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100000024

第24章 黄泽易学探微 (2)

黄泽具体的治经方法,在其治《易》与《春秋》方面得到真实的体现,成效也最为显著。他主张"先以经证经,又其次引他经证,又其次以经证传,又其次以传证经,展转相证,亦复出入诸书",对经传烂熟于心,使其自相证明,同时又旁及群书,功夫扎实,考据严密。清儒朱鹤龄更以此为"从事圣经,成一家之学"的必由之路。然而,对于黄泽而言,这仅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更需要的是独立思考,自有所得。他说:"凡说《周易》、《春秋》,既看传注了,须要换却精神心术方可。若有所得,自然触机而悟。其机栝亦初不离经传中,但人自不见尔。正如《周易先天图》,在康节(邵雍)看,自然生出许多道理,在他人看,只是见得伏羲布置亭当而已。故凡读书为最难,世人只是通其训诂文义,于妙处实无所契。泽于《周易》、《春秋》是苦思之功,思虑既极而鬼神通之,非妄言也。"换却精神心术,既是苦思自得之需,也在于传注难于全通,只能作为阶梯。

黄泽指出:"说经欲全通甚难,如《易》、《春秋》须要全通诸家传注,最好者只是藉作梯级,更于传注之上别用一种工夫,虚心以求,勿忘勿助,以俟理熟,到得确然不可移易处,则固滞始化,方是真得。然后可以旁及余经,不然则固滞未化,不可旁通也。"他的这种由经传注疏而兼及他书的做法,实乃推究先儒之失,而补其所未至而得。黄泽认为"大抵先儒非是不晓大意,止是推测本原未尽",因此,于传注中选其精者为主,"却更加精思,别用一种工夫,上溯其源,下沿其流,游心既广,冀有触悟,如此而后,庶几真有所得",最终达到"本意之浑全","大义始明,而凡旧说之迂僻固滞,浅陋怪诞之说,不辩而自破"。也正是因为黄泽重实务,讲求训诂考据,读书研理,贵在自得,所以连以考据著称于世的阎若璩也对他膜拜有加,一方面爱其注经,"于先儒旧说可从者,拳拳尊信,不敢轻肆臆说,以相是非",另一方面又因黄泽"圣经兴废,上关天运,苟有悟,辄自以为天开其愚,神启其秘者"之言,而"有感黄楚望之经学以积思自悟为主,以自然的当不可移易为则"。

应当指出的是,黄泽治经综合了汉宋之法,而又力求自悟,不仅没有门户之见,而且不依门傍户,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治经目的十分明确。宋濂称:"先生之志,以六经明晦为己任;其学,以积思自悟、必得圣人之心为本。"也正因为如此,黄泽"雅自慎重其学,未尝轻与人言,以为其人学不足以明圣人之心,志不以《六经》明晦为己任,则虽与之言终日,无益也"。

黄泽治经之法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他突破了自宋末以来因循守旧、诵习程朱之说而谨守勿变之习,而主张自出所见。黄泽之时,普遍流行宋代大儒"明理以释经,而天下之能事毕矣","以大儒先生竭其心思所极,而犹有弗得者焉,则亦末如之何矣",主张"先儒所未尽者,终非后人思虑可及,不如谨守其已言者之易为功"。黄泽不赞同此说,以为"以吾所见,正恐其所已言者或不容遽知,其所未言,初未尝不可通尔",主张对待先儒之说,"如以为未当,则固学者所当致思也。思之思之,而又思之,而终有不得焉,则阙之可也,以俟后之人亦可也。一或思之而有得,则知先儒之所未及者,或有时而可通。

此今未尝用一日之力,而遽诬以为不可更通,且訾他人之用力者,是殆以己之无目,而欲废天下之视也"。他甚至嘲讽当下谨守诸儒,以为他们"殆如富人子兼其田畴,惰其作业,徒抱其遗契之齿而日数之,以为能不坠其家尔"。勇于承担,敢于挑战,而以明经为志,这当是黄泽优于宋末至明初大多数儒者之处。马宗霍称黄泽"所资较博,不为朱学所囿",正在于此。张高评先生对比黄泽、朱熹之说,以为"黄泽因朱子'致知论',而有得于'致思之道'",固可见黄泽对朱熹思想的继承,但却隐没了黄泽在新时代条件下,在蜀学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清钱培名称:"盖其学以明象为主,不取汉儒之穿凿,亦不尽宗宋儒,惟玩索经文,彼此互证,意在贯穿脉络,而不屑为支离破碎之说,殆所谓好学深思者与?"是为的论。

