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900000021

第21章 和谐:缤纷世界的本质(1)

我所在之处是我应之所在。一个作家必须有一个他或她感觉是这样的地方,一个值得热爱和被激励的地方。

——路易丝·厄德里克

路易丝·厄德里克热爱自己的家乡,她的小说大都以故乡北达科他州为背景,书写的是美国印第安人的传奇故事,歌唱了古老而绚丽的印第安文化。和谐是印第安文化的本质,也是缤纷世界的本质,和而不同的美学特征在厄德里克的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显现。厄德里克在其小说中抒发了她符合社会生态学的情怀,将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同印第安人的苦难历程和顽强精神并行展现。社会生态学认为人类应该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人的理性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这一价值目标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两个领域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不能分离。人类和非人类存在可以被看作同一个进化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人类的出现扎根于非人类存在的进化中。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与社会发展的一切进步形式的根本条件。人类不应该以等级制的方式来建立自己与自然界的秩序,认为人类至高无上,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注定要统治和支配自然,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是为人类而服务的。社会生态学主张在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社会中盛行的支配观念应当转化为一种互补观念,应当用生态学的态度来对待差异性,为了建立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开创性且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体系,人类应该用他们自己的能力弥补非人类存在物的不足,人类不应该是自然的统治者,而应该是自然的援助者,人类与自然界要和谐共处。厄德里克笔下的齐佩瓦人追寻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人类要珍视自然,保护自然,理解动物,善待动物,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这是厄德里克小说中振聋发聩的新时代强音。厄德里克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恪守与传承印第安文化的同时娴熟地运用现代文学创作技巧,使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得益彰,形式别具一格,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和谐之美,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气韵。

本章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界的和谐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三方面来探析厄德里克小说中彰显的和谐思想。

一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就与大自然发生着联系,人类就参与到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发展中。自然界一直是作为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存在,是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项物质生活资料的唯一场所。19世纪上半叶人类迈进了声势浩大的工业社会,自从发现了理性和科技的力量之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成就斐然,人类以所向披靡之势大举向自然界发起进攻,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造着自然界,使自然界变成被人类奴役的对象。人类不断地膨胀自我,大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并且为人类所利用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结果导致人类踏上了一条对抗自然、征服自然、妄图操纵自然的不归之路。然而,无论在何种的社会形式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前提,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能源和场地,为人类能动性的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类对自然界业已造成极大的破坏,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大片土地被开垦,广阔的森林遭到砍伐,引起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一些物种已经灭绝,而另一些物种又泛滥成灾,造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非自愿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予以关注。人类应该明确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可容纳性制约着人类活动,影响着社会生产。虽然人类可以能动地改造自然,创造更多的人工自然,但是人类不可能随心所欲,人类不能对自然行使霸权,企图主宰世界,而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必须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和、协调的融洽关系,构建符合生态规律和环境特点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对大自然的热爱是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中致力于书写的一个主题,她通过描绘印第安幸存者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那份与生俱来的情怀,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美景。在书写美丽的大自然时,厄德里克往往凸显了自然环境的改变及其对印第安人的深刻影响,在她所描绘的自然景观里浸透着美国印第安人历史、文化上的悠久传统,蕴含着美国印第安人追寻身份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

