严。至于建于何年,因何而建,史书已无考证,但其防卫功能却跃然眼前。山如刀削,垒似恶刹,金戈似无用武之地,铁马亦难择地落蹄,无论攻击起自何方,入侵者都会望而却步,自叹山高路陡,望不可及。

但真的让来攻者望峰息心的,不是一峰孤秀的山峦,而是山顶上笑看人间的神灵。已不知是何年何夕,中国神话人物中的一位女杰破云而来,降临山顶,直到现在,都在过着一种山间才数日,世上已千年的逍遥生活。

她就是传说中的黎山老母。有的地方称她为骊山老母,而到了立山,她干脆化身为立山老母。在民间传说中,唐朝的樊梨花、宋朝的穆桂英都因得到过她的真传而以巾帼英雄之飒爽英姿闻名于后世。文学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都曾有“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的诗句。如此高洁圣贤,自当仰之弥高。所以除了仰望,我辈凡人注定是无法和她对话的。

不能对话也罢,朝圣却是必需的,庙在山顶,坐东面西,云雾缭绕,宛若仙山里的琼阁。登上山门,一对石狮武士般分列左右,背脊上各背负一根粗大的圆柱,构成简洁而神圣的山门,门楣上有联:

山净无尘因雪霁,门高不锁任云封。

迈过山门,便是通明殿了。檀木雕就的立山老母端坐于正殿之中,拂尘在手,衣袂飘飘,鹤发童颜,慈祥满面,催人顿首长拜,仰之弥高。寺院西面建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小楼,自号“摘星楼”,凭地拔起二十余米,扶摇直上,玉笔临霄,大有诗仙太白笔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境。千百年来,求神的,许愿的,祈祷的,上香的……络绎于山间小道,芸芸众生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甘甜如饴的追求,驱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顶礼而来,焚香而去,青山绿水之间,便多出了一些因年代久远而堆积如山的祈愿与祝福。

立山就这样披着山水与宗教的锦裳一路走来,它的伟岸与高峨,不仅背负了一代又一代善男信女的嘱托,也见证着岁月的枯荣与时代的兴衰。

1933年,一支手擎红旗、头戴八角帽的队伍出现在了立山脚下,猛烈的枪炮声过后,一个崭新的政权诞生了,这就是长胜县苏维埃。虽然这个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政权仅持续了两年,但红色的浸润、信念的火种却使这片风景如画、信仰如歌的土地在悄然间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像《共产党宣言》开篇所说的那样: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从此在立山的上空回荡。

野火烧过,春雷打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漫长的十多年后,红星终又重照立山,九阳山再度回归赤旗的世界。

1950年,仪陇县设置立山乡,并同置立山区公所。从表面上看,立山已是引领一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实际上的立山却并非如此,就像一双鞋,合不合脚只有它的主人才知道。

长胜县苏维埃一度是立山人的红色骄傲,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行政区划却取消了这个县治,长胜县被戴上红色政权的帽子成了历史的一段珍藏,立山仅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存在。

立山老母一度是立山人的信仰骄傲,但十年动乱前后,这里香火渐消,立山寨荒草萋萋,到20世纪70年代末,就连拾柴的幼童,都难以探寻那条上山朝圣的通衢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立山老母脚下的香火才重又鼎盛开来。

虽有立山霁雪的美景,但距县城八十公里的路途,终使立山成了贫困与边远的代名词。就连改革开放后,仪陇县的领导都曾以这样的口吻教育过乡镇干部:“如果工作再抓不上去,明年就把你调到立山去,到时候别怪我手下无情啰!”

听听,在当时领导们的眼里,立山在仪陇简直就是林冲的风雪山神庙或清朝专门流放犯人的宁古塔,我曾多次与立山人交流过,他们一提起这事,无一例外地感到沮丧与寒心。

但历史的公正性恰恰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戏剧性。2006年,朱德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不仅让穷在深山的立山扬眉吐气地走上了各大新闻的头版,更让仪陇举县奔走相告:

——立山发现了油气!

这个被专家叫作龙岗油气田的惊人发现,一刹那改写了仪陇地上无水、地下无矿的资源史,有人说它储量全国最大,比大庆和克拉玛依还大,有人说它储量亚洲第一。当然究竟有多大,这都是国家秘密。但仪陇人还是在高速公路上自豪地打出了巨幅广告:“朱德故里琳琅山,中国气都仪陇县!”欣喜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立山沸腾了,曾经窄小的街道挤满了汹涌而来的人流,无论是本地的农民与商贩,还是外来的油气工人与投机商,全都睁大了寻找机遇的眼睛。拆迁的拆迁,钻井的钻井,经商的经商,朝圣的朝圣。一幢幢簇新的厂房,一排排高大的井架,一个个新近入驻的饭店商铺……让立山日新月异,相信连立山老母都会睁大她那双洞察秋毫的慧眼,重新审视面前这个她守望了千年的世界。

