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800000020

第20章 活着的传统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根本上关涉着审美规范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规范性是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文化价值属性之一。所谓审美规范性,简而言之,是基于人与人交往认同的审美共性与集体性,它既体现在审美创造与生产中,也体现在媒介符号形式和实践性的历史影响中。在现代性中,审美规范性被不断讨论,不断被理性地言说,审美也在其中不断被合法化,因此这种规范性带有鲜明的理性化、政治意识形态特征。

按照利奥塔所说,现代社会的知识合法化主要通过政治与政治学两条路线展开的,这形成了两个版本,"一个偏重于政治,另一个偏重于哲学,两者在现代历史中,尤其在知识和知识机构的历史中都非常重要"。在思辨理性与政治公正实践过程中,合法性与规范性被确立起来,现代审美规范性也因之得到确立。但是,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规范性问题就与现代审美规范性有所差异,前者更多的偏重于集体性、自发性、日常性、生存性。审美规范性从精神、心理、身体的整体维度有机作用于人群或者个体,形成了实践生存与价值信仰的自然融合,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不可割裂的生命纽带。布雷克(Janet Blake)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视为文化群体的核心,具有突出的文化归属属性,创造一种持续的群体感受。倘若如此,审美规范性问题就内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规范性主要涉及审美媒介符号形式、精神文化共性与历史性的传播机制等方面,它体现出特定文化族群的共通性,形成特有的审美制度。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媒介符号形式存在的。尽管它与物质文化遗产有差异,但是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在其存在方式上是不可分离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都具有人类的意义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物质性文化遗产作为基础,作为载体,哪怕是没有文字的口头文学,否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能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但不局限于此,它涉及更为复杂的具有审美规范性的物质性媒介符号形式。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物质材料大多源于特定文化族群的实践与日常生活,这是具有日常性的媒介。这些物质材料既属于文化材料,又属于媒介。

它不属于个人意义的媒介材料,而是积淀了文化族群共同感与文化心理结构。口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使用的媒介材料是口头语言,这是与日常生活交际密切相关的,既成为媒介载体,又是非物质文化的表达形式。另一方面,由媒介材料转化而来的符号形式也具有审美规范性,体现出群体可理解性与可交往性的特征,而不是如现代审美规范性那样以个体性、标新立异和陌生化来为审美立法,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形式来自于文化族群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地方知识。《白蛇传》这一传说故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叙述形式和结构安排都蕴含着传统审美形式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有着中国传统的故事模式与乡村化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特征,所以有学者认为"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文化具有审美价值的规范性。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迥异于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特征。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出特定族群的文化精神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构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区分在世界文化体系中获得了价值与意义,也是这种差异性获得了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从而形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神的多样性。但是,这种多样性是立足于不同文化遗产自身的规范性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身范围内,不论就时间还是空间维度都确立了规范性问题。这种自身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的规范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内在的、最核心的元素。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特定文化族群的情感心理结构与价值信仰体系,体现出"一套共享的价值与集体记忆"。它从一个具体的、独特的视野如建筑空间、口头叙事、演唱样式等方面来复活或者延续文化族群的精神,成为族群的集体无意识的表达,成为族群实践性生存经验的凝聚,从而形成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质。一个羌族老艺人通过自己的演艺实践散发族群文化精神,成为族群生存价值意义的代言人;一场彝族的火把节把彝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生存经验透视了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规范性远远昭著于现代性文艺审美中的精神规范性,因为它不是强调个体性的理性抽象与内心心灵的无限探索和历险,而是联系着族群生存实践中对生存经验的集中与凝聚,精神信仰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特有的规范性的审美传播制度。它的存在和历史性的延续联系着传播与接受的互动性实践过程。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就把标准之一定位在"具有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没有一个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通过反复进入日常生活而成为遗产的,它们通过化为日常生活而存在与延续,这是在不断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存在和延续,其中既有具体的接受过程,也有理性的研究分析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具体的接受过程在消退,但是文化阐释能够使其意义不断呈现。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具体实践与理性话语的过程中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是遗产,是因为它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载体要离我们而去,更多人不再受其影响,甚至濒临灭绝。

