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400000003

第3章 酒埕岩和野山笋(2)

横溪北面,离横溪街约2至3千米的孔家潭,一个山岙里有好几座大墓。我在读小学时,学校组织学生到那里去春游、秋游和野餐。60多年了,有两座大墓还有印象。一座是现代式建筑,墓前有一尊生铁铸就的铁牛,参观的人都喜欢到牛背上骑一骑,没有骑过牛的也就过了瘾。骑的人多了,铁牛背和两角被磨得油光锃亮。紧挨大墓是一个坟庄,平屋顶,有几间守墓人住的房间。小孩子只知道玩,不注意墓碑和墓志铭,所以不知道该墓建于哪一个年代,为何人阴宅。看看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用了水泥),估计是近世有钱人家的。还有一座位于山岙的最高端,站在那里,山岙中的一切尽收眼底。该墓的墓道长且阔,从下面到上面用大石板铺就的石阶,有好几十级,拾级而上,直达墓穴。墓道两旁有近十个石人、石马。石人称“翁仲”(翁仲:传说秦代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秦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故后称铜像、石像为“翁仲”。),石马等叫石像生,前者是正始中学周振岑先生给我们讲历史故事时说的。据说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见到一处古墓,他指着石人问陪同的官员:“这是什么?”那个官员没有思想准备,不知皇帝会现场发问,一时心慌,马上回答:“仲翁!”乾隆知道他答颠倒了,于是即兴随口吟了两句打油:“翁仲为何作仲翁?罚你钱塘做判通”。这是乾隆将错就错,将官职通判说成判通。通判始设于宋初,与州府共同处理政务,地位仅次于州府的长官,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乾隆就有这种歪才,周先生的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石人为什么称翁仲。

孔家潭的那座大墓,据说是张居正的墓,张居正(1525~1582),曾为明朝首辅,很看重抗倭英雄戚继光,万历初年,前后当政十年,推行改革。历史上的改革者,与旧派的斗争向来尖锐激烈,张居正肯定树敌颇多。他为了防备日后坟墓被人挖掘,横尸荒野,在许多地方建了疑穴。他是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依照中国的古老传统,死后一般安葬在家乡,所谓“死为家乡的鬼”,他不大可能葬在远离湖北的浙江鄞县横溪。不知他的墓是否被发掘过,是真是假仍是一个谜。

孔家潭这个山岙,在地舆家的眼中是风水宝地,除这两座大墓外,还有许多人死后葬在那里,可说是高级别的公墓地。民间迷信,认为这里坟墓多,阴气重,于是好事者编造出一些神鬼故事。

墓地附近是太平桥,可直达上李家和甲村。据说有一夜,有一趟横溪到宁波的夜航船,船上载着一个戏班子(即现在的剧团),船到太平桥,有人挡住了夜航船,请戏班子上岸献艺,报酬从优。于是戏班子在那里卖力地演了大半夜。演出后,主人十分好客,请他们在那里住一宿,并有夜宵招待。第二天大家一觉醒来,已日高三竿,他们发现大家都睡在坟墓旁,昨夜的点心是面条,有剩下的,一看是一堆蚯蚓。当然啰,放在班主袋里的演出报酬都是冥钱。

这显然是一个编得有头有尾,颇合当时当地环境的神鬼故事。六十多年了,我离开横溪到外地读书、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回故乡到孔家潭的大墓地看看,不知道这些大墓无恙否?

农事三札

这三札农事,仅仅是中国五千年农业文化中的一页,也可以说是中国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中的一点。我生长在农村,亲身经历的农事只有一小部分,倒是看到听到的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跨入信息时代,中国农业也向着机械化、智能化迈进;乡村也步入了城镇化的道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纷纷离开生他(她)养他(她)的家乡,来到远离故乡的城市,去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虽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因健康条件和体力的限制,已不从事他们的本行,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已逐渐生疏。随着他们相继离世,这些绝活也被他们带到天国去了。虽有新一代农民的诞生、崛起,但他们完全以崭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事劳作。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终究要成为历史。

2016年5月2日

(1)摸六株

摸六株,广义上是指种田,它包含许多农事环节,如育秧、春耕、耙地、插秧、耘田、施肥,直至收割、稻谷进仓。因而也指一种职业——农民,那是带有轻视性的称呼。这里专指农事中的插秧。