悄然间,立山的百姓开始以称“我们立山……”为快,而立山的干部更是以生在斯地为荣,立山不再是“山神庙”或“宁古塔”,在仪陇各乡镇的排列中,它几与新政、金城、马鞍齐名,成了新的历史时期崛起的别样风景。

透过林立的井架,立山依然一峰突兀,朝圣的红男绿女攀登依旧,只是苦了立山霁雪这景致,越来越严重的暖冬气候,使它虽然银装依旧,但给人心灵不可抗拒的震撼与视觉难以抵挡的诱惑却大不如前了。

同类推荐
  • 都市寻梦人:宁波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都市寻梦人:宁波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都市寻梦人:宁波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宁波市人口计生委的同志们面对新形势新课题勇往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他们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反映了他们亲情化服务、市民化管理的新模式。他们的工作为外来务工者架起了一座融入城市建设、融入文明理念、融入现代化管理的心灵之桥,一大批外来务工者已经成长为各级人大代表、基层人口计生干部、见义勇为的英雄、经济建设的模范……他们已经成为新宁波人。
  •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所记多是怀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有纪念怀想、回忆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谊,文中所记颇有许多造诣深厚的艺术界、收藏界名家。散文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眼界高远,思考深刻。文中涉及种种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思考,文博界相关的名人轶事,有极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可读性;文从字顺,间有佳句妙词,值得品味。《周赏集》是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录了郑欣淼多年来创作的长短八十多篇文章,约20万字。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在作者对历史的追溯中体现出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湘西》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含两种沈从文关于湘西的单行本《湘行散记》和《湘西》,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后的对于故乡的书写,其中的篇目,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体性。本书文笔自然淳朴,展现了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本书收录了吴晓波近年散文作品59篇,不同于商业作品的理性客观,散文中有他为人父的舐犊情深,有与故人相交的依稀往事,有身为知识分子的冷眼世情,有浸淫商业世界几十载的犀利勾画。时光有味,岁月留声,每一篇都是最诚挚的表达。
热门推荐
  • 骄阳争锋

    骄阳争锋

    在这个天骄并起的时代,在这个武力为尊的世界。林萧不甘于平凡,唯有仗剑前行。骄阳纵横!愿做人间逍遥客,不修天地无情仙!
  • 傲娇毛先森萌萌哒

    傲娇毛先森萌萌哒

    毛晟晟,豪门富三代,活在别人羡慕的眼神里,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偏偏,在遇到了一个叫时冉的女人后,踢到了铁板,从毛怼怼变成了毛怂怂。在时冉的眼里,毛晟晟这个男人就是个喜欢沾花惹草的花孔雀。两个人一见面,火药味就十足,一言不合就干一架。在别人的眼中,这两个人就是一对神经病。毛晟晟知道,从他被揍的那一次开始,这个女人将会是他一生的劫数。【男主自恋、纨绔逗比,女主有三重人格,女主有病,只有男主能治,且看男主360度宠爱女主。】
  • 偷来的一生

    偷来的一生

    20世纪80年代后期,老山前线猫耳洞里,小战士何定平意外接到一个“重任”——代表全班官兵与寄来慰问信的女大学生林萌萌保持通信!在一次攻坚战之后,何定平受重伤,复员回乡。带着牺牲战友的集体“痴心”,何定平前往成都,寻找林萌萌。阴错阳差之下,何定平未能成为林萌萌的男友,却成了她父亲白教授的司机,只能把心中那份暗恋埋在心底。光阴荏苒,十几年过去了,何定平仍未获得林萌萌的芳心,而当初被他带来成都的老乡刘文俊,却发挥巧舌如簧的本事,一路高升,甚至赢得了林萌萌的好感。随着白教授的意外离世,当年慰问信背后的丑陋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为了摆脱一起财务纠纷,刘文俊驾车杀人,这时林萌萌找到了何定平,请求 “顶包”。对生活顿感虚妄的何定平,此时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竹马非君子

    竹马非君子

    就算拥有再多的钥匙,也无法打开所有的房间。相亲失败,公司倒闭,无依无靠的袁青只能投奔自己的竹马——腹黑而神秘的悬疑作家吕白。在同一屋檐下的日子,她渐渐发现了他的秘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溯河而上

    溯河而上

    亚伯翰安静地坐在那里。他的左手放在剑柄上,身体斜倚着扶手,右手撑起下巴。他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始终默默望着前方,黑褐色的瞳孔聚焦在别处——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那样的眼神……陆乾从未见过如此孤独的目光。
  • 平夏錄

    平夏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本书共分三辑:在第一辑中,作者试图从阐释学和当代学术的角度,阐述海外汉学研究的正当性、合法性及其意义,并对民国期间汉学与中国学之互动进行梳理。第二辑主要考察了德国汉学家的中国叙事如何反映明清之变以及晚清民国之变,选取的人物有汤若望、福兰阁以及傅吾康父子。在第三辑中,作者选用了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中西互视与互释的重要性,涉及的西方人士既有经典翻译家卫礼贤,也有目前研究不多的白乐日、许理和、罗哲海。在学科分类愈来愈专业化的当今时代,重新审视汉学家们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研究以及整体观点,会使我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