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200000019

第19章 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 (3)

(133)孟子所去之王,岂前所不朝之王哉?而是,何其前轻之疾而后重之甚也?如非是前王,则不去,而后去之,是后王不肖甚于前。(《刺孟》)

(134)及见他鬼,非是所素知者,他家若草野之中物为之也。(《订鬼》)

稍后的东汉汉译佛经中有了多处用例。如:

(135)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若乃内菩萨使入深。何等为深?空为深,无想无愿,无识无所从生灭,泥洹是为限。"须菩提白佛言:"泥洹是限,非是诸法。"(后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六,8/456a)

(136)父母言:"是故正道,可从是行。"其子言:"非是正道。"(后汉支娄迦谶译《阿阇世王经》卷下,15/403a)

(137)是以父母妻子奴婢儿客,是非我之有,我亦不是有,亦我是不有,我不应是有,以不我是有,今我为彼故,而为作罪恶,但现世是有,非是为后世,是昔之有,非是我当护。(后汉安玄共严佛调译《法镜经》,12/18a)

东汉以后"非是"就更为多见了。如:

(138)比丘闻之,欢喜甚悦,怪此小儿,乃有智慧,非是凡人。(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六,3/35c)

(139)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140)此人豪富,力势强盛,非是凡品。(《贤愚经》卷一,4/355a)

(141)魅迷人,非是我妇也。(《古小说钩沉·列异传》)

(142)家人及门义共见,非是一人。(《南齐书·王奂传》)

(143)向者亦不道王非是天子儿、叔。(《魏书·于栗传》)

(144)我今非是天也,亦非龙也。(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3/880c)

"不是"稍后于"非是"产生,汪维辉指出东汉佛经中已经有了用例,转引汪举出的3条例子:

(145)诸比丘,若以弹指间,念此诸想之事,皆为精进行,为奉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也,何况能多行?是故可念行法想。(后汉安世高译《禅行法想经》,15/181c)

(146)其法不是憋魔及魔天之所灭,亦不是天中天弟子所灭。(支娄迦谶译《阿佛国经》卷下,11/761b)

(147)为不是大佑人者,是以若欲往诣佛师友者。(后汉安玄共严佛调译《法镜经》,12/21b)

中古后期的用例:

(148)天中天,不是舍利弗所问,亦不是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优为迦叶、迦翼迦叶、那翼迦叶、施罗比利迦私所问。(西晋法炬译《前世三转经》,3/448a)

(149)语使雨宝,亦复不能,又复不是提婆跋提夫人所生,乃至五百诸大太子,于十事中,乃无一事。(《贤愚经》卷九,4/415c)

(150)彼所陈说,非真正义,亦复不是至道之本。(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三十,4/775a)

(151)彼常愿欲共我一过交战,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宋书·索虏传》)

(152)忌按剑至笼曰:"昨杀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有一鹞俯伏不动。(《古小说钩沉·列异传》)

(153)复有人言:"世间作者,一切皆由自在天作。若自然者,人亦何须勤劬作业?可不是因流转自来,及其去时,还是彼因流转自去?"(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一,3/750c)

不过,中古时期,"不是"在世俗文献中使用并不多,大概直到唐代以后世俗作品中"不是"的用例才多起来。

"未是"产生较晚,中古后期才出现,并且出现频率较低,列举数例:

(154)此言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之大义也,未是夫穷理尽性、陶冶变化之实论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注引《魏略》)

(155)世尊尔时答魔王言:"我今未是般涅盘时......"(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3/649a)

(156)今直中书为诏,彼必疑谓非真,未是所以速清方难也。(《宋书·蔡廓传》)

(157)高祖曰:"卿为著作,仅名奉职,未是良史也。"(《魏书·韩麒麟传》)

(158)尔时菩萨,虽闻诸仙如是苦行,而眼未见其法极处,心不喜欢,而知此言未是真善。(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二十,3/746b)

(159)菩萨报言:"虽舍恶形,后得妙身,而实未是离有之法。因今苦身,得于后身,然彼后身,亦未离苦......"(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二十,3/746c)

