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800000005

第5章 德乡处处闻德香

2009年,文学大家蒋子龙的文思不经意地掠过仪陇的山山水水,在写给南充的《文化以厚道为心》一文中,他曾这样关注仪陇:

“在南充仪陇的金城山上,古柏掩映,奇花衬托着一幅巨大的‘德’字石刻,丰润沉厚,整个字的高和宽均为二十二米,立面达四百八十四平方米,显而易见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字石刻,张扬着一种举世景仰的‘两德’精神,从这里走出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和‘普通一兵’张思德。”

其实不独是蒋子龙,大凡初到仪陇的文朋诗友,或领导、嘉宾,见面时总会对我说上这样一句:“多年前就读过《朱德的扁担》与《为人民服务》,知道朱德和张思德都是仪陇人。”末了,往往还会意犹未尽地跷起大拇哥,满怀敬意地赞叹一句:“了不起,‘两德’故乡!”

是的,“两德”故乡!她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20世纪30年代,五千七百多名仪陇儿女怀揣救民族危亡于水火的大德,义无反顾地融入赤色苏维埃创建与万里长征的滚滚铁流之中。而在十多年后的1944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两个声势浩大的追悼会都与仪陇相关联。一个是悼念张思德的。毛泽东的即兴演讲,使烧炭战士身上所彰显出的德行升华为统领全党的宗旨;另一个是悼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的。她在仪陇的安详辞世,在延安引发了一场剧烈的情感地震,毛泽东那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的挽联与会场正中“伟大之母性”的横批,成为仪陇作为一个地域德泽流芳的最好佐证。至于一生“革命到底”的朱德,更是以“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而名垂青史。正是有了这些历史,仪陇才得以用“两德”故乡的灿烂在现实与未来的中国版图上特立独行。

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地域的大小,都能深情地钟爱那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的荣耀,并将这种荣耀转化为厚重而特殊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而铸造出一个地域独有的灵魂。仪陇当然不会例外,她用“两德”铸造出了那片红色土地上独有的灵魂——“德”!

仪陇人有句口头禅,叫“仪陇缺钱不缺德”。在社会主义建设内外交困的关键时期,万名仪陇儿女勇赴大巴山,参与“三线建设”,上千人残疾,上千人矽肺,上百人直接在巴山深处洒尽了最后一滴英雄血,却鲜有怨言。在十年浩劫后期与改革开放初元,自身举步维艰的仪陇一直是四川的商品棉、商品猪、商品油、商品粮生产大县,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三十元的瘦弱与困窘滋润着那个时代的短缺与焦渴。当“5·12”那阵天倾地陷的摇摆掠过蜀中大地,县级财政收入刚刚过亿且同样是重灾县的仪陇却为其他重灾区自发募集到上千万元的赈灾款。由一百二十人组成的“张思德民兵班”与县医院组成的救援队急驰八百公里,赶赴青川抢险……无怪乎,无怪乎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邓友梅来仪陇瞻仰朱德故居时听我讲起这些故事与这句口头禅时,他的眼眶也湿润了,喃喃地说:“‘仪陇缺钱不缺德’,说得好,说得好啊!这句口头禅所煲出的恰恰就是‘两德’故乡人民的心灵鸡汤啊!”

仪陇还有一句流行语,叫“仪陇缺水不缺酒”。虽然仪陇地处高山,在20世纪常常十年九旱,但以“德”待客之热情亦如同夏日之烈焰。每有客人临门,仪陇人都会斟上一杯本地秘制的黄酒,端上一桌风味独特的客家菜,佐以曾列为清廷贡品的酱瓜、只有仪陇才产的胭脂萝卜,一边劝菜,一边宣传着酱瓜怎么香,胭脂萝卜如何脆,仪陇的风土如何美,人情如何纯,朱德如何伟大,张思德如何纯朴……言语的质朴,饭菜的清香,待客的热情,礼数的周到,让人离开后再一想到仪陇,都直流口水。

一个地域的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就这样在悄然间展开了她灵魂的内涵与外延。一如蒋子龙先生所说的那样:

“‘两德’精神最大的特点,就是厚道。以至仁为厚德,以至诚为厚道。”

