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700000002

第2章 导论 (2)

第三个就是大家公认的这门学科真正的学科创始人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该书1934年出版了上册,十多年后的1947年才出版下册。幸好它有下册出版,现代学术界流传一个笑话,讽刺有人写书只能写个上册,上册出版了,别人都以为下册不久也会出来了,哪知道等了若干年还是不见下册出来,作者都去世了还是没有下册出来。这讽刺的是胡适先生。胡适先生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和《白话文学史》都是只有上册而不见下册出来,黄侃先生对此就有调侃。他在中央大学讲课时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他还补充说:"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了。"对胡适先生的讽刺挖苦不可谓不辛辣。黄侃先生这话流传甚广,但出处还需要考证。

而梁漱溟先生《略谈胡适之》中认为胡适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卷,下卷写不出来是因为胡适"对佛学找不见门径,对佛教的禅宗就更无法动笔,只得作一些考证;他想从佛法上研究,但著名的六祖慧能不识字,在寺里砍柴,舂米,是个卖力气的人,禅宗不立语言文字,胡先生对此就无办法"。这种猜测可能有几分道理,写到后面不能继续写出下册的原因很多,但确实与下册涉及的内容很多人没有搞明白或者不懂有关。下册的部分涉及大量佛教的内容,很多人对佛教的东西又确实没有办法。过去很多人,包括已故的大哲学家,不像现在的人,动不动就敢把什么东西都拉通了写。胡适就不敢拉通,只写了个上册,起码内心是真实的,就是我只能写这个部分。但是,郭绍虞先生还是把下册写出来了,只是他的下册到1947年才出版而已。这部书体系庞大,内容众多,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的通史,有70多万字。从7万字到26万字,再到70多万字,我们从形式上看见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个学科的"成长"。

郭绍虞先生把中国文学批评分为三期八段。要注意,陈钟凡先生分的是八期,而郭绍虞先生只分三期,但是有八段。第一期叫文学观念演进期,第二期叫文学观念的复古期,第三期叫文学批评的完成期。八段是哪八段呢?第一期分三段,周秦一段,然后两汉一段,魏晋南北朝一段。第二期就是所谓的复古期,分两段,隋唐一段,北宋一段,不包含南宋。最后的第三期分为南宋一段,金元一段,再加上明清一段。从他这三期就能看出来,他这部书体系庞大,而且符合标准的西方结构观念,文学观念的演进是用哪个标准来看的?进化。他认为文学观念要进化。在我看来,中国文学从先秦一直到清代基本上就是那个广义的"文"的观念,没进化。他用的是西方的纯粹的文学观念,认为到魏晋南北朝就差不多接近西方那个纯文学观念了,这是他的看法。正因为该书体系庞大,在观念上也非常明确地提倡纯文学观念,所以受西风熏染的现代学术界一般也就认为真正奠定这门学科的就是郭绍虞先生,但他在本学科的研究方面缺憾也相当多。

第四个是罗根泽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先生这本书的编写过程比较曲折,也比较复杂。1934年的时候只写了周秦汉魏南北朝部分,由北京人文书店出版。到1943年,又加了后面的隋唐和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就分四本书来出了:《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隋唐文学批评史》、《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此次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57年,又把这四本书合起来,分两本来出,由中华书局出版,叫《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中国文学批评史》(二)、1960年,罗根泽先生去世了。1961年,别人把他后来写的两宋部分的东西整理出来,就叫《中国文学批评史》(三)、罗根泽先生就只写到宋代,他的抱负应是要把中国文学批评史写完,但可惜的是写到宋代就去世了。

罗先生在"文学界说"上把文学观念分为"广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与"折中义的文学",他自己取"折中义的文学"观念。在我看来,相比较于采用"狭义的文学"的观念者,这反而是一个进步,但罗先生采用"折中义的文学"观念只是一种妥协而已,既要"预流"现代学术,同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的特色。另外一个特点是写法上体例比较灵活,通史上采用编年体,断代上采用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罗根泽先生对于体例的选择有他的说法:"我们不能拘于一种体例,我们要兼揽重长,创立一种'综合体':先依编年体的方法,分全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为若干时期......再依纪事本末体的方法,就各期中之文学批评,照事实的随文体而异及随文学上的各种问题而异,分为若干章......然后再依纪传体的方法,将各期中之随人而异的伟大批评家的批评,各设专章叙述。",这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写法。

