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700000001

第1章 引子

1962年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北京,一栋陈旧的楼房。靠近楼梯口的过道里,陈燕独自一人坐在小板凳上,用力地搓揉着一件脏衣服,她的身边,放着一大桶水。外面的阳光很好,好得都有点刺眼了,她要赶紧把衣服洗出来,晾出去。这栋楼房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只住了两户人家。陈燕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刚会走路的儿子,住在楼下。楼上还有两个房间,住着李先生一家。

“妈,我要上楼找姗姗玩,一会儿就下来……”珮吟从陈燕的眼前闪过,她穿了一件鲜红的褂子,笑嘻嘻地抓住了楼梯扶手,往楼上跑,两根细溜溜的小辫子在脑袋后面甩啊甩。珮吟是陈燕的大女儿,再过一个星期就八岁了。这天放学早,还没到三点,珮吟就回家了。每天放学后,珮吟都会上楼和姗姗一起做作业,姗姗和她一般大,两个小女孩要好得很。

“等一等。”陈燕叫住了她,“妈有事要跟你说。”陈燕的语气里,有一种让珮吟觉得陌生的东西,她不由得止住了脚步,回头看着妈妈。可陈燕又犹豫起来,好像不知道该怎样向女儿开口。

沉吟了一会儿,陈燕双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伸进裤袋里,掏啊掏,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纸头。“是,是你爸爸……”陈燕低着头,回避着女儿的目光,“你爸爸发来电报说,那个计划,有点变化,你们三个孩子,不能一起去香港了。”

“为什么?”珮吟瞪大了眼睛,警觉地看着妈妈。

“因为……”陈燕吃力地咽了一下口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珮吟惊恐不安的样子,让陈燕的心揪成了一团。在珮吟的眼睛里看到慌张和失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生活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谁也躲不过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和煎熬。可是,在张家的三个孩子中,显然是珮吟吃的苦头最多,偏偏这个老大又是陈燕最疼爱的。

就在两年多前,中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悲剧性的“大跃进”运动,埋下了遍地焦土和粮食匮乏的恶果。

从1959年的春天开始,饥荒开始蔓延加深。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的食品都要限量供应了,大米、玉米面、麦子、菜油、盐,当然还有肉类,都变成了稀罕物。一开始,城市居民还能享受配给供应的肉菜大米,可是,没过几个月,连这也没了,时不时地需要去黑市搞点吃的。到最后,连玉米面和麦子都紧缺了,每人每天的额度少到可怜。荤腥更是难得闻到,这个五口之家,每个月只有一斤肉的配给,肉也是瘦精精的,一点点肥肉都被陈燕小心翼翼地刮下来,熬成油,做菜时小勺挑一点,这顿就算是有油水了。

那时珮吟已经五六岁了,她的肚子总是饿着。美吟和大卫晚出生了四五年,对饥饿的印象就没有姐姐那么深刻。还没上学的珮吟,每天只能吃上一碗玉米粥和一个窝窝头,她最常问妈妈的问题就是:“妈,我好饿,下顿饭什么时候吃?”仰着头盯着妈妈时,眼眶里泪水打着转。有时候,饿极了,她就缠着妈妈讨肉吃,明知道没用,还是会一次次地哀求妈妈。她的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实在太糟心了,但是她不知道怎样形容这种掏心挖肺的饥饿感,只说再不吃点肉,肚子会变成个洞洞了。陈燕记得,面对女儿的呜咽,她只能抱紧了珮吟细小的身体,强忍着泪水安慰她:“孩子,去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啊,听话!”

到了1961年的冬天,日子更是变得格外的艰难,空气中弥漫着饥饿和死亡的味道。听人说,老家东北那边的乡村,饥荒最严重,饥肠辘辘的乡民们什么都吃,蛇、老鼠还有蚂蚱,统统都成了美味。饿死人的消息,已经听了很多,而这一年,这种令人心惊的噩耗尤其多。很多人是活活饿死的,也有人是饥不择食中毒死的,还有些人偷了粮食,一通胡吃海塞给撑死了。那些老弱病残的,最难挨得过去,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活得很煎熬。好些人全身浮肿,脸肿得眼睛都睁不开。走在街上,陈燕就常常看见这样的病人,让她对自己和孩子们的前景充满忧虑。大多数的时间,她和孩子们就待在家里不出去,尽可能保存体力。

