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900000017

第17章 点与滴(2)

纯粹的朋友少之又少,不论男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掺杂了太多的因素,附加了很多的额外条件。所以,平时所谓的朋友的话,可以听,但是不可以全听;可以信,但是不可以全信。尤其是所谓的约定、誓言、承诺,有时只是美丽辞藻的堆砌,或者是玩笑话,只可一笑置之,千万不可当真,否则,沉溺其中,反而贻害自身,严重的,甚至会使你一生的心境变得阴暗。应当明了,时势会变,环境会变,关系也会变。“一场游戏一场梦”,我认为这是对很多朋友(尤其是男女)关系较为深刻的总结。

但是,倘若有幸,身边能有三五知己,那真的要好好珍惜。善待、呵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我害怕孤独,多想拥有阳光下纯粹的友谊,能与朋友相忘于江湖,相伴于今朝,相约于未来!

朋友啊,朋友!

扫楼梯

我家在江北,住的是90年代末建的老小区,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

今天中午,送女儿上补习班,独自回来后,见楼道有些灰旧肮脏了,灰尘、垃圾等遍地都是,看着很不舒服。于是,回到家后,戴了只口罩,拿了把扫帚及一只畚箕,从我家所在的六楼逐层往下清扫,共100级楼梯,我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楼道基本清理干净了,扫出了满满好几畚箕的垃圾。清扫时,有同楼道的邻居上下,见一个陌生又有些面熟的“环卫工”,多少有些奇怪。我则报以淡淡的一笑。打扫完楼道后,我回到自己的家中,又把家里的地板里里外外拖了一遍,出了一身的汗。

我打扫楼梯,倒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思想有多好,人格有多高尚,只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干净而已。另外一层原因,是觉得作为一个人,多少还是应该有些利他心。若是每个人都很自私和狭隘,要求别人付出,而自己只索取、不回报,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很糟糕。就像目前大家都很关注的雾霾问题,好多人都在找别人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认真地反思自己。有些人老是在寻找政府的过错,却很少有人认真地检点自己的行为。毕竟,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务。

想想,劳动,有时是挺愉快的,它能让人真正回归自我。

生日

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大意是:人的生日,在人的一生中,其实只有一天,那就是他出生的那一天,其他的所谓的“生日”,说白了,都是假的。世人过生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怀念,出于一份感恩,或者说是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罢了。其实,铭记“生”的过程,比过生日更有实际意义。

8月24日,是极其普通的一天。然而,对于我来说,这一天,是很有意义的。

这一天,当有人送上深深的祝福,当有人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时,我还是想衷心地说声:“谢谢你,我的朋友!”谢谢这么长时间,你还一直记得那个日子。在那一天,我会依稀地记起从前的岁月,那些一起走过的、度过的、说过的点点滴滴—那时的欢笑,那时的忧伤,那时的感动,那时的不易。只是光阴如流水,我们都追不上时间的脚步,都已回不到那段青葱的岁月里。既然如此,就应珍惜当下,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不管精彩也好,糟糕也罢,既然曾经拥有过,付出过,就不要再后悔彷徨,顺其自然就好。光阴如梭,岁月静好,就是对当前最好的诠释。

也祝福你,我的朋友!你不必悲伤,请振作精神,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的美好。说不定在街角的某个转弯处,正有个朋友在为你祈祷,为你遥遥祝福!也不必沉沦,更不要迷惘,相信不远处定有阳光指引你,陪伴你坚定地走下去,去发现未来无限的精彩!记住了,你若安好,便是永恒!

在春天里,埋葬一段理想;在秋风里,收获一份平和。

在生日这天,我百感交集,心里百味杂陈,唯独没有了那份欣喜!