农谚说:“清明下秧子。”这时节,农民要把经家里培育已抽芽的稻谷种子,撒到已做好的秧田中,等到禾苗长到七八寸时,就要把秧苗移植到已经耕、耙,施有基肥(通常是绿肥草籽)且已蓄水的田里,这就是插秧,俗称“摸六株”。

插秧前,先要在秧田里把已可移植的禾苗拔起来,称之为“拔秧”。种田好手能两只手同时拔秧,拔得很快,当两手的秧苗满握时,将两手的秧苗并做一捆,俗称“一蔀”,然后用稻草或竹箬丝捆住,用粪箕挑到待种的水田里,由有经验的农民将秧苗甩到水田里。那可不是乱甩,要有技术和经验,他要根据田亩的大小,估计这亩地要多少只秧,并把稻秧甩在恰当的位置,使插秧时手中的秧苗插完后,身边刚好有未插的禾苗,随手取来,不必起身到有秧苗的地方取秧。当全丘田插完,甩在田里的秧苗刚好全部插完,只有极个别的农民手里有几棵余秧,他会把多余的秧插到田角边,以备日后补秧之用,这才是插秧高手。

插秧开始时,第一个下田的农民也是种田好手,几个人总要谦让一番,一般总是年长的农民先下田,他站定位置,其余几位才相继下田,不能乱站,要保证插下去的秧苗首尾相接,每人一行,插六株,这是插秧的最佳棵数。这要考虑插秧者手臂所及的范围,能随手而为,不用太劳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秧苗之间的距离,过密,禾苗不能充分吸收阳光和肥料,生长不好;过疏,影响粮食亩产量。一行六株,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也是“摸六株”一词的由来。

插秧很有技术,将一蔀秧苗的缚头(稻草或箬壳丝)拆开,一分为二,一半握在左手,一半放在田里,右手从左手的秧苗中分取5至6根,三指合作,将秧苗插入水田里。插入的深度颇有讲究,插得太深,影响秧苗生长;太浅,秧苗会从水田里漂浮起来。我学过插秧,分秧动作慢不说,还常把秧扯断。插到田里,深浅控制也不好,时有浮起来,得重插,此时势必会用力,秧苗就插得较深,于是一行秧苗高低不齐,歪歪斜斜。插秧好手插的秧,我们站在田埂上看,一排排棵株整齐划一,如用尺子量着插得一样,犹如装饰在田野里的绿色图案。

插秧时,双脚踩在水田里,是不能乱挪动的,要待手中的秧苗插完了,才能向后退走(通常是一大步),否则会把耙平的水田践踏得东一个坑,西一个洼。这在浑水中是看不出的,但在插秧时就会感觉得到,秧就难插了。

插秧,几个人一前一后蹲在田里,弯着腰,一手拿着一把秧苗,一手将秧插入水田中,腰一弯一弯的,右手犹如蜻蜓点水,双脚整齐地一步步向后退去,场面犹如扭着秧歌。宋朝大诗人苏轼在《秧马歌》中写道:“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他把农民低头弯腰插秧,比作乐器箜篌和鸡啄谷米,那是最形象不过的了。

插秧是辛苦的,但劳动也有快乐,他们的双手忙个不停,嘴巴还可以讲笑话、唱山歌,笑声在田野的上空飘荡。最精彩的还是插秧比赛,几个人站在田里,犹如田径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一声令下,腰一弯一弯的,双手插秧苗,两脚向后挪动,看谁先上田埂,以定快慢;看谁插得整齐漂亮,以定水准。村里插得又快又好的还数青年妇女,她们腰软,手快,但体力不如男青年。几天插下来,她们会腰痛背酸,甚至双脚拖不动,站不稳,不过“声酸嘶”的很少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实行合作化,为提高产量,单季稻、间作稻大多改为连作稻,即割了早稻种晚稻。插秧时拉秧田绳子取直,一行一行依绳插秧,每行还是六株,以便人工收割。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插秧用上了插秧机,收割早有收割机,中国的农业大踏步地向机械化、智能化迈进。那古老的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摸六株技术,会的,在现在农村中可能不多了,能手更是寥若星辰。