印第安民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群体。1492年以前,北美印第安人以耕种和狩猎为主,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原始部落阶段。由于北美地域辽阔、资源富饶,印第安人很早就解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因此“和谐、平衡、统一”是印第安人自古以来最本原的世界观。美国生态思想家拜尔德·凯里考特(Baird Callicott)指出,“在这个生态学思想普及和环境危机意识深入人心的时代,传统的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成为一种象征,它象征着我们失去了但还没有忘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的美洲土著民族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应当成为当代欧美社会的理想。”许多世纪以来,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之前,印第安人生活在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土,繁茂的植物,还有像巨大的天然过滤器无边无际展开的大海和森林。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印第安人生存方式的基本状态,在较原始的生存环境中,印第安人对自然环境十分依赖和敏感,逐渐形成了与环境和宇宙间的自然生命相互依存的文化心态,认为自然界到处都充满着美与和谐,人的自然生命与宇宙万物的生命是统一的、协调的,人是和谐万物中的一员。怀着这样的文化心态,印第安人千百年来一直在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他们是泛神论者,所信奉的创世神灵是一种非人格化的神灵,这种非人格化的神灵把自己的精神融入到万事万物之中,既超于万事万物之上,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所以印第安人认为宇宙间万物不论是有生命的人、动物、植物还是无生命的河流、天体或雷电都有一种亲缘关系。在北美印第安神话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蕴含着神灵,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有自己的灵魂,无不在冥冥中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人类和飞禽走兽、所有的绿色植物乃至更加原始的物种共同分享宇宙,他们都是同一个母亲的孩子,都有非凡的神力,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相通相融。在万物共存的平衡系统中,人虽然是有决定力量的主角,却始终不敢恣意妄为,因为人对自然有感恩之情、尊敬之意和畏惧之心。印第安人崇尚自然、敬仰生命,从来不把人视为高于万物的特殊物种,从来不与自然脱离甚至对立。与自然界的万物相融已经深入印第安人的心灵,成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事实证明,人类只有与自然界的万物相亲相爱,融为一体,才能与自然界真正和谐相处。在厄德里克的长篇小说《痕迹》(Tracks,1988)中纳纳布什描绘了原生态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那些繁茂的树木非常硕大、粗壮,树枝在顶端扭曲过来,像弯曲的手臂一样。它们的树干在风中来回摇摆,相互碰撞,吱嘎作响,甚至有的树干砰然断裂。树叶在诉说,那冰清的语言装满你的头脑,直到溢出来许多。你想躺下来。你想永远不再起来。

倾听着印第安人的诉说,读者犹如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美丽与和谐,聆听到自然界中的神秘语言,在与自然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净化与情感上的满足。

令人痛心的是,欧洲白人殖民者到达北美大陆以后,印第安人遭到种族屠杀、围攻、驱赶和被迫迁徙等无情的迫害,与此同时,美洲大陆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厄德里克在小说中给读者呈现了许多大自然被白人无情破坏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在《痕迹》一书中厄德里克借助叙述者纳纳布什的叙述来控诉白人殖民者的暴行,白人对印第安人掠夺和灭绝未遂,便转而对他们实行同化,试图让他们放弃本部族的悠久传统,切断印第安人与部落之间的关系,迫使印第安人融入到白人主流社会之中。1887年美国政府通过的《道斯法案》(Dawes Act),即土地分配法案,表面上打着维护印第安人的土地所有权的幌子,其实是变相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结果印第安人的土地大量流失到白人手中。1912年的冬天,齐佩瓦人经历了灾难性的天花疫情之后更大的不幸随之来临,由于托管期之后印第安人支付不起美国政府的繁重税收,许多人被逼无奈,要么低价出售了分得的土地,要么用自己的土地置换了必备的生活资料。《道斯法案》的后果是大量的印第安人丧失了土地,无家可归,颠沛流离。印第安人和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无论哪个部落的印第安人都认为土地是造物主神圣的赐予,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是他们部落身份的象征,是承袭部族传统和文化的载体。没有土地,部族文化就无法延续;没有土地,印第安人就失去了母亲,就成了流浪的孩子。《痕迹》中纳纳布什说道:“土地是唯一永生的东西。”白人殖民者从印第安人手中夺走了大片土地,使印第安部族文明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白人在占有印第安人大片富饶土地的同时大肆破坏自然环境。譬如《痕迹》中弗勒尔家的土地被白人约翰·詹姆斯·毛瑟的木材公司收购,位于湖畔的树林是她的栖身之所,却即将被砍伐一空,那些品质优良的树木都将被运送到白人居住的地方用来建造舒适的房屋。面对失去土地后家族的生存受到的巨大威胁,弗勒尔绝望地跳湖自杀,获救后她被逼无奈只好抛下女儿露露,跟踪树木的去向,独自走上了夺回土地的复仇之路。小说不仅真实地描述了齐佩瓦人的不幸遭遇,同时也再现了土地及整个大自然所受到毁灭性破坏的惨痛场景:大片的森林被白人侵占后,“坚实苍翠的树木”无情地被砍伐运走,留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却“听见阵阵呻吟和吱呀声响,感觉到每一棵大树倒下时大地的震颤。”印第安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命运何其相似。惨遭白人掠夺后的保留地从一片绿洲变成了荒芜之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毁坏。在《爱药》一书中艾伯丁初夏时节开车回到保留地,呈现在她面前的是一派寂寥的景色:

保留地就在巨大的农场和微风吹过的田地的尽头。我知道离保留地近了。你远远地就可以通过与小山截然相反的东西——地上的坑洞,干涸的泥沼,沟渠里的香蒲花,沼穴——来感受那些小山。平原上没有水时山上会有……

公路渐渐变窄,七拐八弯之后驶上了满是车辙、坑坑洼洼的沙砾路。路边沟渠里长着一丛一丛的蓝苜蓿。几座小山丘矗立着。不知从哪儿蹿出几条狗,又凶巴巴地跑开了。空气中满是灰尘。

从上面的场景中可以看到印第安保留地是何等的落后和衰败,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白人在抢占的印第安人土地上建造了城市,开设了工厂,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相伴而生,人类制造的垃圾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发严重。《羚羊妻》一书中的克劳斯·沙瓦诺(Klaus Shawano)是一个生活在城市底层中的印第安人,他的职业是垃圾清洁工(sanitation engineer)。在保留地上,他与理查德·怀特哈特·毕兹(Richard Whiteheart Beads)共同经营了一个垃圾回收公司,每天都要把许多城市垃圾运送到保留地来处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让他深有感触:

我们漫无目的,乱兜圈子,我们吃得更多。我们印第安人过去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扔掉的——我们把最后一片都用完。现在我们有了许多娱乐场的垃圾,当然,还有用过的尿片,用后即可丢弃并且是永存不灭的,就像是这个国家里的其他东西一样。这样持续下去的话总有一天我们将弄得到处都是尿片形成的垃圾填埋地,成年人生活在我们婴儿的粪便上面。在某种意义上这样讲是有道理的。对我来说是有道理的。

同类推荐
  • 推销员之死(达斯汀·霍夫曼主演同名电影原著)

    推销员之死(达斯汀·霍夫曼主演同名电影原著)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威利懊丧之下,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儿予反唇相讥,嘲笑他不过是个蹩脚的跑街罢了。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现在全都幻灭了,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他梦呓似的与他那已故的、在非洲发财致富的大哥争论个人爱好的事业,最后他为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该剧体现了米勒的悲剧现实化、生活化的特点,揭示了美国梦的真谛,告诫我们单纯地追求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带来精神的自由和充实;否则,梦成虚妄,必然导致毁灭。本书为《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和《都是我的儿子》合集,是阿瑟·米勒代表剧作集。
  • 创造与毁灭

    创造与毁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
  •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作者另辟新意,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自己的独特视野和生活体验,对《红楼梦》一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逐一解读,既有青春与时尚气息,又有作者个人特有的敏感体悟。自称误读,实为特色,使《红楼梦》研究又有了一种解读的方向和可能。作者文风洒脱清新,见解独到精辟,洞悉人情世态。她的文字,能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愉悦。
  •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成长主题研究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成长主题研究