后来,陈燕把工作辞了,在家带孩子。这个五口之家,就靠着她的爱人张逸文的一份公务员工资过日子。后来,政府部门精简人员,张逸文的工作也丢了。一家子的生计实在让他犯愁,还好他头脑活络,也不知从哪儿听来,说是到了香港就有活路,于是他就跑到派出所去排队,申请出境许可证。可是想往香港跑的人实在太多了,到后来,已经根本拿不到许可证了。几经周折,通过一位南方朋友的介绍,张逸文搭上了一位在香港有些门路的生意人,生意人答应帮他偷渡过去。终于,有一天,在夜色的掩护下,张逸文和几位朋友一起,成功地偷渡到了香港——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金子的东方之珠。到香港后,张逸文很快找到了一份活计,在一间小公寓里住了下来,算是在香港站住了脚。他是幸运的,后来,越来越多的难民拥进香港,偷渡客大半被抓住,遣回大陆。

1962年初春,张逸文来信说,这阵子香港移民局政策放宽了些,是一家人移居香港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他叮嘱陈燕准备好移民的手续,他会在罗湖等待。听到这个消息,陈燕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牵肠挂肚的分离终于结束,一家人马上可以团圆了,而且,还是团圆在人人羡慕的香港。可是,好日子眼看着就要来了,出发前的一周,她毫无防备地接到了张逸文的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很简略:只允许带两孩,留一个给姥姥。原来,张逸文去移民局申请,却意外地得知,为了控制入境的人数,香港移民局严格执行新规则,一个家庭不允许同时带入三个孩子。

接到电报,陈燕愣住了。三个孩子中要留下一个,留哪个呢?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不是为难她吗?因为这个消息,她躲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夜,天亮了,还没做出痛苦的选择。大卫是必须带上的,他还小,可是,两个女儿该留下谁?她想来想去,又折腾了两天,还是没法做出决定,脑子都快要炸开了。最后,她跑到邮局,花血本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到老家大连,找她妈妈和弟弟陈锋商量。

其实,决定并不难做,需要有人帮她一起下决心,才是真的。美吟才四岁,正是淘气的时候,留下来是一个麻烦。珮吟是老大,很懂事,而且已经上学了,不会让姥姥太吃力。再说了,一个八岁的乖巧孩子,没准还能帮老人做点家务呢,要留就留下她吧,就这样定了下来。挂电话前,陈燕轻松地对妈妈说,珮吟不会在大连住多久的,过一两年,她就会回来接走女儿的。

做出决定后,陈燕如释重负,可是,一回到家面对孩子,她的心又沉了下去。她让这个决定默默地在自己的心里发酵,没有马上告诉珮吟。难受了两天后,她还是想不好该怎样跟珮吟开口,想到女儿就要被孤零零地留下来,她是既内疚又伤心。珮吟是她最疼爱的孩子,在这一点上,陈燕知道自己很偏心,但这种偏心是藏在心里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珮吟挽救了她的婚姻,成了维系她和张逸文之间的一根纽带。当初,她跟张逸文是家里给撮合的,张逸文是个大学生,想法挺多。从一开始,他就对陈燕挺冷漠的,结婚后还是没啥感情。不久,他竟然扔下陈燕,离家出走了,以此来抗议家里给他安排的这段婚姻。

那时候,抗战早已结束,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她守在张家,相继埋葬了他老去病死的父母。七年后,陈燕在北京找到了他。那是在1953年,她记得很清楚,就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前一年。她发现她的丈夫更消瘦了,但精神却很好,陈燕觉得他倒是比以前更有男子汉气概了。这一次,他没有拒陈燕于千里之外,也许是因为离开七年,没给家里捎一句话,心里毕竟内疚吧。尤其是当陈燕告诉他父母亲都已经离世时,他的脸上闪过了悲伤和惭愧。他让陈燕留在北京,两人这才开始了像模像样的家庭生活。一年后,珮吟出生了。那是陈燕人生中最甜美的一段日子,逸文的一颗心都融化在了女儿身上,夫妻俩感情上的缺失,因为女儿的诞生,都加倍地弥补回来了。

所以,在陈燕眼里,珮吟和另外两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对她有说不出的疼爱。可是,眼下的处境,逼得她再不忍心也得割舍。而且,把珮吟留下,交给姥姥和舅舅,是这个家庭唯一的选择。照着张逸文的意思,陈燕必须在三天后的星期五把两个年幼的孩子带到香港。陈燕担心到时候珮吟会在火车站大哭大闹,缠着他们不让走,她只好硬着心肠,在珮吟面前闭口不提动身的日子。她事先和陈锋商量好,让陈锋去学校接珮吟回家,自己带上两个孩子,早点出门去火车站。这样算计不到八岁的女儿,陈燕的心里,说不出的羞愧,可这是为了这个家庭,她拼命地安慰自己,但心情依然阴郁极了。

