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2200000022

第22章 第一战(二)

待所有人都走出了刺史府的值房,王越走进了值房里的小间,这里是他往常休息的地方。

小间的地方不大,里面的家具也很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案、一个书架和一个衣橱。现在小间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封天赐,一个是王越的兄长王超。

王越从封天赐的手中接过他记录的会议纪要,仔细的看了一遍。这份会议纪要是封天赐用新学的速记法进行记录的,他在这里记录会议主要是在练习速记,王越看的也不是内容而是他速记当中的问题。

如果放到现代,封天赐一定是学霸型的人物。这种速记的方法封天赐并没有学多久,但是现在他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速记的方法。这份会议纪要纪录的基本上符合要求,内容基本完整,用辞也基本上还原了当时的发言。

王超刚刚见到小间里的封天赐时感觉比较奇怪,在会议开始之后看到封天赐奋笔疾书,王超又释然了。事实上有很多官员同样有让从属暗中记录的习惯,王越此举并未超出王超的认知。瞄了一眼封天赐的记录王超头都大了,那上面基本上看不到文字简直就是鬼画符。

当王越在指点封天赐速记当中的问题时,王超这才发觉所谓的鬼画符竟能如此完整的记录和还原了整个会议过程。

王超就是一个古代典型的学霸,有过目不忘之能,刚才的会议他也是基本上能够描述出来的。正常的书写的速度一般是跟不上听和说的速度的,在视频、音频摄录设备未普及之前,速记是现代部门机关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古代的速记是通过古文这种文体来减少字数以达到跟上说、听速度的。像王越这种通过改变文字书写速度并且几乎是还原了当时场景和对话的速记方法,王超觉得这个真的是太有用了,如果有时间王超一定会学会了再走。

只可惜王超这次到王越这里来是借着前往福州公干的机会绕道来到汀州,古代的交通不便,绕路是很花费时间的事情。因此王超只能在完成了此行的目的之后立即赶路去福州了。

王超此次来汀州的目的是奉了父亲之命前来提醒王越,吴国边将范浩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作战经验极为丰富,让他切不可大意轻敌。同时王超也通过到了漳州的陈望了解了许多范浩及其帐下诸将的一些用兵能力以及习惯,他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知了王越。对此王越对这位以前并没有多少感情的兄长十分的感激。逐渐的有了一种有家的感觉。

对于王越的布阵,明眼人一看就能预见到汀州很快要打仗了。陈望是唯一一个与王越交过两次手见过王越主动进行攻击的人,他对王仁直父子的担忧很不以为然。他告诉王超:王越打仗看起来像是喜欢搞偷袭、兵行险着,实际上王越打仗很稳。他擅长的是以力取胜,根本就不会打无把握之仗。

同时陈望告诉王超:王越军队的火器要远远强于其他军队的火器,王越的火器那才真的叫杀人利器,范浩兵多将广只怕很难取胜。陈望预计范浩不主动进攻便罢,一旦他被王越的阵型激怒,主动进攻那么范浩能保证不要全军覆没就是胜利。因为至今为止王越的军队不出手则以,只要动手都是全歼。

陈望的乐观并没有减轻王超的担忧,他争取了一次去福州公干的机会,出发后绕道来到了汀州。王越也因为找不到对手相关的资料犯愁,王超就到了而且还给他带来了最需要的吴国边军将领的情报,这使得王越在开会时能够有的放矢。

古代的斥候和经过现代模式培训的侦察兵,在能力方面的区别非常的明显。现代特种部队都是被称之为兵王的,作战部队中的侦查分队亦是如此,他们也是由部队中的尖子组成。古代对斥候的选择通常是由经验的老兵和猎户出身的士兵所组成,他们在侦查方面的确比普通士兵要强上许多。然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斥候在行动中通常会被侦察兵先发现,同时受过训练的侦察兵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规避。是以在汀州闽吴边界上王越的侦查部队对吴军的斥候呈压倒性的优势,吴军根本就不知道闽军的侦察兵已经多次光顾过了他们的营寨。营寨内的吴军对闽军的侦察兵来说根本毫无秘密可言。相反的吴军的斥候往往会在越境之后即遭到闽军的监视和干扰,他们很难对闽军进行抵近侦查。这就使得战场呈现了不对等的透明状态。