2016年4月24日

(2)割稻客人

同种植物,因其生长地域的环境条件不同,它们开花结果的时节有先后,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游大林寺诗中描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之问的《寒食还陆浑别业》诗中也有“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之句。正因为如此,家乡的水稻(如早稻)的收割时间比宁海、象山、临海、黄岩等地早一星期到十天。从地理位置上这些地方比横溪靠南。横溪是半山区,这些地方多是山,所以横溪气候比较暖和,水稻较早成熟。宁海等地的农民利用这一时差,成群结队到横溪一带打工割稻,待横溪的稻谷收割好,他们回家正好开镰收割自家的水稻,这样就形成了“割稻客”的队伍。

需要割稻客帮忙收割水稻的,大多是田地比较多的地主,或所谓大畈种田的。即使他们雇有几个长工,也会一时忙不过来;家里有几亩薄田,缺乏劳力的,更需要割稻客;还有天灾人祸,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突然病了,也需要请人收割。水稻的季节性很强,田里的稻谷成熟后,要及时收割,熟过了头,稻穗要脱粒,掉在泥田里,影响收成。如果要种双季稻,早稻早开割,晚稻秧能及时种下,保证秋收晚谷进仓。若误了季节,长成的晚稻就不抽穗,只能“割割喂老牛”。横溪处于东海之滨,早稻收割时节,也是台风频发之时,万一遇上台风天气,无法下田收割,稻谷经台风一刮,稻株就倒伏在田里。台风常伴着暴雨,暴雨成灾即是洪灾,稻穗浸泡在水里,时间一久,就要发芽,影响收成不说,发芽的稻谷也不能食用。此时,即使已经收割上的稻谷未晒燥,堆在箩里、地上的也要发芽发霉,好不容易到嘴边的粮食又溜走了。所以种田人都希望早稻能按时收割进仓,晚稻秧及时插种,人手就成了当务之急。这时,割稻客就十分抢手。

家乡对外来务工的割稻人,不只叫“割稻客”,还称“割稻客人”,因为主人会把他们当作自家的客人。这些割稻客人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不仅管住宿,上下午还有点心。饭菜比自家吃的要丰盛,客气的还有酒水。两顿点心,一般是年糕汤、咸菜肉丝面条,有的还特地到横溪街上的面食店定制油包、肉包或小笼包。这样善待割稻客,他们算过是非常划算的。割稻客在打稻时,稻把在稻桶上多甩几下,一亩田多打一二十斤是看不出的。如果他们图快,稻把在稻桶边甩几下就了事,稻草上还带有未脱粒的谷子,俗话叫“干活儿不干净”。还有,他们在换位置拖拉稻桶时会十分小心,尽量不伤及晚稻秧;稻桶出谷时,他们会在田里放几把稻草,再把箩筐放上,以减少压强,以免压坏晚稻秧;谷箩挑走后,会主动把压倒的晚稻秧苗扶正,如在自己家里种田一样。关系融洽,知道他们的为人,主人家会主动提出请他们明年再来。所以,主人家视他们为客人,叫他们为“割稻客人”。人嘛,关系总是相互的,互利互惠、互相尊重是人间的准则。

割稻客人都是起得很早的,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出工了,到吃中饭时收工,按惯例每人每天要收割两担湿谷子,每担都在100千克以上。这都要在上午完成,所以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夏天,天气炎热,下午他们就不出工了。若每人还不足200千克,傍晚时,天气稍凉快些,他们还得下稻田收割,以补不足,或在明天多收割些。

来横溪的割稻客,除来自上述地方外,也有从新昌、嵊县过来的。他们都是同村人,或是一家人,或是亲戚。他们的集散地在上庙凉亭、世房门口、街上的花石桥,需要用工的主管,就到那里去挑人。自然年富力强的最受人欢迎,老的稚嫩的不被看好。一般一伙人要强弱、老少搭配。