例(154)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用例,裴松之征引自《魏略》,《魏略》的作者鱼豢是三国时人,如果裴注引文可靠,那么"未是"三国时代出现。不过其他用例都是在南朝后出现,此例在三国时代是孤证,不能保证裴松之征引时没有对文句作改动。总之,"未是"主要是南北朝以后才较多使用的。

另外,"未是"使用频率不及"不是",更远不及"非是"。

B.形容词

中古时期形容词也可以修饰系词"是",但用例并不多。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只有《世说新语》中有1例,作更大范围的检索,发现部分用例,所用形容词主要有"多"、"旧"、"近"、"粗"等。如:

(160)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东观汉记·曹褒传》)

(161)凡诸毒,多是假毒以投,无知时宜煮甘草荠苨汁饮之,通除诸毒药。(《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162)凡小山皆无正神为主,多是木石之精。(《抱朴子·内篇·金丹》)

(163)所卖口味,多是水族。(《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

(164)须臾见一寺甚光丽,多是七宝庄严。(《高僧传》卷十)

(165)河畔之民,多是新附。(《宋书·张畅传》)

(166)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南齐书·张欣泰传》)

(167)今计彼戍兵,多是胡人。(《魏书·尉元传》)

(168)《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世说新语·文学》)

(169)河南旧是宋土,中为彼所侵,今当修复旧境,不关河北。(《宋书·索虏传》)

(170)中堂旧是置兵地,领军宜屯宣阳门为诸军节度。(《南齐书·高帝纪上》)

(171)民有姜洛生、康乞得者,旧是太守郑仲明左右,豪猾例窃,境内为患。(《魏书·辛雄传》)

(172)及检《字林》、《韵集》,乃知猎闾是旧余聚,亢仇旧是亭,悉属上艾。(《颜氏家训·勉学》)

(173)天示二主至如他余锱介之妖,近是门庭小神所为。(《三国志·吴志·华核传》)

(174)婚泰山胡毋氏女,年二十,既有倍年之觉,而姿色清惠,近是上流妇人。(《世说新语·轻诋》注引孙统为柔集叙)

(175)右丞百司之言,粗是其况。(《宋书·王弘传》)

目前发现最早出现形容词修饰系词"是"字是在东汉时代,见例(160)和例(161)。受形容词修饰也是系词"是"在中古时期的新发展。

C.助动词

助动词修饰系词"是"字,是系词"是"的新发展。助动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是"字作为系词只有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句中被理解成必不可少的谓语成分时,才可以受助动词修饰,因此何亚南把其看作是系词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助动词修饰"是"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时代,何亚南认为是两晋之交,列举了《三国志注》中的用例,汪维辉揭举《大方便佛报恩经》一处用例,柳士镇举出《搜神记》一处用例。但据我们掌握的材料,这一现象产生的时代还应提前,东汉荀悦《前汉纪》中有了"当是"的用例。如:

(176)此非守宫,当是蜥蜴。(《前汉纪·孝武皇帝纪》)

但是东汉魏晋时期助动词修饰系词"是"的现象还是不多见,直到南北朝时期这种用法才多了起来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前期三部没有用例。后期《世说新语》有"应是"1例,"当是"4例,"可是"1例;《周氏冥通记》有"应是"9例,"当是"21例;《贤愚经》有"应是"1例,"当是"3例,最常用的助动词是"应"和"当",偶尔用"可"、"宜"、"会"等。六朝中土文献中的用例:

(177)臣松之谓张修应是张衡,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注)

(178)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世说新语·文学》)

(179)《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高僧传》卷二)

(180)又孙权观魏武军,作鼓吹而还,此又应是今之鼓吹。(《宋书·乐志一》)

(181)呼太祖小字曰:"正应是汝耳。"(《南齐书·皇后传》)

(182)臣等谓元日万国贺,应是诸侯旅见之义。(《魏书·礼志二》)

(183)囊有黄题,应是经书。(《周氏冥通记》卷二)

(184)此神正当是狸物耳。(《搜神记》卷十七)

(185)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搜神记》卷十八)