这是现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个学科的历史发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至1966年前基本上原地踏步,没有新东西出来。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再版了,重新出版就有些变味了,已经不是民国时候的那个风味了,而是用新的指导思想对旧作进行了较大的改写,以适应新的气候。再一个就是罗根泽先生的书原来是四本,现在合成两本出版,内容基本上没变化,也未采用新的指导思想改写旧作罗根泽先生对于旧作的态度在1957年的《新版序》和1958年的《重印序》里面有说明:"既然编写在解放以前、抗战以前,限于自己--特别是那时的水平,不免有许多错误和缺点。现在对自己能发现和同志们曾经指出的错误,作了一些修改。但仍保存了原来的组织和面貌,对一般的受那时观点局限的地方,没有改动。"。60年代以来,大家都没办法做学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下面介绍一下70年代末以来的情况。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又刺激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情,再加上那个时候这个学科的奠基人郭绍虞先生还在世,有人领头,于是这门学科有了比较大的发展。首先是刘大杰、王运熙等先生所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出版。该书的上册实际上在1964年就出版了,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书修订出版,同时出齐了中册与下册。这个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虽然出版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是很多材料的搜集与观点的形成基本上在60年代前期。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来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出了专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敏泽先生写了两卷本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书的名字略微不同于既往,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加了"理论"两个字。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钟翔、成复旺、黄保真先生写了一个五卷本的书出来,书的名字也不同于以前的惯例与传统,以前都叫中国文学批评史,他们把这个名字改了一下,叫《中国文学理论史》。20世纪80年代有意于较大改写这门学科的写法的应该是南开大学中文系的罗宗强先生。罗先生出了一本《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对学界影响很大。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罗先生的旨趣所在,那就是用"文学思想史"的提法代替"文学批评史"的提法,我个人是同意而且同情了解罗先生的这个提法的。罗先生的主张与理念在该书的"引言"部分也作了阐述,基本理念就是"文学思想不仅仅反映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里,它还大量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坚持紧密结合文学创作的思路去面对古人对文学的各种思考与看法。罗先生有志于按照这一理念写一部《中国文学思想史》的通史。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学术愿望得到了部分实现,罗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和他的博士张毅的《宋代文学思想史》先后出版了,但其他断代的写作似乎还尚待完成。同时,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少康先生也写出了上、下册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复旦大学中文系王运熙等先生主持写出了七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从大的趋势看,似乎是越写越厚,蔡钟翔等先生们已经写出五卷本了,这么厚了,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又写得更厚。这个七卷本每一卷大概都接近一千页,七卷本加起来总体接近一万页,可谓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各个角落都作了搜罗殆尽的工作。从字数上看,这个学科从7万字发展到复旦大学的七卷本,七卷本起码也有420万字。我们先从量上来看,确实是蔚为大观了。

到这里是不是我们就该结束学科史的介绍了呢?还不到结束介绍的时候。过去我来四川大学中文系读硕士的时候,读的不是文艺学,考硕士的时候目录上面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我报考的专业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是汉魏六朝文论。那个时候,这个学科是和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平起平坐的二级学科。1997年国家调整学科目录,就把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个学科调整得不是二级学科了,所以我进来时是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专业招进来的,毕业的时候却变成文艺学专业出去了。

那这是不是说明这个学科就进入末日了呢?那也不是,只能说在学科目录上是终止了它的历史,而事实上却又存在着。要注意,我讲的这个学科名称始终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就是说,直到1997年,官方的研究生培养目录上这个学科的名字都叫中国文学批评史,反而是"中国古代文论"这个名字从来没有上过官方的学科目录。当然,最近又要修改学科目录,学界开会时很多人都呼吁恢复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二级学科目录,能否恢复尚不得而知。总之,我把这个学科从诞生到最终从学科目录上消失,给大家交代清楚了,这个学科史也就应该是给大家交代清楚了。但学科史交代清楚并不等于就解决了核心的问题,而这些相关问题就是下面我要讲的内容。

二、学科史中的有关问题:文学观念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

前面讲了第一个问题学科史,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学科史中的有关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观念层次,就是在文学观念上能不能够用西方纯文学观念来整理传统中国的东西。第二个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我们既然是讲过去的东西,必然涉及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认知问题,这是我们讨论与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或者中国文论的背景。

对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思考过,认为用西方文学观念去整理与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是不证自明的,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一回事。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这个学科最核心的问题。这个东西你搞错了,这门学科的方向就错了。一旦这个观念搞对了,这个学科的路径也就对了。那么通观我们刚才说的学科史,从1927年一直到现在,我个人认为这个学科在观念上是有问题的。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根据让大家参考。我们知道,黄侃先生对传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黄侃先生说过一句话:"治中国学问,当接收新材料,不接收新理论。"他是这么看的,而我们这个学科从其发展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是一部接收新理论的历史,西方新出理论了,马上就用来装点中国古代的东西,基本上是这样的历史。

同类推荐
  •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下午去当地一个村调查黑砖窑的一桩旧案。刚来永济时我听当地一个司机讲起,有一个当地的小孩在西安竟然被又骗回附近芮城的黑砖窑。很顺利就找到了小孩的家,听他家人的描述,竟然是一个比曹生村砖窑更残忍、规模更大的砖窑。一样有残酷殴打,一样有死人。是2005年发生的事情。当时窑主或包工头也被捕了,似乎判了,家长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受害人都没有得到赔偿,他的孩子也只是补发了工资。
  • 诸子学略说

