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500000001

第1章 绪论 (1)

恐怕没有哪一个社会群体像知识分子这样起落浮沉,在变化多端的世纪里经历着戏剧性的运命:从创世英雄到改造对象,从话语主体到边缘蜉蝣物,自身感受自是一言难尽,留给世界的影像亦是驳杂不清。他们创造了神话又被神话所打碎;他们领导了潮流又被潮流所吞没。独领风骚的是他们,斯文扫地的也是他们;胸怀理想国的是他们,制造精神囚笼的也是他们。他们仿佛是先知,但他们却至今解不开缠绕在自己身上的谜语;他们仿佛是评判者,但他们好像永远摆脱不掉自身的原罪。知识分子与世纪同行,他们的经历已经构成人类心路历程的主脉,同民族的历史水乳交融,知识分子话题,永远都是一个揪扯人心,令人百感交集的话题。

--祝勇

记得在2006年那个炎热的暑假,笔者与全国近100位博士生一道在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学校学习。期间,"校长"黄旦教授在一次"训诫"中反复强调,做学问不要追热点。这一点,我感触很深。从事大众媒体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往往由于研究对象的瞬息万变而常有"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却丧失掉了"退后一步看"的理性立场,使得研究成果也容易和大众文化产品一样只能带来"瞬间的快感"。不过,我所选择的研究课题"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一不小心又落入了这样的"俗套"--电视知识分子研究是当前中国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选择这个研究方向并非一时兴起的赶追潮流,而是痛苦挣扎的结果,是我心目中那个"知识分子"理念不断催促的结果。激发我对该问题研究兴趣的直接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现象:

一,2001年,《中华新闻报》爆料称,清华大学准备试行的《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有如下规定:"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每个专题节目(20分钟以上)10分,省市级电视台每个专题节目5分。"学界一片哗然,虽然清华大学此后就此规定做了澄清,却掀起了关注学者明星化和学术传媒化的研究浪潮。这让我惊叹于媒体的大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后果,亦察觉到其权力正蔓延至学术场域。

二,2003至2005年间,大量关于"教授走入电视直播间"、"学者介入电视"、"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涌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展开了相对激烈的交锋,赞同和反对的声音同时存在。他们的公开辩论不仅让我对电视知识分子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许多参与讨论的人士的最主要和根本的分歧,其实在于对"知识分子"和"电视知识分子"理解的差异。

三,2005年以后,围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及其衍生而来的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等等,学术界、媒体从业人员,甚至普通百姓都陷入一场大的论战当中,不得不让我思考知识分子在电子媒体时代的文化角色和社会责任。

第一节 "知识分子"与"电视知识分子"释义

虽然许多学者反对在学术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解释定义,而影响到观点的阐释和论证,但是,鉴于有关"电视知识分子"讨论中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理解的差异,所以在此非常有必要简单梳理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并提出本文在论述"电视知识分子"时,主要参照哪些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解。毕竟,必要的释义有利于观点的铺开,也就是所谓的"名正而言顺"。

一、"知识分子"概念解读

界定"知识分子"概念,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知识分子是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界定之初,明确几点认识前提:

1.界定的逻辑前提

第一,中西方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也承认:"如果谈起知识分子,就不能像以往那样泛泛而谈,因为法国的知识分子在风格与历史上完全不同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换言之,今天谈知识分子也就是谈论这个主题在特定国家、宗教甚至大洲的不同情况,其中似乎每个都需要分别考量。" "而在美国,知识分子往往不是一个好称呼,而指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家。" 所以,研究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放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下进行,对于西方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论,应当以扬弃的拿来主义精神,尽量做到不盲从、不硬套。

第二,"知识分子"概念是个变动中的范畴。在较早的定义中,例如1949年出版的《知识分子的任务与出路》中,于毅夫认为"知识分子,一般的说是读书的人" 。倘若在当下中国的现实环境看来,似乎没几个人不是知识分子了。显然,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是不断深入和变化的。