(186)长舒答曰:"我了无神,政诵念光世音,当是威灵所佑。诸君但当洗心信向耳。"(《光世音应验记》)

(187)启曰:"今身被枉,当是过去枉他,愿偿债毕,誓不重作。"(《古小说钩沉·旌异记》)

(188)《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

(189)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世说新语·忿狷》)

(190)谦喜曰:"卿谓可尔,便当是真可尔。"(《宋书·武帝纪上》)

(191)谦之常谓人曰:"兴吾门者,当是此儿。"(《魏书·高崇传》)

(192)翼乃往祇礼,谓众人曰:"当是阿育王像,降我长沙寺焉。"(《高僧传》卷五)

(193)书此一条独委曲者,当是或欲示后人也。(《周氏冥通记》卷四)

(194)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世说新语·品藻》)

(195)雄鸡断尾,自可是春月。(《宋书·礼志四》)

(196)顺叱之曰:"任城王儿,可是贱也!"(《魏书·任城王云传》)

(197)亦可是焚不可显出者也。(《周氏冥通记》卷一)

(198)纻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宋书·乐志一》)

(199)晋则西郊,宜是与籍田对其方也。(《宋书·礼志一》)

(200)尉丞颜灵宝窥见太祖乘马在外,窃谓亲人曰:"今若开内领军,天下会是乱耳。"(《南齐书·王敬则传》)

(201)其瓜会是歧头而生;无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终无瓜矣。(《齐民要术》卷二"种瓜第十四")

汉译佛经中的用例:

(202)伎人剃发,应是比丘。(姚秦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四,4/276c)

(203)树下釜金,应是我有,就用与汝,卿可掘取。(《贤愚经》卷十一,4/429b)

(204)弟复让言:"兄为嫡长,负荷父业,正应是兄。"(《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卷一,4/447c)

(205)时彼人辈各相谓言:"此之仙人,应是毗提耶国而出。"(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五十八,3/919b)

(206)此小人者,何敢违逆我意?当是父王教耳。(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四,3/143b)

(207)我所怀妊,必当是男。(《贤愚经》卷九,4/410b)

(208)迦叶闻已,心自思惟:此必当是沙门所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3/646c)

(209)此之神通,必当是彼大沙门作。(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二,3/847c)

(210)今此上座可是我家婆罗门,法咒术诸论悉皆诵持。(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三,3/665c)

总之,作为"是"字的修饰成分,副词出现最早(上古已经产生),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否定副词修饰"是"字而构成的否定判断形式的出现和使用,是判定系词"是"字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参照。形容词修饰"是"出现于中古前期,使用频率较低。助动词修饰"是"产生于东汉时期,但直到中古晚期用例才较为多见;受助动词修饰是"是"字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是"字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从根本上说,有系词判断句是对无系词判断句的替换和发展,有系词判断句的语义表达功能优于无系词判断句,而有系词判断句中"是"字句又比"为"字句更具生命力,"是"字句的语义表达功能优于"为"字句。"是"字判断句不仅承继了无系词句和"为"字句的各种语义关系,而且随着系词"是"的不断发展成熟,又有改进和发展。中古时期"是"字判断句可以表示归类、解释说明、解释原因、作出评价、表示存在、表示列举等。

1.归类式"是"字句。主要是表达等同或类属的语义关系,这是最典型的"是"字判断句。如:

(211)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212)其间白者,此是鱼齿。(《贤愚经》卷六,4/394b)

(213)此是国民。(《中本起经》卷下,4/161c)

(214)诸君皆是劲卒。(《世说新语·简傲》)

同类推荐
  •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本书是对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行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课程的一本补充性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与四门课程相关性较强的经典著作的研读与历史现实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分析。
  •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读这本书,我们会感受到“育才”领导的开拓精神,“育才”教师的奉献精神,“育才”学生的勤奋精神。我把它们统称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这种蕴涵着责任、使命、激情、大爱的“担当”精神伴随着东北育才双语学校走过了六个春秋冬夏。
  • 爱让我们长大