范浩对于部队的集结速度十分的不满,到了第五天还有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姚柏川在一旁开解:已经好几年没打仗了,这次你又要执意练兵,把一些没打过仗的部队也拖出来历练一下,这些部队平时缺乏操练和准备,哪里像我们在前线的部队天天枕戈待旦的。这些部队能在三、四天内分派好武器,带上粮草整队出发已经是很不错了。

你是不知道,呆在后面的那些部队,他们的官长不是这个高官的亲戚就是哪家门阀的子弟,平时眼高于顶,除了克扣军饷就不知道干些正事儿。更有甚者暗中将武备、军粮贩卖出去谋取暴利,事到临头再四处筹集。还好您老后台硬,你们范家是吴国有名的门阀,还和徐氏有姻亲关系。那些人还能自己补自己的窟窿,要是换成我们这些没后台的,他们敢把部队开到这儿来要武备、要粮饷。

听了姚柏川的牢骚,范浩沉默不语。范浩手下三万多将士,其中顶在前线的有一万三千人马是他的嫡系部队,还有就是姚柏川的八千人马,另外还有分散在其他县城的守备部队三千余人。这些人马都是范浩能掌握的实数达标的部队,剩下的还有一万后备部队。这一万人马是吴王派来的部队,名义上是受范浩节制,实则这支部队的作用是一、作为范浩的预备队,二、是监视范浩的行动。

这支在吴王眼中的精锐部队,实际上的作战能力非常差。这次认定了王越所部也是一支老爷兵部队,范浩觉得有必要让这些没上过战场的菜鸟也见识一下什么叫打仗。

范浩在自己的部队中抽出了五千人,从姚柏川的部队中抽出了三千人作为这次进攻的主力,其他两千人范浩决定从身后的这支吴王派遣来的军队中抽调。

范浩原以为吴王派来的这支军队号称一万八千,怎么也应该有万把的人。于是范浩要求调五千人,这样人数比较能够有保证。然而现实之残酷往往是人所难以预料的。征调的五千后备军中到了三千人马,而实际上到的人数不足一千。那些将官见到范浩脸色阴郁,连忙声明目前到的只是先头部队,大部队还在后面。范浩对此将信将疑,姚柏川则是知道这是根本没有的事儿。不过这些都无关宏旨,反正打仗也没指望这些人能出力。范浩调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打仗,有了这样的认知以后他们在后面应该不会做的太过分。

范浩没有料到的是以后这些人并没有有所收敛,反而倒是范浩因为这次调兵得罪了这些人,最终落得个撤职查办。这个是后话。

在得知范浩那边军力集结将近万人的时候,王越立即召开了战前会议,部署作战方略。因为从实际情况上看范浩能够调集的出的机动兵力上限也就是一万人,现在的状况范浩随时都有可能出兵。

早在前天王越的指挥所已经进驻了二团的营地,作战会议就是在二团的作战室内召开的。当作战室内的大地图前的幕布徐徐拉开后,在座的军事主官精神无不为之一振。从作战态势图上清楚的标明了原驻守卧虎沟的三个后备团的位置,这三个团总兵力数超过五千人。这意味着即使在不调动一团和三团的情况下,兵力对比不是三千对一万,加上王越一千多人的亲卫营基本上是一万对一万。在红旗军武器装备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个兵力对比的意图几乎是要生吃了对手。

王越的话证实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红旗军实际上的第一仗,只能胜不能败。所以不管对方是一只鸡还是一只麻雀,我们都要用牛刀杀!”