风中碎笔

一场酣畅的大雨,淋透了天空,浇湿了大地,也潮湿了一颗善感的心。

于是,撑一把花雨伞慢慢地踱进这风雨中。雨中的空气很是清新,望京桥上,静悄悄的。站在桥拱上,仰望,远眺。俯视桥下,大河漫流,微风吹皱了如同绿色绸缎一般的望京河河面。水岸边,杨柳依依,茎蔓低垂,树木在风雨中轻轻摇曳,婆娑起舞。

到了转角处,轻轻地拐入汪弄的小巷。往日的喧闹不再,此时变得安静许多。路旁,香樟树高大、粗壮,枝条有意无意地向路中央延伸,好一条密密实实的林荫道!走在路上,有种奇异的时光穿梭之感。呵,四十五年弹指一挥间,人生大半已过,得之几何,失之几何?是幸福着,还是痛苦着?是处在平和中,还是波折中?我自己也不甚明了。

走过林荫道,信步来到体彩店。突然有了一试手气的想法。摸出一张十元钞票,购了一张体彩刮刮乐。第一次,中了10元;复购一张,再中20元;再购一张,不中。如此,花30元又得30元,一来一去,扯平了。那人漫长的一生呢?得到的与失去的,是否也是平衡的?想想,好像不尽是。得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世事无常,人生如戏。

索性骑上公共自行车。行至半途,雨又淅沥地下起来。干脆收起雨伞,在雨中慢慢骑行。让这风雨,让这久违的清新,和自己的肌肤来个亲密接触吧!这一路骑行,虽说短,却又如漫漫的人生路一般—翠柏路的坎坷不平,中山西路的平坦宽敞,大卿桥的浮华喧嚣,白云庄的幽静厚重!

目的地到了。风雨路,短,也长。

午后贰时

流水的日子,平凡的光阴。

中午用过简单的中餐后,照例到周边街区遛弯。走过柳庄巷后,突然惊诧地发现,卖鱼弄的正对面—“午后贰时”咖啡屋悄无声息地歇业了。这家咖啡店今年年初刚开业,至今也不过短短半年而已,如今却关门了。站在店外,我端视了一会儿,心中不免有些惆怅。惆怅的不是店(它与我毫无关系),而是叹息宁波这个城市,缺少了那么一点点“慢生活”的氛围和情调。这几年,宁波经济发展了,百姓生活富裕了,然而,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同步增加。人们忙着赚钱、忙着消费、忙着应酬、忙着追逐,忙着忙着,就停不下来了,于是乎,一个原本悠闲、祥和、恬静的城市,渐渐地变了:人们步履愈加匆匆,生活节奏快了,心态浮躁了,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为名,为利,为地位,为欲望,为世俗所驱使,岂能不身心交瘁?因此,在这个水泥钢筋的都市森林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名利世界中,为自己的心灵找个安静的“居所”,变得迫切。

我发自内心地呼唤久违的“慢”—在都市丛林的一个角落,或者在街道的一个拐弯处,有这么一个幽静之所,可以放下手头的一切,关掉喧闹的手机,卸下沉重的伪装,与清茶为伴,与咖啡为友,找三五良朋,读书、聊天、品茗,抑或什么都不做,发发呆,看窗外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或者慵懒地看部心仪的小说、电影,在喧闹的都市里独自享受那份幽静、恬淡,那份从容、自在,多么难得!可惜了,宁波,这样的地方,还是少了点;这样的人,也还是少了点。都市里的人啊,身体疲倦了,其驿动的心更需要休憩与停泊。休养、安宁,是为了能在今后的人生长路上更好地扬帆远航。

“嘿,午后两点,老地方,喝茶去!”我非常乐意听到这样的呼唤声。有这样温暖的声音,这个城市才温馨,才更有人情味,才更有生活的气息与朴实的情怀。这,才是“家”应该有的情调。

依然

今天,其实是昨天的重复,但同时,又是全新的开始。

9月1日,又到了开学的日子。江北实验中学门口,因未到上学时间,人还不多。学校依然如旧,但那上学的孩子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岁月在这一张张相似的笑脸中悠然而逝,一天,一季,一年,一生。

姚江,依然江水滔滔,水鸟翔集;江上,舟楫穿梭;岸边,机器轰鸣;路边,杨柳依然枝条低垂,只是叶更茂盛了,把林荫空间“挤”得更窄了;花圃内,杨、柳、桂、茶、樟等依然葱绿,只是于我有些眼“生”了,我确实有些月份不曾亲近它们了;大剧院前,依然热闹,只是跳广场舞的大妈换成了打太极的大爷,一招一式,一动一静,张弛有度。

林荫道上,依然清静,慢跑者、垂钓者,还有上下蹿腾的小白狗,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江边园林里,树木依然茂盛,依然散发着清香,空气依然清新。那景,又像不曾改变过,然而,细细探究,又觉得非常陌生。那可是时光在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一路小跑,在永丰桥下止步,深呼吸、扩胸、扭腰、压腿,又重新打量起眼前的江景:桥上,依然车水马龙;桥下,依然浊浪翻滚;不远处从江岸斜长出来的倔强小杨柳,依然在笑秋风。只是树干有些粗壮了,一岁一枯荣间,小树也该长上一圈年轮了。那人呢,长的除了年龄,还有什么?