二、黄泽的易学思想

黄泽以其独到的"理明义精之学,博物考古之功,加以精思"之法治经治《易》,并因《春秋》而悟《易》,于易学多独到之见。《元史》称他"于《易》以明象为先,以因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公之意为主,而其机栝,则尽在《十翼》,作《十翼举要》、《忘象辩》、《象略》、《辩同论》"。不过,黄泽多作简要的提示,"引而不发",未能展开来细加论述,尤其是晚年所著《易学滥觞》一书,自称乃"指其大义,含蓄颇深,比类与象学相迩","发明旷绝之学,而更隐其义,盖事大体重难以直",所以理解、融会起来并不容易,以至"及门之士鲜能信从领会者,而当世君子,亦莫克知之"。

(一)论《易》与《春秋》

《易》与《春秋》是两部非常特殊的经典,按照今文经学家的说法,"《诗》、《书》、《礼》、《乐》是普通教育或初级教育的课程;《易》、《春秋》是孔子的哲学、孔子的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思想所在,非高材不能领悟"。欧阳修也说:"五经之书,世人号为难通者,《易》与《春秋》。"不仅如此,二者还有尤为特殊的内在关联。司马迁说:"《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索隐》引虞喜《志林》曰:"《春秋》以人事通天道,是推见至隐也;《易》以天道接人事,是本隐以之明显也。"故班固本刘歆《三统历》及《谱》,称:"《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黄泽对《易》与《春秋》的论述则建立在他对二经的精深研究与切实体会上,上继宋儒,多有新见。

1.皆有常变经权

黄泽对《易》、《春秋》之性质加以考察,以为《易》是讲变易法则之书,而《春秋》则是讲权处变之书。他说:"《春秋》皆是处变。常者易处,而变者难处,故《春秋》非圣人不能作。"又说:"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此是看《春秋》之要。......《春秋》兼正变,然大抵变多于正,多是从权,故非圣人不能作,非孟子诸大贤不能透彻。公、穀费尽心思,无大益也。"

黄泽的常变思想,以《易》"巽以行权"为据,认为"巽顺而后其权可合于正,若先不巽顺,则其所谓权者乃乱耳"。孔子作《春秋》是行权,但孔子之心本极于巽顺,其创作目的在于"济世道之不通"。如果孔子执常不变,"因循顾忌,视天下之沉溺与己不相关,则亦非圣人之心矣"。因为孔子巽顺,所以天下莫敢议其非。即便如此,孔子还要说"罪我者《春秋》",可见圣人巽顺之至。黄泽此说,实际上综合《易》与《春秋》二经,为孔子以臣民而行天子之权作理论合法性论证。他又说:"盖二书虽不同,而圣人之心,精妙则一。《春秋》方严而有温厚者在,《易》通变而有典常者存,圆融以求之,则理可得矣。"此说分析二经之旨,富于思辨,颇得二经之微义。

2.皆有绳墨规矩,当依例而求

黄泽认为《易》与《春秋》都有绳墨规矩可寻,而《易》在于明象,《春秋》在于明书法。得此二者,二经可通,圣人之旨可明。他说:"《周易》、《春秋》是有绳墨规矩之文,不比他经。学二经者,若知其有绳墨规矩,则始可。学此二经者,若能探其旨,知其绳墨,识其规矩,则虽不下注脚,而经旨亦明。""《周易》、《春秋》有绳墨之书,不可不学,而实未易学也。《易》当明象,《春秋》当明书法。"《易》与《春秋》有绳墨规矩可寻,其绳墨规矩就在易象与书法之上,有得于此,甚至可以抛弃传注,独究圣人本意。

黄泽批评当时不讲义例的学者,认为讲例方有规矩可循,不至无章法而乱套,但又要看到有变例,要适变用权。他说:"《春秋》如正例、变例之实,此是泽破近代诸儒《春秋》不用例之说。《三传》皆用例,虽未必尽合圣人,然不中不远。近时说者则以为夫子《春秋》非用例,若如此,则夫子作《春秋》止是随事记录,止如今人之写日记簿相似,有何意义?惟其有正例、变例,方可推求圣人本意。......又尝见近世作宰相者,用人之际不肯拘例,曰若用例,则一堂吏亦可为宰相。此说固是,然亦偶遇可以不拘例之人则可,若一切皆不用例,则有司又何所守乎?《春秋》之不可无例,亦犹是也。"他区别史书之例与笔削之例,以及鲁史《春秋》之例与诸国史之例的不同,对于研究《春秋》颇有启发意义。门人赵汸得其说,于《春秋》多有发明。