但是,它之所以要被确定为遗产,是因为它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不论是经济价值抑或精神价值,皆值得被后人占有与享用,这就意味着它曾经所拥有的实践性。它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传播中,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确立自己的价值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随意挑选与臆断的符号,而是具有规范性的传播制度,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规范意义。川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了多少观众,吸引了多少观众,打动了多少观众。正是在其演出性实践中,在其不断的展现过程中,它确立了与观众的实践性交流,蕴含着共通性的审美观念,从而确立了其规范性的价值意义。追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它们的存在与延续都是与族群日常交往的存在。它们作为族群文化标志与心理结构,通过日常性交往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反过来也使之不断深入族群成员的心里,塑造族群人格与身份认同。这种传播制度的规范性通过特定的节日、仪式、禁忌等得到强化与巩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媒介符号形式、精神文化价值与历史性的接受方面都呈现出审美规范性的问题,这是传统性、集体性、共通性的彰显,体现出人与人的交往和影响的规范性。而且审美规范性与意识形态是联系在一起的,形成塑造民族身份的规范性力量,这既影响审美形式的选择,也影响精神文化的传达方式,从而凝聚为特殊的审美心理结构。

不过,在接受审美规范性的多样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规范性的复杂性。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审美规范性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共性的表达,这是与一个族群的生存与发展,与其日常经验息息相关的,它是这个族群的心灵栖息之地,是其信仰的依托。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成为特定族群的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它,族群个体的生命将很难维系。另一方面,这种审美规范性与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经验个体无意识地通过审美规范性被束缚或者控制,其中夹杂着暴力、恐怖、极权主义等非人性的力量。如果不加反思地认同审美规范性,势必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政治意识形态。也正是如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文化政治学一开始就得到了关注,因为"遗产的重要结果是,它创造和再创造包容感与排斥感"。所以,不仅要深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规范性问题,不仅要探析其特殊的价值规范性,而且还要反思其政治权力透过审美规范性的扩展与退缩,思考其民主政治权力与审美规范性的复杂关系,这可以说就是"遗产的政治学"。在雷姆格鲁伯尔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式不是科学研究与论争的结果,而是从复杂的政治协商的过程中出现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语,这种话语提升或贬损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某一个对象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下或者为之命名,或者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过程已经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归属,同时也改变了审美规范性问题,这种归属与命名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而且是当下发生的对话。这样,不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阐释变得更为复杂,而且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也处于复杂的状态,这既涉及传统与现代转换的问题,也涉及地方与全球性的问题,更涉及西方与东方的殖民与后殖民的问题。在这种意义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竞争性的意义阐释的场域,是审美规范性博弈的空间,这就需要人文学者深刻地介入这些场域与空间,真正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功能,促进人类的意义再生产与审美再创造。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规范性加以意识形态的审视,不仅可以真正认可审美规范的多样性、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文化族群的多样性,而且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中的生存与延续,而不至于沦为纯粹经济或者政治的虚假的装饰,乃至纯粹成为"本真性的幻象"。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的重述

四川大学张意

摘要:文化遗产是传承该遗产的族群或共同体认同历史身份、获得文化选择能力的重要依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多关涉非物质化的文化习性、礼仪风俗,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符号,凝结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想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与"守"与公共空间的建构,文化气脉的传承以及文化生命的伸展息息相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记忆文化想象

文化遗产现象与人类的繁衍生息一样,是个古老而历久弥新的问题。文化遗产涉及人类将丰富多样的生存体验、文化样式传递给后代。文化遗产的传递成为一个历史记忆的建构、重述不断发生的过程。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传承该遗产的族群或共同体认同历史文化身份、获得文化选择能力的重要依凭。正如约翰·伯格所说,"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选择与行为的能力,往往不如一个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因此,文化遗产以其凝聚为符号价值的文化独特性、历史记忆、社会情境、生存方式成为值得"保"和"守",并在传承中发扬的文化遗留物。文化遗产有其物态化形式,小到古代器物、古籍经卷、手工艺作品,大到雕塑、建筑、城市布局等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多关涉非物质化的文化习性、礼仪风俗,如手艺、方言、戏曲、节日庆典等等与生活世界相关,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

21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概念,并公布包括中国昆曲(2000)、古琴艺术(2003)在内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作若干。2003年,该组织发表"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宣言",在此基础上熔铸为新的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表述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文化空间)。

同类推荐
  •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个选本和坊间流行的其他选本所选篇目,几乎无一篇同者。周作人在传统中找到了他所称的“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汉代王充,明代李贽,清代俞正燮,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疾虚妄、爱真实”,并由此上溯到墨子、颜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系统。本书清晰地呈现了这个思想体系。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借我一生》以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勾画了一部真切具体的现代民间生态史,由于一切从自我感觉出发,全书的主角很快从前辈转移到作家自身,因此,现代民间生态史只是成了背景,真正的着重点是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
  •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必备之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一座商业楼

    我有一座商业楼

    在S市一处偏远的地方,有一幢神奇的大楼。这个大楼看上去非常的高,但是当他们进去看的时候,却并没有他们想想的那么高,但是里面的店铺,却让很多人流连忘返。
  • 我家楚楚最动人