当然,仪陇独有的灵魂——“德”所彰显的绝不仅仅是仪陇无私无畏的奉献,还有投桃报李的收获。回顾既往,“两德”精神的感召与“仪陇缺钱不缺德、仪陇缺水不缺酒”的质朴不知感动了多少高人雅士选胜登临。由国家“钦定”的“对中国革命有突出贡献的革命老区贫困县”的名号更是使这片崇德的土地在21世纪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惊蛰的春雷:十年九旱的高旱山村饮水问题解决了,已无发展空间的老县址搬迁了,嘉陵江航电工程修建了,龙岗油气田开发了,高速公路通车了,一座以滨江山水园林为风骨的新城崛起了……仪陇,在“德”的主调下,俨然谱成了一曲欢快流淌、激情荡漾的音符河。

“德”的博大恢宏,“德”的无穷蕴藉,构成了一个县的强势灵魂,且直接带给仪陇生机勃发。在一路走来的岁月里,他们以德治县,实现了由经济弱县向发展大县的转变;他们以德兴文,形成了以张扬“两德”精神为主干的剪纸、篆刻、书法“三乡文化”,顺利地在国家文化部捧回一顶“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桂冠;他们以德招商,短短数年时间招引企业数十家,使曾经被笑谈为“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锅盔,三产业打麻将”的仪陇从此有了一个省级的工业集群。

就像跨国公司需要潜心保护国际品牌一样,仪陇人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他们灵魂的品牌。在他们看来,“德”就是仪陇的文化品质,是仪陇希望的播种机,是仪陇发展的助推器,是仪陇走向川北山外的宣言书,更是仪陇融入中国梦宏伟篇章的强心剂。所以他们不但呵护,更重培育。在“两德”故乡马鞍与思德,“德”的人文与自然符号俯拾皆是。但仪陇人还觉得元素不够,仪陇县城还未从金城镇搬迁至新政镇时,他们在金城镇的后山上镌刻了一个面积四百八十四平方米,堪称中华第一德的“德”字,以此向世人昭示仪陇灵魂的精髓。仪陇县城搬迁至新政镇后,他们又以朱德铜像为中心,建起一个数千平方米的红色经典广场,塑起了以朱德八路军时期形象为主体的英雄群雕。并在长达十公里的滨江大道护栏上镌刻“德”字一千余个及《回忆我的母亲》《论解放区战场》和朱德诗词百余首。让一个曾经“德”意不浓的新兴城市“德”风馨香,让外地人下马伊始,立即掉进一个关于“德”的汪洋大海之中,除了徜徉之外,剩下的恐怕就只有感动、羡慕与景仰了。

让一种巨大的文化现象来映照自己的灵魂以及这块土地和生生不息于这块土地的人们对“德”的赞赏、骄傲、感恩,这既是“两德”故乡弘扬德魂的大手笔,也是“两德”故乡走向和谐的生命力!

走进仪陇,德乡处处闻德香。如果你愿与德结缘同行,那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地方——

我想。

同类推荐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既做父母官,就须为民请命,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造福一方百姓。树一身浩然正气,鼓荡起一腔激情,把歪风邪风统统击退,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 海外飞鸿

    海外飞鸿

    叙伦兄:今日偷得半日闲,给您写下这封信。周末通越洋电话,仍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尽。远居在英伦是孤独的,每次拿话筒都不忍放下,但每每又都克制自己必须长话短说,否则到月底接电话公司帐单时又吓了一跳。我们这些穷留学生,确实还没有奢侈到可随心所欲用太平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来煲电话粥的地步。和朋友们通话,总给我一种愉快和温馨,我从内心真感激您和家乡的朋友们竟还那么惦记着我!说起来,我辞国远行三年了,何尝不也是无时不刻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我的亲朋好友们,思恋着我们在一起欢聚时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
  • 当年差点毁路遥

    当年差点毁路遥

    老周:刚才一通题外话,算是开场白,现在言归正传。小王:好。周老师答应接见以后,小王做过一些功课。周老师85年进《当代》,如今已经22年,是《当代》现役编辑中编龄最长资格最老威信最……老周:打住,别让周老师起鸡皮疙瘩。先约法三章,你还是用你们这一代人最擅长的口气说话。玩世不恭,不屑一顾,都行。就别学着世故,别装。因为你内心没那份敬仰,装不像。
  •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国家故事”讲述者,他“四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讲述国家故事”。《何建明报告文学论》汇集了何建明40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共70余万字,是全方面、多角度了解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必读作品。这部创作专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谈、访谈、评说论道、作品评论。第一部分“创作谈”是何建明现身说法,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第二部分“访谈”是各大媒体记者对何建明的访谈,第三部分“评说论道”是何建明为其他报告文学作品所作的序和评论,第四部分“作品评论”是关于何建明报告文学的解读和评论.本书既是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史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全能神妻