别看割稻客被尊为客人,俗话说:“只看见和尚吃馒头,没看见和尚受戒。”若不被老板相中,来打工割稻的人又多,找不到雇主,他们在异乡又举目无亲,晚上得找客栈花钱住一宿,第二天再去“应聘”。节约的农民,会在凉亭、庙宇,甚至在人家的屋檐下过夜。夏天,蚊子多,天气又闷热,这日子并不好过。割稻是真刀真枪,起得早不说,两百多斤的湿谷担子也不是好挑的。稻草的叶子有细齿,几天割下来,双手的皮肤被磨薄了,指罗里会渗出血来,捏住稻把两手生痛,手上有老茧的还能多承受几天。有经验的割稻客,他们会寻找几只桐树果,碾碎搓手,这样,在割稻时好受些。在炎热的夏天,头顶烈日,双脚泡在水田里,中暑发痧很常见,也有因水土不服生病的。每当横溪早稻收割结束,一拨拨割稻客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不少人脖子上、额头上紫一块红一块,那是刮痧留下的痕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搞合作化运动,生产队统一调配劳动力,不再雇用割稻客。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村里用上了割稻机(收割机),再没有成群结队的割稻客来横溪了,割稻客也就成了历史的过往客。

2016年4月23日

同类推荐
  • 欧美文学评论选(20世纪)

    欧美文学评论选(20世纪)

    《欧美文学评论选:古代至18世纪》是为高等院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提供的辅助教材。选文以对于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的评论为主,按照时代、国别和作家生年的顺序排列,分为三卷,第1卷为古代至18世纪,第2卷为19世纪,第3卷为20世纪。全书的着眼点在于为广大学生提高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水平提供具体切实的参照。
  •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本书收录了毛泽东所创作的62首诗词以及近30幅诗词手书,这些诗词或手书大多数是经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少数作品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在其逝世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发表,这就使本书收入的诗词和手书不仅十分可靠,而且具有权威性。
  •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闺恋诗词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始终,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痴男怨女伤春悲秋,相思悼亡,因此都有优秀的爱情诗词留世。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闺恋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闺恋诗词加以注释,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新月集

    新月集

    诗集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此外,诗集里也描写了孩子和母亲的感情。在诗人的笔下,诗中的母亲带有一种圣洁的光辉。《新月集》中,诗人时而化身天真可爱的孩子,时而变成温存和善的妈妈,通过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和母亲真纯怜爱的话语,把这种爱化作美丽的具体形象,产生了一种掠人心魄的魅力。
  • 爱让我们更好了

    爱让我们更好了

    握一杯咖啡,在爱着/痛着/释然了/幸福着的当下读20个清清淡淡却内蕴深远的爱的故事重温初恋的温柔悸动/热恋的激情奔腾/失恋的伤痛领悟爱,终究是我们遇见过的,好的事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没有任何一段感情是浪费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被你真的爱错过。“我”经营着一家以“故事”为主题的咖啡馆,谁都可以走进去用一个故事跟“我”换一杯咖啡。因此,“我”听了很多很多故事后,精选出20个讲给你听。每一个故事,都让你更想热烈地去爱身边的人,爱这个并不完美却值得深爱的世界。
热门推荐
  • 电影世界之无限恐怖

    电影世界之无限恐怖

    人的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是金钱?还是权利?自由?还是亲情?又或者女人或爱情?那么...你想明白活着的真正意义吗?你想真正的...活着吗?Yes/No
  • 那些我们的青春

    那些我们的青春

    青春,是一首欢快而任性的歌曲;青春,是一章华丽而残酷的诗篇;如同流星一般璀璨,却又转眼即逝的消失在无穷无尽的黑暗里,从此,万劫不复……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冷漠世界里,到底是什么侵蚀了我们曾经单纯的心灵?改变了我们曾经美好的初衷,让我们的人生慢慢的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默克尔从一名不知名的平民少女成长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在冷漠、枯燥、内敛,甚至没有女人味的外表下究竟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才能让她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迈向权力之巅?本书用细致朴实的笔法展示了德国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的的成长轨迹。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处理危机的冷静,从联邦部长到党派领袖,最终,她以“我愿为德国人民服务”叩响人们的心扉,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成为德国总理。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将这位遥远的领导人带到读者面前,展现了默克尔沉稳、镇定的形象,以及她勇敢、坚强、不服输的特性。
  • 茅亭客话