3.大旨皆失传,经传中可寻端绪

黄泽认为《易》与《春秋》在传播过程中,圣人本旨都已失传,不过《易》失在象学,所失于教义影响甚微,而《春秋》则自孔子之没而微言即绝,后传害教义者多。他说:"象学久已失传,故《易》尤难焉。然自辅嗣(王弼)以来,玩其辞,解其义,所失亦未远。唯《春秋》当据事以求书法,说者往往不察事情,而辄以己意窥圣人,由是众说迭兴,而夫子之志荒矣。"《周易》象学虽失传已久,但通过玩其辞义,也能得其大概,而《春秋》必据事求书法,不察史事,则圣人之意不明。他又说:"《春秋》、《周易》二书,大旨皆失传。然《周易》于教义虽未甚明,亦未甚失。......《春秋》虽具存,而本旨既失,遂无以识圣人维持世教之实,而其谬说足为世教之害者不少焉。"象学乃《易》义理精微之渊源,而《春秋》书法则是伦理纲常之本,故二者大旨虽失,而于世教的后果不一。

黄泽认为尽管《易》、《春秋》大旨失传,但用心于经传,深加考索,仍可寻其端绪。他说:"《周易》虽失象学,《春秋》虽失书法,然经传中未尝无端绪可寻,但人自不曾精探力索耳。若寻见端绪,自然合得经旨,不患人之不从。故《周易》、《春秋》废坠,尚有复之理。若《礼》则本残阙之文,遇有疑难,更难考据。"黄泽不仅如是说,而且通过他的亲身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他说:"泽于二礼甚费考索,《周易》颇复象学,然犹不敢自以为能,亦不敢多议先儒;唯《春秋》一经,先儒乱说,遂使圣人本旨几二千年而不明,故不得不以斯文为己任也。"可见,黄泽对《易》之象学、《春秋》之书法皆有考索,而于《春秋》尤有所得。

4.诸经难易有别、事体不同,当融通经传注疏,力索深思

同类推荐
  • 动物表演史

    动物表演史

    汉唐时期以宫廷为舞台,兽舞厮杀,恢弘酷烈,彰显了盛世帝国的宏伟胸襟与宏大叙事;宋元时期演出走向市井,禽鸟竞技,优美亲和,铺展开一幅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代人与动物互信互知的清明长卷;明清时期足迹深入民间,虫蛙鸣斗,浪迹江湖,折射出人人心中煌煌盛世背后隐藏的那份末世情怀……东海黄公搏虎的法力消失殆尽,唐明皇浩荡的百骑舞马业已绝尘。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毓老师说易经(第1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1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

    王邦维主编的《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季羡林与东方学”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多数是季羡林先生当年的学生,后来又大多在北京大学工作,成为季先生的同事。也有的虽没有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经历,但写了文章,也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文章的内容因此都与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和季羡林先生有关。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是学术论文,作者全部是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内的教师,他们分别就自己的教学研究领域中题目撰写了论文,同时发表在几个学术研讨会上,后来又经过修改,收入本书。
热门推荐
  • 燕来昭华

    燕来昭华

    她,忍辱负重没能换来安宁;她,自强不息获得家庭事业双丰收。刘燕平是如何蜕变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人物,这要从她自身先立起来说起······
  • 重生最强仙尊

    重生最强仙尊

    天才修士方陌渡劫之时被师尊偷袭身死道消,却意外重生回地球。纵横修真界千年,重活一世,无数功法任他挑选,无数天材地宝皆是囊中之物。富二代不识时务,那就让他开开眼;世家大族仗势欺人,那就让他知道什么叫拳头才是硬道理!当方陌再次站到世界巅峰的时候,高高在上的仙尊也要瑟瑟发抖!!
  • 邪心

    邪心

    天才杀手夜无邪得到先天灵物混元紫金塔,遭遇强者追杀,重生异界玉川大陆。欺天之秘辛,血染之历史,重临世间!黄金大世,天才云集,一剑绝尘,震天慑地。似仙非仙,似魔非魔,万千大道,亦正亦邪。苍茫大地,缤纷世界,谁主沉浮?唯我邪公子!邪公子:一剑沧澜破天穹,两樽浊酒会知心,前世沽名化凡尘,今生轻笑斩仙人,斩仙人。
  • 过去皆冬,余生尽暖