如此杀气腾腾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军官个个热血沸腾。一团、三团也确实不参加这次围歼战,他们要全力以赴抗击对手的钳制性的攻击,按照王越的话说:“不是坚决顶住而是要坚决的把对手打回去。”

具体作战策略:从敌军的攻击意图和兵力数量分析,吴军要想打垮二团的防御并且有余力相机攻击另外一个团,吴军只能用突袭的方式攻击二团,只有这样他们在全歼二团后才会有余力做下一步行动。既然要突袭,那么一万吴军单路行军会使得行军时间较长而容易暴露,那样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突袭。敌人将集结地点定在黄泥岭和竹坑一带就是因为这里除了官道之外还有三条路可以通往二团的驻地。一条路是羊肠小道,通行能力不高,只适合不携带补给的小股轻装步兵运动,然而这条路可以直通二团驻地的背后。估计吴军会利用这条小路派遣小部队沿这条小路插入二团背后切断二团与后方的联络。官道平坦而又宽阔,肯定是吴军主力行军的路线。另外两条路的通行能力不一,南面的一条通行能力略差,只适合两千人以内的行军,北面的一条稍好,可供两千多一点的部队行军。这三条路:官道位于最南方,中间是通行能力较差的那条,最北面是通行能力较好的那条,三条路两两间隔大约五至六里。因此,吴军基本上只能是三路进击,突袭二团。

红旗军的决心是通过设置疑兵阻碍南路和中路的吴军,造成他们之间的脱节,以主力部队五千以伏击全力迅速歼灭最北面的那路吴军。两千人在主战场和敌人援军之间设立防线,阻止敌军增援。在围歼北面的敌军后主力部队迅速对增援之敌进行分割包围,围歼全部或者大部。二团大营内留两千余人的预备队,随时增援各个战场。

随后幕僚部的韩八重对设伏地点、阻击阵地和疑兵设置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由于这个歼敌方案是二团团长王九最先提出的设想,参战各部及幕僚部对此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幕僚部进行了综合完善。因此作战方案得到了迅速的通过。

散会后,军官们迅速赶回部队,列席会议的宋璋等三人要立即赶回汀州做好安抚百姓并做好征集民夫的支援前线的工作。

王越在送走宋璋三人时发觉他们的神色有异,只是大战当前他没时间闻讯他们,只能留作以后再说了。

王越并不知道宋璋三人都是自诩文武全才的大才子,来之前三个人聚在一起研究了一套作战方案,打算在会议上一鸣惊人。但是在会议召开以后宋璋他们才发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作战方案是闭门造车,显得很幼稚和不切实际。幸好他们是打算等会议结束前拿出来的,不然他们的所谓的惊人就成了丢人。

范浩在王越他们召开战前会议的第三天终于完成了兵力集结和物资准备,全军分三路向二团驻地进发。

范浩的行动和王越他们所预料几乎完全一样。

由孙飞虎所部斥候营和另一员猛将钟怀远所部斥候营加上从前锋军中抽调的二百余名精干士兵组成的五百人的小分队沿着那条小道直插红旗军二团背后,切断二团与其他方向,特别是后方的联络。

官道上是范浩的主力大军;最北面的是姚柏川的三千多精兵;那些以前作为后备部队的老爷兵居中。

这种三路突袭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范浩之前的设想。最早的计划是这些后备军伪装成大部队的模样走官道,范浩所部剧中,姚柏川的位置不变。这种布置的用意就是要打红旗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是因为中间这条路看上去比较狭窄,实际上这条路一边是山麓一边是稻田。由于山不高,山势也比较平缓,所以绝大部分山麓完全可供部队运动,遇到实在无法借助的狭窄处吴军还可以以通过稻田减小道路对部队行军的影响。

由于部队集结时间过长,所以范浩担心行动暴露。但是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他调整了一下部队的行军路线,让自己的部队走官道。依照范浩的判断,闽军想反击只有伏击他的后备部队这一条路。自己和姚柏川的部队在数量上比对方多或者相当,因此他们都不怕对方的伏击。把后备军放到两军的中间,便于万一闽军拿后备军开刀,他们两支军队可以灵活处置从容增援。假设对方真的吃到了他们的头上反而是一件好事,没有了军营的依托,在野外作战吴军人数上的优势就能发挥早最大。

然而此时的范浩并没有意识到他犯了“不知己也不知彼”的兵家大忌。他的一切布置都过于一厢情愿,范浩不知道兵力对比已经不是他认为的三千对一万而是一万对一万,闽军并没有兵力上的劣势。

很快让范浩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刚刚接近闽吴边界,尖兵部队就发现了闽军的踪迹。范浩认为这是遭遇到了闽军的斥候部队,于是他命令所部不要顾忌这些敌军的小股部队加速前进,并向中路的后备军发布加快行军速度的命令。很快尖兵部队再次发回边境闽方一侧发现大股部队的踪迹,范浩迟疑了。