    本书以麦克尤恩的几部主要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成长主题”作为研究麦克尤恩创作的切入点,解读其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伊恩·麦克尤恩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是当代西方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麦克尤恩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成长主题”贯穿了其大部分小说作品,重要性显见。本书认为,麦克尤恩的小说继承了西方小说“成长书写”的传统,但又呈现出其自身鲜明的特色。该书为学术类专著,适合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参阅,也适合普通文学爱好者阅读。
  •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韩少功作品系列》是该系列第五卷,收录作者六十四篇随笔。关于社会与历史、关于人生与道德,关于文学与文化等各方面,作者都有精到的见解和完美的诠释。作家中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对转型期的现代中国进行多角度的反思与批判,对全球化时代众多尖端性的人文话题有广泛介入,颇具时代的厚重感与人性的震撼力。《文学的根》、《性而上的迷失》、《“文革”为何结束》等重要篇聿在境外评介发表,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同行们的关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追妻:BOSS大人快放手!

    豪门追妻:BOSS大人快放手!

    他是高中时的冷漠学长,她是瘦小可爱的眼镜学妹,他们是彼此纯情时的一份懵懂,几年后,他是网络大佬,她是勤工俭学的小家教,某一天,大BOSS深情款款的对她告白,某女重重点头称:“嗯嗯,我也是!”说好的同甘共苦,怎奈小女人为了成全别人愤然离开,他追之,狠狠捏住她的小下巴,“女人!你敢逃?”某女举爪投降“老公,我错了!”某BOSS邪魅一笑“这才乖~”
  • 九书司命

    九书司命

    平定的九州,一场异象的出现,上古时期灵气涌现,世界惊现觉醒者,这是利益与阴谋家的狂欢,世界再次归于千百年前混乱。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身为能力者中一员的夏风,却显得与其他人与众不同。小胖:“听说隔壁市郊区出现了怪物诶。”夏风:“我也听说隔壁班转来了一个漂亮妹妹。。”小胖:“你喜欢男的女的?”夏风:“我喜欢做菜。”小胖:“……”且看这被洗牌的世界,夏风怎么纵横天下。
  • 武尊奶爸

    武尊奶爸

    重生到以武为尊的世界,竟然成为专职宠女奶爸,于是,整个武林的画风都变得不正经起来……
  • 异界之魔剑

    异界之魔剑

    剑灵仙都,一个以炼剑的大陆,一把魔幻剑,一把灵剑,两种不同属性的剑,激发了魔界与剑界的纷争。灵剑和魔幻剑炼造出来了,一场正与邪的斗争就此展开。一心要消灭魔圣的萧玄天,能否找到魔界的入口,他们能否毁灭魔都,萧玄天与邪念之间的斗争,最终能否成就一个传说!
  • 爹爹万万岁:废材娘亲

    爹爹万万岁:废材娘亲

    产后某女身体瞬间缩水,变成史上最悲剧的娘亲。修仙途中遇一男,待得知她就是他的仇人时,某男关门拉人。宝宝此时骑着神兽踹门而入:“我娘说,师父爹爹从来就不是人!”
  •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取暖者

    取暖者

    她安排晚餐的时候,我进卧室收拾了必要的衣物和带得走的画具,卷了稍成形的画幅,藏在沙发底下。跑了很长一段,我喘着气放缓脚步,这时,我证实了刚才的怀疑,后面有人跟着。虽然城市的半夜路上有行人并不奇怪,但我确定那脚步是随着我的。我停下来,侧耳细听,是的,那脚步一点点接近,又坚定又胆怯,接着我听到喘气声。我转过身,她立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受凉似的瑟瑟发抖。她猛地蹲下去,抱住头,抱住膝,呜呜地哭起来,愈哭愈厉害,最后成了号啕。
  • 丫头,吻你上瘾

    丫头,吻你上瘾

    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总会遇到一个难以抹去的人,一件难以割舍的事,一段不忍放下的时光。
  • 九界神帝

    九界神帝

    苍茫大地,万国林立,强者如云!少年方言,重回十年前,手握逆天技能,霸道轰杀一切仇敌!蜕变后的他杀伐果断、腹黑狠辣!只待时机一到,便要这庞大帝国天翻地覆!——我若为帝,必将横扫八荒!——刀锋所向,定要伏尸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