    过去皆冬,余生尽暖

    叶笙回国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和她的遇见,一段段回忆被揭开,白色和黑色的婚礼,生活再一次绕回原地,故事,还在继续。
  • 背叛 (龙人日志系列#3)

    背叛 (龙人日志系列#3)

    “《背叛》扣人心弦的结尾会让读者欲罢不能,《背叛》因其紧凑的节奏,可以获得一个绝对的好评。”,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的故事。”--The Dallas Examiner在《背叛》一书中(龙人日志系列#3),凯特琳潘恩从深度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被转变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完整的龙人,她惊叹于自己的新能力,包括她的飞行能力和她超人的力量。她发现,她的真爱,迦勒,仍然在她身边,耐心地等待着她恢复。她拥有一切她所梦想的东西。直到这一切,突然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凯特琳惊恐地发现,迦勒和他的前妻,塞拉,在一起。在迦勒还没有解释机会的时候,凯特琳就让他离开。凯特琳心灰意冷,十分迷茫,想蜷缩起来,等死,她唯一的安慰就是,她的狼幼崽——玫瑰。她的新环境也让凯特琳倍感安慰。她来到哈得逊河一个隐藏的岛屿上——Pollepel——发现了一群由十几岁的龙人组成的精英家庭,这里有男有女,总共24个人,包括她在内。她得知,这是被抛弃之人来的地方,就像她一样。在这里她遇到了她最好的朋友,波利,然后在精英龙人战中开始了她的训练,她意识到,她可能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叫做家的地方。但是,一场龙人大战迫在眉睫,而她的弟弟山姆依然在外,被萨曼莎绑架。邪恶的凯尔,现在也挥舞着的神魔之剑,依旧立志掀起战争,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纽约。凯特琳,尽管她有了新家,尽管在这里找到了新欢,但她知道,她不会永远留在这个岛上,当她的命运召唤她的时候,就得离开。毕竟,她仍然是那一个天选之子,所有的眼睛仍然期待着她,找到她的父亲和其他能拯救他们的武器。在感情方面,她在新朋友和迦勒之间挣扎,她必须决定,自己真心到底在谁身上,她是否愿意去冒这个险,不顾一切找到迦勒,让他重新回到她的生命中……“《背叛》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是摩根赖斯这个系列的佼佼者。充满了动作、爱情、冒险和悬念。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她的前两部小说,那就赶快去读把,然后就可以着手《背叛》了!”--DragonmenBookSite“《背叛》有着浪漫的爱情,扣人心弦的情节,有很多动作打斗,节奏紧凑。摩根赖斯让故事更上了一个台阶。故事里有好多精彩的惊喜,不读完你肯定都舍不得放手。--The Romance Reviews
  • 离殇

    离殇

    他们的新婚前夕,他杀了她爹被她撞见,一路狂追,她被迫掉入断木崖,而他也由此中了血咒。他温文尔雅,为她倾尽于天下,背后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触及到他的真实身份。所有的一切都在复仇之下,都是为了揭发背后同一个预谋者。
  • 秦时明月之道家师叔祖

    秦时明月之道家师叔祖

    这是一个血腥的年代,华夏分裂七国争霸,内临强敌外有匈奴,征伐不断。这是一个辉煌的年代,诸子百家争鸣,道、儒、法、墨等个流派为文明开启了新的篇章。这一年,十三岁的嬴政扬起稚嫩的脸庞,登上了秦国的王座。这一年,一名面容冷峻的少年被鬼谷子领进了山门。这一年,道家天宗的众多弟子,迎来了一个年仅八岁的师叔祖。这一年,一个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男孩站在太乙山之上。看着那广阔的千亩良田以及几座翠绿的山峰不由发出感叹:“道家真TM有钱”!书友群:666292552新书《秦时明月之无限打卡》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混在约会大作战里的咸鱼

    混在约会大作战里的咸鱼

    “额,我穿越了,怎么办。在线求,挺急的。”时痕看着与迷之少女交战的机甲少女不禁扶额道。“我就是个咸鱼啊!!!”“叮,您的系统已到账”时痕把自己的帽子一扔“当什么咸鱼,我要搞事情!”(本文文风奇特,有fatezero穿差其中) 群号:561329880(虽然没人但也建一个群意思意思,手动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