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100000006

第6章 浣花文化与锦城文明 (2)

唐宋时候,此道行船当然比前代更为频繁,所以杜诗中才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本文所引杜诗均据该书,以下仅在文中标注篇名。又说:"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野老》)可见锦江中下江商人的船只甚多。不仅外商云集,锦江两岸商业区的富商巨贾亦沿此水道外出,到全国各地贸易。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云:"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词中这位女性乃是成都商人在夔州居住时的"外妇",商人归成都,久不见来,故托过路暂时停泊的"蜀客"捎信,特别说明他家住万里桥边。这个小插曲展示了一点唐代商业区富贾们的浪漫生涯,其他情况可以由此推见。同时代的张籍,在《成都曲》中明白地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由于商船来往多,以故锦江两岸、万里桥桥头旅馆、酒家应运而生,这诗中的最后一问,表现了观光游人面临选择时的踌躇情态,正好说明了这里可供下榻之处甚多,那灯红酒绿,送往迎来,热闹喧阗的景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约略提到的就是浣花溪、锦江与成都历史上物质文明之间的客观而实在的联系。

从精神功利的角度看,浣花溪与锦城文明的关联就更为明显而多样。这可以分别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方面来说。

浣花溪一带的自然景观是客观存在的,当它被纳入一定的社会系统进行观照时,就出现了它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杜甫有句名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登楼》)这句话概括了锦水风光的特点,包含着很多层次。其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水",即浣花溪和锦江本身。锦江水态,多式多样,而浣花溪则以"清"、"澄"、"幽"属性最著。杜诗中的"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渔人网集澄潭下"(《野老》),"澄江平少岸"(《水槛遣心二首》一)等等句子,都是在写这个"清"、"澄"、"幽"。锦江的这一自然属性,与饱经忧患之身心劳瘁而暂得安宁的诗人的主观心理节奏间,产生了契合,因而便被敏感地捕捉,愉快地歌唱。杜甫这类诗作,以其《绝句六首》中二语最为精妙入化: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石在江边,月浮江上,水波微漾,则月亦动于石之前;花在溪旁,云行天上,江水清澈平静时虚若无物,看上去只有花云相傍。这十字,堪称锦江静态美的结晶。

当然,在杜甫笔下,锦水还有她另外的可人面目: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春水》)

锦江春水把草堂前最后一片沙滩全部淹完了,柴门前漾动一湾碧绿。这是垂钓的大好时机,要赶紧整理钓竿;这是灌园的重要日子,更要忙着修理筒车。全家忙碌着,谈论着。那一群在江边浴翅的小鸟,也在忙碌着,喧闹着。这时的锦水,宛如初日芙蓉般的年轻人,美丽健康,新鲜活泼,出现在诗人面前,诗人也被感染而年轻了一样。

构成"锦江春色"的重要因素,除了水之外,还有花。唐宋两代,这点亦最突出。杜甫写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之一)。这些花,有的是野生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西郊》)"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二首》)有的是江畔人家种植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一到春天,锦江两岸就成了花的世界。杜诗中有这样的名句:

稠花乱蕊裹江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二)

一个裹字,好比轻轻给锦江披上一件百花织成的春衫。至于杜公门前屋后,则是"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漫步江滨,又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这就是春天的浣花溪。如此情况,由唐及宋,依稀如旧。陆游在回忆成都浣花溪时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那时青羊宫到浣花溪一带,古柏参天,修竹荫野,花朵飘香,芳草滴翠。吸引了多少诗徒酒侣。直到晚清诗人赵尧生诗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情趣:

青羊一带野人家,稚女茅檐学煮茶。笼竹绿于诸葛庙,海棠红绝放翁花。

浣花溪风物特色,除了水、花之外,还有竹。杜甫诗就写了浣花溪独具特色的翠竹: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堂成》)

大晴天的早晨,青翠的竹笼还罩着轻烟,晶莹的露珠从那高翘的梢叶尖上点点滴下,是一派清新俊发,生机勃勃的景象。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

在清风微雨中轻轻摇曳的绿竹,又是那样挺拔明净。再如: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寒食》)

时当近午,明丽的春日照耀江岸。轻烟已退到江汀上空,洁净的竹林反射着日光,四周全罩在绿色的光波中,一切都显得和煦、宁静、安详。杜甫笔下这些各具形态的竹,既是自然界的竹,又不全是自然界的竹,它们体现了锦江风光的自然美,同时又浓郁地展示着诗人彼时彼地的胸襟。

可以说,浣花溪美好的自然景观,为历史上许多墨客骚人提供了抒发情感和表现才华的良好条件。

说到人文景观,这里是明摆着的:史册具载,故迹犹存。来到浣花溪畔,犹如走进了一座天然的庞大历史文物馆。武侯祠庙,让人发忠臣肃穆之思;王建墓室,使人见偏霸一隅之治;杜陵遗像,凝结诗坛后秀虔敬心香;冀国丽容,勾起浣衣生花的美艳传说。还有相如琴台、隋唐窑址、青羊花肆、薛女吟笺......简直叫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前些年才发掘出来的殷商古建筑遗址,可以使我们一下子把浣花溪畔繁荣的历史往前推若干世纪。

以上是人所共知的,此不具谈。这里,我想指出的一点是:这么多人文景观,他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并非是历史的任意堆砌。比如:诸葛亮和锦江、蜀锦,就有很多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他一到成都,就研究了这里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一手抓农业,一手抓蜀锦生产的经济方针。他派一千多人常年维修都江堰,又于成都附近筑九里堤,这是为了保障农业的丰收。他极重视养蚕织锦业。说到家庭时,认为"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说到国家财政,则提出:"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军中之需,全藉于锦。"由于诸葛亮抓紧蜀锦生产,织锦支持了蜀汉的财政,且产品遍及全中国,主导了国内纺织品市场,成为与魏吴抗衡的经济力量。在今天看来,这也是善于发挥优势,具有开拓精神的政策。

再如:没有成都地区盛唐、中唐高度繁荣的文化,就出现不了薛涛。没有蜀地晚唐时期的相对安定与经济发展,也不会有王建墓中显示出来的高水平文化。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很值得思考的现象:

假如要问:司马相如那些为汉朝润色鸿业而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大赋与成都的蜀锦生产有无关系?该怎么回答呢?

