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100000053

第53章 清初南中国虎灾记录的现象分析 (2)

在江西省,康熙版《浮梁县志·天文志》记载,顺治九年(1652)的浮梁县"虎踞西隅塔下为穴,自城垣倒坏后,虎常入城,至是踞之为穴。伤人畜甚多,署县同知许兆祥悬赏,令猎户捕杀"。康熙版《南康县志·祥异》记载,顺治十年(1549)的南康县"虎交城乡,白日撄人,行人踪寂,莲塘为甚"。嘉庆版《湖口县志·祥异》载,顺治八年(1651)"虎入城,知县冯先成召众合围",顺治九年夏大旱,"虎杀人,坝头、桥潭头、皂湖,各伤至数十人,下乡及黄茅潭尤甚"。顺治十七年(1660)"虎杀人于城中,入官麻"。雍正版《揭阳县志·祥异》记载,顺治十六年(1659),揭阳县"乡村患虎,九都之虎无处无之......山村日未夕即闭门,每多至十余只,白额白面长面不一"。同卷的《物产》又说"昔揭(阳)山中多虎患"。同治版《安远县志·杂类志·祥异》说:"(乾隆)十四年,版石五龙等堡,山虎骚扰,人多为其所噬,行旅戒道,樵采不通。知县董正重赏募善捕射者,同县兵乡人一月连捕五虎,卒获一虎,头大、嘴尖、尾短而扁。射虎者曰:此最恶,名彪,故形异他虎,群虎随之彼,肆爪牙毙人,群虎乃食。"

清初的南中国大地,似乎完全变成了一个野生老虎的世界。

但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这些记录和描述。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每一只雄虎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在区域内四处撒尿的方式来划定,在这个范围内决不容许其他老虎前来相伴和群居,否则就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因此老虎在自然界是一种"满天星"式的分布。老虎也不会轻易地离开自己的领地外出,更不会与其他老虎结伙成群地四处漫游。除非是幼虎成年后必须离开其父母生活的领地,另外找寻自己的地盘。清代初年,在南中国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破坏的前提下,老虎也没有必要抛下自己更适应的山林环境,跑到城市和乡镇的人类社会中去漫游和"吃人"。

把虎患当作一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这是中国各级地方志对清初社会形态的描述特点。这里面潜藏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在清朝统治者眼中,就清初四川社会的情况而言,李自成、张献忠等"草寇"农民武装作乱,才是造成社会灾难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强烈控诉旧社会的苦"。一批传统读书人或是出于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或是因为身处清王朝统治下的不得已,都必须极力展示乃至于肆意夸大清初社会的荒芜情况,于是,"虎患"就成为展示社会荒芜的最佳形象。更何况恶魔张献忠本来就是"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这些记录,几乎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经历了明清换代战争,尤其是经历了"张献忠剿四川"之后的清初,整个四川大地"靡有孑遗",人迹罕见,所以,就有"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发生。

这首先是清王朝统治者的"定调"。《大清实录》、法式善的《陶庐杂录》等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1713年,康熙六十大寿,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鹏翮之父张烺(1627-1715)从四川遂宁跋涉数千里前往京城祝寿。康熙询问张鹏翮:"明末张献忠兵到四川,杀戮甚惨,曾有记其事之书籍否?"在得到没有的回答后,康熙提出:"李自成与张献忠在河南邓州分兵,张献忠遂至四川。其间详细,未能悉知。尔父今年八十有七,以张献忠入川计,约已十七八岁,必有确然见闻之处。尔问明,缮折进呈!"于是张烺奉旨将自己80余年人生经历撰成见闻回忆万余字的《烬余录》,再由儿子张鹏翮缮誊上呈。这就是《烬余录》中所说的:"四月,诏问流贼张献忠入川始末,命长子(指张鹏翮)具疏奏闻。"

在皇帝生日盛宴中发生的这件事,满朝文武大臣都知晓,明清换代战争中四川遭受"杀戮甚惨"的基本调子,就这样被确定下来。清王朝编修的《明史·张献忠传》说:"川中自遭献忠乱,列城内杂树成拱,狗食人肉若猛兽,虎豹啮人,死辄弃去,不尽食也。"作为国家正史,其中居然还出现了"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之类极度荒谬的数据统计--而明代整个中国的全部人口不过一亿!张献忠在四川就杀了六亿人?继后出现的各种著述,基本上就是沿袭这一路子渲染四川的"满目荒凉",而最突出的形象载体,就是"遍地皆虎"。