    爱让我们长大

    要想在教育这池水里,潜得再深一些、再久一些,发现其中奥妙,领会其中真谛,就必须让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氧气,而且是有质量的纯氧。曾经逝去的每一分、每一秒,汇聚成现在,并将我们引向未来。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三国无双领主

    三国无双领主

    重生回来的甄帅,再次进入《灵界》,成为一个领主。上辈子没有领主经验啊?怎么办?赚钱呗!在《灵界》中,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壕!争霸太累!我们赚钱就好!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 欢喜冤家:媳妇你的老公掉了

    欢喜冤家:媳妇你的老公掉了

    他是一个花花公子,飞扬跋扈,蛮不讲理,在京都人人都惹不起的娱乐界大亨;可是遇见她之后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整夜温柔。。。。他:“喂,村姑,你踩着我的脚了”她:"哦,是嘛,我怎么不知道啊"他;‘’你知道我是谁吗?敢这样跟我说话”她;"反正不是什么好人"其实她是想说反正不是人的。她是三亚某农场的女老板,是一个附有正能量的女孩,自己离开家乡来三亚开始了她的创业史,她认真负责,凭着自己的力量开起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农场。当有一天他遇上了她两个小冤家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情了。
  • 夏夜里的小精灵

    夏夜里的小精灵

    少女解救了一只萤火虫,萤火虫变成了一个美少年,美少年说他是精灵国度萤火虫王国的王子,说得自己家乡有多么美好,让少女很向往。少女跟着美少年去了精灵国度游玩了一番,在精灵世界结识了很多可爱的小精灵伙伴,和小精灵伙伴尽情快乐地玩耍,暂且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此后萤火虫少年一直守护着少女,在她成长的道路上为她照亮方向。
  • 新婚甜蜜蜜

    新婚甜蜜蜜

    “老婆乖,让我亲亲。”“老婆,给我抱一抱。”他是暗夜帝王,是帝国权势滔天的大人物,神秘如他强大如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他的新婚小娇妻。第一次见面。小女人太甜美,他一再上瘾,迅速闪婚将她拐回家!世人皆说顾云霆狠厉杀伐、不近女色,白小染听后只觉得牙疼,他不近女色?那这个总想把她拐回家的男人是谁?“宝贝,我那是宠你!”男人声音低哑。白小染忍无可忍,携巨款逃跑。结果半路就被截胡,“笨女人,你跑不掉的!”
  • 一个人张灯结彩

    一个人张灯结彩

    各色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理想的持守在心灵的寂寞中散发着人性的温情。老黄每半月理一次头,每星期刮两次脸。那张脸很皱,像酸橘皮,自己刮起来相当麻烦。找理发师帮着刮,往靠椅上一躺,等着刀锋柔和地贴着脸上一道道沟壑游走,很是受用。合上眼,听胡茬自根部断裂的声音,能轻易记起从前在农村割稻的情景。睁开眼,仍看见哑巴小于俊俏的脸。哑巴见老客睁开了眼,她眉头一皱,嘴里咿咿呀呀,仿佛询问是不是被弄疼了。老黄哂然一笑,用眼神鼓励哑巴继续割下去。
  • 我真的是医修

    我真的是医修

    玄元界是一个中千大世界,界域广阔却很混乱,魔渊侵袭,种族林立,妖魔鬼怪作乱,世家门派相互征伐,强者肆无忌惮,普通人苦苦挣扎。来自末世的女王意外穿越到这个世界,穿成了一个人厌狗嫌,恶名在外,刚被人害死的纨绔少爷……
  • 医方考

    医方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席卷明末之东藩

    席卷明末之东藩

    明月稀乌衣啼长城内外烽火明少年志凌云弯弓射白羽一袖卷千骑满城赤血旗提剑以血捍山河浩然一身英雄气
  • 菊与刀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20世纪初女性学者。她受恩师法兰兹·鲍亚士(Franz Boas)的影响,提出了文化形貌论(Cultural Configuration),认为每种文化都如人类个体一样,有其个性与特征。她的代表作品有《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与《菊与刀》(The Chrysan the mum and the Sword),其中后者因成功运用“文化模型”理论来诠释日本文化而影响深远。
  •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