现在,陈燕躲避着珮吟受伤的眼神,简直无法想象如何面对最后一刻的来临。她害怕自己一动摇,就不去香港了,或者,心肠一软,把珮吟也一起带上。可是,这样一来张逸文的计划就化成泡影,他们这个家,恐怕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是的,这对珮吟很不公平,可陈燕别无选择。当然,在她的内心深处,还藏着一个念头,尽管珮吟会遭点罪,但不会很久的,顶多也就一两年。她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了一家人的幸福,这是一条逃离饥荒的活路。而且,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为了三个孩子的未来,她必须这样做。

“妈,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去香港?”珮吟从楼梯上下来,走到楼梯口,站在妈妈身边,小手抓住了妈妈的衣角,“妈,你说好带我们一起去的。”珮吟的眉头皱着,脸上流露着和年龄不相称的忧虑。

“宝贝,”陈燕艰难地挑选着字眼,“不是妈不愿意把你们三个都带出去,可是,香港移民局有规定,一次只能带两个孩子。”陈燕稍停了一下,接着,她用最温和的语气说:“孩子,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她想把女儿受到的刺激降到最低限度。

“妈,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陈燕试图向女儿解释,但她心里也很明白,这些事儿,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怎么会理解,可是,她却要去承受大人世界带给她的不幸。陈燕一阵伤心,嗓子眼有点发紧,她索性心一横,抬头望着女儿说:“珮吟,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乖乖地跟着姥姥和小舅住,一年后我一定回来接你。”

“不行,为什么把我留下,为什么不留美吟呢?你偏心,你偏心!”珮吟大声嚷嚷起来,跺着脚,小脸蛋通红。这孩子是被宠惯了的,这下子突然觉得被抛弃了,急得放声大哭起来。这个结果,陈燕早就料到了,她心里惭愧,没法把大人的考虑解释给年幼的孩子。她紧紧地搂住了珮吟,说:“不哭不哭,那这样吧,我给你和美吟玩抓阄好不好?”珮吟愣了愣,陈燕趁机把她哄进了房间。房间里,美吟和大卫坐在地板上,正在起劲地玩弹珠呢,陈燕对两个女孩说:“听好了,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我手心里有两张纸头,一张是白纸,一张上面有个圈圈,你们谁抓到了有圈圈的纸头,就要留下来,懂了吗?”美吟头也不抬地在玩弹珠,她完全不知道妈妈在说什么。

陈燕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攥进了手心,这个破主意也是她出于无奈才想到的,她知道珮吟是个讲道理的孩子,用了这一招,珮吟就不会大哭大闹了。她也知道,如果先让珮吟打开纸条的话,肯定不会想到去看妹妹的纸条。两张纸条上,陈燕都画了个红圈圈。

果然,珮吟并没觉察到自己是被妈妈给骗了,但这个结果让她又急又气,伤心得泪流不止。陈燕在心里骂着自己,又心疼女儿,带上她去了百货公司,买了一双珮吟喜欢了很久的布鞋,这才止住了她的泪水。年幼的珮吟,根本无法预知这个游戏给她带来怎样的厄运。而当时三十四岁的陈燕,也万万没有想到,纸头上的这个红圈圈,竟然套了她心爱的大女儿一辈子。是的,看起来,是那个夏天午后那个简单的游戏,决定了珮吟的命运,而她,却一手制造了女儿漫长的流浪。当年的这个决定,让陈燕的余生在后悔中度过,但是,一切都无法挽回。

同类推荐
  •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二)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二)

    见机行事干他们这一行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不偷即抢。抢,则是见机行事;偷,多是顺手牵羊。他们流窜作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豫北还是第一次涉足,张长安倒要碰一碰运气了。为了不引起路人的注意,他们三人分头行动,会合地就是著名的烧鸡产地滑县白道口。白道口的烧鸡驰名中外,离老远就闻到一股股诱人的香味。狭窄的街道两旁,一个挨一个全是烧鸡店,有的是批发,有的是零售。夜深了,各个店铺依然灯火辉煌。这里的人们真是发了烧鸡的财,老板娘们都戴着金戒指和金耳环。
  • 拼图

    拼图

    早苗为在自己内部狂跳的心脏的跳动深深着迷。这个脏器和之前感觉到的其他脏器不同,它们都离自己很远,而心脏和自己却是一体的。来到这个世界,终于可以和脏器合为一体。早苗使出浑身的力气,像是要将其捏碎一般,体会着那跳动,而心脏则像要与之呼应般剧烈地跳动着。像是为了证明她和心脏是一体的,早苗的肉体开始对这个充满活力的运动做出了反应。自己的肉体眼看着就要活起来了。内脏的气味从嘴里喷了出来,全身流出了黏糊糊的汗水。
  • 梦幻花(东野圭吾构思十年嫌疑力作)

    梦幻花(东野圭吾构思十年嫌疑力作)