该是返家的时候了。亲水广场中央,护城英雄大卫依然俊朗,目光依然深邃,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充满欢乐的地方;弯弯曲曲、金黄色的柳叶,稀稀落落地平铺在林间小径上,随风起舞。秋风起了,我的思念也起了。朋友,你可安好?

突然想到一句话。昨天使然,今天依然。

早餐

日子,日复一日。我,依然还是那个我。

晨跑,归家;07:30,早餐时间。一块腐乳、一碟泡菜、几粒花生米、三小块紫薯、一小碗稀粥,另加一瓤西瓜、一瓶酸奶,这便是我早餐的全部了。你说,我这早餐是传统还是现代?我想,你心里一定已经有了答案。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外表再狂野、叛逆,骨子里,还是非常传统的。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血液里,一生一世。

只是,令人疑惑的是,传统的,不好吗?一个秉性传统的人,就一定守旧吗?就一定迂腐吗?就一定不思进取吗?在很多人眼中,创新就是好的,传统就是保守的,就是没有上进心的。我这个人,简单又笨拙,对“创新”多少抱有一些“恐惧”。应该说,“创新”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领域都需要那么多的“创新”。科研、创作、企业等,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不可能有好作品和产品。然而,在行政、服务领域,我却觉得不需要那么多所谓的“创新”。在法制框架里,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指引下,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是行政的根本所在。制定公平公正的规则制度,搭建公开规范的平台,提高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政府需要做的分内事。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其中的一分子,首要的是安分守己、勤勉工作。

滚滚红尘中,我是这般不起眼,这般传统,这般简单。恐怕我这一生,都是传统的忠实追随者。我很怕,在“创新”大旗下,没有了传统的支撑,人们会永远地迷失了自我。

冬天的颜色

在父母家一番忙碌后,为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我来到了公路旁那个无主的菜园里。

这是一个冬日的清晨,菜圃里到处“画”满了冬天的颜色,无声地诉说着今冬的小小故事。

菜园里,立着几株不知名的高大乔木,冬日的几场寒霜后,它们脱去了春夏的盛装,整个树干只剩下了稀疏的枝条,透着几分冷峻和清寒,与近旁常绿的冬青、香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几棵老树枯萎了,但依然矗立在土地上,粗犷的躯干上顽强地生出层层叠叠的木耳,犹如岁月的年轮。林间,蝉鸣隐去了,蛇虫也渐渐地入眠了,举目远望,只有几只乌鸦栖息在苍凉的枯枝上,偶尔传来几声低沉的寒啼,霎时间,这小小的林子里隐隐地有了些许的空灵之感。

菜园土地上,又换了一种色调。那儿有过春的鲜绿,有过夏的葱绿,有过秋的墨绿,走至冬天,这遍地的农作物还是绿的,只是在绿色之中,笼罩着一层无法掩盖的苍白。你看,菜圃上空,寒风盘转,飘着几缕淡淡的白汽,久久不散;田垄上,覆盖上了塑料薄膜,一垄接一垄,盖住了鲜绿的生命,露出了狰狞的白;大地上,寒风乍起,落叶随风飘零,寒瑟之感更加强烈。这寒白,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个前来巡园的人,我的鬓发渐白,心灵也苍白了。

年年岁岁菜相似,岁岁年年人却已大不同了。年少的时候,多么渴望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多么向往外面精彩的大千世界。然而,等到真正走出去了,闯荡过世界后,中年回眸,却突然发现自己早已忘却了当初是为了什么走出去的。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失去了“根”,人就好像是浮萍,雨打风吹,无所归依。那种怅然若失感会紧紧地锁住一个人的心绪。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堡垒中,因为没有了土地的柔软,没有了花草的芬芳,没有了“根”的孕育,人的生活,连同心灵,着实坚硬了不少。