    茅亭客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弹珠传说之非梦

    弹珠传说之非梦

    【知道没人看但我依然为爱发电系列】当穿越至弹珠传说的世界,墨茗决定规规矩矩走剧情。但只要给她一个支点,她能撬动整个世界。本文男主格裂男主格裂男主格裂【排雷】
  • 心药空间育萌宝

    心药空间育萌宝

    新书《蚩情天下:女王爷的腹黑夫侍》已上传http://m.pgsk.com/bk/gdyq/14878369欢迎点击阅读她本是玄一族至尊的守印者,一朝穿越,成了无法修炼的纨绔女王爷。要修炼?没关系,她可是带着村庄穿越的,人多力量大嘛!可是空间表示先要付费才能消费,望着那长长的需求清单,云情悦对着对面那男人挤出笑容。男子心领神会地说:“王爷,您常去的馆子说不给您赊账了,王府最近手头紧,您节制一下吧!”“我管你要钱就只有寻乐子吗?”男子淡然道:“但凡需要王爷用钱的,无一不跟美色有关,难道不是王爷您的乐子吗?”云情悦有苦难言,偏偏男子还挨近了说:“王爷,我这绝色不用钱,您随意!”云情悦,摔!
  • 和亲公主:冷帝枭妃

    和亲公主:冷帝枭妃

    沐倾歌,外人眼里的寻常公主,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世之才她精通琴棋书画,胸怀倾世谋略她淡定的处理着身边所有的关系,却还是难逃当做棋子远嫁他国她淡笑:“嫁不了心爱之人嫁谁都无所谓。”新婚当日就成寡妇?她微笑:“死了更好,少很多烦恼!”苦恋三载的男子亲手将她推给她恨之入骨的男子时她浅笑:“我沐倾歌对天发誓,你今天对我所做的种种,改日必十倍奉还!”当真相浮出水面时,当那把剑抵上她脖颈时,她依旧浅笑:“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强求不来。你若想伤我,门没有,窗户也没有!”诸葛琛,楚国的战神,一把战刀平天下,一记谋略定乾坤他不相信爱情,也不稀罕爱情为了权势,他可以不择手段,机关算尽……只是当那双盈盈若秋水的双眸看着他时当她发现真相后绝决的跃下冰河彻底离开他的生命时他才发现原来沦陷的是他的心……-----------------------------------------------------------推荐本文的后传《神骗皇妃》《强嫁》:请亲们多多支持推荐自己已完结的文:《劣妻》:某夜唯唯一一本现代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温馨与阴谋共存《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已签约出版推荐好友的文文:独孤卫《争夫》:超级有趣的文,不可不看免子《螺旋》:请大家多多支持陌上柳絮《特警傻后要休夫》:不错的文文,请支持
  • 我有座仙墓

    我有座仙墓

    本为神子,天生神体,却遭同族背叛,神脉被夺,流落边荒,仇敌却融合神脉,名震诸天,被誉天选之子。但祸福相依,他得无上仙墓入体,仙墓中,埋葬着一尊尊无上存在,有太古大凶,有不朽祖神,更有不灭古仙……“本源神尊苏醒,传承万法本源,肉身可达不朽不灭之境!”“得到无上神剑,伏天剑仙觉醒,传承伏天剑道,一剑斩灭九天!”“融合太古凶兽饕餮,传承吞噬大道,诸天万界,无物不吞!”无数岁月后,秦牧天身负亿万传承,掌控无尽神通,以盖世无敌神威,君临诸天,万古不朽!
  • 妖见闻录

    妖见闻录

    三界最顶尖的人物们夜夜笙歌艳舞,欢乐奢侈的永夜宴承载着怎样一群人的悲喜?已湮没在历史中的绝世大法师,经历了怎样风起云涌的一个时代,与时间之神缠绵了多少年,痴痴相守至今,却为何不能相见?残月神借人类之躯生下了她的孩子,却又无力控制事情的走向;那个通体雪白的孩子,是该留在人间,还是该奔赴神域?追寻不死的人在最后关头放弃了他的永生;部落最强大的勇士却不敢面对他的爱情;断断续续3000年,一段秘辛终被揭开。而所有的一切,竟与落月之森息息相关。至高规则终于露出了它的獠牙,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那位不问世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