吴军暂时停止了前进,并派出大量的斥候进行查探。侦查的结果并没有发现大量的闽军,范浩认为这是闽军的疑兵之计,于是催促部队继续行军。走了没多远前锋部队就遭到了袭击,范浩迟疑不定,再次停止了前进并将一部分部队展开准备迎战。

然而闽军的袭扰猛烈,力度却不大。范浩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认为闽军的行动只是在迟滞他的行动。很可能是在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于是改变行军序列命令尚未展开的部队超越前方的部队加速前进,已经展开的部队边收拢边前进。

部队前进不到半个时辰,前方又传来闽军用石木阻塞道路。范浩不禁皱了皱眉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诡计百出死缠烂打的部队。这时传令兵返回,告诉范浩后备部队也遭到了袭扰,他们擅自做主停止了前进,即使有范浩加速前进的命令他们也拒不执行。

范浩疏忽了对姚柏川所部的联络,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们也一定受到了闽军的干扰。这个时候范浩最期待的实际上是姚柏川没有受到干扰轻兵疾进迅速抵达闽军大营,拖住闽军为他们赶到全歼敌人赢得时间。他只是怕姚柏川出击的时机过早,由于缺少兵力上的优势造成军队体力和兵力的过渡消耗,不利于第二步扩大战果的行动。

清理完道路此刻距离闽军的营寨不足十五里,这时传来姚柏川遭到闽军包围并猛烈攻击的消息。传令的是姚柏川的亲卫,据他说冲出来报信的是一行二十七人,只有他的马稍微好一点,这才摆脱了闽军的追杀。从姚柏川被围的地点到这里最多不过二十余里地,这名报信的亲卫跑死了战马才能摆脱敌人,可见敌军追杀的惨烈。

范浩分析了一下局势:他认为根据掌握的情报显示,红旗军从最初的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剿匪,经过折冲府的扩编,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总兵力从一千不到发展成拥有万余部众的军队,其战斗力堪忧。通常这种部队面对胜局如狼似虎,一旦进入僵持或者败局就会变得畏首畏尾,极易崩溃。

根据报信的亲兵描述的敌军数量,范浩判断:闽军很有可能是抽调了另外两地的部队组织了这次伏击。想到这里范浩不禁暗骂另外两路进行钳制性攻击的部队:攻击的过于敷衍了事,对方抽调了部队都没能及时查清。

这个时候范浩显现出了一个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应有的素质,他没有慌乱,立即改变了策略。传令两支钳制地方的部队全力猛攻一、三两团的大营,务必击破这两个军营;命令后备军立即前进增援姚柏川部;他自己的军队立即一部分部队立即轻装疾进到达二团大营外监视敌军,主力部队立即加速前进准备一鼓作气攻破二团的大营。

如果红旗军是这个时代训练出的总数只有这一万多人的军队,哪怕再精锐面对范浩的部署也多半会被打垮的。

范浩这次策略的调整不是分步打击吃掉红旗军主力,而是毕其功于一役要全歼红旗军。

他认为红旗军抽调兵力围歼姚柏川所部,他们能动用的部队最多也就七千人。这七千人中至少要分出两千人布置阻击,否则很难阻挡吴军余下的七千人的救援,那样能够参加伏击包围姚柏川的兵力不会超出五千。而姚柏川是个善于打偷袭这种仗的人,所以他应付伏击的办法也很多,他的军队也很擅长处理这种战斗,因此闽军无法迅速歼灭或者击溃他们。

根据目前的态势,范浩的决心是:后备军保持与闽军阻击部队的接触,吸引住他们,让他们不能参加到围歼姚柏川所部的行动当中,这样姚柏川就能坚持到他的增援。

参与协助这次作战的负责钳制行动的另外两支吴军部队立即也参加到这次进攻中来,由附属变成主力,全力攻破抽调了兵力的另外两个大营;而范浩自己的部队则立即前进攻破当面的这支闽军部队的军营。并在攻破军营后立即转过头来进行反包围,内外夹击吃掉包围姚柏川部的闽军主力。同时派出人员去寻找位于敌后的袭扰部队,让他们立即参加到围攻二团大营的作战行动中。