我们应当说:有很密切的关系!《西京杂记》中,记载了这样的事:

其友人盛览,字长通,牂牁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从小看惯了锦工织锦,长大了以后在读书作文的过程中,悟通了一个道理:将各色丝线编织成美丽锦缎,与将华丽的辞藻编织成文章,有相同之处。经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还体会到:同样的织机,同样的丝线,织工技巧不同,产品各异。同样是编排辞藻结构文章,而作家个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的。在这里,他用最通俗的比譬,说明了自己对文学创作较为深入的体会。何以能如此?我看这与他在锦江边上长大,从小熟悉蜀锦生产过程有密切关系。

再一个现象,就是杜甫与锦江的关系。锦里烟村为杜甫提供了安定的居处,这是物质的一面,而锦水的千姿百态常常成为刺激杜甫创作欲望的一种力量,这是精神的一面。且看这首有名的《江上值水势如潮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伏尼契写《牛虻》,从凝视海潮获得笔意;达·芬奇从微风吹起湖水的涟漪中得到启示,创作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微笑。杜甫本人非常熟知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长进,豪荡感激。杜诗中写鹰、写马,无不于奋发神骏中见自己胸襟气度。他平生喜爱激流,正是其豪荡感情的一种寄托。当其面对锦江暴涨势如海潮时,其心潮又怎么能不汹涌澎湃,遐想万端呢?回顾自己一生,以"致君尧舜"之心,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纵观海内诗坛,真能"掣鲸碧海"者,能有几人?眼前春水飞花,浮槎入眼,漫兴之作,谁堪对吟?何处得寻陶、谢辈高手而与之同游述作乎!这诗题目明说是因锦江之"水如海势"而触动怀抱,诗中显示之胸襟气概,亦确如春天沃日之海潮,而诗之神韵音节,亦皆使人有惊涛巨浪之感。我们不能不说:锦江的奋迅激流有时候竟是叩开杜甫灵感闸门的冲击波。

总之,锦江、浣花溪两岸历史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丰富而复杂的。这是成都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热门推荐
  • 岁月有痕

    岁月有痕

    晨练回到家,姜承先边换鞋边习惯性向墙上的钟表斜瞅一眼,时间是八点半,比平常晚回来一个多小时。退休十几年来,他的生活已经形成规律,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外出晨练,一切皆板上钉钉,雷打不动。当然也时有例外,比方早晨锻炼,要是当天在世界在中国在本市有重大新闻(也包括蹊跷事)发生,一起晨练的伙伴便会对此展开议论。七嘴八舌,海阔天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就失去了时间概念。抬头一看,日头已经从海上升高。这天导致迟归的新闻是近邻朝鲜的国家领导人去世。这事虽与中国不搭界,不影响国人的吃喝拉撒,却总有些怪异,大伙自然要热议一番,议着议着就过了时辰。
  • 快穿总有反派在作死

    快穿总有反派在作死

    作为天道联盟的轮回者,若无心的任务就是保护世界支柱,顺带着帮忙打败逆袭者,没有攻略任务,不搞cp!(本人比较喜欢沉暮归写的小说,所以打算写一本差不多的,不喜勿喷!!!)
  • 警草小甜枣

    警草小甜枣

    十年前校园初见,他霸道宣布:这个小甜枣儿是我的!十年后重逢,他眉头一挑:这不是我那劈腿前女友么?相看两厌却并肩作战,十年悬案步步揭开,队长为公道挺身,美女法医为亡者代言。夺命追凶时他告诫她:你回来也没用!老子好马绝不吃回头枣。酩酊大醉时他咬牙切齿:你跟老子服个软!老子就大人大量原谅你!生死关头他发来短信:小甜枣熟了,想吃。路霄峥抽烟喝酒脾气坏骨头硬一身臭毛病,却让唐早爱了十年……真相大白时,她拍拍某人狗头:回家吃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个音符的跳动

    一个音符的跳动

    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坎坷,但还是要继续。
  • 长刀勇者救赎录

    长刀勇者救赎录

    到日本留学的林孟鬼,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为长刀勇者,又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盾之勇者岩谷尚文
  • 傲娇阎王不好撩

    傲娇阎王不好撩

    我失忆了,作为一只游魂鬼徘徊在阴阳两界之间,无法脱出禁锢。一日鬼差捉谴我去阎罗殿,销完今生账好轮回。奈何一问三不知,阎王差点发怒将我发往饿鬼道。好在阎王最后让我在酆都城住下,关于身世问题可以慢慢想。岂料,打从入住酆都城那日起,麻烦与危险接踵而至,关于我的身世之谜也渐渐浮出水面……
  • 毒女难求:王的嚣张宠妃

    毒女难求:王的嚣张宠妃

    一个佣兵穿越成将军庶女,倾尽一切爱错了人。重生之后一雪前耻,前世的智慧和今世的惨遇令其成长加速。冷血庶女vs腹黑质子、驯夫vs追妻。新皇登基,清后宫,赠江山。“史料记载”嫡后万岁万万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Memoirs of Mr. Charles J. Yellowplush

    Memoirs of Mr. Charles J. Yellowplu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