与张献忠有杀父之仇的沈荀蔚(其父为明朝成都府华阳县令沈云祚,被张献忠镇压),在《蜀难叙略》中记载:自顺治五年至八年春的三年多时间里,"川南虎豹大为民害,殆无虚日......民数十家聚于高楼,外列大木栅,极其坚厚,而虎亦入之;或自屋顶穿重楼而下,啮人以尽为度,亦不食。若取水,则悉众持兵杖多火鼓而出,然亦终有死者。如某州县民已食尽之报,往往见之。遗民之得免于刀兵饥馑疫疠者,又尽于虎矣。虽营阵中亦不能免其一二"。类似的还有参加过抗击大西政权的费密,明朝秀才补庠生、参加张献忠的成都科举考试而落第的欧阳直......出于对"贱民作乱"的正统价值观念和遭受战乱的愤懑,使他们的叙述都极力夸大四川"虎患"的严重和社会的凋敝。况且,他们的这些著述,都是按照要求报送清王朝专门机构"明史馆"备用备查的。

另一方面,清初文化人在行文时,时时刻刻都担心着头上高挂的利剑随时会斩向自己的头颅。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私修明史"案,株连而被杀者七十余人。康熙十八年(1679)开"明史馆",向社会强索明史资料,为避祸,民间许多明史资料被自行销毁或被窜改了。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因触犯"忌讳",又有许多人被杀和充军......我们今天看到清初文人的著述谬误甚多,此亦是原因之一。

"群虎白日出游"、"虎豹生殖转盛,昼夜群游城郭村圩之内"、"虎踪遍野"、"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虎患,十百为群,或夜半扶椽瓦而下,尽啮室中老幼"......概而言之,清初人描绘四川虎患泛滥的著述,完全违反了生物科学的基本规律。我们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动物学专家告诉我们:"成年的老虎外出、捕食都喜欢单兵作战,生活时喜独欢居","据专家调查,雄虎独处领域在200多平方公里,雌雄虎相近的领域为300多平方公里,可谓是'男女授受不亲'、老死不相往来。华南虎只有等到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而且华南虎一年才发情1-2次,这就大大降低了雌雄虎正常交配的机会和交配后的受孕率"。还有动用各种科技手段为大量繁殖虎群而辛勤努力着的专业人士举例说:"这对虎在1988年至1998年的11年中共繁殖14胎,45子,其中27子成活,现存21子",一对华南虎在现代科技条件帮助下,享受着最好的生活条件,长达11年的繁殖存活数也不过20余只。这绝非孤证,另外一个研究团队的报告说:"目前在全国19个动物园里,共圈养着华南虎51只。虽然仅靠这51只华南虎重振其家族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没有希望。科研人员加强了对圈养华南虎繁殖特性的研究,提高繁殖率。预计今后每年的种群增长率可达8%到10%,即每年成活6-8只虎仔,在10-16年的时间里,可望使华南虎的数量达到110--120只。"

有了这些现代科学数据,我们不难看到十余只、成百上千只的虎群突然出现在四川大地,漫游于城镇与乡村,甚至"有经数日,而一县之人俱尽残者"的清初社会现象描述,是何等的荒谬。

概而言之,各种地方志有关清初本地"虎患成灾"的记录,清初文人对明清换代战争后中国大地"遍地皆虎"的描述,有着肆意夸大甚至想象编造的性质。因为,短短的三四年中许多地方突然同时出现大量"虎群",只有调集全世界的老虎空投下去,才可能达到如此规模。把独来独往的独居动物,描述为群体行动方式,也违背了老虎的基本生活习性。老虎白天休息、潜伏的生理习性被清代各类著述篡改为"群虎白日出游"等,也透视出这些文字的荒谬。不幸的是,这些虚幻的编造文字,今天还被一些学者引证和作为立论的基本依据。

因此,无论是重修地方志,还是"读志"、"用志",都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辨析和审视,切忌盲从前人和轻信旧志。这就是谭其骧先生的文章《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所明确提示的。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