    诸子学略说

    本书以《诸子学略说》和《诸子略说》为主,汇集太炎先生论诸子之大部分文字,精心编辑点校而成。太炎先生治学,贯通经、史、子、集,其于先秦之儒、道、墨、法等家学说尤有深入研究,其论诸子之是非得失,每有独到之见解,而又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本书为太炎先生治诸子学之毕生心血,实为先秦诸子思想入门之最佳读物。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孤独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孤独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热门推荐
  • 清冷师尊请下嫁

    清冷师尊请下嫁

    推荐新文《女尊国师太妖孽》《江少今天又重生了》 某一天,娱乐圈传出知名影后穿越到了仙侠世界,还变成了短胳膊短腿的婴儿,又莫名其妙的拜了一个情商低到不像正常人的师傅,好吧,他确实不是人。三界上仙言辞,清冷似谪仙,情商和智商形成相反的数值。又一天,不知是谁传出名闻三界的言辞上仙竟被自己徒儿拐走的消息,直接轰动三界!
  • 帝王驯养手册

    帝王驯养手册

    大夏的皇后跳湖自杀没死成,一睁眼来变了一个人。身边的宫女作威作福,打死一双是一双!王爷虚情假意,轰走一个是一个!太后冷漠无情,你不仁我也不义!皇帝三心二意,君心不明怎为帝!——从前,轩辕奕说一,刘紫玲不敢说二。他视她如敝履,当她如婢女,不曾想她这样胆小的人有一天也敢直视于他,公然反抗他,还说要教他如何做人。她说:“皇上难道不该向本宫道歉吗?”她说:“皇上该好好收拾的人是他们才对。”她说:“皇上就只会自暴自弃吗?”她还说:“我会永远支持你,和你一起,将他们打败!”是,我该向你道歉,我该好好收拾他们,我还要振作起来,和你一起将他们打败!——多年后,当年那个还不到她肩膀高的人,如今已经长大到可以单手将她拥入怀中。眼里的稚气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的威严和霸道。“你即是朕的皇后,这一辈子便都只能是朕的皇后!”
  • 一切从天行九歌开始崛起

    一切从天行九歌开始崛起

    一切从天行九歌世界开始,本书依旧走国漫路线。会写的世界有。超神学院、武庚纪、狐妖小红娘、墓王之王、画江湖灵主、斗破特别篇、斗罗都会写,有什么想看的,也可以留言。书友群;313087532PS;新书;诸天之开局圣人盗,欢迎阅读
  • 眼睛会说谎

    眼睛会说谎

    你以为的真相,也许只是一个眼睛玩的把戏。
  • 让死者闭眼

    让死者闭眼

    一桩桩耸人听闻的离奇血案,一具具冰冷沉默的尸体,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罪恶与秘密?一个冷静睿智的女法医,一位经验丰富的刑侦队长,面对一纸法医鉴定,一件件一层层剖开尸体背后的血腥、暴力与恐怖,一切看似毫无蛛丝马迹,却又在离奇中注定了对凶手的诅咒。冰冷的尸体,血腥的现场,扭曲的罪恶,他们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案件真相逐渐显露,却浑然不知即将面临的是更大的迷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茅山当铺

    茅山当铺

    阴司鬼铺,一个买卖魂魄的地方!什么?你想要秦始皇的魂魄?貂蝉的魂魄?你老婆的魂魄?可以!只要你给钱就卖!
  • 重生之国府嫡女

    重生之国府嫡女

    江荣棠这辈子只想做两件事第一件:报仇,让上一辈子害了自己的人,永远的消失。第二件:找个好地方,平安喜乐的度过一生。第一件事她做到了。但是第二件,看来是永远都没戏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Random Acts of Senseless Violence
  • 孟婆转

    孟婆转

    我本是神,一朝堕魔,荣耀尽失,成了幽冥界的孟婆。神界的玉帝和母华,是我的师兄和师姐。据说我曾杀天下、闯幽都,搅忘川,闹火海……坏事儿都让我干尽了,成魔理所当然。成魔就成魔了吧,可这九天上神昆仑丘祖神一口一个师父是怎么回事?这无尽山的狐族祖宗一口一个“金枝玉叶神”是怎么回事?这雷神雨神都下来找我回九重天去主掌神界大权是怎么回事?他们都说九重天上诸多神规是我定的,众神是我封的是怎么回事?他们说天地不灭我不灭,三界消亡我不亡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自己记不起曾经的一切,也只知道满天诸神都在追杀我。至于那些话,我想,我该要去探知真假了。至于我堕魔一事,我想,我也该了解清楚是为何堕魔了。为了逃避神界的追杀,我在幽冥界躲了一千年,也该出来了。