范浩直扑二团大营的举动,确实出乎王越的意料之外。根据所获得的情报,范浩是一个用兵非常稳健的将领。伏击姚柏川所部的战场距离二团的大营也不远,所以王越判断范浩一定会先解救被围部队,然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这样作战非常稳健,无论如何都会先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王越还是低估了一员老将的经验,范浩正是利用战场距离不远的特点,先期攻击二团的大营。这里留守的部队有限,还是军队军械、粮草的聚集地。一旦被攻克闽军很难在边界立足,这样的后果是闽军无法承受的。因此闽军无法在短时期内歼灭姚柏川所部就只能选择回援大营,那么吴军就有了非常高的战场主动权。他们可以选择阻敌增援围歼大营和围点打援的战法。无论吴军怎么打,闽军都会处于被动状态。

可是红旗军是经过现代模式训练的军队,其训练程度、作战能力、求战欲望和作战意志是这个时代的军队远远都不能相比的。范浩的五千人想在短期内打破由两千人驻守的二团大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二团的大营内还有三千刚刚抵达不久的民夫,这些民夫绝大部分都是青壮。由于汀州民间团练组织的非常成功,这些原本用来打扫战场的青壮其实都是有一定训练程度的。王越立即抽调了一部分亲卫营,通过他们将这三千青壮组织起来,随时补充进部队。这样二团大营之战就形成了五千对五千,而不是范浩想象当中的五千对一千。

同时王越向各个战场补充命令:二团大营稳如泰山,你们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要三心二意,我要的只有胜利。

各个战场得到王越的消息后纷纷放下心来。一团和三团都是经过多次战斗的老油条,装备又强于当面的吴军。而且由于范浩的判断的失误,他协同进行钳制性攻击的部队在单个方向上不过三千人。这就和红旗军的部队人数相当。他们哪里能够抵挡住拥有手榴弹、火箭弹的红旗军。还没扑到一团和三团的营寨前部队就被火箭弹打垮了,一团和三团趁机冲出大营,吴军在开始的零星抵抗被手榴弹粉碎之后情势立即转为溃败。这种场面红旗军并不陌生,剿匪期间已经发生多次了,他们很有经验的立即由反击转为追击。

论跑步,这个世上还没有哪支步兵部队跑得过红旗军的。这些拿十里、二十里奔跑当饭吃的部队随便追追就将敌军追得崩溃。幸好红旗军的骑兵部队组建时间不长,缺乏作战经验,不然那两支吴军部队的主将也逃不出去。

其他战场的情况和一团、三团的情况差不多。负责打阻击的六团王二十七非常幸运,他见吴军的后备军迟迟不敢行动,于是从两千阻击部队中分出一千,在原阻击阵地前方四里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阻击阵地,打算充分利用有限的纵深层层阻击可能来援的范浩所部。可是没料想吴军的后备军竟然执行了范浩的军令前来增援,这样吴军的后备军一头扎进了王二十七的两道防线之间,形成了腹背受敌的态势。所幸的是范浩并没有回援,不然王二十七前出的部队会很容易的被吃掉,而他剩余的兵力也很难形成有效的阻击,这样围歼姚柏川的计划很难顺利实现。

这一幕并没有出现。王二十七意识到了自己分兵的策略虽然冒失,可是正好网住了一条大鱼。六团立即组织两面夹击,迅速围歼了范浩的后备军。这一仗对王二十七的六团打的实在是很容易,吴军统兵将领发现自己两面受敌,在发布了就地抵抗之后,立即扔下部队自己先行逃亡了。下面的军官有样学样,纷纷向自己的下属发布就地阻敌的命令后也开始了逃亡。军官的临阵脱逃对士气的打击很大。同时缺少了统一的指挥,士兵也不知道该如何作战。按理两千对两千,闽军在兵力上没有占据任何优势。可是战场上的情况却是看上去到处都是闽军士兵,而吴军士兵显得寥寥无几。六团几乎兵不血刃的全歼了吴军的后备军,六团也是第一支完成作战任务的部队。