    东野圭吾构思十年悬疑力作,“从没有哪本书让我倾注过这么多心血”,首度收录创作手记,日本销量突破百万册。“不要寻找梦幻花!一旦追寻就会自取灭亡!”错综交织的悬案,揭开百年的谜团!年轻夫妇的身体被武士刀贯穿,仅有年幼的女儿生还;一见钟情的初恋女孩,却在几天后人间蒸发;大学生跳楼身亡,桌上摆着半杯可乐;独居老人疑被入室强盗杀害,丢失的财物却是一盆鲜花……“梦幻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旦追寻就会自取灭亡?源自真实故事的创作灵感。日本的江户时代出现过黄色的牵牛花。为什么到现在反而没有了呢?想到这里,一股悬疑的气息袅袅升起。——东野圭吾。本书首度收录《梦幻花》创作手记。
  • 偷来的缘

    偷来的缘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集,结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公开发表于相关报刊、杂志的6个中篇小说,除了《苏仙的传说》是描写流传于湖南郴州民间上千年的少年成仙的故事外,其他几个都是写生活在现代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作者通过描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及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表达出作者对这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或同情、或赞美、或惋惜、或批判、或爱护的感情,同时也反映出现代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另一面。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热门推荐
  • 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沟通不畅的时候,因此需要掌握必要的谈话艺术,把话说到位,才能打开谈话局面。只要肯下工夫练习,学习他人的方法,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演说家、口才大帅、说话高手、拥有高难度谈话的艺术不再是梦!本书站在现实的角度,将目光投注在日常生活中,以采撷鲜活的理论和事例,提炼出浅显易懂的谈话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场合,为大家展示相关的谈话技巧,提升大家的说话能力。全书语言精妙,文字洗练,告诉大家如何修炼谈话能力、怎样提高谈话水平、掌握谈话技巧,堪称一副智慧的锦囊。
  • 似幻青春

    似幻青春

    少年为了找寻自己所想要的,离家来到特殊异地,然而历经种种,少年渐渐知晓现实
  • 技术宅生存指南

    技术宅生存指南

    当初写下的不切实际的中二幻想成为了现实,在宅圈里混的风生水起的柳珝,却无奈的发现自己还是摆脱不了所有死宅的梦魇。他的家人想让他成为现充……“板子!笔!我的手办!别动我的画册!吼!我今天和你们拼啦!!!”
  •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女子永远是一个时代最浪漫的印记,是战火纷飞、时代变迁中最绚丽、最妩媚的那一抹记忆。民国女子,才情兼备,风流潇洒。婀娜多姿的旗袍,掩盖不了他们新民意识的觉醒。她们是站在旧时代里,最早倚门外望的那一群风流人物,敏感、细腻、多情。约会民国温婉才女,触摸一百年前,清新和风情兼备的那个年代。
  • 穹顶至高

    穹顶至高

    这是濒临破碎的星球——人理出现危机、灵气永远在复苏、崩坏与异变频发、敌人们兢兢业业毁灭世界……穹顶空间,这里联结着无数平行宇宙中不同的地球。“在穹顶当上了管理员,我是不是就可以过起平静的生活了?”某调查员上班族这样想到。
  • 崩坏在漫威

    崩坏在漫威

    我是一名会空中劈叉的清洁工。在电影院看女王打响指然后就原地爆炸来到了漫威。我现在很慌,不是因为灭霸也要打响指,是我要一个人要清理休伯利安号,连长182米的舰板都要擦的会发光。有清洁工来帮可怜的我吗?_(:з)∠)_等等......听说虽然不发老婆,但好像可以变成老婆的样子。区区舰板而已肝爆!为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而战!PS:感觉书名应该叫(崩坏从漫威开始)_(:з」∠)_
  • 重生之庶女修仙路

    重生之庶女修仙路

    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不就出车祸了吗!怎么就死了?庆幸的是自己重生了^_^又衰到极点重生到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身上还是刚死了娘的#无意中发现了修真之路\仙路茫茫意志力要强狠毒嫡母算计我让我嫁老头\姑奶奶我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哼哼
  • 逆苍岚

    逆苍岚

    流光叹,九幽落处,杯中影,虚空尽头,敢问天穹,何处再相逢?清风吹,余香犹在,月华浓,清凉若水,试问前尘,来生再忆梦?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还原生活细节的规律,寻找现实背后的真相。本书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娓娓道出,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的费力和烦躁,随时随地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逃不出心中梦

    逃不出心中梦

    见到他的时候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小白脸样子,一身绿军装,皮肤油黑发亮、头发也就三毫米,那曾经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变的花大少爷,真的变了?带着阳光般的微笑慢慢的向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