第三、学界和民众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在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我想有个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从中不难看出,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在中国人的语言实践中,'知识分子'自然是'知识多的人',说一位知识渊博但不关心社会命运或人生意义的中科院院士不是'知识分子',绝大多数人会觉得不可理喻"。民众更多的是从学历、能力、地位上来认识知识分子的,与学术界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电视知识分子"由于要经常面对广大受众,所以对其的研究也必然要考虑大众的观念。

第四,学术界内部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学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个问题在下面的释义中将具体论述。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认识前提,我们在研究"知识分子"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问题"时,就应当充分考虑普适性和特殊性。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交错的复杂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尽可能地将普适性与特殊性根据不同论述的需要既区分又综合地对待,这是本研究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毕竟仅从一个层面去看待,也许我们谈到的所谓"知识分子"问题,在持另外立场的其他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关知识分子的问题。在中国特情下研究知识分子,往往会陷入需要不断偷换概念才能够继续论述的尴尬境地,可能这才是知识分子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模糊的定位和身份认同的危机。尤其在强势的大众媒体介入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在本文中,笔者研讨电视知识分子问题时的基本逻辑是:对于"知识分子"一词的使用,由于其范围不可绝对化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区分语境,并综合考虑中国当下的现实情况。

2"知识分子"释义

"知识分子"概念的模糊很大程度上与"知识分子"一词是个"舶来品"有关,产生于西方近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词,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在汉语中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词语。对此,王增进先生在《后现代与知识分子社会位置》一书中谈到,尽管汉语词"知识分子"与西语有关诸词在"所指"上有时是一致的,均可用来指文人、艺术家、学者之类的人,但两者的切入角度是不同的:"知识分子"是从"知识多少"的角度切入的;西语有关诸词则是从"理性思考能力强弱"或"智力高低"的角度切入的。

(1)西方学术界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一般认为,西方"知识分子"一词有两个源头:一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也有学者认为是源于波兰;二为19世纪末的法国。另外,王增进先生通过考证,认为西方"知识分子"应该还有一个英语的源头。杜维明先生则认为,今天英文、德文、法文说intellectual,就是溯源于19世纪俄国时代的intelligensia。由于论证"知识分子"词源不是本文重点,在此不一一列举。按照古尔德纳的说法,"intellienty"(知识人)这个词于19世纪60年代出现于俄国,指的是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爱批判现状的自觉的精英;"intellectual"(知识分子)这个词是通过抗议法国政府迫害德雷弗斯的《知识分子宣言》而流行起来的。

20世纪以来,西方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也存在众说纷纭的状况,按照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的研究,认为20世纪关于知识分子最著名的描述有两个。第一个是葛兰西的。"葛兰西试着显示,在社会中履行知识分子作用的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知识分子(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例如老师、教士、行政官吏,这类人代代从事相同的工作;第二类是有机的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s),在葛兰西眼中,这类人与阶级或企业直接相关,而这些阶级或企业运用知识分子来组织利益,赢得更多的权力,获取更多的控制。

""另一个极端则是班达对于知识分子著名的定义:知识分子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philosopher-kings),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萨义德介绍的两种有关"知识分子"的描述,可以说是西方"知识分子"认识的两个极端,介于两者之间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释义,还有卡尔·曼海姆的"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理论(1936),艾尔文·古德纳的"知识分子新阶段"理论(1979),拉塞尔·雅各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1987)和利奥塔的《知识的与其他的文本的坟墓》(1984)所代表的知识分子消亡论,齐格蒙·鲍曼的知识分子从"立法者"到"阐释者"的转变(1987),爱德华·萨义德的"业余的、流浪的知识分子"理论(1996),波斯纳的"公共知识分子衰落"研究(2000)等等。

此外,西方对"知识分子"的认识也有共同的一面,陈平其先生认为俄国、法国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都强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社会关怀的价值理念,特别强调知识分子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较少关注知识分子外在的、显性的特征。这其实也成为西方知识分子观念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叶启政先生也认为:"以文化象征的立场来为知识分子的基本社会意涵定位,是诸多西方社会学者共同的看法。