担任前敌指挥的二团团长王九得到情报之后立即发令:你也别闲着,赶紧抽调部队过来加速围歼我这里的敌军,咱们收拾完赶紧回援。

等王二十七带着部队屁颠屁颠的赶到战场,这边的围歼战已经进入了尾声。顽强抵抗的姚柏川被一枚火箭弹击中,部队失去了指挥立即陷入了混乱。红旗军乘势发起攻击,迅速完成了对包围圈内吴军的分割。吴军的抵抗很快就被粉碎,各个小包围圈内的吴军纷纷被歼灭。

见了这个情况,王二十七忍不住抱怨了两句。王九立即反击:MLGBD,你小子指挥失误,差一点就害得我们这里的围歼战打不成,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你还敢抱怨。

王九的年龄本来就比王二十七大,而且他在小厮堆儿里也一直是个头头,王二十七被欺负惯了,见王九这么说只能抱着脑袋做做鬼脸不敢再作声了。

相比其他战场上的顺利,二团大营保卫战又出现了意外的情况。

谁都没想到范浩的攻击部队中竟然带着十来具投石车,这种投石车体积很小。投掷的距离也不算远,也就三百步左右的样子。投掷的石头也不大,只能扔二十来斤的石头。这种作战距离对付缺少床弩的守军还是可以免遭反击的,二十来斤的石头对付城墙没啥作用,但是对付木质的寨墙那威胁就不小了。

寨墙被打破对于防守的一方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这种只能挨打无法还手的境地对士气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过大战的由民夫新组建部队来说显得非常致命,这甚至让王越有点儿后悔把这些民夫组织起来。

同类推荐
  • 大乾赘婿

    大乾赘婿

    一个被现实消磨意志的人,穿越来到大乾。熟悉的历史人物,不一样的历史史实。一个商贾之家的赘婿,如何让这大乾变得国富民强……
  • 三国修仙传奇

    三国修仙传奇

    东汉末年张角和南华老仙大战于洛阳城下天地巨变张淮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处于另一个世界典韦怎么那么的八卦荀军师天天拉我去喝茶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三藩”是清初耿仲明(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三位异姓藩王的总称。三藩问题是清史、满族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涉及满族与汉族、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藩之乱》将历史活生生的重现在读者面前,对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性质问题、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政策问题以及有关人物的历史评价问题。
  • 叱咤明末

    叱咤明末

    游戏公司小码农,遇主管无故跳槽锁死电脑,带着成果跑路,小码农被牵连被辞退,内心沮丧却又被穿越,无牵无挂的回到明朝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汇通天下,手握天下强军,无敌舰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最终万国诚服,称臣纳贡万国来朝。
  • 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什么是古代?什么是现代?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世界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和祖先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那么,请跟随这本书,沿着机器和齿轮的轨迹,回到前世,回到古代,回到历史。从石器时代的弓箭,到青铜时代的轮子,人类开始从工具到机器的旅程。当人类发现时间并驯服时间,人类最终被时间驯服;语言使人类区别于动物,文字却泄露了上帝的秘密。钟表和印刷机成为关于机器和现代最神秘的隐喻。钟表创造了时间,印刷书消除了时间。印刷书的到来引发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从200年前开始,纺织机和蒸汽机为我们打开了工业时代的大门,火车和轮船打破了空间的区隔,天朝走向没落,美国成为现代国家的典范。战争释放了人类的狂热,人类却遭到机器无情的屠戮。电灯消除了夜晚,电话消除了空间,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一个数字化的地球村。从汽车到电脑,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了机器,同时也重新塑造了人类自己,使人类本身越来越像机器,直到被机器取代,这就是现代。
热门推荐
  • 重生邪妃:王爷请上位

    重生邪妃:王爷请上位

    她助他登上皇位,却换来一纸诏书,让她浴血而亡。再次醒来,她成了丞相府中痴傻的二小姐,而那个人已经在位三年……她能送他上九五之位,也能拉他下十八层地狱!她当上王妃,斗王府里的姬妾,斗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斗那个表面不务正业,实际心思深沉的王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游戏乐园里的cosplay