同类推荐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每天读点世界常识(套装共九册)

    每天读点世界常识(套装共九册)

    本套书共九册,《美国常识》解读了留学美国名校的申请智慧,全面介绍了在美国不能不吃的各种美食。《日本常识》用简单的语言让你了解你最想知道的日本常识。《俄罗斯常识》客观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的成就。《韩国常识》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韩生活攻略。《印度常识》盘点了去印度最不能错过的热门旅游景点和人气美食。《东南亚常识》带你走进陌生而神秘的东南亚世界。《欧洲常识》切合实际解读赴欧生活的实用技巧,全面普及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欧洲知识。《非洲常识》带你发现神秘而野性的土地,探索狂野又柔情的文明,领略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巴西常识》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巴西生活的攻略。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是南怀瑾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首次出版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且经文文字优美。南怀瑾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可作为学佛入门读物;对有心习禅和参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
热门推荐
  • 京城鹿少情迷申城律姬

    京城鹿少情迷申城律姬

    本不会有交集的两人,因一次他在去浦东国际机场的路上,透过车窗,偶然一次回眸,撞见了与朋友开怀大笑的她。时常回忆起她的笑靥,他想着是喜欢吧!无意中得到她闺蜜的帮助,京城鹿少开始了追爱之路。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俗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骗爱成瘾:豪门千金要逆袭

    骗爱成瘾:豪门千金要逆袭

    大婚前三天被未婚夫抛弃,林菀无奈之下躲到国外暂避风头。没想到途中却遇到了真爱……林菀先是被他的长相迷住,然后渐渐的泥足深陷,最后毅然决然地带着他回家。没想到一切却是骗局的开端,只为将她从云端打入泥里。林菀发誓,只要有机会让她重新站起来,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
  • 武破十方

    武破十方

    一把钥匙,一个少女,一场风云际会,改变了他的一生,成就一代无敌武神。且看一个孤儿如何纵横大陆,破尽十方。
  • 执剑上青天

    执剑上青天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我要永生不灭。
  • 不知人间四月

    不知人间四月

    我想和你一起过浅浅淡淡的生活,在喜欢的城市有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陪你走过想去的大街小巷,为你做不咸不淡的饭菜,感受着睁眼是你,闭眼是你的生活,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是,有你就好。
  • 至邪之物

    至邪之物

    千奇百怪的魔瞳,诡异多变的天赋,这都是魔瞳术士天生的优势,魔瞳术士是法师?不好意思,我是比巨龙还猛的战士。
  • 红颜道路

    红颜道路

    九曲回响三生事,道友红妆尽藏伤!白骨为石,血海为浆,万万年后,方成造化之路。少年以琴为舟,以剑为浆,于血海中前行,争渡道之彼岸!
  • 大宋之大魔头

    大宋之大魔头

    手握秦始皇的泰阿剑,微风啊……你为啥要来撩拨我帅气的发梢?“桀桀!……”江湖,你别发抖!大地在我脚下震颤,天穹为我变得黑暗!“不要再问我是谁,江湖人称大魔头!小的们,你们可以叫我白魔!”唐浩双手叉腰霸气侧漏,俯视着围在脚下打转的一群嘎嘎叫着的小黄鸭傲然道。“哥,你在干嘛呢?让你喂个鸭子都做不好,再不喂它们就该饿死了!”“哥,辽国又兴兵伐宋了!萧太后……呸呸呸,萧燕燕说了,一日见不到你,就一日兵戈不止!”“哥,给我讲讲那天晚上的事呗!”“哪天晚上?”“烛光斧影啊!”“这是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的秘密!”“呐!给你酒,行了吧?快说快说呀!”“嘿嘿,那我就将这个秘密告诉你!你且来听……”
  • 梦语京都

    梦语京都

    已是半夜时分,老板依例尽地主之谊为每个员工订了盒餐。公司里难以推行法治,只有人身依附关系,这是事实。一顿盒餐不知湮没了多少次的愤愤不平,这次也不例外。几个男女刚抹完嘴,便又扭转椅子,复对屏幕,随着拖动的鼠标神采飞扬起来。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可谓复杂得很,爱恨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