" 余英时先生认为,"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所以有人指出,'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一种宗教承当的精神" 。1965年5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给"知识分子"下的定义可谓西方对"知识分子"相对具有共识的表述:"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只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追求观念而追求观念。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社会之批判者,也是现代价值的反对者。"保尔·萨特曾谈道:"一位原子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字时就是个知识分子。"

(2)我国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同类推荐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杂文作品,包括《太阳底下的心灵剖白》、《“证伪”之难》、《龙与龙的传人的矛盾处》、《“批评”“批判”的顺序颠倒》等。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拥抱与决裂

    拥抱与决裂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描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张国焘如何由一名马列主义者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更是令人深思。如毛泽东的妻弟在毛尔盖被击毙,成为党内严酷斗争的牺牲品;廖承志靠一杆铁笔和一杆画笔保住自己脑袋没有“搬家”;为实现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 生活不可告人

    生活不可告人

    作品收入许春樵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反响的中篇代表作五部,所选作品,题材广阔,叙事手段丰富,是许春樵中篇小说综合实力的一次展示。本作品所选五部中篇都是国内重要期刊推出的头条作品,而且被不同选刊、选本收入,《暗伤》获香港“陈伟南文学奖一等奖”,《麦子熟了》是《人民文学》头条,《中华文学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表姐刘玉芬》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生活不可告人》是港台和国内部分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必读篇目”。加上点评者准确到位的剖析,使得该书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热门推荐
  • 嗲精系统

    嗲精系统

    快穿女主:时蕊随缘cp,谈恋爱要自己努力,就算是女主也不发男朋友。改文中……
  • 飞升那些年

    飞升那些年

    顾无言意外飞升后,做了高冷且爱好特别的度厄星君的小仙徒。度厄星君在天界树敌众多且经常被人议论,但却是个好靠山……顾无言:其实我一直有个心结。度厄:是什么?顾无言:如果你生气的时候身边除了我有没有其他物品你会怎么办?度厄:把你摔了。顾无言:……摔床上怎么样?度厄:也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酷酷王子赖上你

    酷酷王子赖上你

    “不是泡沫,不是美丽的梦,我们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爱情故事!”因为命运的安排,她进入了四大名校,邂逅四个风华绝代的校园王子,不禁深受吸引。音乐王子的温柔,足球王子的狂热,财经王子的幽默,还有剑道王子的帅酷。可四位各有特色的王子中,她独独爱上了酷酷的王子。
  • 快穿之牵线搭桥

    快穿之牵线搭桥

    【双洁有cp+女主很强+女主高冷又沙雕+男主专一】“洛洛乖,教我打同心结好不好?”某女一脸高冷,“不好,教了你,就用来对付我!”“洛洛不乖,夫人还有力气反抗?”“不不不不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穿越后我还是你老婆

    穿越后我还是你老婆

    【女扮男装,校园爽文】白天,她是霸占娱乐头条的国民男神,晚上,她是神秘家族的小少爷。而他,白天是她的亲亲室友,晚上却是腹黑的少主大人。某日,头条曝光了国民男神是女生!粉丝们懵逼了。下一秒,她再次上了头条,标题是国民男神已经结婚。顿时,粉丝们晕倒一片。粉丝见面会上,有粉丝问道“男神你老公平时对你的爱称是什么?”她想了想,便回答:“伪娘。这算不算爱称?”“那男神和你老公第一次见面是什么场景。”“我穿女装强吻了他。”“那你们确认关系是在哪里?”“浴室。我在洗澡。他进来说是要签名,之后把我按在浴缸里收拾了一晚。”“……”【男主权倾,女主白楠,不喜勿喷】【本文主打甜宠,爆笑校园】
  • 箫和楚歌

    箫和楚歌

    讲述了上海一个豪门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悲剧重演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之支配者

    神之支配者

    贤者之书可以实现支配生命的三个愿望之一永生,杀人,复活不过只有活到最后的人才有支配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