这个冬天里,我看到了无尽的苍白。

因为昨夜的一场雨,今晨起了浓淡不均的雾,似化不开的愁。送别女儿上学,又到日湖漫步。

广场,打太极的人招式沉稳如昨,舞剑者姿态曼妙似幻。广场里的人、树、物,都沉浸在一片白茫茫的雾霭中。近处清晰,远处却很朦胧。湖面上,不见了波光粼粼,只有吹皱了的清波。一两只白鹭在上下翩跹,点缀着那一方寂寥的雾空。远处,树林葱郁,重重叠叠,在雾气中像极了起伏的山峦,蜿蜒、柔和,在初夏清晨里显得生动极了。

有人爱晴空,有人爱雨夜;有人爱漫天飞雪,有人爱清风秋月。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节,总给人不同的想象空间。而我,很博爱,爱这四季的变幻。春夏秋冬,雨雪风霜,迥异的气候,却总有其最独特的味道,就像人生路。

同类推荐
  • 母亲的芳香

    母亲的芳香

    《母亲的芳香》全书共收集作者散文、随笔55篇。作者通过对生命和情感的领悟,对自然和社会的感触,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乡情。读之给人以积极的启发和美好的享受。
  •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怀旧是从何时开始的?从春天第一片花瓣飘落的时候,从冬日第一个雪人融化的时候,从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从工作第一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从一位同路人匆匆转身的时候,从你说“我喜欢你”的时候。怀旧是因为旧时光的无以复刻。往事或许明朗简单,温柔清丽,或许酸涩孤独,伤痛迷惘,但岁月的光线总会把它们一一暖化,镀上一层柔和朦胧的光晕。记忆就如一潭无风似镜的湖水,过往人事皆幻化成条条小船,于湖心平静无声地漂泊着。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斜射到墙面的贴画。那幅画恰好是凡·高的《向日葵》,冥冥之中还在不停积攒阳光。
  • 屈身求爱

    屈身求爱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屈身求爱》是英国剧作家奥利弗·高尔斯密的代表性喜剧作品,讲述了一个传统背景下的英国式爱情故事。上门求亲的男主人公表面风流倜傥、巧舌如簧,却被假扮成女仆的小姐吸引,在一连串误打误撞中,小姐也渐渐认识到了男主人公的真诚和正直一面,决定“屈身求爱”……最后——自然是一个传统式的喜剧结局。本剧体现了高尔斯密一贯的幽默、戏谑风格,充满诙谐的意趣和精彩的对白。剧本围绕着各个矛盾点,处理得很集中而巧妙,让读者不得不一直看下去,就为了知道作者最后究竟如何化解这些不大不小的误会与不和。
  • 龙江当代新诗论

    龙江当代新诗论

    本著作是以黑龙江省当代新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思潮研究和作家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探讨从1948年到新世纪以来的黑龙江新诗。大致分北大荒诗歌研究、石油诗歌研究,20世纪80年代龙江新诗研究,90年代龙江新诗研究,以及龙江女性诗人研究,等新诗思潮;以及,梁南、张曙光、李琦、桑克等诗人的专论;本书还将用大篇幅做口述史的研究,做诗人论的同时做诗人的系列访谈,张曙光、李琦、桑克、冯晏、庞壮国等等,既有历史的纵向叙述,也有当下诗人共时态的诗学呈现。从整体性、系统性上说是一部目前为止,可以填补黑龙江省地域诗歌研究空白的作品。
  • 2017中国年度作品·诗歌

    2017中国年度作品·诗歌

    本书由中国诗歌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6年诗歌创作的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热门推荐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
  • 白云山纪事

    白云山纪事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为背景。描写了白云山地区劳苦大众集体抗粮与国民党政府作斗争、当地游击队队员铲除恶霸,打击反动势力等真实故事。小说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匪横行,人民生活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同时又颂扬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的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小说真实地反映老一辈革命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教育后人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 腹黑总经理的装傻仙妻

