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800000026

第26章 前世今生说铜鼓

说到铜鼓,人们大抵都会想到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1976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万家坝出土了五个铜鼓。据考古学家鉴定,它们不仅是距今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古物,也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铜鼓。铜鼓的形状像圆鼓,上有蟾蜍等各种精巧的装饰图案,大鼓的直径有的达到二点三米,小的也有七厘米左右。作为中国古代广西、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祭祀与娱乐的一种重要打击乐器,我们至今仍能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中听到它那跨越千年的雄浑之声。

这样的铜鼓,仪陇就曾有过。

流江河在仪陇大山的深处,一路袅袅婷婷地走到了大汉末年,终于看见一位身背铜鼓的僧人在凌云山麓舍筏登岸。凭着一伞、一钵,他艰辛地完成了一座圣殿的化缘。数年之后,一座寺庙出现在了仪陇的西部。每当夕阳西下,倦鸟飞还,雄浑而苍凉的铜鼓声便从暮色苍茫的寺庙传向四方,天长日久,这座庙被人们唤作了铜鼓庙,到后来,干脆连地名都叫作了铜鼓。

公元4世纪末,南朝在仪陇设县,县址就选在了铜鼓。虽然在不长的时间里县城就迁到了凌云山以东二十里外的金城山,但历史的惊鸿一瞥,毕竟还是为铜鼓留下了一丝骄傲的亮色。没有挽留住县城的铜鼓于是又有了一个穿越千年的别名——旧县坝。

20世纪60年代,仪陇县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力对旧县坝进行了考古性发掘,在距地表约一米深的泥土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瓦砾、地基石、沟滴、陶缸、碗、盘、筒瓦、花纹砖等残块断片。在一个今天叫作大堂坝的外面还保留下了一小段城垣和位于南门外的土地庙遗址,城垣基高一米五、宽三米、厚四米,由夯土筑成。土地庙系石料建造,庙中神像已不知毁于何年何月,唯门柱上的楹联仍依稀可辨:

职居五行末,

位列三才中。

上联点出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土”为末;下联点出在天地人三才中,“地”居中,形象地道出了神庙主人的身份。当地农民统称这一带为土城子。

时光如水,流走了太多的岁月,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繁华县城只留下了付与苍烟落照的土城子,但它辉煌的前世却并没有完全消逝它的踪迹,今天,我们还可以从那些当地农民的文昌田、龙神地、阶基田、望乡台、犀牛望月田、阎王地、马圈地等名称中去复原当年一些建筑的具体位置。

大约到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不久的那个年代,一个名叫李协恭的人在旧县坝降生了。不到三岁时,他父亲即因病去世。孤儿寡母,难以为继,无奈之下便跟随母亲陈夫人到舅父家度日。舅父陈君宪读过一些诗书,考虑到其妹年轻守寡,恐因意外而败坏家风,于是强令其改嫁,陈夫人坚辞不从。在一天夜里,她给兄长留书一封,请他念舅甥之情,好好照顾年幼的协恭,然后便逃到大仪山东南的观音庵出家为尼。陈夫人出走后,陈君宪可怜协恭年幼孤苦,毅然承担起了抚养义务。这个苦水中泡大的孩子自幼聪慧,七岁入私塾,悬梁刺股、程门立雪,渐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佳境。宋太宗雍熙年间,他赴京应试,蟾宫折桂,喜夺状元,被授梓州刺史。其人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不但官声赫赫,还文笔烨烨,著有《茹鳞集》二十卷。

中国科举千年,仪陇却仅此状元一个,李协恭不仅是旧县坝人的骄傲,更是仪陇一县的荣光,家乡人不仅在县城为他建造了高大巍峨的状元牌坊,还将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状元街。直到今天,他都余威尚在,与朱德、张思德等人并列于仪陇十大古今名人榜中。

李协恭之后,旧县坝复归沉寂,听凭铜鼓寺雄浑而苍凉的鼓声辞别了宋朝,又送走了元与明。连年不绝的战乱,人口渐稀的萧条,甚至都沙哑了铜鼓寺的鼓声。

清初,湖广填四川的浪潮席卷铜鼓。我曾在另一篇文章《别样的赛金》中提及它:“有山有水的流江河两岸挤满了蚁攒而来的移民,其上游一个土肥水美的地段,被先期到达的人们‘插占为业’,因此地四面环山,形如一口硕大的锅,于是这里的地名便被十分形象地取之为金锅。”