    游戏乐园里的cosplay

    主角陆斌,成为游戏乐园的玩家,觉醒山寨成真的cosplay系统,经历空手道小游戏,忍者神龟,神奇宝贝GO,猛鬼校园(柴刀版),火影忍者,寂静岭,变形金刚,死神来了,穿越火线生化模式,合金弹头木乃伊宫殿等游戏世界。成为玩家中的传说,他到底是谁?是九叔是乔峰,还是神秘的X先生!
  • 万能系统挫败史

    万能系统挫败史

    杀手界的一枝花大姐初慕在31岁的黄金年龄里,看了人生第一部动作片之后,被动作片里的剧情惊艳到意外死亡。要去奈何桥转世的她却遇上了一个自称万能系统的K910。万能与王者,应该是今朝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的强强联手,没想到万能竟用差评保全自身?一阵愉快的交流后,初慕成功认识了新大陆。本以为之后的生活就是:虐系统,斗嘴,写差评;没想到竟有后文……她需要保卫小哥哥们的安危,防止他们误入歧途。正义的化身就是我,我就是小哥哥的保护神初慕!【小姐姐,所有任务已完成,可以回到现实哦~】谁想回到现实?谁说过要回到现实?我的小哥哥要我来守护!给系统差评……
  • 冷王宠妃:不信吃不到你

    冷王宠妃:不信吃不到你

    他是陵安战无不胜的冷王战神,而她是他侄子的王妃。他不小心亲了她一下,她说:“亲一下一万两,抱一下五千两。给钱”她卖萌打滚扮可爱,他说:“宝宝,本王想吃了你,身家财产都给你好不好。”她眯着眼睛嘿嘿一笑:“不好。”妻子娶进门,吃不吃得到在个人,好不容易吃到嘴了小妮子又丢了。他只好继续追…这次是连人带球一起追……此情绵绵长,王爷追妻忙。【一对一结局甜蜜蜜-喜宠文放心跳坑绝对填满-】
  • 从今天开始教你们做人

    从今天开始教你们做人

    听众:“主播,你相信这个世界有龙吗?”吕直言:“相信啊!我的朋友老丑昨天才被一条龙服务过!”听众:“……”这是一个风骚电台男主播教你们开心做人的故事!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人的金钱哲学(走进名人世界)

    名人的金钱哲学(走进名人世界)

    对于金钱,我们首先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风险无处不在。”那么,究竟什么是风险呢?《名人金钱哲学》将会给我们介绍一些中外各界名人拥有的金钱哲学观,并告诉我们什么是风险,在金钱的投资里,风险扮演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另外还为我们全面解读金钱哲学。只有洞悉金钱哲学,我们方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处理好金钱与人生、财富与梦想的关系,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幸福,而又成功的人。
  • 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著名历史作家张宏杰、吕峥,起点历史大神月关倾情推荐!天涯、起点现象级神作,短时间内聚拢粉丝数百万!从隐士、谋士、军师到权臣、枭雄的进击之路,且看终极牛人司马懿如何开启司马家族千秋大业!沉默、隐忍、谋划,夹缝中求生存,成就乱世三国的真正胜利者!司马懿及其司马家族建立西晋皇朝的风云史,全景演绎司马家族的荣耀崛起之路。出身望族的司马懿,从东汉小吏起步,屈节出身寒族的曹氏政权四十余年,蛰伏隐忍,藏起“鹰视狼顾”之相,辅佐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静待曹操时代的过去,伺机而动,终成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为司马氏化家为国的蜕变铺平了道路。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为代表的司马氏政治集团,横空出世,谋划千里,终结了群雄逐鹿的汉末三国,成为最大的赢家。本书主要讲述了汉末三国至西晋司马懿及其家族的夺权上位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加入丰富的历史细节,对谯郡曹氏、河内司马氏、谯郡夏侯氏、颍川陈氏、琅邪王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等世家大族的命运和政治生态进行了全景的展示。权臣与皇族、世家与寒门、奸佞与贤良、谋略与抉择、血与泪……在那个风雷激荡的乱世,人创造了历史,时间改变了人心。
  • 重生之旺妇

    重生之旺妇

    从人人唾骂的扫把星,到旺夫益子的发达女人。从弱者到强者。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憋曲,很难。但是,死过一次了,无论如何都要坚强地活着,不仅要打造幸福完美的生活,还要复兴没落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