    腹黑总经理的装傻仙妻

    傅容成:傻丫头,我一直都很正经的,就只是想对你不正经而已,难道直到现在你还不懂吗?晓靖同志:槽,尼玛的,臭流氓!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傅总经理在追妻路漫漫的生涯上,总算是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老话的无限威力了。只是对此,身为蓝雪狐仙的晓靖同志只想表示:卧槽,你特么的个死天杀,我就是想成个仙而已,你前世祸害我丢了成仙机会和千年修为还不够,今生我都已经转世投胎好好做人了,你丫的还要再来这么祸祸你姐姐我?!我上辈子没刨你们家祖坟吧?我记得我们上辈子没那么大仇怨啊?所以这位老大、仁兄、臭流氓同志,请您老自己主动点,麻利圆润地滚出去好伐?!我们不约!不约啊!只是当晓靖同志一面对这个表面正常、实则内里时不时被天道那个神经矫情的傻逼故意放水下来的各种坑姐的bug(那些重生复仇、借尸还魂、身带系统等一系列各种想要趁机搞事的bug女配时),晓靖同志顿时也就只想呵呵了。天道同志你出来,姐姐我保证不打死你!注1vs1,男腹黑女狡猾逗逼非傻白甜(绝壁搞笑甜宠文)
  • 少水浒:鲁智深·时迁·孙二娘的故事新编

    少水浒:鲁智深·时迁·孙二娘的故事新编

    “不是黑店”从来没有这么暖和过。这暖意来自于投宿的那个胖胖的和尚。斜阳柔柔地照在小院里。枣树下一张小桌。 那胖和尚就坐在桌旁。 好个胖和尚,胖得那般庄严、圆满、慈祥、可亲。就算修行再高深的僧人、就算胡子再白再长,站在他面前,都将只是个饿肚子的小沙弥。 这是个关在冰柜里都能让鲜花盛开的人。没说几句话,阿潮就已经依偎在了和尚的怀里。
  • 龙武时代

    龙武时代

    天才少年龙轩宇意外穿越到龙武大陆,各种危险潜伏在他身边,各种精彩出现他身上……
  • 道仙哉

    道仙哉

    林嵩本是凡尘间富家子弟,奈何一场变故,使得整个林家遭受了灭门之灾。缘起,缘程,缘终。长生之路,其修漫漫,修道者千万,成仙者数人,终将踏足泰山之巅,俯万世之灵。
  • 神厨萌嫁

    神厨萌嫁

    小姐,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某丫鬟一脸坏笑。“靠这身厨艺赢遍天下!”某神厨倒一脸正经。“不对不对!”丫鬟笑得诡异。“那你说是什么?”小姐问得心虚。“当然是找个如意郎君!”“……”她哪儿来的理直气壮?“像逍遥王那样的如意郎君!”“……”某神厨只觉脸上好热好热。“难道不好吗?”“他过于英俊位高权重受人追捧又喜怒多变,我实在看不出哪里比较靠得住!”“靠不住?那我今天不该来咯?”身后忽然传来男声。她吃惊地回头,却见他笑意暖暖,已手捧大红吉服向自己走来……
  • 神秘电话

    神秘电话

    本书收录了墨白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包括《神秘电话》、《偶然》、《飘逝》、《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等。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 风近晚之夙愿

    风近晚之夙愿

    她是为国和亲的长公主,美丽而骄傲。他是为人称道的二皇子,多谋而枭狠。【一】及笄为君妇,累情空争妒。红梅落雨,白雪覆地,一句思你成疾,胜却千万句对不起。【二】“成或败,我愿身侧是你。”他所愿,也是她所求。【三】“余生漫漫,剩下的路,我代你走。”又是一年朱墙白雪,她看着满眼的梅。
  • 城市·大演奏厅(下)

    城市·大演奏厅(下)

    我亲耳听到一件十分传奇的事情:但昭义夫妇曾经去了一趟西藏。他们很虔诚地在寺庙出入,到了布达拉宫时,在一个大殿里,有一尊菩萨圣像前围了好多人。高红霞跟一位学生家长见这么多人围着,便好奇地过去看个究竟。这时候,有人劝她们也试试运气。所谓运气,就是人们不断地往菩萨身上抛哈达。如果将哈达抛起来能挂到菩萨的肩头或手臂上,就是预示着会有好运降临的。可是,哈达太轻了,往上抛的人都抛不高,离佛像手臂还差一大截呢!轮到高红霞时,只见她一仰头,将手中的哈达往上一抛,那哈达就像被一股气浪顶着直往上空飞飘而去,一直飘升到了菩萨的头上方,竟然挂在了菩萨面部的那颗痣上。这一下子令在场所有人惊呆了!随后,人们为高红霞欢呼起来:肯定要有鸿运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