高产的种子,先进的耕作技术,湖广发达地区的生活理念,刷新了古老的铜鼓。慢慢地,金锅成了铜鼓的中心,铜鼓场被人唤作了金锅场。

正是在湖广填四川的人流中,一户刘姓人家从广东乳源向铜鼓不远万里而来,在凌云山西麓扎下根来。大约两百年后的1877年,刘家又喜添了一位男丁,其父赐名刘寿川。

可别小看了这刘寿川,在铜鼓,他可是堪与李协恭齐名的人物。史载,寿川先生少年聪颖,八岁读书,十九岁中秀才,在成都中西学堂、四川高等学堂毕业后,于1904年公费留学日本。1906年夏,他在日本宏文学院毕业,加入同盟会,是张澜的至交。回国后,曾任顺庆府中学堂教习和监督、第一届省议会议员、朱德旅部咨谋、杨森军部秘书长、成都造币厂厂长,南溪、忠县、通江三县知事和仪陇县教育局局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县参议会副议长等职务。

但真正让寿川先生青史留名的却不是上述这些有着各种头衔的经历,而在于他是朱德的老师与朋友。他的地位在于,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时代的朱德,而朱德后来影响了中国。

朱德早年在顺庆府中学堂求学时,即受到在校任教的刘寿川的喜欢与器重,老师的民主革命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朱德。后来,朱德与刘寿川一起办过仪陇高等小学堂。当朱德感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时”,刘寿川就鼓励他走“从军报国”的道路,认为朱德有救国救民的志向,具有军事才能和资质,极力主张朱德远赴云南,还赠送了路费。在他的鼓励下,朱德考取了云南讲武堂,并加入了同盟会。

1922年,朱德在经历了十余年征战,在对各种思想、主义和政治派别进行认真比较和独立思考后,转而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布尔什维克党。他辞去军职,只身前往上海、北京寻找共产党。不料遭到陈独秀的拒绝,遂写信给在重庆的刘寿川商量,表示要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刘寿川十分赞同朱德的选择,他说:“日本维新是学德国的,中国要谋富就应直接学德国,不要拐弯学日本。”并赶到上海,亲自送朱德上船,又赠送巨资做路费。朱德在德国仍然与刘寿川保持着联系,寄回信件和照片,刘寿川也常常寄钱给朱德作为留学费用。回国后,朱德遵照中央的指示,以广东国民政府代表的名义前往杨森部,争取杨森参加北伐。刘寿川当时在杨森部队任秘书长,知道了杨森投靠吴佩孚的阴谋后,立即向朱德透露了消息,并送朱德离开了杨森的驻地万县。对老师冒着个人生命危险救他脱险的大恩大德,朱德始终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新中国成立后,刘寿川被安排到川北行署任委员。1952年川北行署撤销后,刘寿川到了成都,担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同时被选为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刘寿川在北京见到了朱德。朱德亲自陪刘寿川参观了官厅水库。两位老人拄着手杖,兴致勃勃地爬上水库高地,观赏巨大的水利工程,朱德对刘寿川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希望刘先生回到四川,协助政府兴办水利。”

1959年,朱德考虑到老师年事日高且体弱多病,急需子女在身边照料,以颐养天年,于是便亲自批示将刘寿川之子刘长征从北京调回成都工作。临行前,朱德向刘长征交代说:“你父亲年纪大了,身边需要人照顾。你回去后,一面要好好工作,一面要照顾好老人。”刘长征回到成都后,把朱德所讲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刘寿川听后,激动万分,沉吟半晌后,拈须吟诵道:“无情未必真豪杰,伟人亦有赤子心。”

1962年夏,刘寿川病重住院,朱德致电慰问,并请四川省省长李大章到医院代为看望。7月1日,刘寿川不幸病故,省里举行了追悼会,朱德派人送了花圈,并亲笔题写了墓碑文。上款为“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参事”,中间为“刘寿川先生之墓”,落款为“朱德。一九六二年七月”。

1933年,红军解放了铜鼓,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在刘寿川家院墙壁上书写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标语,红军北上后,他冒着极大危险将其保存到新中国成立。

1953年,金锅乡更名为铜鼓乡,乡人民政府从金锅场搬迁至铜鼓场刘寿川先生家大院,直到今天,乡政府还在那里办公,大院也保存完好。

今天的铜鼓寺,依旧香火旺盛,但肇始于汉代的鼓和那雄浑而苍凉的鼓声却早已不见了踪迹。宗教的铜鼓走失了,时代的铜鼓却动地而来,琅琅的书声,林立的小楼,繁华的场镇,历史的底蕴,使铜鼓如一颗擦拭千年的明珠,在凌云山西麓毫光四射。前些年,寿川先生故居前不远处的一宗地竟以每亩近三百万元的价格成功出让,成为轰动仪陇一时的新闻。人们在惊讶之余,需要咂舌的却更多的是铜鼓巨大的潜力与繁荣的前景。