    我家楚楚最动人

    一见妖精误终身,盛大BOSS表示,从此节操是路人。一场狗血的车祸,楚小姐收获了一枚金闪闪的男人。盛北弦,H市四大豪门之一盛家的大公子,尊贵无比,高度洁癖,腹黑到极致,鼎盛国际的接班人。楚心之,名副其实的豪门千金。不是演员,不是模特,更不是歌手,却偏偏被封了个国民女神,外号国民妖精。楚小姐长相......额......妖艳如狐,性格......额......很肆意。【初见篇】某日,楚小姐被一辆银灰色迈巴赫给“撞”了。可那车主什么眼神?怀疑她碰瓷儿么?性子一向不温不火的楚小姐一下子怒了。抄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骂他:眼瞎。“原话奉还。”男人低沉如大提琴般的嗓音响起。什么意思?男人骨节分明的手指指了一下。楚小姐懵了,我去!什么时候变红灯了?【忠犬篇】洗完澡后的楚小姐,帮老公擦头发。“老公,你的头发有点长,该剪剪了。”她趴在男人的背上娇笑。男人轻哼,表示知道了。“要不我拿剪刀给你剪剪?”楚小姐歪着脑袋撒娇。“咳咳......”他眼神宠溺,却有点不相信她。楚小姐撅嘴,不乐意了:“你要相信我的技术,大白的毛都是我给剪的。”“大白?”“就是你儿子养的那条狗。”盛BOSS:“......”盛北弦:如果这个世上有一个人能够让他倾尽全力去宠她,护她,疼她,爱她,那么这个人非楚心之莫属。楚心之:我可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冷漠无情,唯独盛北弦,我舍不得他受一丁点儿的委屈。本文依旧一对一,宠文,男女身心干净,放心跳坑!甜到丧心病狂,宠到令人发指!
  • 帝秦霸世

    帝秦霸世

    二世三年八月,关东暴徒蜂拥而至。刘季进逼武关,项羽决胜巨鹿,十万九原大军全军覆没,大秦帝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这是一个后世灵魂一觉醒来,惊觉指鹿为马,在生死边缘暴起,杀赵高,阻刘季,一步一步重铸帝国的故事! 欢迎加入红塔山书友群,群聊号码:514258896
  • 江湖青衫行

    江湖青衫行

    江湖纵横,剑影刀光;悲欢离合,泪湿青衫……北宋末年,风云动荡,政局难测,宋金联军灭了辽国,金国却又反戈一击,侵攻大宋。大宋军民奋起抵抗,奈何朝政腐败,终不敌北国虎狼之兵,节节败退。大宋武林人士正欲携手共同北上抗金,在这民族危亡之际,突然腥风血雨,江湖上同时出现了重天教、鬼门关两大邪派组织,却无人知道这两大邪派的来历与目的,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青衫少年谢恩因师门巨变,便在此时携师妹温红狐懵懵懂懂地踏入了这个波诡云谲的江湖……
  • 德云叙事

    德云叙事

    “德云”公司涉及多种领域,最出色的是娱乐圈,和传统文化。张磊是德云公司的董事长,带领着所有人走向辉煌。
  • 部落种田美男多

    部落种田美男多

    穿越到了蛮荒原始的部落时代,乔薇薇表示智脑在手天下我有。形形色色的美男们,等着我乔薇薇的征服吧!
  • 宅门心深

    宅门心深

    江灵月和钱启明此相爱。钱家有钱有势,江家也是大户人家,门当户对,本在钱启明出国留洋前订亲,江夫人偏偏在这个时候离世,为了守孝,亲事搁置。江夫人死后,江家忽然多了姨夫人、二小姐以及三小姐,原来这是江老爷在外的收房。从此,江灵月的命运改变了。
  • 梦中的你星光如初

    梦中的你星光如初

    请不要笑话年少轻狂,其实最青涩的爱慕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到追忆的时候才唏嘘,原来曾经如此在意过一个人.曾经如此刻骨铭心的爱恋,如今却负了流年…………
  • 小郎君的双面姐姐

    小郎君的双面姐姐

    木心蕊本是将军府里的千金大小姐,却因同父异母的弟弟木凌的到来,将本是平静的生活扰乱成灾。先是父母惨死,而后无奈之下她忍辱负重卖身青楼,化为仇云柔。她一边巧笑周旋于众纨绔子弟之中,只为更好的生存;而另一边,她却冷眼看戏,杀人于无声之中!她本是想要不择手段的为父平反,然而丞相之子左哲思的一心守候,却是让她的心渐起波澜!可是,一场谋反,自家弟弟却已成与自己无关的人!一切的一切又都扑朔迷离起来,然她的身心又该落去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