    重生之全能神妻

    前世,她是军情六处王牌特工,辉煌已久,被人陷害,一枪毙命。重活一世,意外获得上古神玉,从此,人生如开挂!但是……没有好的开头怎么破?!且看她带领神玉走天下!秦安宁说:活了一辈子,这辈子要体验新鲜的活法!新鲜的活法?!比如:外人看来她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女演员,史上最年轻影后!可背地里,她又是商界的传奇,玉石届新锐,医学界天才,股市里的小能手,更是……嗯,某人的宝贝疙瘩!秦安宁说:“啊呸!神马宝贝疙瘩?!”别的男人送女人都是怎么贵重怎么来!而那货……见过送女朋友一块破石头吗?苏大少:凡事不要只看表面,要注重内涵!见过送女朋友一本破书吗?苏大少:切莫以貌取人!物品也一样!*婚礼上,有人问:“听传言说,少夫人在上,您在下!”一向高冷淡漠的少夫人瞬间涨红了脸!倒是苏大少面不改色地说:“所有一切当然是老婆至上。”少夫人:“……”艹众人:“……”聪明如你,真的不理解我们说的神马意思吗?!……深夜男人滚烫气息喷洒她耳侧,声音魅惑蛊人:“散布谣言害我出丑,嗯?”女人双手抵他胸前,脸色绯红:“你不也没出丑!”男人一个用力,两人翻滚,位置对换,印证白天传言。*①简介无能,以正文为主!②文文架空,有心者,请勿考究!③男强+女强+双处+结局美满=必须收藏!
  • 20岁起,开始改变人生

    20岁起,开始改变人生

    学会“现实”,女孩越活越好命。虽然:20岁时,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不会遭到非议,做错了事情,也会得到原谅。但是一旦到了30岁,你曾拥有的美貌、财富、年轻……所有的—切,都可能会离你而去。本书要告诉你的是,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最恰当的时间,在最恰当的地点,做最该做的事情。
  • 老协和(民国趣读)

    老协和(民国趣读)

    本书是追忆民国时期协和医学院之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邓家栋、吴阶平、叶恭绍、荣独山、王琇瑛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当时那些老协和医学院的图书馆、病案室、名师名医、学生生活、校风校纪……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民国时期老协和的那些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历历在目,那段旧时光也显得华丽而有光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那场繁雪尽

    那场繁雪尽

    他说过要带她去南山赏雪,要一起喝阿冉姐在南山下埋的酒。他说要为她做一宫的花灯,而如今却转身将她忘记,还要将她的父亲大人午门斩首。为了他,她被人推下了花藤崖。为了他,她被人挖去了面皮。为了他,她最终一无所有。这是作者大大的第一本书~~~会努力加油的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相传,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它清澈甘甜,能去病强身,让人永葆青春,它从地底涌出,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人闪发现生命泉后,纷纷赶去分享,领受它的恩泽,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并在门上安了锁,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
  • 二十四史故事

    二十四史故事

    内容丰富 编者精选中国史学巨著——《二十四史》中的经典篇章,并将其编译为优美流畅的白话文,力图用较小的篇幅全面展示历代王朝兴衰轨迹,深入开掘中华文明丰富内涵。
  • 世上原来不曾有你

    世上原来不曾有你

    本书收录了青年作家多多的经典短篇小说。片段式的文字,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真实且虚幻的场景。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去讲述发生在都市生活中你、我、他的爱情故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白日与星辰的距离

    白日与星辰的距离

    路星辰?这名字,好像在哪听过?苏白看向对面的男子,男子身上的白大褂一尘不染,胸前的工作牌别的平平整整,他的脸俊朗且干净,墨黑色的眼睛正看着自己,只是她觉得有一种好熟悉的感觉,可是这人又好像从来没见过。“苏白,十年了,你还真是不记得我了。老同学?”最后三个字,牙挤缝中出来的。在尘封已久的记忆中,终于找到了一个身穿脏兮兮的校服,脖子上挂着一串沉甸甸的钥匙,鼻涕在鼻孔中呼之欲出的男孩子。她再抬头看了看面前这个男人,是和她从小学六年到初中三年同班的那个同学?路星辰?那个鼻涕虫?那个课间操连组队都不想和他一组的路星辰?这变化也太大了,难不成去韩国做了“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