同类推荐
  • 无能的批评

    无能的批评

    朱白编著的《无能的批评》内容包括:超越以往,还是遗忘以往;老而不死的贼心之作;破文坛,烂批评;一部废话构筑的肥皂剧;残酷中年爱情日记;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文学弱时代”;储备不足的仓促出手;文学大败局中的匆匆过客;虚无之境的性荒诞;中年欲念的危机;无力了结荒诞,必将暴露孱弱;语言暴发户式的机灵和卖弄;幽默在那些罕见的生活真相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荣耀与桎梏;消瘦且硬邦邦的写作者:韩东其人;美女、美文与丑陋;贸然切入现实后的凌乱;欢迎洞察真相世界等。
  •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六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阴翳礼赞》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衍生开来,探讨了东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处。其他各篇也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行文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可以说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 我送孩子上北大(2):31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我送孩子上北大(2):31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优等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等生,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培养,还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送孩子上北大》收集了四十多位已考上北大的学生的家长们撰写的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家教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这些优等生的家长们介绍了他们教育孩子的不同的理念、方法、要求、心得体会,以及从家长角度观察总结的孩子的理想、做人、学习方法等,对其他家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兼爱者:墨子传

    兼爱者:墨子传

    作家陈为人广泛收罗材料,迎难而进,撰成此书,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墨子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广大读者会喜欢这部新的墨子传。——黄留珠《兼爱者:墨子传》汇集广泛学术资料,别开生面地展现了墨子的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较为完整和全面地展示了墨子学说的内涵和特征,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中可谓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江湖从乱世开始

    江湖从乱世开始

    苏昌走出尹山村为父平反,谁料东州穹幽王死于非命,东州郡守纷纷招兵买马,争做王侯。大虞王朝永历帝传言驾崩,膝下子嗣接连丧命,京州鹿北王把控朝政,诸王候兵发皇城。苏昌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心中苦不堪言,他握紧了手中的长剑,一路杀向了皇城。朝廷乱,则江湖乱。当以武定天下!
  •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
  • Stepping Up

    Stepping Up

    In his bestselling book The Five Secrets You Must Discover Before You Die, John Izzo tackled the secrets to lifelong happiness. Now he gives readers the key to a great career, a great workplace, better relationships, and a better world.
  • 喋血阳澄湖(三)

    喋血阳澄湖(三)

    陈浩在这篇文章中回忆道:“我们是穿灰军衣的,但不是棉的单的都有,有时只发棉衣,没有衬衣,空壳穿着过了一冬。到来春把里面的棉花抽掉,就成了夹衣。夏季又把衬里拿掉,变为单衣。当寒季再次来临发新棉衣时,破旧单衫就搓绳打草鞋。那时人人都学会了打草鞋的本领:两只大脚趾跷起,把绳套上,然后把旧布衫条一层层扎起来,又快又好。‘小鬼’们爱漂亮,在草鞋头上扎一个红布条或红头绳,确也增加了几分美观,穿在脚上也很舒服。”日宿一村,一个月不知在多少村子住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州奇侠正传2:两广豪杰

    神州奇侠正传2:两广豪杰

    金人一声鼙鼓,大宋突起狼烟!二帝被俘,京,洛失陷;秦桧卖国,南宋偏安。好男儿磨拳擦掌,岳将军怒发冲冠。众绿林铸“天下英雄令”奉献岳飞愿听调遣;萧秋水结神州义士盟,两广豪杰奔走马前。一场爱国与卖国、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的历史轶事传奇展现在读者面前……
  • 1984(奥威尔作品集)

    1984(奥威尔作品集)

    《1984》是一部极具预言性质的政治讽喻小说,描绘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惧的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个被称为“大洋国”的极权主义社会里,“你说的每一句话,发出的每一个声响都会被监听;只要有一点光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人性被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而历史每时每刻也在被伪造。那里的人类生存状态,永远警示着人们不要走进这黑暗的悲剧。
  • 烟雨凝霜

    烟雨凝霜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择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岁月静好,心安然。花开无声,静默温情。遥望,是千年注定。穿越时光,只为在这红尘中能与你相遇。在遇见他之前,白凝霜从没有想过,在这不知名的时空,能遇见这个能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他
  • 尔雅

    尔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崛起汉末之兵强将勇

    崛起汉末之兵强将勇

    一叶枯黄的叶子,在瑟瑟的秋风里飘落,夜更寒了,不远处时不时传来马匹的轻嘶声,也似乎带着无尽的倦意与疲惫……赵力慢慢的睁开眼睛,似乎用尽了身上最后的一点力气。天空湛蓝湛蓝的,那双满是血丝的眼里,没有半点神采,就像是已经死去的人不愿意闭上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